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中原“拉锯战”( 鲁文公八年至十四年,公元前619年至公元前613年)

A+A-

    由于全世界的超级大哥晋国,再次更换了国君,而且是一个乳臭未干的“屎孩子”。

    中原地区新的政治格局,难道真的要发生变化了?

    我们再回头盘点一下现在的中原诸侯国的局面,你就也许有一个更为直观的看法了。否则,此时脑子里面还是一团乱浆糊,就麻烦了。就让我们梳理一下吧。

    此时的江湖上,有二个绝世的高国家,一个声名显赫的晋国,这是经过周天子认可的春秋霸主大哥国家;另一个是南方的楚国,沃野千里,风头正劲,充满着一股向着中原进军锐气。

    晋国和楚国,是整个江湖上争霸对抗的死对头,北方大哥和南方大哥的对决,这是大的局面。

    但是,晋国和楚国,别看都是大哥级别的国家,但也各有各的难处——

    对于晋国来:晋国身后的秦国,却变成了永远无法排解的痛,原来“秦晋之好”已成为了过去,秦晋两国目前是“你打我一拳,我必定要回你一脚”,不信,你看看这个记录:

    鲁僖公三十三年(公元前62年):崤山埋伏战,晋国痛扁无防备的秦军,晋国攻击秦国;晋国打了秦国一拳。

    鲁文公二年(公元前625年)春天:彭衙报复战,秦军报复崤山之战,秦军攻击晋国;秦国回敬晋国一脚。

    鲁文公二年(公元前625年)冬天:收复彭衙反击战,晋军报复年初秦军发动的彭衙之战,晋国攻击秦国,又是一拳。

    鲁文公三年(公元前624年)夏天:王官之战,秦军再次复仇,秦国攻击晋国,马上一脚。

    鲁文公四年(公元前623年)秋天:新城之战,晋国报复去年王官之战,晋国攻击秦国;

    鲁文公七年(公元前620年)八月,令狐之战,晋国阻挡准备接回的公子雍,毁约,晋国攻击秦国;

    鲁文公八年(公元前69年)夏天,武城之战,秦国报复晋国令狐之战,秦国攻击晋国。

    鲁文公十年(公元前6年),春天,晋国攻取秦国的少梁;

    这年夏天,秦国攻取晋国的北徵。

    写到这里,我们看看,这两个国家,自从“崤山之战”翻脸后,再就没有消停过,只要是你搞了我一下,必定要报复回来,我再搞你一下,来来回回,成了晋国背后无法解决的伤痛。

    但是,这样的局面晋国要硬扛着,从这里也能让我们看到一个重要的问题,“崤山之战”绝对是秦晋之间的重要转折点的战役。

    我们回头再看看楚国——

    楚国这两年很好,自从“城濮之战”后,一下子失去了中原诸侯的政治势力范围,又重新蛰伏回了南方,彻底没有思想包袱了。

    一般的国家也许就此沉沦了,好在,楚国出了个很能打的新国君,这就是楚穆王商臣,别看他没有答应临死爸爸“吃熊掌”的愿望,似乎是个奸诈的人,但是这个商臣当起国君来,还是很有一套的。

    楚国,有个很难解决的问题,就是国土的面积太大了,这也是楚国的难处之一。

    整个的南方都属于楚国的势力范围,但是这个地区里面国重重,多如牛毛,又不很听话,今天这个搞点事,明天那个搞点事,让楚国即便是进军中原,也总是有后顾之忧。

    于是,在楚国政策龟缩的这两年里,在楚国楚穆王的带领下,这两年没干别的,就是“打苍蝇,灭国”,我们看看楚穆王的成绩如何——

    鲁文公四年,公元前623年,灭掉了江国(今河南息县西南);

    鲁文公五年,公元前622年,灭掉了六国(今安徽六安北);

    鲁文公五年,公元前622年,灭掉了蓼国(今河南固始东北);

    鲁文公十一年,公元前66年,征服了麋国(今湖北郧阳地区);

    鲁文公十二年,公元前65年。征服了巢国(金安徽省巢县东北);

    这样一来,楚国的后方开始慢慢的变得稳定起来了,后顾之忧的剔除,造成的楚国的眼光再次的瞄向了中原。

    于是——

    当楚国的眼光再次瞄向中原的时候,就必然的会涉及到中原一大帮子的诸侯国际关系问题出现,这一帮子的诸侯国,都夹在楚国和晋国之间,艰难的运作自己的政治智慧,让自己的国家在夹缝中艰难的生存下去。

    这就是所谓的:敌我两军的“中原战争拉锯区”。

    拉锯区的核心地区有三个国家:郑国、宋国、卫国。

    其他的陈、蔡、曹等更的国家,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计,他们的作用,就是在国际会上的投投票,在大哥们的决斗中当个啦啦队而已。

    先郑国,反复无常,生活在水深火热中。

    不是因为郑国道德怎样恶劣,也不是因为郑国人的性格怎样低下,而是因为郑国的地理位置太尴尬了。

    环顾郑国的周围,郑国身边就是周王室的洛邑,西北方向是北方大哥晋国,背后就是南方大哥楚国。郑国属于四战之地,国家的东、南、西、北,没有险峻的自然关隘,而且和同级别的身边宋国、卫国,也是传统的敌对国家。当年,郑国还是中原老大的时候,就把人家宋国和卫国一顿顿的痛扁。

    因此,在齐国当老大的鲁僖公年代里面,只要是楚国每次进军北方,首先攻打的就是郑国。所以,在齐国的老大齐桓公刚死,郑国迫于楚国的压力,就投降了楚国,好好的过了几天的安稳日子。

