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恩将仇报的“韩原之战”(中)(鲁僖公十五年,前645年,春秋七十八年)

A+A-

    (2)韩原大战,庆郑弃主

    鲁僖公十五年,九月十四日,秦国和晋国在韩原拉开了决战的序幕。

    两军阵前,秦穆公戎装在身,亲自为自己的大夫们击鼓助威,双方将士斗在一起,一场混战。

    晋惠公也是精神抖擞乘车而战,晋军人数毕竟人多于秦军,因此在双方缠斗期间,晋惠公分出一兵,让韩简带领突击队,直接杀奔在秦军阵后指挥作战的秦穆公,进行“斩首行动”,而自己带领着大队人马,利用人数上的优势,准备从正面突击秦军,吸引秦军的注意力。

    晋惠公这一招确实很厉害,阵前斩首,袭击首脑,这在历代的战场生,都是很厉害的杀着。在西方的亚历山大大帝,更是运用的炉火纯青,一举将波斯帝国击溃征服了中东地区,其实,早在东方的大地上,这个战术也是被常常的使用。

    果不其然——

    此时,秦国军队的主力,基本都集中在双方的正面对阵中,没有注意到韩简的这一路奇兵,悄悄的绕过两军对阵正面战场,象一把弯刀直奔秦穆公而来。

    此时,秦穆公身边只剩下大将西乞术保卫秦君,看到危险临近,于是西乞术大喊一声,便驱车挺戟上前迎战韩简,两人顿时厮杀在一起,不分胜败。

    正面战场上,晋军仗着人多势众,混战正酣期间,一股晋军股部队,竟然从两军正面交着厮杀的侧翼,在晋国大将蛾晰带领下渗透过来,他们已经突破了秦军的正面部队缝隙,直接杀奔秦穆公的车前。

    现在,秦穆公身边已经没有秦国大将保护,秦穆公大惊失色,心里感叹老天爷的不公平,晋君做了这么多的坏事,竟然让自己面临被俘虏的局面,长叹一声。

    在两军阵前厮杀的秦军大将公孙枝,也发现了秦君的这个危险的局面,但是由于自己在战场的前面,无暇顾及阵后发生的这一系列的变化,心里万分着急,但是又无力回天,撤回拯救秦君,于是双眼一横,勇气顿生,他直接奔向了阵前晋惠公的战车,大声怪叫,杀向晋惠公。

    战场,似乎凝固在这个场景中了——

    一股奇兵和一股渗透过来的晋国部队,杀向了秦穆公,一副双峰贯耳的招式,左右开弓,直击秦军首脑,秦君危在旦夕,只能束待擒;

    而秦军大将公孙枝,在此危下,勇气顿生,战斗力突然升级,勇气直接爆表,红着眼睛已经杀到了晋惠公的车前。

    一个秦君,一个晋君,处境都十分的危险,而且都是双方的军事首脑,谁首先被俘,谁的部队就会马上崩溃。

    在这种战场的局面下,似乎,秦国的秦穆公更危险一些,他面临的是两股敌军,其中一股没有任何抵挡的部队,秦穆公只能等待着被晋军俘虏的下场了。

    但是,就在此时,一个关键的时候,一个已经没有生的时候,情节大逆转了。

    突然间,秦军部队侧后方的西北角上,突然杀出了三百多人的蓬头垢面,脚穿草鞋,健步如飞,持大砍刀和耙子的队伍,狂叫着杀向秦穆公身边的这两股晋军偷袭分队,秦穆公顿时愣住了,而晋军偷袭部队的阵脚顿时大乱,不知道秦军还在这里埋伏着一只“混世魔君的军队”,服装怪异,杀声震天。韩简和梁由靡顿时大惊,放下秦将西乞术,迎战这批突如其来的奇兵,西乞术则腾出来,转身接住了渗透过来的蛾晰,再次交战起来。

    三百突然杀出的野人部队对阵韩简和梁由靡。

    西乞术复战渗透过来的蛾晰。

    秦穆公暂时安全了,但是并没有完全解除危险,如果此时再杀过一路晋军来,秦穆公还是要陷入险境的。

    我们再晋惠公那边发生了什么——

    晋惠公看着两军混战的阵前,突然间一位秦军大将,怪叫着向自己的战车杀了过来,勇不可挡,心里就非常惊恐,连忙命令车驾将战车掉头,避开这个战将的冲击,谁知道自己拉车的外国战马驷,没有见过这样的场面,看见一个眼珠子彤红的将领,疯狂的连喊带叫的杀了过来,也惊得乱了阵脚。

