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第 65 章(修)
第65章
一直到被苏有粮和田凤娟用满是骄傲的目光推着走上台子时,苏秋月整个人都还是有些发懵的。
她心想,自己不就是考了一个意料之中的全地区第一嘛,咋这又是拉横幅,又是搭台子的,整得隆重是挺隆重的,可看着胸口上被绑上的这朵大红花,苏秋月总觉得这不像是庆祝自己荣获全地区第一宝座,为学校和县里头争光的表扬会,更像是劳模表彰大会。
尤其是在站在台上,面对自己对面这位笑容可掬,却也不失领导威严风采的大江县书记,苏秋月一边努力表现着自己的“受宠若惊”,一边在心里头越发以为这是个劳模表彰打回了,自己就差在脸蛋子上一边儿涂上一大块红胭脂便能上报纸的那种!
县书记:“苏同学还请你再接再厉,为咱们大江县的教育,也为你自己的未来,争取再创学习辉煌啊!”
苏秋月:“谢谢县里和学校对我的期许,我一定会竭尽全力,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
在这位看起来很是温和模样的县领导的鼓励与肯定中,苏秋月伸出双准备接过装有地区、省城以及县里奖金的红包。
她一拽
她再拽
她还拽
不是,怎么拽不动啊?苏秋月抬头看向这位看起来笑容满面,实际上劲儿贼大的县书记,又看了一眼他微微颤抖的眼角,和正在台下寻找最佳角度准备拍照的干事
哦,明白了!
于是,并不想和县书记掰腕子,比谁劲儿大谁拿红包的苏秋月微微一笑地伸捏住了红包的一角,使劲眨了两下眼睛,让她原本就漂亮的眼睛带上隐隐的一层雾气,好似是深深受鼓舞,倍加感动那样地,将脸转向了镜头。
伴随着“喀嚓”一声响,照片拍成了,红包到了,苏秋月的笑容也更真诚了。
嗯,这红包捏起来还真厚啊
不愧是二百块钱,就是实在!
然而,就在苏秋月以为一切都结束了,自己能下台了,能摘掉胸前红花,带着里红白,把舞台留给领导讲话的时候——蔡校长又拿着领一个红包走了上来。
苏秋月:我爱学习!学习使我快乐!让我的心情就像是胸前的大红花一样灿烂!
于是,在蔡校长走上台前,讲了两句话后,已经有过一次经验的苏秋月不用,就轻车熟路地向前迈了一步,又一次眨巴眨巴眼,露出激动的神情,捏住红包,转头,拍照,笑。
而这一次,她可算是结束了自己这得了全地区第一以后却还是免不了当工具人的工作,攥着里头的两个大红包,屁颠儿屁颠儿地就跑下了台子,一心想的都是赶紧结束这一场劳模不是,学习标兵表彰大会,好让她能赶紧带着苏有粮和田凤娟回家数钱!
等了半个来时,前面两位县里头的书记领导,和蔡校长这位学校里的最高领导却还是拿着扩音筒个没够。对此,苏秋月实在没忍住地偷偷打了个哈欠,瞅了一眼旁边认真听讲话的爸妈,最后还是决定跟952炫耀一番。
“952你看到了没,我这一次是真的考出了全地区第一的好成绩,拿到了这两百块呢!”这话时,苏秋月的声音里满是嘚瑟,一副“快夸我”的样子,等着952给自己再整个撒花的背景乐。
“哦。”
“???”
“不是,我考了全地区第一好吗!”苏秋月再三强调道,“是整个地区两千多名学生里的第一!”
“本系统知道,所以呢?”952仍旧冷漠。
所以
所以你不应该夸我吗?!
似乎是因为苏秋月控诉的目光太过强烈,952不得不放下里的计划单,反问道:“宿主不会真的以为以后的地区考试也只有这么简单,竞争力就只有这么吧?”
