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第 113 章
罗贯中一辈子做过很多选择,但如果让他老人家在以后写一本回忆录,那么,在洪武十五年的秋末选择踏上蜀道绝对是其中值得浓墨重彩的一笔。
他的人生可以是从那一天开启了变化。
在和当时还是考生身份的木白等人分开后,老人家就回了老家,在家里过完了一个全家团圆的年节。
其后,他没有再次踏上寻找缘之路,而是留在家中等待这几个自云南而来的友的喜讯。
此时通讯不便,一次分就此咫尺天涯也是常事。
如今的信件传递本就路途缓慢,如果他还离开了家,那靠着人传人更是遥遥无期。
大家相逢也是有缘,反正他也已经耽搁许久了,为了几位有缘人再耗费几日倒也无妨。
罗贯中这么一等,就等到了一个惊天爆料。
其实他对于几位友人能够得中进士心中有数,这几个年轻人是云南一地到来的考生,于情于理都得给他们几分颜面,这也是朝廷释放给云南的友善讯号。
而且一路行来,这三个年轻人有多努力他也是亲眼看到的,罗贯中经历了元末农民起义,在战乱之时也帮助过自己的主公择选人才,因此他的眼光还算不错,一眼就看出这三个伙子未来必是有一番成就。
但是他确实没有想到会是如今这个结果。
三个年轻人全数通过了会试,当然,这也称不上太让人惊奇,但问题是,云南来的两个木郎的身份其实是大明皇孙这是怎么回事?
捏着来自阿土的信,罗贯中整个人都有些不好了。
罗贯中思维敏锐,加上他还有比起别的读书人更多的脑洞,一时之间简直是开启了头脑风暴,对木白兄弟两流落到云南的前因后果开启了脑补模式。
他才不相信阿土信中的木白兄弟隐瞒身份跑去考试的那套法,两兄弟看上去又不傻,怎么可能会跑到战乱区去参加考试?
而且,如果真如传言所,皇长孙是已经学有所成特地跑去参加考试挑战自己,他何必还要去开封学宫去抄录石经?
天底下难道还会有比皇宫里的圣人学以及教育资源更完善的地方吗?木郎当时的一举一动表现出的就和他身边的两个来自云南的傻伙一模一样,以他的年纪,这绝不可能是表演出来的。
罗老先生敢用他最近改稿改得愈发稀少的三千烦恼丝打赌。
但是事情的真相明显不在他能够探问的范围之内,罗老先生哪怕被好奇心挠的心中直发痒,也只能装聋作哑,做出自己什么都没有察觉到的模样。
随后他便收到了来自木白的信件。
信中,木白先是为自己较之于伙伴们更晚的寄信时间道了歉,他自己遇到了些意外,为了处理这个意外带来的各项事宜,这才晚了。
随即,他的这位友又表示自己现在发达了,所以准备做一些投资,他的投资项目就是罗贯中的。
木白邀请他重入应天府,谈一谈关于他倾尽毕生心血所编纂的那一册三国的出刊印以及后续发展事宜。
已经知道木白遭遇到了什么“意外”的罗贯中彼时当真是有几分犹豫的,他对老朱家的观感不是很好,连带着,对皇孙这个身份也有几分微词。
但是当他得知这个皇孙的身份正是木白时,好吧,罗老先生此刻的心情就和那句话一样——
我是想要拒绝的,但是他给的实在太多了!
对于一个著书匠来,将自己的书出是他绝对不能抵抗的诱惑,尤其罗贯中在这次之前已经走遍了大明的几乎每个可能为他出书的角落,他很清楚如果不抓住这次会,他可能一辈子都看不到自己的文字变成带着油墨香气的书籍躺在别人的心里。
在辗转反侧好几日后,罗贯中还是在契书上写下了自己的名字。
他的签约对象名为春和书社,是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出社,名字也普普通通,似乎没什么代表性,还有些软乎乎的,和别的出社风格完全不同。
但是在看到契书的时候,知情人罗老先生那真是嘴角抽了好几下。
真的有人不知道大明的东宫宫殿名字就叫-春和宫吗?春和书社这名字和东宫书社有什么区别。
再一看这家书社出的书籍,好家伙,清一色的大部头圣贤书,三国通俗演义的身影在里头显得极其格格不入。
啊对了,皇孙觉得书名字数太多,记忆点太弱,所以将这册数中的通俗两个字删去,现在这册书正式更名为三国演义。
罗贯中在京城住了一段时间,用以和书坊的排字师傅进行最后的校对。
是的,三国演义使用的是南方已经相当流行的活字印刷法,这种印法可以大大降低排字时候的劳动力,不过缺点是一些常用字特别容易磨损。
初的五百册印到后面,刻录了主要角色名字的木字都摩薄了一层。
为此,不差钱的皇孙直接一挥,让人拿着这些字印去做了倒模,直接制成了金属模具,耐用性大大增强的同时,也不会因为字体不同影响美观。
