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8
第3章反正就是不行
陈大柳在一旁撇嘴,暗暗嘀咕,才怪,这是我们白记的钱,技术也是我们姑奶奶的,凭啥让出去。
“但是,预定的合同上有规定,必须是白记牛罗制鞋厂生产的,不能其他厂代生产。要不然就要赔付三倍的赔偿金。”
白曦顿了一下,故作得意的神神秘秘的嘟囔道:“况且,我们的鞋子工序有些复杂,一些工序只能在我们这里进行,转到国营制鞋厂行不通的。”
张秋田听到这里,顿时语塞。
“你,你这样不是坑了自己吗。”合同有规定,而且工序还是有保密性的,张秋田还能什么。
见电话那头没声音,张秋田想到白曦如今二十岁都不到,还是个稚嫩的姑娘,有疏漏犯错也是有的。
他摇摇头,轻叹一声,又问道:“那你们有什么需要的没有?工人缺不缺?”
白曦:“缺是缺,不过偶眼下已经过了培训的阶段了,我们现在正加班加点的生产,空不出人来搞培训,而且生产车间也只有三个,岗位目前已经满了。”
言下之意,就算缺人了也没办法。
张秋田还能什么,只能无奈的关心了几句,叮嘱有什么困难了记得提,便挂了电话。
制鞋厂的生产工序都是分工进行的,生产线分为八个部分的岗位,这样效率不仅高,也不会让一些技术性的东西被透露出去。
即便是这样,在最后的两道工序,为了保密技术,鞋子还是会由牛罗村的人接,检查了鞋子品质后送进一個黑不透光的黑漆漆的车间里。
等送进去的鞋子再由传送带七扭八拐的传送出来,就可以装入鞋盒中运到仓库,统一由仓库按照订单量发出去了。
就算是牛罗村的人也没人知道为什么鞋子要送进那不透光的车间里去,他们只知道,在安装生产的器的时候,姑奶奶重点去了这个车间三次。
而且白曦和陈大柳吩咐了每双鞋子必须都要经过这个车间的检验工序,这是白记制鞋厂的鞋子出车间的最后一道工序,不可或缺。
既然是白曦吩咐的,牛罗村的人当然不会有意义,本来生产就有步骤,缺一不可。
这个不透光的车间是白曦特地布置的,为的就是要让白记的鞋子与众不同,这不同当然是穿的人才能感觉的到,她必须要让购买的人觉得物有所值不是。
白曦把话筒放回去,陈大柳这才巴拉巴拉的开始话。
“姑奶奶,咱们制鞋厂目前已经有二百三十个工人了,还有一百二十个工人正在进行最后的培训,大约再有一个星期就可以开始生产了。”
“姑奶奶,目前工人们的生产还是维持在较宽松的速度的。”
陈大柳的脸上满是得意,外头只知道他们制鞋厂加班加点的一天才生产一万双,却不知道,这是速度还没有开始提起来。
姑奶奶既然要坑人,那当然是要把人骗进来了再坑呀,所以生产量一开始不能大,得让人看到有可乘,才会上当不是。
白曦捻起一枚蜜饯刚要吃,听到这话,便道:“那就三天后提速吧,不过提速了也不能放松质量。”
陈大柳连连点头保证:“姑奶奶,您放心,质检组的工作就是查验,他们可一直都在盯着呢,保证不会让咱们白记的招牌受损分毫。”
白记的上岗前培训都很严格,又让工人们试生产熟练过操作,试生产的鞋子多到运到一些农村去卖,技术想不娴熟也难。
而且,白记牛罗制鞋厂的奖金给的多,但是要求也是极其的严格。一个月里要是有五双的品质有问题,那么当月就没奖金了。
连续三个月要是每个月都被扣奖金,就要面临开除的风险。
这个时候的工作都是一个萝卜一个坑,好不容易考试进了工厂,还是白记这样福利好的厂子,肯定要铆足劲的拿工资拿奖金的。
要是因为工作疏忽而出现品质不合格被扣了奖金,丢了工作,那还了得?!
