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鲁文公的“新城之盟” (鲁文公十三年,公元前614年,春秋第一百零九年)

A+A-

    晋国的士会归国了,晋国暂时消除了秦国的隐患。

    但是,中原地区的还是一团糟的局面,被楚国搅乱的局面需要修复,所以晋国的精力转到这上面了。

    鲁文公十三年,冬天——

    鲁国的鲁文公亲自到晋国觐见,国觐见大国,目的还是重温五年前(鲁文公八年),鲁国公子遂与赵盾在“衡雍”见面会盟时的友谊和阶级感情。

    前往的晋国的路上,鲁文公路过卫国的沓地,并且直接和卫国国君卫成公见面,卫成公向鲁君明了自己国家目前的状况,以及前期为何又倒向了楚国的原因,卫国是一个国,没有大国的保护,就不可能生存,晋国大哥这几年忙着和秦国交战,而且晋灵公刚登基,没有时间照顾我们这些弟,所以在被楚国压迫的时候,只能倒向楚国。

    卫成公十分诚恳的要求鲁文公给晋国大哥带个话,自己还是愿意跟着晋国大哥干革命的,只要是大哥不离不弃,我们卫国就不离不弃。

    鲁文公十分的感动,非常理解卫国的处境。

    鲁文公到达晋国后,在和晋国晋灵公以及赵盾交流的时候,代为卫国进行的疏通,并取得的晋国的谅解。

    鲁文公算是胜利的完成这次外交活动,可谓是一箭双雕,及稳固了鲁国和晋国的友好关系,而且还“穿针引线”的和的卫国的事情。

    在回国的途中,鲁文公充分的发挥了一个外交家的优良作风,不辞劳苦,转道又前往了郑国,并在郑国的“棐地”与郑穆公会见。

    郑穆公,就是当年晋国扶持起来的君主,就是那个郑国的公子兰,晋国和秦国为了扶持他的时候,曾经一起征伐郑国,谁知道,秦国被郑国的烛之武一顿忽悠,秦国撤兵了,晋国单独的扶持了公子兰担任了郑国的太子,顺理成章的继承了郑国的王位。

    原本,郑穆公想一心一意的站在晋国的大旗下,奋勇前进,直到永远。但是没想到,江湖诡秘、风云突变,在晋国发生内乱无暇顾及中原的时候,楚国还是发扬了“进军中原、先打郑国”的优良传统,对郑国进行了攻击,郑国在得不到晋国,以及整个中原诸侯集团的帮助下,只能委曲求全,与楚国结盟,这是令郑穆公十分伤心的事情。

    既然,这次鲁文公前往晋国,办好了卫国的事情,所以郑穆公也想请鲁文公,顺便帮助一下郑国和晋国友谊延续事情。

    为了表示对鲁文公的谢意。于是,郑国在棐地,举行了盛大的酒宴,以招待辛苦的鲁文公。

    在酒宴上,郑国的大夫公子归生(子家)当场就吟唱的鸿雁诗歌一首。

    这可不是现在流行的歌“鸿雁”,而是诗经雅中的鸿雁

    诗经雅鸿雁

    鸿雁于飞,肃肃其羽。之子于征,劬劳于野。爰及矜人,哀此鳏寡。鸿雁于飞,集于中泽。之子于垣,百堵皆作。虽则劬劳,其究安宅?鸿雁于飞,哀鸣嗷嗷。维此哲人,谓我劬劳。维彼愚人,谓我宣骄。

    诗歌的大意就是——

    鸿雁啊——,翩翩飞,双翅催人泪。游子啊——,离家走,出征人未归,野外奔波苦尽尝。可怜都是穷苦人,鳏寡孤独心悲伤。

    鸿雁啊——,翩翩飞,聚在沼泽会。苦役啊——,筑墙苦,筑起墙百堵。虽然辛苦又劳累,不知安身在何方。

    鸿雁啊——,翩翩飞,阵阵哀鸣催。聪明啊——,有哲理,都是明白人,知我作歌唱辛劳。惟有那些糊涂虫,我闲暇发牢骚。

    怎么样,如果谱上现在的音乐调子,肯定不亚于流行歌“鸿雁”的吟唱。

    其实,郑国大夫的意思就是只拿着鸿雁自比,自己国家好比是鳏寡之人,没有人照顾,很可怜的,所以才造成现在的局面,感情至深。

    陪同的鲁国大夫季文子听后,触动了他的感情,眼泪也是哗哗的流,看着别人赋诗,自己作为一个文人,也不能落后,于是就:“现在我们的国君也已经是鳏寡之人了,也是很难的,怎么还能再返回晋国专门的为你们请求,这不是要累死他吗”。

    于是,季文子就吟唱了诗经、雅、四月中的前二段,来对答子家的鸿雁吟唱:

    四月维夏,六月徂暑。先祖匪人,胡宁忍予?