而在这个过程中,往匠坊绕了一圈的木白还顺便学习了下如今的印刷技术,钱多脑洞大的皇孙摸着下巴琢磨了好半晌,提出了一个建议。
如今的印刷技术是将所有的字进行排,然后往上头刷墨铺纸,揭纸后一页就印完了,别看描述工作只有短短几个字,事实上在操作时候是相当费力的,几乎每一步都有学问和功夫在。
而活字印刷术在此时最让人头疼的一点就是,不同批次的字体形状有不同也就罢了,字的木料长短还会有迥异,一个没注意有一个字的木料比较短的话,这一页中就会有几个字特别的淡。
这也意味着每次摆放都要屡次做调整,甚至,书坊还得对买回来的字进行二次加工,这些都是成本的增加。
是以,除了南方一些作坊会印刷些话本,大部分的书坊都不会使用活字印刷。
毕竟书的质量就是书坊的招牌,深浅不一可是大忌,大书坊印刷的书籍大部分又是传统的书籍,做完一份雕之后可以长期使用,其成本反而不高。
现场注意到这点的木白当即提出改变一下印刷姿势,以前是字躺着纸盖上去,现在改为和盖印章一样,纸躺着,字往下压。
如此改动一方面可降低工匠的劳作难度,另一方面也方便印章的固定。
下压的印章自身就有重力在,不管字背后的木料长短有何异常,在带着压力印到纸面上时都能保证其正常显形。
这么操作唯一的困扰便是给印章上墨,但这难不倒东宫匠坊已经很有改装经验的匠人们。
几个匠人过来转了一圈,敲敲打打一番后,立刻给这个简易的印书器做了升级——他们给盛放字的盘子加了一个翻转器,让它在从纸张上离开后会自动翻转。
然后翻转的字们在上升到顶端的时候,就会变成正面朝上,随即和墨盒相遇,完成上墨的工作。
简单的,这么一改动之后,这个印刷对于人工的需求就只有两步:、下压,2、换纸。
其余的理字和上墨都可以在作业板块外完成,其印刷的速度提高了不是一点两点,最重要的是,如此操作之后基本不存在差异,只要墨水足够,第一张纸和最后一张纸的发挥是一样的。
罗老先生的三国演义后几册全都是采用了改装后的印书,印刷速度是前半部分的两倍不止。
到后来,工房还琢磨出了适合金属使用的油性墨水,印到最后,几乎所有的活字都换成了金属字。
此举让人工成本大大降低,原材料耗费却急速上升。好在金属字的造价虽贵,但使用时长和磨损都比较,只要书坊能够保持一定的印刷量,还是能够挽救的。
咳咳,其实这点开销对于掌握了太子和太子妃金库的木白来,压力还真不算太大,不过木白至今都没忘了年少时候那给弟弟挣钱的愿望,而且他也觉得太子妃的遗产给他不太合适,所以木白尽可能得不想要去动用那部分财产。
于是他走上了印刷业的邪道——用阳春白雪的东宫藏书来哺育他真正想要印的众多书。
是的,众多。
终元一朝,多少学子含恨潜入民间,不得不以文学创造为生,不别人,罗贯中老先生的老师施耐庵先生当年是和刘伯温同榜中的元朝进士,后期不也被**的元政府逼得潜入乡间,写下了借宋骂元的一册著作江湖豪客传。
木白看完此书之后很想认识一下这位施先生,不过很可惜,老先生在洪武三年的时候就已经仙逝了,他将没有完成的稿件留给了最疼爱的学生。
罗贯中将其收尾并校正之后,把江湖豪客传改名为水浒传,现正是春和书社第二热门的书籍。
水浒和三国是两个完全不同性质的,一个讲的是山河豪气,另一为家国天下,正好颇为互补,也不怕彼此抢占市场。
事实上要抢也抢不到,因为字数庞大,印书的时候是连载的来着,一册发完热度刚刚歇息,另一册立刻追上,无论是水浒粉还是三国粉,都有充足的爬墙空间。
是以,几乎每个走进春和书社的文人都是一脸的痛心疾首,在他们的眼中这家书社一定是由一个学富五车又心怀天下的老文人所开,然而让人惋惜的是,这个老文人有个不学好,喜欢看话本的败家儿子。
介于谁都查不出春和书社背后的老板底细,加上部分知情人士的缄默,这个人设在众人心中留了许多年。
但是现在,红遍大明应天府,并且有逐渐向四周扩散的三国作者罗老先生接到了一封令他颇感意外的书信。
皇孙派快马前来传信,请他将三国演义挑选出一部分比较精华的部分,稍作删减简化,出一册适宜于文化水平不那么高的读者观看的删减。
对了,可以偏重一些拱卫皇权的蜀汉阵营,于是一册删减的三国演义光荣问世。
比起略显冗长的全文,简化逻辑性虽然下降了不少,但性却加强了许多,全篇的白话文非常适合常人观看,这一本反倒比原卖的更火一点。
当然,这也有可能是因为原实在是太长了,那一套书的售价可能吃上好几顿宴席,舍得买的到底是少数。
