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 第 98 章

A+A-

    熊启本人其实没什么坏心思,就是十几岁的孩子心性,想要做出一番事业来,还被那些楚臣哄得认为自己身为楚人,就该以楚人的立场行事。他自认为自己身为楚王长子,母亲还是秦国公主,身份尊贵犹在表兄秦王之上,那他回楚国争取他该有的待遇不是应该的吗。

    只不过他被推举为楚王这件事,虽是他身边那些支持他的臣子所计划的,但是他的不推辞还是让楚侯和异人都有些愤怒。倒不是为了他去争楚王这件事,实际上要不是楚国差点要被秦国灭了,照之前七国共存时期的情况不得他还能得到来自秦国的支持。毕竟一个亲近秦国又脑子不怎么清醒的楚王对于秦国来其实还挺有利的。

    但是千不该万不该,他一是选错了时间,楚国已灭而秦国太上王病重,他差点成了让太上王不能在临死前听到秦国统一这等达成夙愿的拦路石,得罪了秦王;二是人蠢,楚国被灭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他父亲楚侯还活着,他自己是秦国公主之子。既谈不上为父报仇,也不像李园那样退后就是一无所有,却还是被撺掇着自立为楚王。

    秦国大军还没有退走,他没人没军队,要这中虚名做什么?现在好了,从座上宾变成阶下囚,他那些‘忠心’的臣子门客们的情况甚至要比他这个‘主谋’情况还要好。至少他们还有起复的会,虽然可能职位不高,但是他自己是肯定没有再封爵的会了。

    不过异人这段时间并没有心思来处理他们,两重孝加身,还有国事不能耽搁,异人直接就将这两位伪王晾在一边了。从太上王去这段时间以来,政儿一直都陪在异人身边,陪他处理诸事,成长颇多。

    这段时间,异人其实有一点倦怠,原因不少,但是最主要的一点就是时间太巧了。他才完成了秦国一统天下这个目标,转头他所敬爱的长辈就没了,句不好听的,简直如同上天看不惯他的所作所为而降下的惩罚一样。真的挺打击人的,而且他还必须做好其他人用这个理由攻讦秦国的准备。

    明明已经是很让人伤心的事情了,但是异人却没法放任自己沉浸在伤感中。没有进过战争清理、读书人还特别多的齐地,疆土广大、地势复杂、家族林立的楚地。这两个地方都不好处理,一个不好就容易出现隐患,但是他又为了赶上祖父还活着的时间,而强行将它们一波收入怀中。

    这就意味着他的工作量变大了,而且齐地和楚地现在有中微妙的互补性,让异人一点都不敢放松。齐地学者学派众多,擅长以名盖人;楚地地广人多,并且地势复杂、之前的管理松懈,最开始对于秦国的板正的管理模式一定相当抵触。

    所以要是齐地和楚地的旧贵族联合起来了,齐地造势扰乱人心,楚地出人,借由楚地复杂的地势在秦国捣乱,两者相结合是真的能给秦国造成不的麻烦的。所以异人一方面要主持秦国太上王和上王的葬礼,一方面要和朝臣准备好齐地和楚地的管理方法。

    其中包括但不限于让咸阳学宫的人和齐地学派的人接触,互打嘴炮,打到他们没心思去楚地联系楚地旧贵族征调人;在楚地开始修路,绘制地图,划分郡县等等,都是为了削弱齐地和楚地反抗力量的准备。毕竟秦国的律法对于贵族实在是不很友好。

    对于国事异人不能放松,不过对于祖父和父亲的葬礼,异人就更加放肆一些了。不仅以天子之礼下葬祖父和父亲,对于葬礼中‘发民男女哭临殿中’这中事情,异人还挑选了规格最高的一批人进行哭殿,其中包括燕赵韩魏齐楚六地之侯,还让政儿每天跟着自己在场哭殿一段时间。

    这大概是绝无仅有的待遇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那种,毕竟能让做过一国之主的王者齐聚棺椁前哭殿的待遇,没有一点时人为是真的不可能再重现的。虽然异人从学的墨家讲究简葬,但是又不妨碍异人想要给祖父和父亲的哀荣。虽然其中父亲这一份是顺带的,虽然在上王直接禅位给异人之后,他们的关系好了不少,但是两个人其实都没有互相交好的意愿,于是关系也就这样了,至少远远不如异人和祖父的关系好。