“不是吗?”苏秋月满脸懵比。
“当然——不是像宿主想得那么简单啊。”
952认真道:“要知道这一次宿主能够得到第一,除了有本系统的督促以及你个人的努力以外,还有一部分原因是省城和其他县的学生都只是在防备各自身边,一直都榜上有名的同学,就像是程林同学对你那样,而根本没有料到会有你这样的‘黑马’出现,所以才会准备不够充分。但等到下一次,大家都知道了你也是一个竞争对以后,他们就都会对你有所防备,并紧跟你的学习步调,进行更努力的学习。”
向来都只是个不思进取,被推一步才走一步的苏秋月可以是完全不能理解这些真正尖子生的想法,自然也就对952所的内容有所怀疑。
“不会吧他们也不像我有952你这个学习系统一样,咋可能真的跟上我的步调呢?”
“根据本系统检测,省城来自五所学的六名尖子生已经将宿主你视为头号目标,并一起成立了一个学习组,决心要在上了初中以后的地区联考中打败你。”
“咕咚”一声——
是苏秋月被吓得忍不住咽口水的声音。
对此,952犹觉不够地补充了一句:“哦对了宿主,他们已经开始练书法或者是钢笔字了哦。这样的话,等到以后再考试的时候,宿主你这一好字迹在一群好看的字体中,也就不算什么了呢。”
苏秋月:“”
她突然就觉得,自己原本期待许久的暑假,可能不会像想象中的,那么美好了。
回到家,一家三口是把院子门锁得死死的,屋门也掩得严严实实的以后,开始了——数钱!
要问苏有粮、田凤娟和苏秋月他们,关于自己人生最快乐的事情是什么?
那么他们一定会回答,就是数钱数到抽筋儿,睡觉睡得自然醒了2!
而现在,虽然他们因为上班的上班,上学的上学而不能达成睡觉自然醒这一目标,但数钱抽筋这件事儿,苏有粮一家三口还是能自我调控的。
数来数去,直给数得发酸发累了,一张张大团结都被数得有些皱巴了,苏有粮、田凤娟和苏秋月这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的三口子才算是收,放过了自己也放过了炕上的四百五十块钱。
“对了闺女,刚才咱打算回来的时候,蔡校长不是给你喊住有事儿要吗?是啥事儿啊,我看你在那儿点头来着。”苏有粮问道。
听到这话,还没从刚刚数钱的快乐中脱离出来的苏秋月先是愣了愣,过了一会儿才回答道:“哦,蔡校长跟我,省城日报看上了我在这次语文考试中写的作文,想要把这篇作文刊登到他们的报纸上,问我同不同意。”
“省城报纸?!”
“对啊,就是普通的报纸。”
苏秋月轻描淡写地道:“是只要我同意就会免费提供我今后一年的日报报纸,只要我到邮局领取就行。哦,还会给我稿费,按字数算那种,估摸着应该有五六块钱?也就这意思,没多少。”
听到这话,苏有粮和田凤娟两个人不敢置信地看着眼前话的语气中没有半点骄傲,反而有些漫不经心的苏秋月,第一时间想到的是,他们当年确实是没抱错孩子!这个又聪明又有天分,漂亮、精神,长得贼像他们俩的娃就是他苏有粮和田凤娟的闺女!
在这个讯息传播途径极少,只能靠书信、电报和电话来联络,靠广播、报纸来回去咨询的年代,报纸的存在可以是极为重要的。哪怕是下边的生产大队里的人,也都还是会时不时地跟着向来爱读书看报的大队长那儿去听他讲讲报纸上的新鲜事儿,就更别公社、县城以及省城,还有省城以外更多的城市了。
对此,苏有粮和田凤娟表现出来的激动,是要比刚刚数钱时还要浓郁几分。
两个人异口同声道:“回头那报纸印出来了,爸(妈)一定要多买几份,到时候好跟单位里的同事和胡同里的街坊们好好宣传宣传!”
苏秋月:大可不必!