张秋田和白曦的通话内容很快就被一些有心的人知道了,本来对白记牛罗制鞋厂这番操作,一些人还抱着观望的态度的。
可有了两人的对话消息,再结合陈大柳让人传递出去的道消息,这些有心的人便蠢蠢欲动起来。
生产力不足,订单交付也许会延期?
谁都知道,白记合同上承若了,如果不能在一定的日期内交付,是要赔付三倍违约金的。
现在白记的生产量滞后是明摆着,不管是一些想赚中间差的黄牛党也好,或者是一些想给白记挖坑使绊子的势力也好,都开始了打算。
于是,短短不过一个星期,等白记海外销售部似乎反应过来,要截单的时候,已经又多了五十多万双鞋子的订单了。
很多人并不是就预定一套十三款,而是预定上十套,二十套,甚至还有预定上两三百套的。
这些人里,有些是有售卖白记服装的代理商,他们预定了鞋子到时候可以和白记服装一起销售,要是白记供不了货,退款赔偿,他们也不亏。
有一些就是纯粹想趁坑白记一把。
一下子又多了五十多万双,加上之前的,这是要逼近两百万双鞋子呀。
张秋田得到消息,当下就急了。
“我那天怎么就忘了提醒她停止预定呢。”
常秘书也担心不已,这么多鞋子,以白记牛罗制鞋厂现在的生产量,两个月后至少有**十万是交付不上的。
这三倍的赔偿,白记制鞋厂要亏个底朝天啊。
白记这次栽的跟头可谓不!
白曦面对张秋田的关心和担忧,也不好解释什么,只道船到桥头自然直。
张秋田还想什么,可此刻什么好像都无济于事,解决问题的关键是鞋子,但是白记生产量摆在那。
“我过几天去你们村和你谈谈。”叮嘱了白曦宽心,又让陈大柳抓好生产,不能放松,生产的战斗到最后一刻等等。
其实这个时候,白记牛罗制鞋厂的日生产量已经悄悄的从一万多双上升到了三万多双,甚至,不少时候日产量突破了四万多双。
(本章完)第3章打死也要撑住
一个月很快就到了,第一批鞋子装上了货船,正缓缓的驶离红太阳码头。
陈聪站在码头上,看着那些渐渐变的货船,长长的松了一口气。
黑货船队现在已经有三十八艘船了,货船队一直在海上来回穿梭,运送着白记旗下的食品和服装,这次又添上鞋子,业务量是越来越大啦。
“难怪姑奶奶前年让咱们又采购了八艘货船呢。”
陈大头几人站在陈聪身边,他们一脸的敬佩:“姑奶奶就是姑奶奶。”
“那会姑奶奶就啦,要不了多久就用上了,瞧,这不就用上了么。”那么远的事情,姑奶奶都已经想到了。
“就是,咱们有自己的船队,这运输的成本还是节省了不少的。”
虽然新买的八艘货船最后一次钱还没有结清,白记又订购了十艘,但是这恰恰也体现了白记如今的实力。
白曦并不知道村民们的脑补,要不然她一定会无语。
她只是觉得账面上没必要留存那么多的现金,既然打开了海外的市场,当然要趁扩大船队,稳定海上运输,占据一定的市场份额。
白记的黑船运队平常既能保证白记所有产品的运输,其他的时候也能接一些运输任务赚钱,一举数得。
华国地大物广,将来物流市场很大,以后发展起来运输的时效很重要,当然,白曦现在只是有计划慢慢添置,不仅是陆地,海上也不能放过。
也有人没忘了刚才还有李罗杰公司的货船,道:“还是租了十艘货船的,要不然也够呛。”
陈聪:“食品的话慢一些运输倒也无所谓,毕竟外边仓库都是有库存的,就是觉得船队一起更方便安全,加上也是给李家的货船一些业务。”
有人不解:“大队长,咱们明明还有十多万双的鞋子,怎么不一起运出去?”
“知道目前订单总共有多少吗?”
很快就有人回答。
“一百九十九万六千八百双。”
陈聪点了点头,又问:“那你们知道,姑奶奶计划最终是销售多少双鞋子吗?”
