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哭回来的王位( 鲁文公六年,公元前621年,春秋第一百零二年)
晋国新君继承的事情,已经确定由远在秦国的公子雍继承,迎接公子雍的大臣也派出去了,看来似乎就这样定局了。
俗话:天有不测风云。
事情,并没有因为这样的发展,而平稳的结束,我们读的是春秋,在这个历史中,一切都是有可能的,我们知道君位有继承来的,有推选出来的,有抢来的,弑君夺位来的等等,今天我们就讲一个“哭”来君位的故事。
根据剧情发展,赵宣子既然选择了让远在秦国的公子雍继位,而且又派了大将先蔑和士会去迎接他,就等着他回来办续了。
但是,风云突变,是一个女人的泪水,让这一切发生的变化。
谁?晋国现太子夷皋的母亲:穆嬴。
晋襄公的夫人,晋国太子夷皋的母亲穆嬴,听名字就知道也是秦国的女人,丈夫死了,他就陷入极度的紧张之中了,自己孩子尚,孤儿寡母,最近一直没有安排太子继位的事情,朝廷上对此进行激烈的争论。
穆嬴,就知道坏事了。
当她听到公子姬雍,正赶回国内,要继承君位的消息后,知道事情不好,他们母子的地位危危可及,这时候,需要她这个女人为儿子拼一把了,这个穆赢十分的聪明,开始以为自己的儿子会顺理成章的当上君王,谁知道被赵盾和一班大臣一忽悠,事情就发生的变化。
本来是到嘴的肉,马上就要飞了。
如果,公子雍返回了晋国成为君王,那么他们母子的安危是无法预料的,毕竟儿子夷皐身上还有太子的身份,这就是对新君潜在的威胁,王室继位,往往都是带着鲜血的。
可是,穆赢面对赵盾的专权没有办法,她没有实力去对抗赵盾的霸道,思来想去,只能采取女人的自身的“核武器”,来对付赵宣子了,什么核武器?
就是:一哭、二闹、三上吊。
所以,穆赢就抱着年幼的太子,正好借着给晋襄公的守灵会,天天日夜不停地在朝廷上哭泣,而且边哭边:
“先君有什么罪?他的后嗣又有什么罪?舍弃嫡子而到外面寻找国君,将把这孩子置于何地?苍天啊,你睁开眼吧!“
穆赢哭的声嘶力竭,悲痛欲绝,让周围的大臣们撕心裂肺,无言以对,这就慢慢的赢得大臣的同情,取得了多数人支持太子的立场,人们开始私下里面讨论这个事情,有的太子太可怜了,有的先君瞎眼了,有的赵盾太霸道了,有的穆赢太贤惠了,众纷纷。
政治气氛开始松动了。
于是,有人暗中指示穆赢,告诉她,这个事情,光在大殿上哭不行,关键的决策人是赵盾,要到他的家里面哭,让他不得安宁,看看他怎么办。
穆赢一想,对啊,你不是专权吗,我就带着孩子上你家哭,看看你能把我们怎样,让你进退两难。
所以,穆嬴做好了准备,养好了嗓子,出了朝廷,抱着太子夷皋来到赵盾的住所,进门就向赵盾叩头,把赵盾吓了一跳,连忙扶起穆赢,穆赢哭着:
“宣子大人啊!你是忠臣,先君当初用捧着这个孩子托付给您,亲口对您:'这个孩子将来成材,我就敬受您的恩惠;不成材的话,我就死也怨您。'如今国君去世,话语还在耳边,您却要背弃他,您看怎么办?“
这是什么意思?