又过了一会儿,一直到苏有粮和田凤娟已经确定好从今天开始就一定要见着一个熟人就把他们闺女上报纸的事情一遍的事情以后,他们就又开始收拾起散在炕上的大团结,顺便再数一遍。
实在话,这四百五十块钱是多,但对于现在已经慢慢将卖衣服的行当开拓发展到省城里,已经不愁赚钱的苏有粮,和等到九月份就能正式转正一个月拿四十块钱工资,完全够一家生活挑费的田凤娟而言,这些钱摆在这里已经不会再让他们像是还在靠山屯大队时那样,为了没分家时谁家占便宜谁家吃亏而大惊怪了。
但是这么,两口子却也还是忍不住激动的心情。
不是为了这些钱,而是为苏秋月能够通过学习取得第一名,也得到这些回馈而感到的骄傲与自豪心情。
这个时候,苏秋月将炕上的钱往苏有粮和田凤娟那边推了推,道:“爸妈,这些钱都给你们,以后我还会继续努力,等上了初中也一定会保持住自己全地区第一的宝座,争取赚到更多奖金的!”
田凤娟摸了摸苏秋月的头,认真道:“这些钱爸跟妈会给你存在农村信用社里去,到时候问问人家那儿的工作人员能不能给你存个户口,要是不能的话也没事儿,我或是你爸去开一个,到时候折子也给你拿着,是永远都属于你的钱。”
苏有粮也跟着点头道:“你妈的对,这些钱是闺女你自己挣来的,就都留着给你自己花。爸跟妈的钱也都是你的,所以你不用有这方面的顾虑,也别担心家里头会没有钱。”
“可是我也没啥可花钱的地方啊。”
“那也要以你的名义存起来。”
苏秋月万万没想到自己这好不容易赚到了一笔钱,财大气粗给出去以后,还会被拒绝回来了。
对此,她想了想,又道:“那就听爸妈你们的,这钱存起来,等以后我上了高中,就用这钱去省城买房子住。到时候,咱们一家三口就不用分开,我也不用一个人跟省城孤苦伶仃的住校啦。”
“买房子的钱也不用你——”田凤娟还想拒绝,不愿意让苏秋月总操心家里头的事情,只希望她能开心过好每一天,以免忧思过重,影响身体。
但苏有粮阻止了她继续下去的话,对苏秋月点了点头道:“成,那就听闺女你的,回头我跟你妈就把这笔奖金收起来,等两年以后你该上高中了,咱们就用这笔钱作为在省城买房子的钱!”
“爸你这样就对了!咱三口本来就是一家人,没必要分得那么清楚,真要是像你们刚的,我的钱是我的钱,你们的钱也是我的钱,那我岂不是什么都不用努力,只靠你们养活就成了?”苏秋月边着,还边在心里头算了一笔账。
这学是只有毕业升初的时候才能参加这一次地区联考,可等到上了初中以后,却是每年都会有地区考试。
她这一次考了全地区第一是得到了四百五十块钱,假设初中地区联考奖励也是按这个金额算的话,那么在接下来两年的初中时间里,她只要再连续两年考出地区第一的成绩,就能得到九百块钱。
九百再加上这一次的四百五,那加起来就能有一千三五十块钱了。
这些钱要是放在县城的话,是够买上一间像她们家现在住的这样,绿瓦红墙,屋子不少还有院子的房子了,可要是省城的话
想到这,苏秋月觉得自己好像算漏了一点。
那就是,他们一家三口本身就不靠自己这考了第一才能拿到的奖金钱过日子,像是他们买下这所房子的时候,苏秋月那时候可是就只得到过五块钱的奖金,撑死了也就够买下这间屋子的一片瓦的!
所以,她这一千三百五十块钱虽然看起来是有些不够在省城买房子的钱,但问题是到时候掏钱买房子的时候,还有她爸妈呢!
“宿主你这完全是自添烦恼哦。”感受到苏秋月这一会儿开心一会儿瞅的反复无常性格,952吭哧吭哧地从系统空间里探出了一个脑袋瓜,故作老成道,“要知道,宿主你现在连综合考试的满分都考不出来,拿啥去省城上高中啊?再了,你眼巴前的可还有两年初中要读呢!”
听到这话,苏秋月不服气地道:“学校又没规定不许像我这样的天才跳级。还有,最开始跳级这事儿的,不还是952你跟我的嘛!”
