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4 章

A+A-

    初中后,遇上个轻微口吃的老师,加上青春期,宁被彻底被摧毁了。成了不敢见阳光的老鼠。

    这是墨菲定律较为常见的一种,越担心的事情越会发生。

    像宁越怕口吃,怕口吃带来各种麻烦,各种麻烦越会接踵而来,而且千奇百怪,各种出乎意料的麻烦一次又一次地给她沉重的打击。

    她发现有个老师有口吃问题。他是英语老师,他第一天讲课时一开口她就听出来了,他虽然讲课时没有口吃,但她经常感觉得到他为了避免口吃在绕开某些词,有些发音很怪,经常有不必要的停顿。口吃的人话口型还会挺怪,因为为了避免口吃,心理会有强烈预期,通常会老张着嘴,或者嘴型怪,比如歪着嘴。这个宁后来从不少口吃大名人那儿得到了证明,如周迅,如刘烨,如金庸,如童自荣。

    这个老师嘴像有年糕粘住一样张不开,经常有轻微的重复。不口吃的人可能不注意,宁可很明白。宁还相信这个老师日常话一定会有口吃,只是她没听到过。

    英语课成了后来近十年宁的恶梦。因为因为英语比语文还要求背诵,老师每节课都检查。这意味着每课都可能被提到。实际也是如此,英语的提问量极大,每三节课提到两次是正常的频率。宁每次都如上刑场。因为她每次都结结巴巴地,丢死人。特别是有刘俊春的存在。她真感觉没法活。

    但英语还是天天有。她的恐惧每天都不减。这意味着大脑每天都在强烈的刺激之下,语言区越来越不正常了。

    而这个英语老师自己有口吃问题,一下就发现了她的口吃,似乎像逮到个宝一样,几乎每课都提她背课文,一次不落。

    她不知道这个老师是恶意还是善意。他没有像学的班主任那样故意挖苦她,就是坚持不懈地提问她。还笑眯眯地,不要急,要多锻炼。

    她口吃越来越严重。学四五年级还背课文读课文都没问题,现在是一个都不行了。

    也是此时,她发现了自己的背诵能力很强。为了英语课,她下了全力来对付英语带来的口吃恐惧。她知道老师必定提她背课文,她就一下课就开始背英语,先读几遍,再默写一两遍,再背诵,自己私下里背得滚瓜烂熟,自己背的时候一点也不结巴。

    这样准备几次之后,她发现自己读两遍差不多就能背下来了,再默写一遍,基本能背得挺牢了,课间去厕所和回家路上也反复默背,很快就能很熟。

    但是,再熟这解决不了课堂的结巴。明明滚瓜烂熟的课文,一站起来就结结巴巴,一分钟背不几个单词出来,真是难受得要死。她感觉是她在给同学们实施某种刑罚。

    做课后练习也是轮着,一排排的同学,从前到后按题号排,谁也躲不掉,轮到她,她就会读不出来,又是难过得要死。她想流泪,但泪似乎也随着结巴的恶化消失了。

    班里有一个女生丁敏,学习很好。英语老师不知发现了什么,也每次都提问她。丁敏开始几次都背得很流利,当宁越来越多的一个字也背不出来的时候,丁敏也开始越来越多地卡在课堂上。宁这时才明白,原来丁敏也结巴,只是很轻,宁那么灵的耳朵居然从来没听出来过。英语老师不知怎么听出来了,就每次都提问丁敏,结果丁敏也暴露了。

    从此,宁就发现丁敏对她很不善。

    宁很难受,但也有不服,心里默念,是我连累你了,但又不是我提问你的。我比你更惨。

    后来,宁在课堂一个字也不,就站着。每到这时候,班级都好安静。她觉得自己像被扒光了示众。

    班里有三四个男生也结巴,但他们回答问题和背课文都还行,就她不行。她后来明白,实际是她心理负担最重。

    一段时间之后,她被提起来就不再回答,宁愿木乃伊或兵马俑一样站着。

    英语老师也不难为她,让她站一会,,要锻炼的,要锻炼的。过一会就让她坐下了。她心中一点都轻松。

    从此,在她的字典里,不话绝不意味着沉默是金。

    不话意味着无边的耻辱。

    有一次,不太提问的历史老师提到了她,她不出来。老师走到她面前,给她提示,她也不出来。老师觉得她在故意和他闹别扭,罚她站了一节课。后来,历史老师似乎知道了她的问题,不再罚她站,但也不再理她。她倒乐得清净。只是仍然像个老鼠一样缩成一团。有次政治老师提问她,她也回答不出来,这个老师就很强硬,一上课就让她自动站边上去,让她少妨碍别人。她这门课就很差。幸好政治只需要背诵,后来高考时她把政治书从头到尾背下来,也考得不差。

