第19章 跟踪案件多年的香港老记者

A+A-

    现在,我想抽空讲一讲跟踪报道张子强案几十年的一位香港老记者,为什么抽空呢?因为随着故事的发展,情节会越来越紧张,我想讲给听众朋友听的东西太多,我怕到了后面再也没有会这位很有故事的香港老记者了。

    这位老记者十分熟悉张子强的犯罪经历,对我在香港的采访帮助不,当然,他也从我这儿得到一些帮助。后来,我们一直保持着联系。

    他对我最大的帮助,就是帮我收集张子强在香港历史上犯罪的资料,我们是在采访中相识的。他叫胡德立,那年50多岁了,是一位辛劳了一生,仍然在辛劳的千千万万个香港人中的一员。尽管他差不多干了几十年的记者,但在香港的报纸上你看不到他的名字。因为,香港报纸和内地的不同,我们内地报纸在发记者文章的时候,都会在本报讯的后面署上本报记者某某某的名字。但香港由于传媒业竞争惨烈,从业人员跳槽多,除了专栏作家的专栏文章有署名,一般记者在发消息时,报社都不署名,所以,胡先生当了几十年的记者,在多家报馆干过,但你很少在报纸上看到他的名字。胡先生当年全程跟踪采访了张子强案,他不但情况非常熟悉,而且还帮我找来了许多当年的资料。当然,他的目的是想让我给他提供一些内地可以公开报道的信息。我们叫互相帮助吧。

    我从胡先生提供给我的这些资料中发现,张子强抢劫香港场解款车案当年在香港的开庭,传媒的关注度不亚于后来美国著名橄榄球运动员辛普森杀妻案。

    那天在香港我找到胡先生时,他立即用那种半生不熟的普通话喊:“杨先生,杨先生,您好。”

    胡先生是一付跟你见面就自来熟的样子,这是他当记者多年养成的职业习惯。

    为了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麻烦,我没有跟胡先生完全明来香港的目的,因为直到今天张子强仍然是香港传媒关注的对象,我不想让香港传媒知道我来港的目的,以免又炒出一些道消息。香港传媒的竞争是十分惨烈的,我之所以“惨烈”,是因为内地传媒现在也竞争,但它的竞争不是一个你死我活的竞争,而是一个谁在市场上占有率高,谁的影响更大,谁的经济实力更强的竞争。而香港传媒的每一次激烈竞争的结果,都会有报纸消亡。所以,我是“惨烈”的。因此,香港传媒在“天下无大事”的时候,常常自己炒出一些事来,让读者来买他的报纸。

    胡德立看见我,非常热情地:“忙不忙?我请你喝咖啡。”

    我笑了笑,他以为我要拒绝他,马上:“喝喝咖啡,我们互相交流交流也许对大家都有好处。当记者吗,就要像狗一样,到处嗅,到处嗅。”胡先生做了一个像狗嗅东西的样子,把我逗乐了,我:“好,我请客。”

    我跟着胡先生走进一间咖啡厅,咖啡厅里人不多。两人落坐。

    胡德立很快进入主题:“杨先生,最近在忙什么?”

    我:“没有忙什么。”

    胡先生又问:“那么,你来香港”

    我:“随便转转,顺便找一点资料。”

    胡先生用指着我:“您的就不是实话了,现在大家不是提倡实话实吗。中央电视台还有一个收视率很高的谈话节目叫‘实话实’呢,我还专门在香港报纸上写过一篇文章,就是讲大陆现在提倡‘实话实’。可杨先生就不是实话实了。我先实话实好不好?”

    我笑笑:“好呀。”

    胡先生狡诘地笑着:“杨先生分明在忙着创作张子强案件的电视剧吧?”

    我立即警觉了:“您怎么知道的?”

    胡先生又笑着:“你看,你看,你承认了吧。我也实话告诉你,我是从大陆报纸上登的一则消息上看到的,广东省公安厅和有关方面正在筹拍一部有关侦破张子强案件的20集电视剧,我看到编剧的名字是你。”

    实话,这就是香港传媒从业人员的敬业精神,所以他他像狗一样到处嗅,不然你很难在竞争惨烈的环境里生存。我没有直接回答他的问题,只是:“我当然对张子强案很感兴趣。”我把话题拉到我想知道的地方,“听,当年张子强抢启德场解款车案开庭时,你全程跟踪采访的?”

    胡先生笑笑:“我们香港人喜欢讲缘分,我们俩也许有缘分。大家都是同行,同行话容易沟通。我虽然跳了好几个报社,但张子强案件一直是我跟踪报道的。我跟踪了很多年了,他在香港的很多情况,我都清楚,也报道过。从992年月,香港高等法院审理他的案件开始,一直到后来他被终审法院判无罪释放。你要全面地写张子强案,我可以向你提供他在香港方面的一些背景材料。条件是”

    我笑笑回答:“胡先生,我很敬佩你的敬业精神。你比我年长,在新闻界你是前辈。我应该向你学习。”

    胡先生仍然狡诘地:“你还是没有实话实。唉,谈不上什么前辈,我只是比你大一些而已。混碗饭吃,而且还吃很辛苦。香港弹丸之地,600多万人口,有那么多家报纸。竞争简直可以很惨烈。你看我(胡德立用往上提了提自己的头发),头发都花白了,还在街头跑新闻,像一只老狗啦!鼻子不行啦。只能多跑跑,要养家糊口啊。”胡德立的讲话,都用半生不熟的普通话,有一种特殊的效果,我听出了他生活的艰辛。

    我:“张子强案件已经过去了一年多了,而且你们香港一些传媒感兴趣的,和我所感兴趣的不一样,我所的或者写的,你们也许不感兴趣。这次重新采写张子强案件一定要还读者一个真实。”

    此时胡先生正色地:“张子强案件我跟踪了多年,我对他的看法也许跟你所的那些香港传媒看法不一样。香港和大陆虽然一国两制,法律体系也不同,但毕竟都是中国人,人的道德标准和价值标准,不应相差太远。我非常了解,张子强是一个善于钻法律空子的案犯,而他老婆罗艳芳却不是一个一般的角色,她不仅和张子强一样熟谙法律,而且她还比张子强更胜一筹,善于利用传媒的宣传来博取同情,她又长得一副惹人怜爱的样子,还会在公众场合拉起裙子,让人看她大腿上的伤痛,是香港警察打的,常常有很好效果。992年的月,罗艳芳被判无罪释放后,她一出来立即展开了营救张子强的行动。首先她花重金为张子强请了香港最好的英国律师上诉。接着她特意约见记者,召开新闻发布会,我也在被邀请之中”

    胡先生接着详细地向我叙述了罗艳芳是如何营救张子强的。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