“本系统当时这话是因为宿主你当时迫切地想要离开靠山屯,想要借此扭转剧情发展,所以才给你出了这个法子,目的是为了帮助你。但现在高考还未恢复,宿主你如果跳级的话,就要面临提早毕业,或是闲置在家当啃老族,或是进入工厂、办公室这样的地方开启你打童工的生涯啃老族或是当童工,宿主想选哪个?”
“我选,好好学习。”
952满意地点了点头:“看起来宿主还是有救的,这么多书没白读所以,现在宿主是要学习,还是锻炼身体?”
这话问的,明显是个坑。
苏秋月其实一个都不想选,她只想和其他同龄人一样,享受快乐的暑假时光。
好吧,不能提同龄人,同龄人都已经拉满了对自己的攻击点,每分每秒想的都是打败自己这个头号劲敌。
对此,苏秋月只能,天才注定是和别人不同的。
哪怕是自己这样水货变成的半吊子天才也要不同!
所以。
苏秋月:“我、我都选!”
—
两个月的暑假时光,是惬意又快乐的。
——那是对别人。
对于苏秋月而言,暑假就等于学习加锻炼,一天都得不到清闲!
不过这两个月的时间,却足够整个县城将苏秋月这一次成为全地区第一,给之前一直都是万年倒数第一的大江县一个极好的宣传时间。
其中,田凤娟和苏有粮也是贡献了不少力量。
比如,在报纸上市面的那几天,苏有粮是天天蹲在胡同门口,遇见一个拿着报纸回来的街坊就故意打招呼,让对方帮忙给瞅瞅上面有没有苏秋月的名字,只等着对方反问报纸上咋会有你家闺女的名字以后,就是他强行塞安利的时候了。
再比如,平日里只看资料不看报的田凤娟,则是天天捧着报纸,看见一个同事,甭管是哪个部门的,拉住人家就问这上面有没有她家闺女的名字。别问,问就是她闺女上报至了,但她自己认识的字不多,想找人帮忙看看哪一上面会刊登苏秋月的名字,她得多买几份。
于是,在苏有粮和田凤娟不遗余力地宣传之下,整个胡同里的街里街坊包括他们的亲戚朋友后知道了,整个政府大楼里头上办公班的领导干事们也都知道了。
这正所谓是“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有些事儿不想藏都藏不住,就苏有粮和田凤娟这根本不想藏的架势,那就算是再厚的墙是也挡不住他们有心想要宣传的心思啊。
于是,不这大江县里头的所有人都知道这事儿,就住在县学附近的这几个居民区,还有工人家属院以及政府及家属院累计起来也有成百上千,甚至上万的人,是都知道了他们两口子有个考了全地区第一,还上了报纸的闺女,也知道了苏秋月这个名字。
尤其是在他们所住在的胡同里头,那更是早已经传遍了。
要知道,在这个年代里生活的人们,只要是识字儿的,那能通过文字获取的娱乐与讯息就只能是来自于报纸了。这平时看报纸的时候,大伙儿是都觉得这报纸上的人和事都离他们的生活很远很远,就跟看电影一样,看似只隔着一张幕布,可实际上却是各种意义上的差距,遥远得不得了。
可现在,就在他们胡同里,竟然出现了这么一个上报纸的人,还是个从下边大队走出来的,直接考出了全地区第一好成绩,只有十来岁的姑娘。这个认知,让同住在胡同里的人看来,都不免觉得不可思议。
但不管苏秋月和她爸妈是来自哪个生产大队,还是她今年几岁,几月过生日,这些对于这群街坊们而言都已经不重要了。他们只要知道,这个姑娘是全地区第一,她爸妈一个在县学工作,一个在县妇联上班,现在住的房子也是他们花钱买下来,并已经落户在这里了就行。
反正,只要住在这里,能让自家孩子跟着这全地区第一一起受点熏陶就行!毕竟这住在这胡同里的人,谁家没有个儿子闺女,或者是孙子外孙女的呢,不光凭苏秋月的成绩,就是她爸妈也都不是那种好骗好惹的农村人,他们又干啥非得揪着是啥出身不放,得罪这样一户人家呢。
所以,在苏有粮和田凤娟日常宣传苏秋月的作文会上省城日报的面,并且一直到这份报纸真的上市面以后,住在这胡同里的人家是都不约而同地买了这期的报纸。
并且,在看过这一篇可以是戳进所有工人和非工人心口窝最柔弱位置,让人看了就平添好感也引人深思的作文以后,这群原本只是出于好奇,或者是想借此跟苏有粮、田凤娟两口子攀攀关系的人可以是一改之前不以为然的态度,全都打定主意要将这份报纸带回家给家里头的孩子看,好让他们跟着一起学习学习。
不能跟着染上几分人家全地区第一写作文时所拥有的灵气儿,也得好好分析分析人家这作文到底好在哪里,自己又差在哪里。得叫孩子知道外人有人,天外有天的道理,明白凭啥人家的作文能上报纸,他们的却连及格分数都的不来的原因是啥!
