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第 109 章

A+A-

    秦王政在他还不是秦王政,甚至连公子都称不上的时候,在赵国是过过一段舒心日子的。虽然那个时候他父亲的处境不是太好,但和他一个牙牙学语的孩子有什么关系呢?他面前父母恩爱,自己独占宠爱,对于一个孩子而言还有更好的事情吗。

    但是好景不长,假象就是假象,碎裂的很简单。嬴政还记得父亲离开那天,自己抓着父亲的袖子问他什么时候来接他,父亲什么都没有,抓着他的紧了紧,就扯回了袖子,上了吕不韦为他安排的车。

    之后的事情,嬴政记忆里不仅零零落落,连颜色都是灰暗的。无论是母亲苦苦哀求她的嫡母庇护他们,还是长平之战后身边那些人对于秦人的自己是如何对待的。

    所以那面镜子显露出时候的自己和年轻父亲的时候,嬴政面上如常,心里却只想冷笑。到底是谁装神弄鬼,做出这种蠢事,难道看他对秦王子楚的态度还好,就想用这种方法影响他的决策吗,可笑。

    但是事情和他最开始想的不太一样,种种证据都表明这不是一个骗局,而是一个奇迹。无论是只有寥寥数人能看见的事实,还是镜子那边异人从不问什么重要信息表现出的无害,甚至是异人无偿提供的那些技术,全都是在告诉他,他想多了,这真的只是一份天降的巧合而已。

    之后的经历,怎么呢,非常神奇。和异人相处下来,嬴政偶尔会有一种镜子那边的异人才是那个在他时候,曾经待他很好的父亲,这边改名子楚已经死去的那个人是个顶着他父亲名义的陌生人得想法。虽然不知道为什么异人对于这件事情态度这么平淡,似乎是早有准备一般的原因。

    否则异人为什么会对他这么好,似乎对他怀抱着歉疚一样。要知道就算是亲身父亲也很少能做到这么关心儿子的,将心比心,要是他儿子和他意见相左到这个地步,他能把儿子骂的抬不起头,就像扶苏一样。

    不过后来相处久了,嬴政就知道他之前的猜想还真不一定对,异人性格温柔,容易和人共情,因此可能真的只是因为他少年丧父,心疼他而已。不过那个时候他们已经相处的很好了,好到了甚至可以互相吐槽对方的执政理念。

    异人指责嬴政的管理段太粗暴,嬴政嘲笑异人想的太天真。双方归,完之后也会帮对方完善政策和改善处理段。这样亦师亦友的相处,是他们经过一段磨合之后觉得最舒服的关系。至于在心里互相当爹这种事,那不是男生中常见的事情吗,后世一个四人寝室里还能有四个爹呢,就不必特意提出来了。

    异人的存在,算是弥补了嬴政曾经的缺憾吧。让多疑的帝王找到了一个无法伤害到他的信任的基石。由这个基石延伸出去的,是秦王政对于儿子、朝臣、黔首们更多的信任,这份信任让嬴政允许了扶苏的参政;不再将权利全抓在中,减轻了自己批改奏折的压力,虽然分薄了李斯在他面前的宠信,却给了他比以往更多的权利;不再单纯以霸道压制黔首,让黔首们的生活比之前要轻松许多

    这一切是以往他不信任他人时无法做出的决定,但是这些改变,也对秦国有个更好的反馈。扶苏的段逐渐成熟,他们父子的观点逐渐相近,扶苏成为了嬴政在朝堂上有力的帮,而不再是拖他的后腿的大傻子。当初扶苏明着反驳他意见的时候,嬴政是真的恨不得没有这个傻儿子。本身他名声就不太好,孤立无援,连儿子都反对的暴君名声很好听吗?不知变通。不过现在倒是好多了。

    新事物的出现让朝臣们不得不将精力投向下方,而不是盯着同僚互斗。嬴政觉得异人的对,臣子们要是没事找事那一定是太闲了,加工作定时间内部竞争,只要事情够多,就能让他们提不起兴趣掺和进那些流言神鬼之中。至于游散在民间的那些学者,给他们一个目标事业,他们大多数为了目标就没精力搞什么谣言,盯着秦皇室挑刺了。

    而异人送来的那些技术和政策,委婉的阻止了嬴政继续搞大工程的打算。一是这些东西又多又杂,牵扯了嬴政的大部分精力,让他的目光从那些原本计划的工程中扯开;二是政策的改变会导致朝堂的调整,就算是嬴政也不会在朝廷不稳的时候搞这种事务繁多的大工程,不然这种大工程中出现混乱的话甚至可以比较轻易的藏匿人员和金属,单纯调整完连交接都不容易;三是嬴政在异人的叮嘱下,不服食丹药、天天早睡早起、锻炼身体、注意饮食,再加上批改奏折数量的减少,是真的感觉到了身体的好转。

    嬴政想着上天给了他这样的奇遇,又明显感觉到身体的好转,自觉还能多活好几年,不再像以往那样急切,自然愿意缓下脚步来安排事务。而且后来像是抓到张良这种事情,虽然称不上善意的行为,但是顾惜黔首的行为有了善意的回馈,让之前一直被指责的嬴政心情越来越好。毕竟就算是为他卖命,利益纠葛的朝臣们的再好听,哪里有一无所知的黔首发自真心的感谢让人心情愉快呢。

    就算是嬴政再认为自己做的是对的,就算现在被无知的黔首们指责惧怕,他也能执着的走下去,但也难免会有心灰意冷的倦怠时候。若是能有同道之人的赞扬,追随者的信服,自然是更好。有阳光大道可走,谁愿意走崎岖山路呢?

