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三章 泥瓦匠

A+A-

    东土僧人道这里,稍微的停顿了一下,似乎还沉浸在漫的大雪中,看雪花洋洋洒洒,肆无忌惮。

    顾北望着烛火,嘴角微微上扬,问道:“前辈,这等儿女情长、风花雪月,前辈难道是窥视来的?我料想宜妃娘娘定不会将自己的这段经历,启齿告知于你吧。”

    东土僧人道:“雨真那丫头,灵着呢,她连半句话都不曾和我过。”

    “那前辈是如何得知的呢?”

    “自然是那个泥瓦匠咯”东土僧人起“泥瓦匠”这个名字的时候,眼睛里泛起一股柔和而又愧疚的神色。

    “他叫什么名字?”顾北轻声问道。

    “他呀”东土僧人苦苦地笑了笑,道:“他就疆泥瓦匠’”

    后来,泥瓦匠苦求独隐山人拜师未果,在秋雨真的暗示下,买了两坛子酒,去枣集找到了东土僧人。东土僧人嗜酒的性情,北国上下无人不晓,在他没日没夜的酗酒和撒泼中,“双龙寺”也逐渐从兴盛走向了衰败。

    泥瓦匠来到“双龙寺”的时候,东土僧人正在将寺里最后一位和尚往外赶,他举着一把秃了头的扫帚,边赶边骂:“孽障啊酒都买不来,留你有何用啊”

    紧接着,他看到了泥瓦匠。准确的,他嗅到了泥瓦匠怀里的酒香。

    东土僧人连忙扔下扫帚,平泥瓦匠身前,擦着嘴角的哈喇子问道:“这位施主,是前来求佛祈福还是来还愿的呀?”他这话的时候,眼睛始终没有离开泥瓦匠怀里的酒坛。

    “我是来拜师的”泥瓦匠大声地道。

    边上被东土僧人赶出来的和尚突然咳嗽了一声,使劲冲他使眼色,不料东土僧人一把将泥瓦匠拽进了寺门,临转身前,又捡起扫帚朝和尚甩了过去。

    和尚摇着头躲开飞来的扫帚,头也不回地离开了。

    再后来,枣集的百姓,总能看到一个身着破旧僧服的俗家弟子,每早早地从双龙寺出发,来到镇上,替每家每户修缮屋子兼打杂,他需要的报酬只是一顿饭和一坛子酒而已。

    这样风雨无阻的俩月后,这个泥瓦匠突然不告而别。

    枣集有些百姓念他的好,以为他生病了,就都抱着自家的好酒好菜去了双龙寺探望。

    那,也许是双龙寺最热闹的一了。

    东土僧人被熙熙攘攘的人群吵醒,正想大发雷霆时,他又闻到了酒香。

    于是一骨碌翻起身,来到门外,见门口聚着一堆人,又是酒又是材,可是,他们都把它们紧紧抱在怀里,异口同声地只找泥瓦匠。

    东土僧人哪里知道泥瓦匠去了何处。在肚子里酒虫子的威逼利诱之下,东土僧人抓破了脑袋,才给众人了个大概。

    泥瓦匠是来拜师学艺的,每次他喝足了酒以后,便会在双龙寺院内即兴给他耍上几招,泥瓦匠也就只能学个皮毛,昨夜里,他睡得迷迷糊糊,听见泥瓦匠对他道:“师父我的妻子被皇宫里的人看中了,我得抓紧回去,将她接回来,免得她到了宫里受罪师父,你我的武功,能对付得了宫里那些太监吗?”

    东土僧人晕晕乎乎听泥瓦匠什么“太监”,当下“哈哈”大笑道:“太监又什么好怕的,我以一敌百!”

    泥瓦匠冲他拜了几拜,转身就离开了。

    众人听他完,气得将中的酒啊菜啊全扔到了双龙寺的门口,有的甚至破口大骂:“你这个没良心的,你有什么破武功,还能当孩子的师父?你就只会喝酒!”

    有的骂道:“你让泥瓦匠去和宫里的人斗,你这不是叫他去送死吗”

    大家骂骂咧咧的离开了,留下一地的狼藉,东土僧人盯着这些破碟子破碗,从日落看到日出。

    突然,他疯了似的从双龙寺寺门的台阶上连滚带爬冲了下来,一边跑一边喊:“谁借我一匹马,我要去花都谁借我一匹马,我要去花都”

    整个枣集的百姓都被他吵了醒来,可是,就他这样的人,有谁愿意借他马匹?

    东土僧人近乎癫狂般的在枣集镇上来回跑了三圈后,没有一个人愿意给他借马,他竟然当众脱掉自己的长衫,露出里头的亵衣,丝毫不顾羞耻,披头散发地朝花都方向狂奔而去。

    然而,他跑到花都的时候,只看到奄奄一息的泥瓦匠,躺在血泊里。

    泥瓦匠一看到他,嘴角竟然笑了,少年有气无力地道:“师父,我知道你会来快帮我救出我的妻子还有孩子”罢,一口鲜血喷在东土僧饶胸前,气绝身亡。

    东土僧人怀抱着死去的泥瓦匠,看到远处大旗猎猎,太子段泓的仪仗早已消失在了际。

    “徒弟啊”

    据,这是花都有史以来最为凄惨的一声哀嚎。

    再后来,独隐山人从子微山下山,来到“折柳斋”,亲在门两侧的风水柱上奋笔疾书:将晴未晴始作雨,不兵为兵方成将。

    没有人知道这幅对联的深意。东土僧人也许知道,也许不知道。

    他只知道,自己用刀将这一十四个字深深镌刻在风水柱上以后,再背上十斤酒,前往京城,救出一个叫秋雨真的丫头和她腹中的孩子。

    他有把握救出她。

    因为“东土僧人”这四个字,并非别人叫着玩的。他下超度过的亡灵,足以装满两座西河塔。

    东土僧人一到,皇城的风和雨,必定与血腥有关。

    幸好独隐站在了身后,里还提着一壶枣集美酒。

    于是,那夜的兰舟之上,“仙、道、官、僧”四人,都醉了,或者都没有醉。

    在和谐盛世面前,一两个泥瓦匠的性命,就显得十分、特别、相当微不足道了。

    四个人争论到最后,都想得到这个孩子。

    可是,痴痴道人怎么也是这个孩子的姥爷,有血缘之亲。

    东土僧人最先败下阵来,因为他嗜酒如命,上的杀戮气又最重。

    朝堂圣人也输了,日日伴在君王侧,养孩子简直是方夜谭。

    最后,只剩下痴痴道人、独隐山人。

    独隐提议,谁能让皇帝心甘情愿将孩子交到谁的上,这孩子便归谁抚养,其余三人,只能将自己的毕生所学,倾囊相授便是。

    唯独要守住一个秘密:段泓杀了泥瓦匠!

    这简直比登还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