于是,就在苏秋月正水深火热于白天锻炼身体,晚上埋头苦读,没有半点休息时间,比之前上学时候还辛苦的暑假“好”时光的时候,她还不知道,自己继成为省城毕业班学生的头号目标以后,再次荣获“别人家的孩子”称号,成为了整个胡同孩子的“公敌”。
苏秋月:这福气给你,你要不要啊3?!
952:要不起。
—
就在省城日报将苏秋月的文章刊登出来,并给了一个大幅板块宣传文章的同时还顺便介绍了苏秋月的简单情况,并将那天表彰会时,苏秋月戴着大红花分别和县领导与蔡校长留影纪念的照片放了上面的当天。
看着报纸上面标题题目为少年强则国强,且看少年绽光芒!的面,苏有粮和田凤娟这两口子是没有半点平日里从来不会在这地方花钱的抠门劲儿,当即就斥巨资买了十分报纸,然后在苏秋月不允许他们俩一块回去吹牛皮不是,报喜讯的要求下,便以苏有粮一人作为代表,拿着十分报纸,回了靠山屯大队。
此时,靠山屯大队的每个人都还不知道苏秋月得了全地区第一,还上了报纸的消息,仍在忙碌于田间地里,继续属于他们土里刨食,靠天吃饭的日子。
但与往年不一样的是,他们大队也的的确确是因为出现了苏秋月这样一个凭借学习好而带爸妈一块进到城里过好日子的例子,而让大队里头的社员们都不免都意识到了知识的重要性,将家里头适龄的娃儿们送去了大队学。
虽然他们的目的有些不纯,但大队学也实实在在因为这个原因,而从原本临时弄出来的草班子变得多少有些规模了。而队里头的孩子们,不能像苏秋月那样一点就透,也起码是能在日常生活中些古诗成语,七扭八歪地写出自己的名字了。
这对于一直想要加强扫盲的郭大队长而言,已经可以是极大的突破与进步了。
尤其是在苏有粮离乡不忘本,在几个月还自己出钱给一直苦于没有教材,上面公社又迟迟不批所陷入到的“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状况的大队学捐了五十多本教材书以后,队里头的全体男女老少是都越发对送孩子念书这件事情产生了前所未有的高涨情绪。
毕竟在他们看来,原本日子过得还不如他们的懒汉苏有粮竟然都能有闲钱给队里头送教材书了,那就明他在县城里头的日子是过得相当不错。而让他有了如此改变的原因,也一定是因为他家那个会读书,考过一次第一就得了五块钱奖励的闺女苏秋月所带来!
当然了,这样的反响大队长和社员们是高兴了,可队里头的孩子们却都是整天愁眉苦脸地对着课本和作业发愁了起来。
这群孩子们原本还以为眼下这大队学集体放了暑假,他们能多少轻松一阵子,过上几天从前上山摘果子,下河摸鱼的快乐时光,却万万没想到,苏有粮竟然在这个时候回来了?!