    异人对于嬴政来,亦父亦师亦友。他是寂寥寒夜中的一盏孤灯,回首相看,他才发现过去他放不下的那些事情,已经不能再绊住他向前的脚步;那些曾经造成的伤害,在温暖灯光的映照下开始愈合,或许还会留下伤疤,但已经不会流血。

    异人让嬴政正视了灰暗的过去,却也让他在血色中看见了未来璀璨的光芒。

    虽然他们的举措有些相似,但是思考方式的确颇有不同。嬴政强硬,政策行事中也难免带上了一份居高临下的命令感,从不愿意解释什么,只是强迫着别人照做。异人是受不了这个委屈的,他要是做了什么对别人好的事情,是绝对不会愿意被误解的,一定要和对方掰扯的清清楚楚才行。

    有时候他们聊起政策来,嬴政一般开口就是对朝廷、秦皇权利的影响,而异人大部分时候都选择从这些政策对黔首们的影响起,再到贵族,最后是未来可能有的情况。

    有时候嬴政会觉得同样建立大一统帝国之后,自己是摸着石头过河,但是异人不是。异人似乎对于大部分政策都胸有成竹,对于统一之后的国家道路早就定好了方向。从他言语中透露出来的,对于未来的描画,真实的似乎亲眼所见。有时候嬴政本身对于一个政策摇摆不定的时候,异人总能恰到好处的支持他。不得不,有这样一个走在相同路上的伙伴,是件让人开心的事情。

    异人正式登基称帝的典礼上,嬴政让年轻的自己带着那面镜子一起去看了,看着异人从秦王变为皇帝,嬴政有种吾家有儿初长成的自豪感。这么多年相处下来,虽然隔着一个世界,但是他们早已经视对方为自己的亲人,就连赵雾,嬴政也能平和相待。

    异人封禅泰山这件事其实是嬴政推荐的,当初他听异人的建议带上了善于观天色的人,避开了不少坏天气,平平安安的上山,封禅,然后下山。做的事情不多,但是很好的安抚了齐鲁地区的学者们,算是性价比相当高的活动了。有了他这样的例子在前,嬴政自然也希望异人能用最简单的方式在那些老古板的面前彰显正统。

    异人一拍脑袋要禅位的时候,嬴政竟然有一种异人终于开口了感觉。毕竟他是真真切切的抱怨过好多次不想批奏折了,就连嬴政也觉得让异人这种适合被宠着的脾气,担起这么重的责任是委屈他了。完全没有想到这份责任是多少人渴求的,就连他自己不也是抓住不想放吗。

    谈论正事的时候,异人是个靠谱的长辈,可是一放下奏折,嬴政看着话都像是耍赖撒娇的异人,只觉得还好异人长得年轻,要不然那个画面想想就可怕。这也是为什么他们相处着相处着,嬴政就开始操心异人的心理健康,甚至后来还会抓着年轻时候的自己传授经验,想让他尽快能帮的上异人的忙,承担一部分压力。当年他教扶苏的时候都没这么耐心过。

    太子政登基的时候,嬴政其实也在镜子里看着年轻而意气风发的自己。镜子的位置是异人特意挑的,举镜子的人对于秦皇什么大型活动都要带个镜子这件事已经习惯了,他们私底下还传放镜子这件事是不是有什么法,但其实这只是异人希望在另一个家人也能参与进他们生活中重要事情的举措罢了。

    异人正式将皇位交给政儿的时候,嬴政就看着镜子忽然黑了屏,然后就变成了一面只能照见正常景象的普通镜子。他若有所感,知道他们的缘分尽了,这面镜子已经不再能看见另一个世界,失去了它的特殊性。

    虽然失去让人不快,但是嬴政的心态却很平和。虽然看不见那边的世界了,但是他知道他们之后也一定过得很好,因为他们有这个能力,也有这份心态。那个年轻的嬴政可以一张拳脚,异人可以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赵雾可以拥有丈夫更多的陪伴。这次的分离,不过是上天赐予的奇迹到了时间而已。

    之后这面镜子被扶苏讨要去了。扶苏看不见镜子已经恢复了正常,他以前就看不到那边的景象,只能听到声音。因为不是时时有人话的,所以他对于镜子的安静也不奇怪。嬴政也恶趣味的没有告诉他真相,就看着扶苏对着镜子恭恭敬敬的。

    后来,这面镜子被登基为帝的扶苏供到宗庙里去了。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