意思就是,当初晋襄公向你托孤的时候,明确的告诉你了,太子以后就托付给你赵宣子教育了,如果教育的好,就感谢赵盾的恩惠,如果教育的不好,就是晋襄公死了,也不会饶过赵盾的。
这可是很厉害的诅咒。
完,穆赢就把孩子推到了赵盾的怀里,:“今天,我就把太子交给你了,你好好的教育吧,不过,孩子要是有个三长两短的,我就不活了,就在先君墓前一头撞死。”
罢,就嚎啕大哭起来了——
赵盾顿时傻了,抱着太子,看着夫人穆赢披头散发的嚎啕大哭,周围是自己家人,都跪在那里浑身颤抖,赵盾的心情别提多别扭了,逐渐的,住在周围的一些大臣,听到消息,一看事情热闹了,也过来跟着凑热闹,这真是让赵盾进退两难了。
穆赢从早上一直哭倒晚上,体力消耗很大。
穆赢看着效果差不多了,抱起太子就走,也不打招呼,直接回宫了,其实这是回去补充点体力,养精蓄锐,准备明天再战。
赵盾不知道穆赢的计划,看着这个女人走了,就长出一口气,擦着满头的大汗,摇着头,回到内宅,再去安慰自己的家人们,他是精神上受到了很大的冲击,体力消耗也很大,所以,赵盾晚上累的呼呼大睡,一夜都没有翻身,可是等到早晨,还没有起床,就听到门外一声大喊,接着就又听到了穆赢悲愤的哭着进来了。
赵盾连忙起床迎接,问什么事情。
穆赢:“自己昨晚上回去后,越想越难过,想跟着君王殉葬,所以就过来送太子给赵盾抚养,顺便和赵盾告别一下。”
赵盾一听头皮发麻,没办法只好跟着倾听夫人的絮叨和悲哭,一来二去,于是,赵盾就又陪着穆赢夫人哭了一天。
到了晚上,穆赢走的时候,就:
“赵盾大人,你真个好人,是个大忠臣,我能在这里哭哭真好,化解心中的郁闷,哭了一天,我想开了,也不想死了,孩子太了,就怕别人欺负他,这样吧,今天就把孩子留在赵府住下,明天早上自己再来看他——”
“亲娘来——”
赵盾一下子晕了,高血压犯了,这是干什么,整天在俺家哭丧,这不是不让我好好的生活了吗,赵盾没有办法,强睁着黑眼圈的双眼,苦笑着送穆赢回宫。
晚上,赵宣子和幕僚们商量,现在赵盾面临几方面的压力:,穆赢夫人的压力,他们名正言顺,而且已经获得了满朝文武的同情,如果那个忍不住的人,借着这个会站出来,搞个暗杀,政变之类的,拥戴了太子上位,他赵盾恐怕全家就死翘翘了;2,狐射姑余党的势力压力,虽然狐射姑搞暗杀后逃跑了,但是他们家族的政治势力还在,毕竟人家也是军队副总司令,有一定的影响,保不齐,那天出门,军队里面心狠辣的爷爷出来,自己就被暗杀了,也是未可知的事情。3,公子雍如果回国,太子母子的安全如何保障,这是自己受先君的托孤的任务后,怎么完成的问题。万一新君上位,非要搞死原先的太子,怎么办?
这都是之前没有细想的问题,自己太草率了。
综上分析,赵盾和大伙们全体认为不如就事顺势,让现在的太子继承王位算了,只不过大家辛苦点而已,好好上班,不要偷懒,努力的帮助太子当政一个阶段。
事情都有正反两面,如果这样一来,趁着君王年少,正好也有利于赵盾继续执掌政权,也是好事。
于是,赵盾决定背弃公子姬雍,而重新改立太子夷皋为国君,晋国的这帮大臣,忙活了半天,事情又回到了起点上,真是瞎折腾一顿,而且还留下了不好的恶果,新上任的太子,就是后来我们称为的:晋灵公。
现在晋灵公还,又是赵盾扶持的,所以很是听话,但是祸根也埋下了,孩子总是要长大的,等到晋灵公长大的那一天,等到赵盾之后的时间,赵氏家族终于发生了“赵氏孤儿”的灭门惨案,差一点就被斩草除根了,始作俑者就是晋国的国君。
这次,赵盾认为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事先没有好好的考虑一下,就派了先蔑和士会去秦国迎接公子雍这件事上了。
不过,这也都是因为和狐射姑争夺迎接公子回国的时间,而欠考虑的临时决断,情有可原,事情解释开,也许会得到理解的。现在,赵盾只好派人去阻止公子雍回国,也就可以了,可能会因此得罪秦国,好在秦国的老大秦穆公刚死,大老虎死了,也就不可怕了。
第二天。
穆赢夫人得到消息后,一点也不敢耽误,马上就安排了太子登基的仪式,当天,晋国的新国君,一个不满十岁的儿童,登基了,这就是晋灵公。
终于,穆赢夫人用自己的眼泪和智慧,哭回来了自己儿子的王位。这也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穆赢哭殿”的故事。
穆赢用自己的女人核武器,打垮了强势的赵宣子,这个女人真厉害。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