不光回来,他还带着十份印有苏秋月照片和文章板块的报纸回来了——
挥舞着报纸的苏有粮:面疾风吧jpg
靠山屯大队的孩子们:瑟瑟发抖gif
因为这一趟回来目的就是想要宣传苏秋月考了全地区第一还上了报纸,得了奖励这事儿,所以苏有粮来到大队时的时间也是他特意掐准了的,一个临近中午快要下工,田埂上人最多的时间。
刚进大队,推着自行车,车筐子还压着报纸的苏有粮就如愿地吸引到了社员们的注意力,有那好事顺便也想偷懒的,一看见苏有粮,就立马喊道:“粮子回来了!”
听见这话,正埋头苦干于田地里的乡亲们也都抬起了头,迎着阳光看着向他们走过来的苏有粮,跟着一起问道:“有粮,你咋又是一个人回来的啊?你媳妇儿和秋月呢,咋没跟着一起啊!”
苏有粮将自行车停好后,道:“嗐,这不是秋月头些日子考了全地区第一,现在学校那边不放人要给她补习初中知识,我媳妇儿那边又马上就要成为妇联里的正式工人当干事,好多事情都得忙活嘛。所以,就只能我一个人回来了。”
着,苏有粮还不忘挥了挥被他拿在里的报纸,向已经为自己刚刚那番话感到震惊的乡亲们又放出一个“大雷”:“当然了,我这趟主要回来还是想要跟乡亲们回来报喜——”
听见这话,众人心想,你闺女已经考了全地区第一,你媳妇儿又突然成了妇联干事,你还要报喜?难不成,是你也跟着赚大钱,还是要在县城里买房了?!
苏有粮:“我家秋月上省城报纸了!”
社员们:“!!!”
所谓一石惊起千层浪,苏有粮这是直接扔了三块巨石,给了众人甩了一个浪上加浪的群攻技能啊。
一时间,哪怕是有心想要让大伙儿先把地里头的活儿干完再去跟苏有粮聊天唠嗑的郭队长听到苏秋月上报纸的这个消息以后,也都全然把上工这事儿给抛到了脑后,直接拨开众人,跑到了最前面,似乎是想要拿到苏有粮里头的报纸,一探真假。
在拿到报纸以后,郭队长最先看到的,是被印在上面一张大大的,来自苏秋月和县领导书记握的照片。只这一眼,就够郭队长相信,也震惊的了。
而紧随其后,更让他倍感激动的,应该就是在照片下面那一行字写着的“苏秋月同学个人介绍”的内容了。
——“苏秋月同学,一个距离3岁还有四个月的姑娘。作为这一次取得全地区第一名好成绩的她其实并不是从就生活在县城这个有着良好教育环境的地方,而是来自大江县下的靠山屯大队,九岁才上学,却因为其异人的天赋而在十二岁那年取得全县第一的成绩以后,被大江县县学的蔡校长慧眼识珠”
对于郭队长而言,开头和结尾写的那些内容都不重要!
最重要的是上面写着的那几个“靠山屯大队”的名字。
虽然这通篇的内容不是苏秋月的作文文章,就是她的学习经历,但在郭队长看来,靠山屯大队这五个字的名字只要能出现在这一篇被印在省城日报的上面,那四舍五入就等于是他们整个大队都跟着一起上了报纸!
为此,在郭队长不知不觉中,他就已经当着众人面儿,将那三五行段的个人简介,也是有着靠山屯大队名字的内容给念了出来。
而同样听到了自己大队的名字竟然也跟着一起上了报纸的社员们,也都激动地盯着郭队长里的报纸,仿佛那上面长满了育苗一样,目光都热切得快要给报纸看破了。
“这都是沾了你们家秋月的光啊!粮子你这个闺女养得值,是个好孩子!”
郭队长的话一出,也叫大伙儿都意识到了大队的名字之所以能上报纸,都是因为苏有粮家的秋月,那个也曾经被他们这群人过的懒丫头考取了全地区第一名才能被省城报纸看上,让他们靠山屯大队也跟着一起被人所知道。
这让众人将原本看向报纸的目光,都改看向了苏有粮。
“秋月她爸,你刚咱秋月考了全地区第一?”