在大明的有心推动下,简化的三国演义很快就随着入京后没多久便沉迷于听故事中的土岐满贞传去了大海的彼端。
日本国受到唐国的影响极大,无论是文字、官职、称呼、乃至于城市的建设都是借鉴了唐文化。
虽然历经宋元,双方都有较大的制度改革,其中由于种种原因,日本开始使用了标音文字,但汉字如今仍然是日本的主流文化,几乎所有的高层人士都能够使用汉字完成。
被土岐满贞带回的二十多本三国演义(简)立刻就在朝臣之间传开,甚至于就连日本北朝的实际掌权者足利义满也拿了一本反复研读。
纵然是简化,但这册三国中却收入了不少经典场景和重大战役,汉末英雄四起,硝烟漫天,每一场战争都是一场英雄的挽歌。
罗贯中文字功夫了得,不过三言两语便可将读者带回那个时代。
万人敌千人斩的关羽张飞、江左风流美丈夫的周瑜、一身是胆的赵云、深通兵法,施谋用策如火纯金的曹操、大勋未集,天夺其魄的诸葛孔明、十战全胜,可惜早逝的孙策,一个个的鲜活人物从纸面上闪现,有的宛如流星,一闪之后留下了一声遗憾,有的却如恒星,永恒闪耀。
最重要的是,三国中的战役更是场场精彩,无论是曹操屡次以少胜多,还是孙刘联军一场赤壁大火,亦或者是孙权忍无可忍大拜蜀军的夷陵之战,皆是令看客酣畅淋漓,不绝后背一身冷汗之余,周身更是热血沸腾。
三国的一整段历史不过短短六十年,看似主角更是只有蜀、吴、魏三国,但在笔法老辣的罗贯中笔下那是由三个支点撑起的一个广袤无垠的世界。
对于名义上是日本国,实则国中之国林立,战争规模只能称得上城战的日本君臣来,其中的浩荡气魄着实令人折服又向往。
足利义满合上全书后更是忍不住合上书册,挥刀出鞘,劈碎了庭院里的木垛,长叹一声:“只恨不得前往那英雄辈出的时代,见一见那些傲世之人,看一看那烽火硝烟。”
书中写得再好,也比不上亲眼一见啊!
土岐满贞干咳一声,有些为难得拱:“阁下,其实臣从大明买来了一样东西,可以让您一观三国风采。”
着,他让人推来了一个木箱,“这在明国也极为少见,名为柏镜画,只要像这样凑到洞口,便能看到里面的画面,就是咳咳,有些贵。”
作者有话要: 木白:书卖的便宜没关系,周边卖得贵就可以了!
木白:(点钞票ng)
最近家里出了好多事,不单单是租房子,还有好多事更新时间真的不太稳定,对不起大家!作者君只能努力撑住日更(虽然红花少一朵,但是我是日更哒!),清明节放假存稿之后以后还是中午更。(清明节要存稿存稿存稿,才不是日万)
文中的印刷法就像回转印章,不知道你们有没有玩过,就是不用自己加墨,每次敲章时候往下压一下的那种印章,
我国的活字印刷术从发明到使用产生断代的原因之一,就是因为印刷技术使用的还是雕印刷的老办法,还有一点是活字使用的还是刻字法而不是倒模,所以在人力上严格来并没有减少太多。活字推广不开。
清朝有个人叫林春棋,从他十八岁开始花费了2年,耗费20多万两白银,雇人镌刻铜字四十多万个,不是哪家书局都能有这个资金哒,不算时间成本,这一个字就是05两白银,哪怕是清朝这个价格也是特别可怕,更何况铜本来就是货币的原材料。
可能就是因为成本太高了,所以后来改了铅锌为原材料==
今天发60个初三国演义(简),要藏藏好哦!已经绝啦!!这可不是毛本鸭!
对了,疫苗的话如果不是过敏体质建议还是去打,作者君的粑粑是高风险岗位,第一批就去打了,麻麻是肺部有疾病,做过术的那种所以不能打,所以我肯定要去打,得保护麻麻来着。
其实国内的已经很温和啦,基本上都没什么反应的,最多就是疼我爹打完回来活蹦乱跳,连疼都没感觉。
当然!这是体质问题,如果接种完有反应一定要立刻就医,尤其是本身就是过敏体质的,一定要注意。
我排到了4月中,打完了正好劳动节出去玩
我听外地都不用排队的?我一开始是公司预约,排到了20多万,去社区预约才约上了时间。这预约人数真的是惊到我了。
上海是高风险人群先接种,然后是要出国留学和公干的人,第三批是公司,第四批是社区,我等好久啦!
兴奋jpg。
ttp:///bk/3/3494/64205tl&qt;trget=&qt;blnk&qt;>ttp:///bk/3/3494/64205tl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阅读址: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