    不过,郑国的这个安稳日子也太窝火了,不但背上了“大叛徒”的名义,而且要向楚成王敬献君王的妃子侍寝,才能得以生存,真是有苦不出来。

    好在,春雷一声响,来了大哥晋国重耳,更坚强。

    “城濮之战”,晋国赶跑了楚国这帮南方龟孙子,郑国于是又站在了中原诸侯集团的行列中了,这就是现在郑国的局面。

    再宋国,当年春秋初期的中原强国,是和卫国有着传统的友好睦邻关系的绝对铁哥们。

    宋国出了个宋襄公。

    无论后人怎样的品论宋襄公的迂腐或者贪心,但是,在当年的齐国大哥沉沦的时候,在现在的大哥晋国还没有冒出来的时候,中原的主心骨,就是宋国,就是宋襄公。

    宋襄公有高瞻远瞩的眼光,给予了重耳极大的帮助,这是晋国的巨大人情债。

    所以,宋国从来也没有瞧得起楚国,宋国是殷商的后代,是上一个朝代的主人,是诸侯中第一个公爵的国家,是全国人民学习商礼的国家,他怎么能够瞧得起楚国,当年宋国和郑国对掐的时候,楚国还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发展着。

    因此,宋国是中原坚强的反楚诸侯国,是楚国的死对头,也是楚国难以啃动的硬核桃。宋国基于这个原因,总是会和中原的大哥晋国站在一起的,晋国也在慢慢还着宋国留给晋国的人情债。

    最后已经衰落的卫国。

    卫国现在已经不值得一提了,其实应该划到更的国家之中,等同于蔡国、陈国、曹国一样的级别。只不过,卫国曾经强大过,曾经也是中原响当当的诸侯国,只要是周王朝在,就不会忘掉周朝东迁时,卫武公的功劳,这就是卫国的名誉上的老底子。

    为什么名誉上的老底子,因为卫国已经没有实力了。

    到了现在,已经是被北狄打的第二次迁国了,流浪在外,依靠着齐国大哥的恩惠而活着,才得以苟延残喘。因此,卫国是没有立场的国家,只要能够活着,就爱谁谁。

    所以,鉴于此,晋国赵盾才把晋国强占的卫国土地,再次还给卫国,因为卫国太可怜了,需要生存下去,晋国大哥需要这张选票,一定让他活着。

    完了两个大哥晋国和楚国。

    完了晋国和秦国的悲情,完了楚国的蛰伏。

    完了夹在晋国和楚国于中原地区的郑国、宋国、卫国。

    你还可能:不对啊,似乎还有两个重要的国家没,谁?齐国和鲁国。

    对了,齐国和鲁国可是这本书中的重要角色。

    先齐国。

    齐国,是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国家,绝对的大哥,那个时候中原诸侯围绕在齐国的身边,甚至连正眼看一眼楚国,都觉得很掉价,搞的楚国连“风马牛不相及”的黄色笑话,都出来了。

    但是,齐国自从霸主齐桓公死亡后,因为没有安排好齐国的接班人,五个儿子,都来争位,这不是添乱吗。于是,齐国就衰败了,就没有实力去参与,或者领导诸位兄弟们“闹革命”了。

    到了现在,齐国是一个已经被边缘化的国家,主要的对就是鲁国,别看现在山东叫做“齐鲁大地”,似乎两个国家跟亲兄弟一样。其实,那个年代里面,齐、鲁可是一对儿死冤家,因此,齐国的声音在以后的年代里面越来越弱。

    再鲁国。

    鲁国,此时可不太一样,鲁国的身份很特殊,具有纯正的周王室的王室血统,而且周王室的很多大事也是鲁国帮着出面操持,搞个仪式了,嫁个公主了,都是鲁国操心。

    鲁国的位置比较特殊,在中原的东方,鲁国东部和南部基本都是国,对鲁国的威胁不是很明显,而北方的齐国才是两国互掐的对象,因为齐国南下中原的道路上,总是有鲁国阻挡的身影。至于中原地区的纠纷,鲁国的参与,往往带有一定的王室的参与观点和味道。

    所以,晋国一开始是从军事实力上来看待鲁国,后来才调整观点,认为鲁国是一个政治大国。因此,上演了一番晋襄公和鲁文公相互表扬,相互谦让,相互友好的好戏。

    经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在晋国和楚国争霸的问题上,需要出好三个方面的工作:

    ,如何解决好晋国和楚国各自身边的敌对矛盾;

    2,如何争夺中原郑、宋、卫三国的站队与同盟关系;

    3,如何拉拢并接近与鲁国和齐国的战略支持友好关系。

    这三个如何,就是,晋国和楚国现在要面临和亟待解决的工作重心。

    晋国率先出,于鲁文公七年,胜利的在“扈地”召开了晋、齐、宋、卫、陈、郑、许、曹、鲁等国参加的诸侯联盟和平会议,目的就是加强诸侯国之间,团结围绕在晋国身边,继续与楚国对抗。这次会议,秦国因为是晋国的死敌,没有参加,鲁国晚到会,没参加正式的会议日程。

    会议结束后,晋国退还占领的卫国土地,造成对国们的大哥风范形象。

    一系列的政治活动,让楚国感到压力很大。

    但是楚国,也不是等闲之辈,在这个时代蛰伏了仅十年后,在打好了自己的后方的基础前提下,趁着年幼的晋国晋灵公刚上位的内乱,楚国也开始行动了——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