“我的老天爷啊,我长这么大连省城都没去过呢,可秋月这娃却已经成了整个地区的第一名了!”
“要我啊,从前咱这观点还真是有问题。别看秋月在干活上面不行,但这娃学习却厉害得很,要是我家娃也能给我考个第一名回来就好了,不地区第一,考个咱大队学的第一也行啊。”
“哎呀你们没听刚秋月她爸还秋月她妈也马上就要在县里头当正式工人了吗!秋月她爸,你赶紧给咱们讲讲,这是咋回事呗?”
大伙儿是你一言我一语地着,话里话外的意思都是对苏有粮的吹捧不,更是不用商量,直接就都默契地将平日里对苏有粮的称呼,变成了“秋月她爸”这样的喊法。
对此,苏有粮也没故意端架子,扬着里头的报纸,在得到郭队长的同意以后,便大声招呼着乡亲们一块儿去大队会议室,名曰想跟大伙儿一起坐下来唠家常。
然而他这副一呼百应的做派却也没能得到整个大队社员们的回应。
比如,从苏有粮开口出苏秋月得了全地区第一名,田凤娟要成正式工的第一句话时,就一直阴沉着脸站在人群之外的,那几个全程都没有得到苏有粮和其他人半点眼神的老苏家人。
其中,以苏有田为首,脸上是青一阵红一阵,心里头是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可在听到苏有粮了那么多吊人胃口的话以后,他最终也还是在苏有年和刘梅两口子嘲讽的目光中,抹了一把脸,跟着人群一起朝着大队办公室走去了。
苏有田心想,自己这才不是红眼病,也没有想占便宜。
他他只不过是想要听听老二要些什么罢了,就跟其他人一样,去凑个热闹而已。
着,他就好像是怕去晚了会漏听什么一样,快步跟上了人群。
对此,跟在后面的刘梅忍不住嗤笑一声,也没理会旁边苏铁柱和李秀芹的不满,直接大剌剌地对旁边的苏有年道:“我猜二哥一会儿要讲的话,一定不是大哥爱听的,毕竟人家这闺女是又上报纸又第一名,哪儿是他家那俩就快要上称被论斤吆喝卖出去嫁人的闺女能比的,更被人二嫂也就要当正式工了,大嫂可还一个劲儿地只知道跟咱妈抢孩子呢!”
“老三媳妇儿!”苏铁柱和李秀芹听到这话,异口同声地怒吼道,“你要是没事就回家看孩子去!别以为给孩子送去学校就不用你管了,还不赶紧回家做饭?!”
听到这话,刘梅先是看了一眼苏有年,后又道:“爸妈,您二老这话得就不对了,那咱们已经分家了,我这嫁了人的妇女自然是得听我男人的话,你们要想管,不如去管管大嫂,让妈回去把金宝带回你们屋里看着,也省得大哥这一天天没事儿干,总想着占别人便宜咯。”
没等老两口开口,苏有年就先雷声大雨点地喊道:“梅子,你咋能这么跟爸妈话呢!赶紧回家做饭,大宝宝今儿早上不想吃面疙瘩嘛,回头你多搁点土豆,他们爱吃这个。”
“成,我这就回去。”完,刘梅也没管被自己这番话气得脸色发青的苏铁柱和李秀芹,扭哒扭哒地回去了。
见人走了,苏有年又道:“爸妈,梅子这不懂事,回家我收拾她去,你们可千万别生气啊。那个啥,咱一块去大队会议室也跟着听听我二哥啥呗?”
苏铁柱、李秀芹:“”
我听你奶奶个腿——
这生儿子还真不如放个屁呢!
三个人赶到会议室的时候,苏有粮正跟着整个大队里的乡亲们着整个县城都知道,瞒也瞒不住的那二百块钱奖金呢。
“大伙儿不知道,咱们大江县那可是从来都没出过一个能在地区考试里考出第一名好成绩的学生,一直都让其他县里的人笑话咱们是倒数第一!所以,在这一次考试以前,人县里头就发话了,按成绩给奖励,我们家秋月因为考出了全地区第一,给咱们整个县都长脸了,所以人家县领导,就是报纸上面这个人,是直接开了一个表彰大会,给我闺女奖励足足二百块钱,要她再接再厉!”
