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齐国欺鲁,惹祸精的手段(鲁襄公十六年,前557年,春秋第一百六十六年)
齐国和鲁国,真是一对儿冤家。
这两年,齐国和鲁国,都是跟着中原大哥晋国混江湖。
齐国到底有些得不偿失,因为这两年的战斗,都是围绕着中原地区的郑国和宋国的战斗,背后隐藏的就是晋国与楚国争雄。
鲁国位置地处中原地区东侧,在中原地区的地盘争斗,好处自然是不言而喻,可是远在北方的齐国,并没有什么好处获得,剩下了只是责任,反而被晋国活生生的拖上了战车,不是会盟,就是出兵征伐,既要出钱,还要出兵,自然到了诸侯们一起跟着晋国再次征讨秦国的时候,就表现的很不积极了。
齐国总是想找个会,发展一下自己的利益。
鲁襄公十四年,国际上大的“晋、楚争霸”战争乱局,暂时按下了停止键。
郑国为了表示对晋国的忠诚,又是敬献编钟乐器,又是送歌女舞蹈队,让晋国的国君享乐。过去那个年代里面,举行大型的文艺演出,有了乐器,有了歌舞队,还要有一些仪仗的礼器作为辅助,也就是把舞台效果要搞好。
所以,晋国的范宣子士匄就向齐国借了“鸟羽和牛尾”等礼器的东西,但是名义上是“借”,实际上就是“要”,借走的这些东西本身就是礼节的装饰品,原本不值钱,但是,借了不还,事情就不对了。因此,齐国很是反感,感到晋国总是以大欺,从此对晋国就有了贰心。
齐国常年跟着征战,没有利益,是齐国和晋国反目的根源,晋国向齐国借“鸟羽和牛尾”,却是:名借实要,这就是双方表面的反目借口。
齐国想干什么?
当然是要发展,发展肯定是向经济发达地区发展,所以齐国的发展只能南下,面向中原,可是鲁国就是齐国发展的绊脚石,于是,齐国的发展实质上就是向鲁国抢地盘。
于是,齐国在鲁襄公十五年的夏天,齐国的齐灵公带着齐军,包围了齐、鲁两国交界的鲁国的“成地”,并且直接在“成地”修筑了外城和居民定居点,这就是用定居点以蚕食鲁国的地盘的方针。
同时,南方的邾国,也抓住了齐国的这个行动会,开始侵略鲁国的南部边疆地区。
齐国的这个时把握的太好了,因为:
鲁襄公十五年,公元前55年,伟大的晋国国君晋悼公逝世了。
诸侯国们都在忙着参加晋国大哥的丧礼,哪有闲工夫去关心齐鲁的争端,但是鲁国肯定不能人齐国发展,于是鲁国向晋国报告了这个事情后,晋国根本没有精力来处理这个事情,原本要举行的国际会议研究这个事情的计划,现在也随着晋君的死亡而无法召开了。
鲁襄公十六年,春天,在安葬晋悼公的丧礼上,各国的使团人员纷纷前往。丧礼上,晋国按照鲁国的意思,当场逮捕了邾国和莒国的国君,名义上是两个国家暗中和楚国通好,但是实际上就是为鲁国出口气而已。
晋国刚登基的晋平公,给了鲁国一个天大的面子。
在“温地”所有的诸侯们一起参加宴会上,为了表示对新登基的晋君表示尊敬,让各国前来参加丧礼和登基仪式的大夫们献舞,以表示对晋国的决心。
这个献舞,可不是象演员一样的跳舞,那是优伶们或下等人的工作,大夫献舞,就是根据演员们的舞蹈配合着朗诵诗歌,而且要舞蹈和诗歌的内容基本上相符合,这就是文化,当时的高雅文化形态。
齐国的大夫高厚,是这次代表齐国国君前来参加会议的代表,因为其他的国家,都是国君亲自前来,只有齐国派了个大臣前来,所以春秋就没有记载齐国。
高厚并不知道晋国还有要求大夫们献舞的内容,自己准备很不充分,可能是文化也不是很高,贵族子弟吗,所以就临时的凑合着应付了一首诗歌,但是和舞台上的舞蹈不太贴合,这一下子惹怒了荀偃,就:
“齐国可能有反叛的意思。”
荀偃真的这样厉害,像个神仙一样的,根据一个舞蹈和诗歌,就能判断出来人家是不是有反叛的意思?其实,也是个借口而已。
你想想,所有的诸侯各国,来的都是国君,只有齐国是个大臣。而且齐国在去年就牢骚满腹,对士匄借走鸟羽,很不高兴,今年的夏天又侵略的鲁国,这不就是要搞事吗,所以就借着舞蹈的事情向齐国发难了,并且要求各位诸侯国们在这次聚会上,需要重新和齐国进行盟誓,意思就是让齐国和鲁国之间盟誓,只不过打着全体诸侯的名义举行罢了。
高厚,这次的使命就是参加丧礼和庆祝新晋君的登基,并没有任何额外的任务,放在现在,电报一发,电话一打,也许就临时请示决定了,但是那个年代,没有这些东东,高厚如果没有得到君王命令的前提下,不敢自己乱做决定,超出自己的使命,这是国家之间的大事。
这就好像是,现在的国家之间,原本是参加丧礼的礼节使团,突然要办一个外交结盟的事情一样,这不是一回事情,所以高厚就卷着铺盖卷逃跑了,跑回了齐国。
这个事情的后果很严重。
齐国这是不给新上任的晋平公面子,于是晋国就开始声讨了齐国的行为,所有参会的诸侯一起,开了大会结了盟约,主题就是:要共同讨伐不顺从的诸侯国。
谁?这不就是明摆着的事情了吗。
秋天,齐灵公继续贯彻自己的对鲁国“蚕食”政策,再次包围了成邑,鲁国派了孟孺子前往救援,孟孺子是孟献子的儿子,名声很好,勇武善战,齐灵公也不想两军发生太大的冲突,毕竟两国还没有真正的翻脸,于是就借口:
“这个孟孺子很喜欢尚武呈勇,我们两军见面肯定会又一场恶战,不如就成全了孟孺子的名声吧。”
于是齐军撤离了。
孟孺子未战获胜,为了杜绝齐国再从此地进犯,孟孺子就派人堵塞了齐国前往鲁国的要道后,也撤兵回了鲁国曲阜。
双方算是一个冲突而已。
冬天,鲁国叔孙豹前往晋国告状,自己鲁国被齐国欺负了,齐鲁都是一个大哥身下的弟兄盟国,但是齐国总是欺负鲁国,这个事,晋国大哥总是要管的吧,鲁国的理由很充分,让晋国也很头痛,于是晋国的大臣向叔孙豹:
“现在我们晋国的国君刚登基,老国君的丧葬祭祀都没有举行,老百姓连连征战需要休养,所以暂时等一等,缓一缓,我们晋国是不能忘记我们之间相互帮助的盟誓的。”
叔孙豹有些不高兴了:
“现在,由于齐国整天在我们的边境上骚扰侵略,制造边境恐怖事件,已经是“朝不及夕”的严重情况了,鲁国的人民伸着脖子,向西方的晋国这个大哥张望,期盼已久。”
荀偃:
“有我们在,你尽管放心,我们晋国难能让钢铁同盟的鲁国,不得安宁,再等等时吧。”
事情就这样拖了下来,齐国一看大哥没有动静,又开始动作了。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