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曲沃代晋”辣手换乾坤(鲁庄公二十七年,前667年,春秋第五十六年)

A+A-

    晋国,在之前的“隐公时代”和“桓公时代”,默默无闻,乏善可陈,晋国那时候主要的精力都是在国内两个宗派的争斗中,这就是:以曲沃为代表的宗,和以翼城为代表的大宗之间的争斗。

    其实,在前面已经介绍了晋国这两个宗派的来源,此时再用通俗易懂的话,快速重新理顺一遍,让我们有个认识,好继续发展我们的故事。

    晋国是因为一个玩笑,而建国的诸侯。

    春秋前,发展到晋穆公的时候,晋穆公生了两个儿子,太子继承爸爸遗志在“翼”当晋侯,是晋国的代表正统;而儿子成师分到了“曲沃”当太叔,是晋国的卿士臣子。

    太子一枝当然就是大宗,成师一枝是宗。

    以上都是“春秋”之前的事情。

    进入春秋“隐公时代”后,这两个枝子就不停的打仗,宗慢慢的强大,连续杀了太子一枝的很多继承人,一来二去,宗越来越厉害,慢慢的有了替代大宗的意思了,但是毕竟宗强盛并没有周王室的认可,一直是“造反派”的身份和面目,晋国此时根本没有精力,也没有时间参与中原的诸侯争霸赛。

    宗经过六十七年的奋斗,终于熬到了春秋“鲁庄公时代”的第十六年,齐国齐桓公也称霸了,楚国也崛起了,晋国宗也打垮了大宗,这才得到了周王室的正式任命,宗的身份正式的转正了。

    从此“曲沃”帮,成为晋国的正宗,列为诸侯。之后,晋国完全被曲沃帮所掌握和代替。

    这对于大宗来,未必不是一件好事,从政治的角度上来,大宗让人家宗给代替了,但是从家族角度上来,都是一家人,你弱,就退居二线也挺好的,否则,你立一个大王,人家给你杀一个,从嫡系到旁亲,血流成河,非要撑着这个大帽子,早晚就把自己这一枝子给杀净了。

    可能,当时的周釐王(亦称:周僖王)也看到了这个局面,这两个亲戚就是死敌,互掐的五六十年了,这样下去,早晚大宗翼城一派会被赶尽杀绝的,这次中原已经组织起来强大的联盟了,周王所倚重的同姓亲戚诸侯国却总是争斗不息,干脆,就把宗转正了。

    根据史记记载:曲沃帮灭了翼城帮后,将所获得的战利品,宝贝、玉器等等都送给了周厉王,进行国家性质的大规模行贿活动,导致了周釐王任命曲沃的武公为晋君的后果,这当然是一个条件之一,但是如果曲沃帮没有强大的实力,没有对翼城帮,采取“你立一个,我杀一个”的决绝精神,就是送再多的贿赂,恐怕周王也不敢随便的任命转正吧。

    其实,受贿也好,接受新任诸侯国王的敬献也好,都是后人站在伦理纲常的角度上的观点,即便是大宗再弱,再傻,也要扶持,不能篡位,这是当年要提倡的价值观念,因此找出了这个“行贿”的理由,而大谈特谈。

    如果没有这样的价值观念,按照弱肉强食的观点来看,晋国的宗也是靠自己的拼搏得来的结果,任命只是个形式而已,楚国就一直没有给任命为王爵,但是人家自己任命自己,靠的是什么?就是实力。

    鲁庄公十六年,公元前6年,对于晋国曲沃一派来,是一个重要的年度,因为这一年,周釐王正式的在中央下达了命令,让晋国“曲沃帮”代替“翼城”一宗,成为正式的晋侯。

    而且,指派虢公亲自到新上任的晋侯处,建立一支“军级”作战部队,保卫晋侯,保卫晋国,保卫黄河。

    之初,曲沃武公领导“曲沃游击队”以及“自卫队”,一直被翼城大宗称为“反动武装组织、土匪、暴徒”的队伍,这一年正式改编成了“晋国国防军”,这不仅是对曲沃帮的认可,也是对广大指战员的多年流血牺牲的认可,曲沃上下欢腾,包饺子,放爆竹。

    晋国的“军级”军事单位是个什么概念?