“知道啊,二百六十八万八千八百八十八双。”
“姑奶奶,这数字好。”
陈聪:“我们这一批运出去的鞋子就已经有八十八万双了,包括仓库里的十来万双,一个月的生产量已经突破了一百万的关口了。咱们得低调。”
“大队长,这?”
大家都有些不明白。
“大队长,什么意思啊,你给我们好好。”
陈聪左右看了看,低声道:“你们都忘啦,姑奶奶的意思是要给打咱们白记制鞋厂的人一个教训的,让那些人长长记性。”
“你们,要是不让这些人看到一点希望,他们怎么可能会继续往里钻。”
“仓库里留下的鞋子肯定会被知道的,但是知道的人不知道具体数目,只会结合运输到海外的鞋子来进行预算。”
陈聪:“如果这些人发现,咱们制鞋厂的生产量目前正好是勉强的,堪堪的足够应对订单,你们,那些人会不会生气?”
“那肯定会啊。”
“对啊,想坑咱们坑不着,肯定要气的七窍生烟了。”
陈聪笑:“那就是了啊,当你忙活大半天,眼看就要成功了,这临门一脚就在眼前,你是放弃呢,还是咬牙加把劲?”
“那还用吗,都坚持这么久了,当然是加把劲啊。”
“就是,就是,九十九步都走了,哪里会最后一步就放弃,撑死也要挺住呀。”
众人纷纷开口,陈聪继续笑道:“姑奶奶要是就是这些人的不甘心。”
“放弃?前头都掏了那么多钱了,眼看要成功了,谁会甘心放弃。”
陈聪:“这些人本来就心存坏心,为的就是坑白记一把,就算有犹豫的,眼下这情况,箭在弦上,不得不继续。”
“消息只要传出去,这些人一定会再次发动攻击的,为的就是让白记交付不了货然后赔偿。”
听的人很快就明白过来,纷纷道。
“我知道了!”
“原来是这样。”
“对对,这么一听,还真是这么一回事。”
“既然想坑咱们,那就要做好被坑的准备。”
“这就叫做人不犯我我不犯人。”
也有人奇怪:“可,咱们鞋子不是已经停止预定了吗,现在拢共不到两百万,咱们目前的生产量正好够。”
陈聪:“我也不知道,听姑奶奶,接下来会来招的,咱们就静候对方出就好。”
张秋田很快就收到消息,他也惊讶不已。
“白记制鞋厂的生产量有这么高吗?之前不是一直日生产量不行吗?”
常秘书:“据白顾问围着床忙活了半個月,又是拆又是卸,有时候忙的连喝水的功夫都没有,最后对生产的器进行了进一步的改良,使得生产量提高了百分之三十五。”
“加上制鞋厂第三批培训好的工人,生产量也就勉强跟上了。不过目前也只能紧着海外的市场,国内是没办法了。”
张秋田闻言笑道:“国内暂时没得卖也没关系,左右厂子就在国内,晚一些就晚一些了,这些鞋子卖的贵,也没几个人掏得起钱。”
常秘书笑笑却没有附和点头,他可是得到消息,不少人都找到百货大楼想要买白记制鞋厂生产的鞋子来着。
“对了,见过鞋样子什么样没有?”
张秋田想起来,连忙询问。
常秘书摇头:“鞋子从车间装盒后就送进仓库,然后就是运输送到码头,全程严控,除了制鞋厂的工人,谁也不知道那十三款的鞋子到底什么模样。”
“居然没打听到?”张秋田有些吃惊,要知道,这可是整整一个月了,加上运输转运环节,居然没疏漏?!
“制鞋厂的工人肯定知道,不过工人们都签订了保密合同,再工人们生产的时候也只是负责部分工序,对其他岗位的工序一无所知。”
“鞋子最后的几道工序是牛罗村的人负责的,牛罗村的人嘴巴多严实领导您也是知道的。运输方面,鞋子都已经装箱了,就更不好看到了。”
言下之意,没办法。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