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 晋楚讲和的:弭兵会盟(鲁成公十二年 公元前579年 春秋第一百四十四年)
晋国和楚国已经出现了息兵罢战的萌芽。
鲁国的鲁成公,一看形式变化这样的快,自己的脑子都快跟不上形势的发展了,之前,鲁国就和楚国的关系并不是很坏,只不过因为楚庄王的突然死亡,才让鲁国没能和楚国结成盟,转而投向了晋国。
现在晋国要和楚国结盟了。
于是鲁成公就亲自到晋国进行工作上的访问,企图探听一下情况,也算为以后鲁国的发展方向制定一个政策。
谁知道,鲁成公很倒霉,刚到晋国的时候,就碰上晋景公离奇的死亡了,于是,工作不能进行了,晋国也暂时的不让鲁成公离开,鲁成公只能参加晋景公的丧礼,可是当时的诸侯国国君都没有来参加丧礼的,只有鲁国国君一个有身份的人,刚巧碰上了这个事件,这样一来,就更让鲁国感到十分的耻辱。
好在,鲁成公十一年的春天,晋国让鲁成公离开了,这也是因为鲁国鲁成公强烈的要求和晋国结盟的结果,之前,晋国一直以为鲁国和楚国关系很好,这样晋国就放心了。
于是,在这一年中,晋国积极的派遣了大臣前往鲁国,双方互相的进行盟约的签订续,晋国打下了与鲁国的结盟基础后,就开始推进下一步与楚国的结盟事宜了。
所以,春秋结盟工作,也是一个争先拉拢弟的过程。
楚国和晋国开始和平谈判,郑国暂时消除了被来回征伐的被动局面。
有了楚国被俘的大臣钟仪的来回穿插,晋国和楚国终于都愿意和平谈判了,并且有了初步的意见。
鲁成公十一年,晋国和楚国停战。
宋国的大臣华元和楚国的令尹子重关系很好,而且又和晋国的栾武子栾书关系也很好,他们都是两个国家的重臣,华元听了晋国和楚国,已经初步达成了结盟的意愿后,就很想亲自撮合两国的结盟。
实话,作为夹在两个大国之间的这些国们很苦。
其中,尤其是郑国和宋国,无论怎样的倾向,都会引来两个大国的相互征伐,这就是超级大国之间的相互较劲,郑国很苦,宋国也不得安闲,如果两个超级大国能够和平,他们这些夹在中间的诸侯,也可以获得一点喘息的时间。
华元没有耽误,在这一年的冬天,马不停蹄,先是前往楚国合,接着又跑到了晋国合,苦口婆心,积极安排两个国家签订正式盟约的事情。
鲁成公十二年,春天。
和平的花朵,终于落地了——
宋国的和平使者华元,直接安排了两个国家的结盟事情,夏天的五月,晋国的范文子士粲前往楚国会见了楚国的大臣公子罢、大臣许偃,就双方友好和平的事情进行沟通。
五月,初四,两个国家的友好使者大臣们,在宋国的西门外正式签订了和平盟约,双方的誓词这样:
我们两国发誓:以后晋国和楚国不再兵戎相见,要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共享富贵,同担灾难,相互之间救助灾荒和祸患。
如果在这个世界上,有侵害楚国的诸侯,晋国就毫不犹豫的去攻打他。当然,晋国如果遭受同样的侵害,楚国也是这样做。
从此以后,两国的友好使者相互来往,两国的道路没有阻碍,两个国家,共同一起商量对付不服从的诸侯国家,讨伐背叛我们的诸侯。
谁要是违背盟约,神灵诛杀,军队灭亡,国家消失,人神共弃。
签字、割指头,歃血、喝酒、握。
两国和平了。
这就是晋国和楚国的“西门之盟”,也是晋国和楚国的第一次弭兵之盟,参加盟会旁听的不但有主持人宋国,还有夺位成功的郑成公,终于两个超级大国,放下了刀枪。
当年,晋国派郤至前往楚国聘问,受到楚国隆重的接待。
楚共王设置了享宴享礼招待晋国的郤至,楚国的令尹子犯担任相礼,而且在地下室安排了悬挂钟鼓乐器的演奏活动,当郤至将要登上宴会大堂的时候,突然听到了地下室的钟鼓乐声,吓了郤至一跳,一打听,是特意安排的演奏活动,这简直太盛大了,郤至连忙惊慌的退了出来,什么也不敢上堂了。
子反:“郤至大人,时间不早了,不要让我们的国君在哪里长时间的等候你,请你还是进去吧!”
郤至:
“贵国的国君不忘记我们先君之好(指的是当年用这个礼仪招待重耳的事情),现在将这种爱护又推及到了臣下身上,赏赐我这样盛大高级的音乐演奏招待,如果是上天降福,让我们两国的国君能够再次的相见,还能有什么更高级的礼乐招待呢?这不是下臣能够承受的,下臣不敢接受啊。”
子反一听,郤至怎么这样的繁琐,就豪迈的:
“如果上天降福,让我们两国的国君能够相见,也只能用一支箭彼此的相互赠送,哪里还用这样的礼乐来款待,我们国君在等候,不要推辞了,还是进去吧。”
郤至一听就愣了,两国结盟,怎么能够“兵器”,因此就劝阻的:
“如果真能用一支箭来款待,这就是或祸患中的大祸患,那还能是什么降福啊,当天下大治的时候,诸侯们在完成了周天子的使命后的闲暇期间,就相互的朝见,走动,在这种情况下,才有了礼乐和享宴等礼仪。享礼是用来教导俭约的,宴礼是用来表示慈爱恩惠的。只有他们之间相互的推导,才能让天下的百姓得到休养生息,百官才能承担政务。
现在你刚才的话就是动乱之道啊,不能用来作为行动的准则,然而你是主人,我郤至也不能不遵从你的意见了”
完,就进入了大堂拜见了楚君。
当郤至回到晋国后,就对范文子了这个事情,范文子:“无礼的人,必然话不算数,我看这次的会盟有些危险,我们可能离着死的日子不远了”。
其实,春秋就是企图用这个事情,来明晋国和楚国第一次的弭兵之盟是不牢靠的。所以采取了很文明的法,你能听明白吗。
冬天,楚国派公子罢到晋国去聘问,十二月与晋厉公在“赤棘”盟约。
晋国和楚国暂时进入和平蜜月阶段。
晋、楚第一次弭兵之盟非常不稳定。
晋、楚两国长达半个世纪所积的仇隙,并非一朝一夕或一个盟约所能化解,晋、楚双方在形势对自己不利情况下,都希望通过暂时的休战而得以调整,而当形势好转时,他们就会撕毁盟约,发起新的进攻。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