    按照当时周王室的规矩,一万两千五百人战士和五百乘战车,是一个军级单位。

    周王室(中央)可以拥有六个军的编制,诸侯大国(公)可以有三个军的编制,诸侯二等国(侯、伯)可以拥有两个军,诸侯国(子、男)一个军的编制。

    曲沃武公此时,虽然被批准了正式建军一军的编制单位,按照晋国的爵位来,军队的数量似乎有些少。但是,这只是一个开始,毕竟是存在转正的过程,慢慢来,有了名分,就好办。因为曲沃有的是,还未占编制的“自卫团”和“游击队”等后备力量。

    几年后,晋国自行增加为二军,之后增加到三军,最后变成了六军。

    当然这种速度和周王室的无关,而是晋侯积极的响应了晋国人民的强烈要求,以及对于外来势力侵略的需要,而扩大的部队编制,历史多么惊人的相似啊。

    亲自代表周王室,参加为晋国建立军队的虢公,就是当初因周王室内乱逃亡虢国的忌父,之后周王室恢复安定后又被召回担任重要职位的卿士,称为:周公忌父。

    以前的曲沃“匪首武公”,现在变成“晋侯”了。

    幸福来的很突然,即在意料之中,也在意料之外,现在的晋武公,完成了历史使命,一高兴,死了。

    儿子“诡株”继位,史称:晋献公。

    晋献公很厉害,也很淫荡,到处娶老婆、撒种子,三个儿子先后当了晋国的国君,其中最后一个是公子重耳,就是春秋五霸的晋文公,上演了“春秋时期”的精彩一幕,这是后话。

    不过也千万别看这个晋献公,不要以为他光会室内运动,他的武功也很厉害。

    晋献公继位非常高兴,要感谢周王室的恩情。

    鲁庄公十八年,公元前66年,也是爸爸晋武公刚死的第二年,周王室的周厘王也死了,周惠王继位了,晋献公和虢公一起到周王室朝拜新周王,怎么,这个刚扶正的曲沃帮,也要表示一下对周王室的尊敬。

    周惠王十分的高兴,一看,自己是刚上位的新周王,晋侯也是刚上位的新晋侯,而且人家不顾自己爸爸刚死的悲痛,就亲自前往周王室朝拜自己,这是对周王室的重大认可,在当时那个周王室衰败的情况下,晋国很是给面子。

    既然晋国给了周王室面子,王室就要给晋国里子,面子和里子在一起,才能更好。

    于是,周惠王按照最高的规格举行了国宴招待晋侯和虢公,古代的国宴很讲究,用什么装菜,用什么盛酒,期间怎样对答,怎样赏赐,都是有一套规格的,估计这一套规格下来,基本上就是礼节性的东西,根本不能象现在这样放开腮帮子大吃大喝,我们就不详细的描述了,很复杂,很繁琐。

    但是,最后周王室给晋侯和虢公的赏赐出问题了,出什么问题?

    周王室对这两个人的赏赐是一样的,都是五对玉佩之类,和三匹马。其实这也没有什么,大家都挺好,公平合理分配,明人家周惠王公平吗。

    可当时的许多知识分子可不这样想,因为大王赏赐给臣子东西,要按照等级的不同进行分配,虢国虽然,但是等级高,人家是公爵国。而晋国虽然地方大,国力强一些,但是等级低,是侯爵国。因此,在分配礼物的时候,应该是六块玉佩给虢国,四块玉佩给晋国,马就应该给虢国两匹,晋国一匹,你,这不是找事儿吗。

    这点东西,对于周天子来,不就是“三把韭菜、两把葱”的东西吗,但是这是礼治,按照这个规矩,一根韭菜叶,也要明白了,我觉着就是教条,人家虢公都没什么,那些知识分子乱分析什么,清谈误国啊。

