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临死未能“吃熊掌”的遗憾( 鲁文公元年,公元前626年,春秋第九十七年)
先朗诵一片孟子的文章: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其实这个段话,就是了一个难以两全的“取舍”问题。
我们不是搞哲学的,之所以借用这段话,关键还是想借用“熊掌,亦我所欲也”的这一段,为我所用一下。
在鲁僖公和鲁文公交替的时代里,先后死了三个重要国家的首脑。
第一个是晋国的晋文公(鲁僖公三十二年,前62年);
第二个是鲁国鲁僖公(鲁僖公三十三年,前62年);
第三个,就是今天故事的主人公,楚国的楚成王。
这个楚成王很厉害,是春秋中唯一一个,先后对阵过两任诸侯霸主的国家君王,第一个是对阵齐国的齐桓公,衍生了“风马牛不相及”的笑话段子。第二个对阵的是,晋国的重耳霸主晋文公,衍生了“退避三舍”、“城濮之战”的经典战例。
这是“高和高”之间的对决。
同时,楚成王还抑制了宋国宋襄公的图霸目的,打的迂腐的宋襄公仰天长叹,最后,只能孤独的带着楚军的箭伤,悲愤离世。
楚成王在位时期,先后灭亡贰、谷、绞、弦、黄、英、蒋、道、柏、房、轸、夔等诸侯国。
所以,楚成王是一个对楚国历史发展,承上启下的人物。所谓的承上,就是承接的楚武王和楚文王开创的良好局面;所谓的启下,就为“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楚庄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因此,楚成王这个楚君,是楚国历史上难以磨灭的一代明君。
但是,只要是人,就总是会有毛病的。
楚成王的毛病就是男人常犯的两个,一个是贪色,一个是嘴馋。
不过这两个毛病,对于一个国家的君王来:经济,并不是问题;有问题的是,贪色的结果很可怕,孩子太多了,宠爱太多的,争位的就太多了。
至于嘴馋,那纯粹就是个人的爱好了。
当年,楚成王非要早立自己的长子商臣为太子,曾被子上劝诫。因此,子上被商臣诬陷害死,楚成王四十六年(鲁文公元年,公元前626年),楚成王不知道哪根筋搭错了,可能是又宠爱谁了吧,就想废黜太子商臣,改立王子职为太子。
关键是:楚成王还在对这个事情犹豫期间,风言风语就传了出来,这才是最致命的问题。
太子商臣听到消息后,十分的震惊和烦恼,但他还没有证据证实这个事情,自己也不好去问爸爸,比如,他找楚共王爸爸问:怎么滴,爸爸,你想废了我?这不是找死吗!于是,太子商臣就问他的老师潘崇:
“敬爱的老师,我遇到了一个大问题,现在流言蜚语大王要废掉我,但是消息来源不明确,也没有证据,我怎样才能得到确切的消息呢?”
老师潘崇想了半天:
“这样吧,你设宴招待楚成王的妹妹,也就是你的姑姑江芈(史记误作楚成王的妃子,根据左传的记录习惯,楚国姓芈,芈应该是这个女人的姓氏,江是她出嫁的国家,因此叫江芈),然后,你在酒席期间故意对她表示不尊敬,看看你姑姑怎么。”
其实,老师的意见就是要激怒这个姑姑,一般来,被激怒的人,在失去理智的情况下,很容易会出很多过头的话,尤其是在王室家族里面,可能就不仅是批评两句,而是极有可能是对流传的道消息的印证。
这也算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吧。
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遇到任何问题的时候,就商臣而言就是“办法总比困难多”,对于被邀请的姑姑来,就是“制怒”。
商臣觉得这是个好主意,自己的姑姑,就是得罪了,撒撒娇,赔个礼也就过去了,不至于出现重大的后果,便听从潘崇的计谋。
商臣招待姑姑,理由不用特意的动脑筋,酒菜摆了一桌子,让自己的老婆们跟着忙活,很是热闹。但是商臣喝了几杯酒后,就开始调戏姑姑身边的丫鬟,接连着对姑姑的两次问话,都没有搭理,这让姑姑大怒,向商臣骂道:
“役夫,下流的贱人,怪不得你爸爸要废掉你立王子职。”
罢,就愤然离席,带着自己的仆人离开了太子东宫。姑姑不知道,自己的这个话,已经给楚共王带来了杀身之祸。
太子商臣,此时已经明白流言是真的了。
商臣心中焦急万分,不知道该怎么应对了,于是马上趁着月色就跑到了老师的家里,太子商臣告诉潘崇:
“老师,你太厉害了,神算啊,看来事情确实存在,我应该怎么办?”
潘崇:“太子,你认为自己能够事奉王子职吗?”
商臣连忙摇头:“不能。”
潘崇又:“太子,你能逃亡出国吗?象重耳一样的流浪吗?”