    战马驷心里想:这是个什么“动物”?如此凶猛,从没有见过啊,莫不是专吃马的野兽?所以浑身流汗,马蹄子乱刨,拉着晋惠公的战车乱窜,一下子将晋惠公的战车陷入了泥泽之中,任凭驭怎样的鞭打,都没有办法脱困了,陷在软泥中的晋惠公也是满头大汗,拼命想脱困,但是努力几次都不行。无奈之下,抬头向四周眺望,突然看到远处的驾车而来的庆郑,情急之下,就高声向庆郑高呼:

    “庆郑——,快,快过来,载我——”。

    庆郑也没有想到这个局面,当他驾车从旁边转过来的时候,突然听到晋君的求救,一看晋惠公陷在软泥之中,就准备驾车过去营救。但是绕来绕去,却发现自己也不能驾车进入这片泥泽,否则不但救不出晋君,而且连自己都会陷入泥泽,他没办法了,就准备找救兵前来攻击追击的秦军,等救兵赶跑秦军后,再想办法救出晋君。

    庆郑的这个想法,也是无奈之举,但是庆郑并没有想到此时的情势危急,找人已经来不及了,当然也没有想到,应该将自己的这个想法告诉晋君,反而了最不应该的气话:

    “忘记友善,背弃恩德,又废弃吉利的占卜,哪有什么“我”可载,庆郑的车不足以辱没君王避难,大王——,别着急啊,沉住气——,你让步杨驾车吧,让他驾车再和追军周旋一下,我去去就来”。

    晋惠公现在情况危急,已经顾不得庆郑的连讽带刺的语言,他知道这是庆郑对自己不满,但是已经是火烧眉毛了,也就顾不得什么君王臣子那一套礼节的东西了,就非常着急的喊:

    “不行,这样太危险了,我准备扔下车子,上你的战车,你等着——”

    庆郑根本不听晋惠公的喊声,转头驾车寻找救兵去了,这个关头,什么也别了,赶快办事吧,没想到庆郑的嘴皮子很碎,边跑边胡八道,于是在车上发开了牢骚:

    “你们看看,这就是不听好人言、吃亏在眼前。

    大王不接受我对战马的劝谏,又不听从占卜所的“让我驾车吉利”的意见结果,实在是自找灭亡,现在还要我帮助逃走干什么!,现在倒好,还是要我找人救他,等着吧。”

    其实,庆郑心里也很着急,人一着急,就愿意发牢骚,但战场上的牢骚是不能乱发的,庆郑想表达自己的能力,强调一下自己的前期谋划多么的正确。从他心底来,刚才对晋惠公的都是玩笑话,他还是准备找寻救兵前来救援大王的。

    庆郑忘了此时的危状态,你应该如实的叫大王别着急,自己寻求救兵。或者干脆,采取自杀式冲锋,暂时挡住秦将公孙枝的冲击都行,但总是不能在战场面临失败时,乱发牢骚,这是兵家大忌,自取杀身之祸。

    晋惠公眼睁睁的看着庆郑,在远处驾着战车转悠了几圈后,并随便喊了几句话,就驾车跑了,关键是提出:让步扬驾车周旋,这不就是暗示用步扬是错误的,用他庆郑才是对的吗,真是把晋惠公气得七窍生烟:这个庆郑竟然看着自己的国君临危,而不来救援,真该千刀万剐。

    本来还在拼命鞭打着外国名马,继续在泥泽里面绕圈子,拼命躲避秦将公孙枝追杀的晋惠公,看到庆郑见死不救的跑了,一下子就泄气了,顿时将战车停在那里,让秦将公孙枝众兵围了上来,一举将晋惠公俘虏了。

    庆郑的祸,闯大了,但是更大的还在后面。

    因为即便是晋惠公被俘虏,也并非没有翻盘的会,因为此时秦穆公也很危险,如果晋军能够抓获秦穆公,算是双方平,化腐朽为神奇。

    此时,庆郑并不知道自己已经惹下祸了,还积极的寻找救兵,他稀里糊涂的跑到了正在围攻秦穆公的晋军两只分队前,就向晋国大将韩简高声大喊:

    “韩将军,别打了,赶快回去,去营救我们的大王,他十分危险,现在被秦军围困在泥泽之中了。”