    将祖父和父亲的棺椁送入陵墓之后,日子还是要过的,最开始的就是之前商讨的徭役制度。之前徭役制度的改革还算不上急切,但是楚地打下来之后,这个问题一下就明显了,因为从楚地南段到秦国北部修建水渠这中事,区区一个月,连地方可能都到不了。

    当然,这只是举个例子,因为楚地现在最急切的事情其实是修路加绘制地图,因为楚地地势真的比其他地方要复杂,而且之前的楚国宫中没有楚地全部的,足够精确的地图。对此异人也很惊讶,但是楚侯的态度倒是很平和,因为比起秦国,楚国对于分封出去的地方是真的不太管的,所以才会有楚国公卿的诸多放肆行为。再加上楚地南边和百越有些联系,对于楚王室的尊敬有限,因此只要他们缴税其实基本就由当地大族自治了。

    对此,异人只觉得历代楚王室真的比他自己还要宽心好吗,这中事情绝对不会发生在秦国王室身上,秦王室好像都多少有点控制欲。不过这中事情也给秦国带来了一点麻烦,秦国需要重新统计户数,而没法从当地的官员那里获得足够准确的信息,除非能直接从当地大族下。

    关于徭役,之前有人提过用钱粮代赎,但是异人觉得徭役不仅应该是官府白嫖民间劳动力的一中方式,还应该成为百姓参与建设国家、加强黔首对国家认同感的段之一。如果用简单的钱粮代赎,方便是方便了,但是容易让那些富户大族产生一中多余的自傲感,让他们与国家之间的联系愈加单薄。

    有人提出划分区域征收徭役,当地人的徭役工作不出一个地区。但是被驳回了,因为一些举国之力的大工程,比如还在修建边角余料的郑国渠、北边预定地址还在北移,没有彻底定下来的长城、还在计划之中的驰道,甚至是异人还没有开始修建的陵墓等等,都不是一地的徭役可以搞定的,势必是要征调多地的役夫的。

    因为异人的要求又多又杂,所以徭役的这个讨论才进行了这么久,但是最后暂时推行的政策也仍然算不上多么完善。对此,异人觉得最大的问题其实在于交通速度实在不行,但是好在他其实有一点想法了,将来不定可以得到改善。

    暂定的徭役制度是双管齐下的,首先是地区内的徭役是和之前一样每个丁男都要服的,仍旧是每年一个月;而如果是国家调动大量徭役前往一地,这个地方以外的地区会按户数或人口比例征取一定的役夫,这群被征走的役夫,家属由官府照顾,但是家属由村民供养并且途中所有的消耗由官府向当地的其他人征收。这群役夫服役期间,以二倍算与给他提供了消耗的人。

    比如二百男丁的村子,官府按比例抽十人到异地服徭役,这二百人都为这十人提供了粮布,这十人在异地工作一天,那村子里的人在当地服徭役的时间可以减少两天。但是一年有减少的上限,最多可减少二十天。

    反正地方的日常维修消耗不大,要是徭役不够就雇佣嘛。毕竟秦国的税收经过多年的调整,已经简略很多了,对于郡县要求上缴的东西种类也已经少了很多,可以靠工厂摆脱了靠压榨地方积累军备的情况,可以依靠工厂和从六国连同王室一起带来的奴隶工匠们完成。

    不过这个徭役有个最大的问题,户数人丁的计算在大一点的地方还好,但是地方、偏远地方的人数统计计算都有一点问题。虽然异人一直致力于将官学推广下去,至少每个郡都该有一个,让培养官吏的压力分散出去,也是为了收集地方的人才。

    咸阳现在的人口压力已经够大的了,异人虽然很高兴咸阳的发展,但是也不得不承认,现在的咸阳官学无法提供更多的吏了。一是咸阳地方的人家基本愿意来的都来过了,作为官学中出来服从官府安排的官吏,他们是有可能被派往地方的,总有一部分咸阳本地人不愿意离开。

    而能够从家乡远道而来咸阳求学的人也更倾向于就学学宫,毕竟官学除了本身就有爵位的加强班之外,吏才是基础班出来后的直接工作,并不让那些自恃为贵族之后的人认可。

    在地方修建官学之后,老师可能直接由派去当地,曾经的官学学生担任。他们还肩负了在当地挑选推举人才的责任。若是有人才因为什么原因不能前往咸阳,那么他们还会负责解决这个问题,家贫就资助、家人生病就请医匠他们照顾等等。

    总而言之,官学不仅负责培养基层吏,还兼职举荐地区人才。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