    比如,自己的亲人来家里,无所谓,怎么方便,怎么来。如果是外面的客人上门,怎么也不能空着,就是拿头大蒜,也算是礼貌。

    晋献公很感动,于是当年就在大伙的张罗下,虢公、晋献公、郑厉公一起安排大臣庄原,到陈国为周惠王找回了一个媳妇,陈国姓妫,公主陈妫嫁到了周王室,就是王后了。

    陈国真是出美女,陈妫嫁给了周惠王,蔡妫嫁给了蔡哀侯,息妫嫁给了息候,又改嫁给楚文王,至于蔡妫和息妫的故事,也是前面在楚国阶段讲的“桃花夫人”的事故。

    根据历史记录的顺序,这个陈妫可能比蔡妫和息妫都,因此陈国三姐妹,很有名,堪比后来的那个三姐妹吧,哈哈,牵强附会昂。

    前面了,晋国刚即位的晋献公很厉害,也很淫荡。

    很厉害在哪里?

    根据各种史料记载,晋献公在位期间晋国开始崛起,曾经灭掉十七个国家,征服三十八个国家。

    史记记载:公元前62年,也就是鲁庄公二十年,晋襄公攻打驪戎,得到了大美女骊姬姐妹花一对,造成后来的“春秋”著名的“蜜蜂计”更换太子的故事。

    鲁庄公二十三年(公元前6年),也就是晋献公继位的第五年,他的厉害就表现出来了,当时曲沃帮的贵族们,尤其是曲沃帮开山鼻祖曲沃桓叔遗留的贵族,桓叔是晋献公的曾祖父;还有桓叔的儿子庄伯,即晋献公的祖父,所遗留的贵族,势力很强。

    其实,都是晋献公叔叔,大爷辈上的旁亲贵族,当时在革命尚未成功的时候,需要各路势力的帮助,要大搞统一战线,基本上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是现在曲沃成为统治晋国的政治势力后,这些原本相互联合、相互支持的势力,有了居功自傲以压迫朝廷的趋势,这就变成了对晋献公的一种羁绊,影响各种政策的实施,和强化政权的管理。

    怎么办?这让晋献公很伤脑筋,处理的好,政局稳定;处理的不好,有可能就是一场政变。

    于是,晋献公询问大臣士蒍。

    士蒍:“以前我们所留下来的这些贵族公子哥们很多,不杀几个,早晚要出祸乱的,很简单,枪打出头鸟,先处理掉带头的公子富子,他鬼点子最多,最阴险,然后那些公子们就有办法对付了。”

    晋献公很高兴,要的就是这个政治同谋,有了他的表态后,就好办了,于是顺水推舟的:“好,很好,这件事就安排你去办理。”

    士蒍非常聪明,他没有采取贸然行事的段,而是采取的挑拨离间的方式,在众位公子中间来回坏话,富子这个人骄傲自满,阴险狡诈,经常在大王面前提高自己的功劳,贬低众位公子,让大王单独的信任他自己,目前大王就在我面前经常表扬富子,要重用他。

    你想,众位皇亲国戚都不是省油的灯,各自认为对曲沃建国的功劳都很大,现在富子想独吞这个功劳,便引起了众怒,富子并不知道士蒍这些背后的动作,没有在意,很快众位公子就形成了一致的意见,将富子逼迫的赶出了晋国。

    直到富子被赶走的时候,还不明白是怎么会事儿,晋献公做了好人,安慰富子,让他暂避风头,等以后再重用他,富子就快快乐乐了的出奔了。

    然后,士蒍再次运用计谋,借群公子之将游氏的二个儿子杀死了,因为这两个儿子,是骄慢凶狠的干将,办事心黑辣,绝不考虑后果,利用他的性格缺陷,制造一次民间的酒后聚众斗殴很是容易。