    正在拼命厮杀的韩简,此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优势,那些突然窜出来的“野人”,必经不是正规军,人数也不多,韩简经过这一阵子的厮杀,已经渐渐的获得了优势地位,一旦把这些人击败,围在他们当中的秦穆公,还是会到擒来的。

    但是,经过庆郑这样的阵前一通乱喊,无论是韩简,还是正在作战的晋军士兵,都乱了阵脚,马上无心再和这群疯子厮杀了,也不知道庆郑是那一帮的,韩简立刻带着部队返回自己的阵营,前往救驾。其实此时晋惠公已经被秦军俘虏了,如果韩简继续坚持战斗,将秦君抓获的话,两国互换君主,很难谁胜谁负,但是,战已经失去了,秦穆公转危为安。

    那群疯子救了秦君的命。

    秦穆公正在诧异的时候,这群人中几个领头的过来拜见秦君,秦君询问来者何人,为何帮助秦军?

    这群壮士哈哈大笑,对着秦君:

    “大王,可是忘了当年你到梁山打猎的时候的事了吧?

    当时你发现:在夜间丢失了几匹战马,派人搜查,找到了岐山脚下,发现有三百野人(系住在城外的农民)在吃你马肉,烧烤野餐。当时你下的军人不敢惊扰我们,就连夜返回大王身边,要求马上派兵前往围剿捉拿我们,但是大王却:马已经死了,况且能够填饱野人的肚子,也算是死得其所了,如果再去杀了这些野人,老百姓肯定会我看重牲畜,而不看重人的生命。这样吧,马上派人送十坛美酒过去,并和他们:大王有令,如果吃马肉,不饮酒化食,会生病的,今天特意送美酒十坛。

    我们十分的感动,纷纷的磕头谢恩,大王的恩情,我们只能以死相报,所以在这次的韩原大战中,早就埋伏在周围了,只不过等着大王最需要我们的时候,再一举杀出,为大王出力。”

    秦穆公终于回想起了这个曾经的事情,幸福简直是来的太突然了,就非常感叹:

    “连野人都有这样知恩必报的义气,但是晋君却做不到,做人的差距,怎么这样的大啊——,重赏,回去摆酒犒劳,分发土地,有能力的转正进入军队”。

    战场上,处境最危险的秦穆公竟然转危为安,相对安全的晋惠公却被俘虏。

    晋国的韩简,带兵沿路集合了晋国的人马一起前往救驾,等到了地点以后,才知道晋惠公已经被秦国所俘虏了,韩简仰天长叹:“都是庆郑误我啊,要不我把秦君俘虏了。还可以相互抵还,但是现在却什么也没有了,到的鸭子飞了,唉——”。

    韩简回头在看看垂头丧气的晋军将士们,摇摇头,无奈的:“我们这样回去也没有意思了,大家一起到秦国军营,陪同大王一起做俘虏吧。”

    春秋时期的法律十分的严格,战场失将,下是要连坐的,这次在战场上失去了国君,他们这些打败的将军还能回国吗?回去就是死路一条,而且还极有可能牵连到整个的家族。所以,这些晋国的大夫和战将们,不用进行思想动员工作,纷纷解开头发,个个披头散发,拆除了帐篷,放下兵器,投奔了秦营,去陪着晋惠公做俘虏了。

    韩简虽然慨叹这次已经是唾可得的会,但是也算是达到了开战前的分析的结局了,他在战前下战书的时候,就:“能在这次战斗中做俘虏而不丧命,就是很侥幸的事情了”。现在,他终于做了俘虏,保住了性命,实现了自己的预判。

    秦国取得了全面的大胜。

    秦穆公派人安慰了晋国的这些大臣们,让他们不要这样的哀伤,他们的君王暂时不会有事儿,目前只不过是跟着秦穆公到西方去旅游一下,这只是验证了前太子重耳的梦而已,秦国不会把事情做的太绝情了,请大臣们放心。

    晋国大臣们能放心吗?