商臣的头摇的跟拨浪鼓一样的,连声:
“不能,不能,更不能了。”
潘崇最后紧盯着太子的双眼,狠狠的看着他,慢慢的:
“太子,你能发动政变,一举夺权,成就大事吗?”
太子商臣想了想,已经没有别的退路了,也就激起了自己的杀心,咬着牙愤恨的:“能——。”
鲁文公元年,冬天,十月十八日,一个寒冷的夜晚。
楚成王,坐在自己的王宫内,喝着茶叶,哼着曲,搂着爱妃,正在等着自己的厨师为自己烹制刚打的一只狗熊的熊掌。这可是个慢功夫,需要大火慢慢的炖熟,炖烂,否则不入味道。楚成王十分的喜爱这道美味,只要是到了冬天的来临,他总是想办法搞几只熊掌吃吃。
楚王宫内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
就在此时,门外突然传来一阵吵杂声音,太子商臣率领太子宫中的警卫军包围楚成王王宫,而且已经通过内应,打开了宫门,太子提着宝剑怒目来到了爸爸的面前,此时楚成王已经明白是怎么回事儿了。在楚国的历史上,争夺君位总是要带点鲜血的,所以楚人民风彪悍,习以为常。
楚成王毕竟是一代雄主,看着太子商臣,苦笑了几声:“好儿子,我马上让位给你,你能不能让我活着?”
一旁跟着来的潘崇:
“大王,你已经在位四十七年了,按照规矩是:前面的君王死亡,后面的君王继承,一个国家怎么能够有两个君王,大王,你是不是老糊涂了?”
楚成王哈哈大笑,对着商臣:
“好,好,不枉是我的好儿子。
不过,既然不能让我活着,你看看,外面厨房里面还炖着我最爱吃的熊掌,稍微等一下,我让厨师把熊掌拿上来,临死前饱以口福,然后在走,如何?”
你,这个楚成王是不是个馋鬼,临死,还想吃一口。
因为,太子并没有答应楚成王的要求,而是直接让潘崇将一根白绫子扔在地上,让楚成王上吊死了。所以,楚共王就变成了“馋嘴鬼”了。但是,我认为楚成王并非是要等着吃熊掌,而是想办法延长一下时间。在王宫内,任何一个延长生命时间的借口,都有可能变成翻盘的会,所以楚成王提出了这个意见,请求吃了熊掌以后再死,是企图拖延时间,等待外援,但是太子的老师太厉害了,不给楚成王一点会,硬生生的把楚君给逼死了。
政变,就是要心狠辣,快刀斩乱麻。
楚成王死后,太子商臣继位,这就是历史上的:楚穆王。
楚穆王即位后,把他做太子时的房屋财物赏赐给潘崇,任命潘崇担任太师,执掌国家大事,并且兼任掌管宫中警卫军的长官。
刚上位的太子商臣,给死去的爸爸研究谥号,开始是准备用“灵”字,按照逸周书谥法解的谥号规矩:死去的君王生前如果有“不勤成名,任本性,不见贤思齐,死而志成,死见神能,乱而不损,好祭鬼怪,极知鬼神等等行为,都可以谥号为‘灵’字”,这个字,在谥号里面不属于好的,而是归到了坏的一类中了。
估计,太子商臣还是记恨爸爸要废掉自己的仇恨吧,但是没想到,楚成王很不喜欢这个谥号,就是瞪着死去时的双眼,什么也不闭上。
楚穆王赶快改谥号,查了半天的字典,终于找到了一个字,就是“成”字。
成:安民立政,刑民克服,佐相克终,制义克服,礼乐明具,持盈守满,遂物之美;
通达强立,经德秉德,民和神福,道兼圣智,夙夜警戒,曲直赴礼,仁化纯被,不忘久要,德备礼乐,德见于行,久道化隆,内德纯备,坤宁化洽等等,都是“成”字,反正都是好话,让爸爸自己去挑吧。
刚换了这个谥号后,楚君的眼睛“噗——”闭上了,看来楚成王死了也很好面子,于是我们从此以后,就有了楚成王的这个称呼,而非是楚灵王。不过这个“灵”的谥号,在楚国之后,终于有了主人,就是后来的楚灵王,我们以后再。
其实,别看太子商臣为了争位弑君,是个大恶人,但是他在位期间,可真是一个开疆拓土的君王,仅是在这个鲁文公的时代里面,楚国在他的领导下先后灭掉了——
鲁文公四年,公元前623年,江国(今河南息县西南);
鲁文公五年,公元前622年,六国(今安徽六安北);
鲁文公五年,公元前622年,蓼国(今河南固始东北);
迁建新都上郢(今湖北宜城东南);
攻打郑国,迫使郑国与楚国请和;
攻打陈国,攻占陈国壶丘(今河南新蔡东南);
遣使访问鲁国,建立友好关系;
平定斗宜西、仲归叛乱;
俘虏舒国国君、宗国国君,攻打巢国,使楚国势力扩展至江淮地区(今安徽中、西部)。
也可谓也是一代雄主。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