    她的心理问题带来的行为反常也在向纵深发展。

    自从几乎变成了哑巴,她开始什么怕。

    在她别人面前做什么都充满了恐惧。结巴带来的伤害蔓延到了所有的地方。如心理之癌,快速地攻占了她的上千亿个脑细胞和长达60公里的神经络。

    她什么都怕。只要有人在,她就害怕。害怕别人和她话,怕别人问她什么,直到害怕任何人靠近她。但她内心不想保持沉默,因为不话就是隐藏结巴,就是无能,就是耻辱,她都要被撕裂了,她每天都崩溃的边缘。

    初中到高中,宁都不想多回忆。那都是饥饿和耻辱,以及在绝望中拼命中学习。

    千冢,各位看官,宁不愿多,我也只能告诉大家只言片语。她的人生的意义实际开始于大学第三年,从那时候她才又愿意回忆。这个就先这样,想了解她初中和高中的生活的看官,且等我慢慢地套她的话。

    她越来越孤独了。每天都独来独往。只有在上灯课回家晚时才和三羔一起回家。天只要亮一点,她就会一个人上学,一个人放学。大家看到她也都不话,她也一样低着头走过去。

    在姥姥家吃饭,她也紧张地发抖。姥姥似乎也成了外人。

    每次吃饭本来是人类最大的快乐,却成了她最大的痛苦。她整天想着逃避和别人一块吃饭,都自己躲起来。在学校还好,想一个就一个人。回家就没这会了。姥姥看看着她这样,也不骂她了。姥姥心里肯定也很难受。

    她觉得自己罪孽深重,是她搞得一家人吃饭都难受。

    每次吃完饭她都想哭。她想死。

    但从这段时间开始,她发现死都没了意义。

    死给谁看?都是自己作的。谁会难过,谁又会在乎她?

    她只能拼命地干活。她觉得自己欠了所有人的。所有的人不快乐都和她有关。

    需要要钱的时候最难受。交个书本费,买一点铅笔,买墨水,买本子,都要钱。每次她都要积累好几天的勇气才得出来。要钱是她结巴得最厉害的时候。姥姥一般都给她,没钱就让她等两天。姥姥骂她的次数比以前少多了。越是这样,她越觉得对不起姥姥。每次拿到几毛钱走在上学路上,她都一边走一边哭。她不知道自己这样下去还有什么意义,为什么还活着。

    不久,她身上还产生了一个最邪门的心理案例。

    越警告自己不要咽口水,越会有口水,还会咽得越响。

    各位看官,没事别试,真别试。

    各位看官,千冢已经警告了各位,不论你是听众,看官,还是读者,还是接受者,或者无论你是理想读者还是非理想读者,这个都有很大的诱惑性,就像专家和医生多次警告不要把灯泡放进嘴里,真的拿不出来,但每总会有人试,然后去医院,很痛苦地打碎灯泡。这是墨菲定律的典型案例。心理学上的墨菲定律,即越怕什么越会发生什么。实际是心理过度关注造成的负效应和意外发生的必然性。唾液的意外分泌也是墨菲定律的深层心理案例。而且相比婴儿爬上阳台掉下楼、高考忘记身份证、喝水被噎死这样的外部行为事件,唾液意外分泌的后果更直接,且更难控制,也更易发生。唾液分泌本是一种与食物相关的条件反射,但和人类较高级的心理活动结合则后果极其严重。各位看官读者听众接受者们,千万不要暗示自己不要咽口水,当然也不要强制自己咽口水,两者虽然效果不同,但都可能形成巴甫洛夫的狗式的条件反射。一旦形成,则不可改变。尴尬一生相随。