    秋日凄凄,百卉具腓。乱离瘼矣,爰其适归?

    翻译过来的意思就是——

    四月已经是夏天,六月酷暑就将完。祖先不是别家人,怎忍让我受熬煎?

    秋日有风风凄凄,百草凋零百花稀。颠沛流离痛苦深,何时才能回家里?

    季文子的意思就是:我们大王年龄已经很大的,鲁国操劳到现在,也是很难的,太难了,已经没有精力,再返回晋国为你们工作了,如果老是这样来回的奔波,鲁君什么时候才能回家啊,鲁君也是老婆孩子一大家子人啊。

    郑国的子家一听,这可不行,现在除了你们鲁国能够上话,还有哪个国家能帮这个忙。因此,一着急,就接着继续用诗歌进行回答。所以,在那个时候,当大臣如果不会诗经,就麻烦了,就是文盲,听不懂外交辞令,怎么办。

    郑国的子家唱到:

    国风鄘风载驰

    我行其野,芃芃其麦。

    控于大邦,谁因谁极?

    大夫君子,无我有尤。

    百尔所思,不如我所之。

    翻译过来就是——

    我在田野缓缓行,垄上麦子密密遍。

    欲赴大国去陈诉,谁能依靠谁来援?

    贵国大夫君子们,不要对我生尤怨。

    你们考虑上百次,不如为我亲自跑一趟。

    鲁国的季文子一听,怎么滴,看来子家来情绪了,怎么拒绝都不行,还一篇篇的吟唱诗歌,看来真是个有学问的大夫啊。季文子就回头看看鲁文公,其实鲁文公正抱着鸡腿在喝酒,他们两边的文人们,文邹邹的对答,并没有引起他多大的兴趣,就看了季文子一眼,意思是:让他看着办吧,自己也听不懂,他们这些鸟文人们在哼哼什么东东。

    季文子,于是,就仰起脖子,深情对着子家,长啸一声——

    诗经雅采薇

    戎车既驾,四牡业业。

    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驾彼四牡,四牡骙骙。

    君子所依,人所腓。

    意思就是——

    既然驾兵车,四马齐奔腾。

    怎敢图安居?一月连三胜!

    驾起四马车,雄骏又高大。

    君子威武立,兵士保卫它。

    这就是,鲁国答应了郑国的要求,准备为郑国再次求和于晋国。

    郑穆公很高兴了拜谢了鲁文公,两个人狠狠的连干三大杯。

    在鲁文公的来回穿插,努力的穿针引线,本着维护世界和平的工作精神努力下,各国再次放弃争议,走到了一起。不过,这次和平,诸侯们没有用一点战斗的段,而是靠着政治上的合,鲁文公真是立了大功。

    鲁文公十四年,六月,一个盛夏的日子。

    中原各国的领导人,纷纷前往晋国的新城城邑,参加中原联合国大会,这就是在鲁文公努力工作下,晋国再次聚合中原诸侯,打破楚国进军中原计划的“新城之盟”。这也是属于鲁文公的“新城之盟”。

    参加这次会议的有:晋国赵盾、鲁文公、宋昭公、陈灵公、卫成公、郑穆公、许昭公、曹文公等各国的首脑政要,大会上大家分析了当前的严峻形势,以及之前遇到的困难和实际的问题,取得了一致的意见。

    同时,会议还对“如何处理邾国的后续继承人”的认定,在晋国的提议下,进行了认真的商讨和研究。

    六月二十七日,所有的国家首脑在“新城”,正式签订条约,加入了同盟。

    你可能会问,这么多的中原诸侯国家参加,齐国为何没有来?这很好理解,因为,齐国的国君死了,再次的发生了继承的内乱。

    你也许还会问,楚国对这次的中原诸侯的会盟活动,怎么没有行动,这是为什么?这也很好理解,因为,楚国楚穆王死了,楚庄王刚刚继位。

    你也许会问,对于这次的中原诸侯的会盟,周王朝的周天子是什么意见,为何没有派人参加?这就更好理解了,因为,这年的春天,周天子周顷王死了,周王室也陷入了争夺王位的混乱。

    这就是当时的国际状况。

    “新城之盟”重新建立了中原同盟的联合体系,当然大哥还是晋国了,楚国此时正处在更换君王的过程中,已经再次的趴在自己的国土上,进行着新一轮的蜕变,这个蜕变是决定性质的。

    因为,目前刚接过楚国王位的不是别人,就是那个楚庄王,那个“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蛰伏了三年的楚庄王,这也是我们下个时代的故事主题,现在,楚国这样的老实,中原当然乐得不去惹他的麻烦了。

    但是,国际组织既然成立了,总是要体现出重要作用的,因此,在“新城之盟”建立后,就先后就进行了两次的国际联盟维和行动。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