    因为,秦穆公抓到了晋惠公之后,马上就派人回国,让国内扫除秦国的宗庙,秦穆公要将晋惠公押送到宗庙前祭祀。是准备进行侮辱性质的献俘仪式,还是准备直接将晋惠公杀死祭祀先祖,秦穆公没有交代清楚,但是这是个十分重大的消息,尤其是对于国君亲口发出的命令。

    秦国人私下议论纷纷,可能这次晋惠公危险了。

    那些晋国的大臣们,更是惴惴不安。

    秦穆公俘虏了晋惠公,也算是拿到了一块烫的山药,以前他是流亡的夷吾公子,现在是晋国的国君,地位不一样了,身份也不一样了,要怎么处理,必须开个会研究一下。

    于是秦穆公开出了四个处理的方式,让大臣们发表一下自己的意见:

    ,直接杀死晋君;2,将晋君驱逐出晋国,另立新君;3,带回秦国长期关押;4,放回晋君回国。以上的四个方式那个更有力于秦国?

    公子摯:“杀死他,对秦国最有力,驱逐他可能会让其他诸侯不满,和秦国结怨,长期羁押在秦国,夜长梦多,放他回去,继续对秦国敌对,也不是好办法。

    所以,杀死他,最直接和干脆。”

    公孙枝:

    “不能杀他,这样晋国会再立新君,肯定与我们成为世仇。”

    公子摯:“我们可以拥立公子重耳,杀无道,立有道,就没有问题了。”

    公孙枝:“杀死弟弟立哥哥,让哥哥感谢我们,而不去为弟弟报仇,是对重耳的侮辱。

    杀死一个无道的君主,送给他们一个有道的君主,由外国来决定,是对大臣的侮辱;这样肯定不行,杀一个人简单,但是杀的有道理,很难。”

    秦穆公:“那怎么办?”

    公孙枝:“不如把晋惠公放回去,让他的儿子来秦国质押,然后,再把晋国当初许诺我们的五座城池要过来,这不是很好吗。”

    秦穆公开始心动起来,这个主意确实很好,即可以柔和的处理目前的问题,也可以名正言顺的得到土地,其实至于晋国如何,必经还是别人家的事情,只要是秦国有利益,何乐而不为之呢?

    秦穆公正在犹豫的时候,突然,秦国国内夫人派人来传达信息了,秦穆公当场打开竹简,和一个装着丧服的盒子,秦穆公诧异的看着使者以及丧服,就询问了事情的经过——

    秦穆公的夫人秦穆夫人,是晋惠公的亲姐姐,虽然姐姐对弟弟一再的反悔自己的诺言,并且回国后的所作所为,有很大的不满。但是,真的弟弟被丈夫抓住后,而且还要带回国内到宗庙祭祀,这可是姐姐所不能接受的。弟弟再不听话,姐姐也不能看着就这样的被丈夫弄死,所以当听到晋惠公被擒获后,秦穆夫人就领着自己亲生的“太子罃、公子弘和公主间壁”登上了高台,并且在高台下,堆满了柴火,并派了今天的使者,拿着丧服送给秦穆公,表示自己决死的坚定信心,如果丈夫不按照自己的意思办,就直接穿着丧服回国迎接夫人和孩子们的死亡,秦穆夫人在信上:

    亲爱的丈夫,真是不幸啊!

    老天爷给我们降下了这样的灾难,原本秦国和晋国的国君都是一家人,姐夫舅子,应该用玉帛一类的礼物进行交往,喝喝酒,吹吹牛,都可以,这样多么和谐啊。

    但是,没想到,你们两人却玩起了砖头,相互厮杀,我弟弟被你抓住了,你很勇武,我的丈夫。

    但是,被抓的是我的亲弟弟,都是我的亲人,怎么办,我思来想去只好这样:如果大王早晨押着晋君进入国都,我就晚上和孩子们一起死;如果大王晚上押着晋君进入国都,我就和孩子们早上自杀,丧服都给你准备好了,亲爱的丈夫,你看着办吧。

    秦穆公一看摇摇头,这真是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就是国王也免不了这些事情,老婆哭,孩子闹的,真是没办法,再自己本来也没拿定主意,之所以向国内报捷,也是吹吹牛而已,没想到老婆竟然当真了。

    如果秦国打了大胜仗,却真的闹出了夫人死亡的丧事,那这个胜利又有什么意义了呢?

    现在是:内部的老婆要死要活的逼迫我,外部晋国大臣用哀伤来感动我,正好公孙枝的意见也非常的正确。干脆,就顺水推舟,借坡下驴的答应了秦穆夫人的要求,并马上在秦国国都外面修建一座别墅,暂时作为晋惠公下榻之所,这样双方的“面子”和“里子”就都有了。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