听到这话,众人是哗然一片。
也叫大伙儿看苏有粮的眼神是又更多了几分羡慕嫉妒啊。
社员们心想,这苏老二也不知道上辈子是积啥福了,这辈子能生出苏秋月这样的娃,跟个招财童子似的,不光是上了报纸,这考个第一名竟然直接得了二百块钱的奖励!这可都够他们好几年的嚼头了。
着,大伙儿的目光就忍不住将目光看向一脸铁青铁青都快要被气紫了的苏有田脸上,和同样脸色不算忒好看的苏铁柱和李秀芹以及旁边多少也有些不敢置信的苏有年。
要他们这乡里乡亲的,最多也就是羡慕羡慕,回家再扯扯自家娃的耳朵让他们也跟人家秋月好好学习学习。但作为已经分了家的老苏家人而言,这可就不光是羡慕的事儿了。
队里头的人可都知道,去年的时候,人家苏有粮一家可是都不想分家,是苏有田和苏有年非得嫌人家一家三口占家里头的便宜,强烈提出分家的想法,又赶上苏铁柱和李秀芹这俩偏心眼儿有些过头的长辈,是直接就给苏有粮分出去了。
可真要苏有粮占便宜那人家也确实是就只有一闺女,不用那么拼命赚点就够一家三口过日子的了,干啥非得那么努力回头赚来的钱都算大伙儿的,给他们俩家养孩子的。
真要算起来,到底还是苏有田和苏有年得了便宜还卖乖,硬是给人家分出去了。
可现在,人家秋月靠读书好,成绩好,带着爸妈去城里生活了不,还凭一己之力赚了足足二百块钱!
这要是当初苏老大他们没有主张分家的话
那钱,不都是得交公,到时候用来全家过日子啊!
想到这里,众人看向老苏家几个人的眼神就不免带了一点幸灾乐祸,与令人浑身都觉得不自在的同情。
然而,连这群社员们都能想到的事儿,苏有田他们能想不到吗?
面对大伙儿神色各异,但大多都是看热闹、看笑话的样子,在场除了苏有粮仍在前面侃侃而谈毫不受影响以外,不管是最先过来的苏有田,还有后到的苏铁柱、李秀芹和苏有年,是全都恨不得变成苏铁柱抽旱烟时冒出来的青烟,从这会议室里消失,好能躲开被这样目光注视所带来的的难堪感受!
看着几个人已经可以算作落荒而逃的背影,苏有粮话的声音没有半点停顿,只是心里头却琢磨起一会儿要去找一趟山树两口子的事儿了。
要知道,他这一趟回来可不光是为了宣传、炫耀,更多的还是想要跟买下自己那间厢房的山树唠唠,让他抓紧把院墙垒出来。
这当然不是苏有粮好心,而是因为这个月正是王翠芬坐月子的时候。
他可没忘记,在当年他媳妇儿坐月子的时候,可是全程都处在被外人是“老好人”的好脾气的嫂子天天摔盆子、打孩子的“热闹”中,给吵得是又睡不着觉又被气得堵奶的情况下完成的。
所以,现在轮到王翠芬坐月子了,苏有粮咋可能不“回报”她一二呢。
而就在苏有粮这边正撺掇买下房子却一直都还没动工的刘山树两口子抓紧垒院墙,打算给苏有田和王翠芬添添堵的时候,同一时间的县学校长办公室里,蔡校长则是正在替苏秋月争取入学初中以后会得到的福利呢。
蔡校长老神在在地道:“要想我们秋月同学去你们学校念书,就得加福利!免午餐是基本条件。要知道,秋月同学可是全地区第一,省城的初中都抢着要呢!”
突然被噎得没话的县中学校长:“”你咋不去抢呢?还基本条件!
蔡校长:歪,是省城中学不?
县中学校长:桥、桥豆麻袋!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