    这样一来,群公子的主谋人员被赶跑了,厉害的打和干将给消灭了,剩下的就是一群只能打着身份招牌的绵羊了,到这个时候,士蒍才给晋献公:“行了,大王,你再找个会,在不出两年的时间内,就可以去掉你心头的祸患了。”

    鲁庄公二十五年,冬天,士蒍再次挑拨离间,借口去年游氏的二个公子被杀后,游氏家族非常愤恨,预想报仇反攻众位公子,所以除恶务尽,必须在游氏反击前解决战斗,众位公子当然不会坐以待毙,于是群起而攻之,将游氏家族斩杀殆尽,这是群公子之间的角斗,都没有得到晋国的正式认可,所以这样一来也给晋献公找到了借口。

    士蒍借口:为了庆祝群公子在与游氏的争斗中取得了重大的胜利,为了纪念这一胜利,让参与的群公子们各家出钱,在筑地建造一个城(类似大酒店之类的),作为以后公子们常年集会的会所使用,也是纪念他们的伟大胜利。

    各位公子有钱啊,这是个好主意,于是纷纷解囊,很快工程完毕,然后在大酒店最后完工时,士蒍召集所有的公子们参加庆祝盛典,举行酒宴答谢会。

    晋襄公派兵包围了聚城(聚城皇冠大酒店),以群公子好斗残杀,违法无端杀死游氏一族的恶劣刑事案件为由,全部将群公子杀死。

    鲁庄公二十六年,春天,士蒍被任命为晋国的大司空,士蒍由原来的大夫上升为卿大夫,上任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修理国都的城墙,深挖战壕,准备打仗。

    因为,士蒍知道,在围剿“聚城皇宫大酒店”的时候,还逃跑了一些公子,他们基本上都跑到了虢国,因为虢公在扶持曲沃帮过程中,一直都是代表着周王室,逃亡的公子们想让虢国给再次主持正义。

    果然,在当年的秋冬两季,虢国前来晋国合,但是晋献公很笨不听,这是事关自己执政的大事,妥协了就意味着以后无法管理国家了,坚决不行,虢国目的没有达成,面子上有些挂不住了,竟然以虢国的部队入侵晋国。

    记住,是入侵,而不是征伐,入侵就是悄悄的,偷偷的,不告而战,非正义;征伐是大张旗鼓,最起码要有篇征伐的文稿,然后再敲着鼓,公开的出兵,是正义的两国交战。

    晋献公哪能吃这个苍蝇,马上就想反击。

    士蒍:“大王,别着急,平定内乱你都耐心地忍了三年,虢国的入侵,展示了一下军事行动就撤退了,我们暂时没有生死之忧和实际的损失,等等看会,我估计虢国很快就要出内乱了,到时候,我们再狠狠的报仇。”

    晋献公一听,点头认为高明,就回到后宫继续和骊姬姐妹去做扩大人口活动了。

    鲁庄公二十七年(公元前66年),冬天,晋献公又想起了去年虢国入侵的事情,就想征伐虢国。

    士蒍继续:

    “大王,沉住气,才能有好戏,现在的国际局势很乱,虢国参与周王室的王位争夺之乱,现在还不是好会,现在虢国十分的骄横,以为自己拥立的周王立下了功劳,而且去年屡次的侵略我们,必然觉着自己很厉害,不顾老百姓的死活,导致民怨,等他完全失去了老百姓的支持后,即便是他要对抗我们谁能跟着他干,再等等,耐心一些。”

    晋献公才忍住了恶气,没有出兵,晋献公继续回宫努力运动去了。

    当晋献公隐忍的会成熟的时候,也就是后面非常有名的“假途灭虢”的故事了,这样我们也就明白了,晋国为什么会去灭掉虢国,这都是有原因的。虢国的灭国,就是因为出兵参与了晋献公的国内政治大清洗而惹下的祸根。

    不过,现在我们还不能着急故事的发展,因为晋献公的宫内床上运动成果丰富,这期间晋献公的家庭关系非常的重要,就让我们:晋献公和那些女人们的事情吧。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