    哈哈,想到各位各种各样的读者强行试验的场面,千冢不由得大笑三声

    宁有这种体验是因为她从没什么吃的,基本都是农民吃的最便宜最简单那种,三羔都比她多吃了很多好东西,那种肉合子,宁20岁之前真的一个都没吃过,只尝过一口。其他同学的家境虽然未必有宁姥姥家好,但没有姥姥会过日子,姥姥太节省了,能不买的绝不买,能省的钱绝对省,水果吃之类除了走亲戚也极少买。所以,可怜的宁看到别的孩子吃什么都馋。但她又很自尊,别人吃东西她绝不开口去要。但是,人是管不住自己的欲望的。就像控制不了巴甫洛夫的狗。人坐着不动,胃却开始消化了。唾液也开始配合着分泌。一般来,没得吃,胃受了骗,唾液也白分泌,但没有后果,只要咽下去也就成了。问题是意外心理的加入。宁试图强行压制咽口水的动作,因为她怕别人知道她在流口水。这一压制就造成了对吞咽的阻滞。马克思的精神对物质的反作用原理在此发挥了效用,精神影响了吞咽行为,会形成很响的咽口水声,如同子弹爆出枪膛,没有阻滞,只会喷一团火出来,有了阻滞,就会产生很响的爆炸声。每当此时,宁就恨不得有个地缝钻进去。关键是,它是传染的。这是一种精神上的传染病。而且越强行压制就会严重。如同在一个不熟悉的但很喜欢的人面前,你会不自觉有不少多余的动作和心理上的非常规活动,比如会脸红,话声调会变得怪异,总怕自己丢丑,走路很别扭,站他/她旁边总感觉要往他/她那边倒等,咽口水也会是其中之一。

    唾沫事件和口吃的形成一样是巴甫洛夫式的条件反射,即在大脑中形成了应激区。条件适当就会被激活。于是,自习的教室会有此起彼伏的口水声。

    想起那场景,千冢又偷偷地大笑。

    千冢,初中时宁实际比学更悲惨,心理状态前所未有的的糟糕,在此加点笑料,让多少年之后的宁轻松一点。

    其实,只要你心性足够明亮和坦荡,这种口水症还是可能避免的。和口吃一样,越不在乎越不会有问题。

    多少年以后的宁想起来,高中那会正在放一个电视连续剧,叫康德第一保镖传奇,里面的角色全没有名气,是大陆的武打电视剧。宁没会看电视,她在就自己一个人走在镇街上的时候,在商店里看了几集,一群人都在看,她挤在人群里,大家都不认识,很安全。男主女主长得都不怎么样,女主还好些,男二长得很英气,可惜是个坏蛋,其他演员都感觉不对,导演似乎没好好选演员,总让她觉得里面的演员是七拼八凑的。但当时还是有很多人再看,虽然达不到射雕英雄传万人空巷的效果,街上的电视前都围着一大群人,毕竟当时电视剧太少了,电视台和节目都远没现在那么多。那时候中央台也就四套节目。这个电视剧有一首有名的插曲,叫红萝卜的胳膊白萝卜的腿,实际是形容情人的身体是红萝卜的胳膊白萝卜的腿,当时被批是诲淫,但这也一点也不妨碍这首歌唱遍全国,甚至经常能听到初一学生在晚自习前十分钟的唱歌时间异常响亮且整齐地唱“红萝卜的胳膊白萝卜的腿”,全校的班级都趴在桌上偷笑。她喜欢的是这电视连续剧的另一首歌,片尾曲不要逼我话,尽管也是情歌,但名字太符合她了。她多想有一个不会期待她话的人,一起仗剑走天涯。里面有一句歌词,偷偷抿口水,心中全是他的影。他大爷的,她笑骂道。十几年后的宁不用看就明白,萝卜不是萝卜,口水也不是口水。

    这两首歌都是范琳琳唱的,一个很有个性又很漂亮的军旅女歌,当时红遍全国。她很喜欢范琳琳的声音,微带嘶哑却又很嘹亮很有质感的女中音。今天看来叫性感。和当年她听到童安格和谭永麟的声音一样,那声音有一种魔力,魔力背后是一种遥远的隐秘的期待。一种虚幻的安慰。掺杂着痛。

    歌由阴沉且悲壮的大提琴声开始,然后是提琴和吉他交替,组成忧伤的前奏,她充满磁性的声音响起,每一句都有提琴和电吉他奏出忧伤的回声。忧伤的提琴和忧伤的歌声唤起她的伤感,舒解着她内心的痛,又产生无边的新的忧伤。森林的藤不停的延展,牵连起青草和树木,遍地开起紫色的花,安静地生长开放,一如天下的戈壁之灰和沙漠之黄,无边的无波的水面,蓝色悄悄地蒸腾,生发出无边的空无一人的忧伤

    每听到这首歌,她都要躲在没人的地方,哭得泪湿大地。平时她不敢听这首歌。怕那种刺骨的伤感把自己拖入深渊。

    但是,谁愿意和她一起浪迹天涯?

    她又凭什么浪迹天涯?

    她听了几十年一直未放弃的歌还有留不住斜阳,那首歌总唤起她从就有的悲伤,生和死都没有意义。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