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楚材晋用 (鲁襄公二十六年,公元前547年,春秋第一百七十六年)

A+A-

    楚材晋用,意思是楚国的人才为晋国所用,比喻本国的人才外流到别的国家工作。出自左传襄公二十六年:蔡国大夫声子的“晋卿不如楚,其大夫则贤,皆卿材也。如杞梓、皮革,自楚往也。虽楚有才,晋实用之。”

    这纯粹就是一个关于如何阻止人才外流的故事。

    主人公就是楚国大夫伍参之子,伍奢之父,后来的伍员(即伍子胥)祖父伍举的故事。

    公元前54年,楚国的伍举因避祸奔郑,并且准备下一步投奔晋国,伍举突然遇到了好友蔡声子,他是蔡国太师的儿子,两个人在喝茶的期间,伍举无意表达流露出了还想回到楚国的愿望。于是,就产生了这个故事典故。

    伍举的父亲楚国的大夫伍参,与蔡国的太师子朝是好朋友,因此,伍参的儿子伍举就与子朝的儿子蔡声子,关系很好,这真是父亲和父亲,儿子和儿子,都是好朋友,算是通家之好。

    伍举娶了王子牟的女儿为妻,老丈人王子牟在楚国担任申公的官职时候,出事了,到底是什么事情,历史没有记载,反正不是犯罪了,就是参与了某一派的政治斗争了,因此,王子牟逃跑了。

    但是,楚国人:“这是他女婿伍举,护送他逃跑的”

    作为王子牟的女婿,也算是罪犯的家属之一,在那个“一人犯罪,株连九族”的年代里面,已经是朝不保夕了,现在还有诬陷他的人,伍举已经不能在楚国待下去了,伍举只能逃跑了。

    所以,伍举为此也就跑到了郑国,以避祸难,但郑国似乎并不接受伍举的才能,看来也混不下去,所以伍举准备再转向晋国去寻找出路。

    从郑国前往晋国的途中,在郑国首都的郊外,伍举碰巧遇上了声子,俗话“洞房花烛夜、他乡遇故知”是人生的遇,尤其是在伍举落难的时候,故友相见,就十分的高兴。于是,两人一起在草地上,盘起腿来,吃点东西,喝点酒,喝杯热茶,拉拉家常,叙叙旧情。

    二个人,三两,就到了伍举这次流亡的事情上了,伍举感觉很冤枉,但还是表示了愿意在自己的家乡发展的意思,只不过现在没有办法了,只能暂时的流亡。

    声子知道这个事情后,就:

    “既然你已经谋划好了,你就先去晋国,但我一定会让你回到楚国的。”

    此时,正是宋国在从中调解晋国和楚国弭兵和好事宜,声子出使晋国,回来后,再出使楚国,一副外交人员的忙碌景象。

    两人分后,声子到了楚国后,就和楚国令尹屈建(子木)见面商谈工作,在工作之余,两个人一起喝酒,子木就向声子问起了晋国的情况:

    “晋国的大夫和楚国相比较,谁更贤明?”

    声子:

    “晋卿不如楚,其大夫则贤,皆卿材也。如杞梓、皮革,自楚往也。虽楚有才,晋实用之。”,意思就是:

    晋国的卿士不如楚国,但是他们的大夫确是很贤能的,都是可以担任卿士的材料,就如同杞、梓、皮革,是从楚国运去的一样,虽然楚国有良材,却被晋国使用了,这就是“楚材晋用”。

    子木很奇怪,接着问:

    “晋国难道没有宗族和姻亲使用吗?”

    声子:“虽然有,但是更多是使用楚国的人才。

    比如——

    子仪之乱时候,楚国的析公逃亡晋国,晋国就重用他,让他担任晋君的参谋,在‘绕角战役’中,晋军本打算避战楚军,但是析公建议楚军轻佻,容易为威慑所害怕,于是晚上晋军鼓噪大鸣,全军出击,造成了楚军的宵遁,晋国取得了很大胜利。

    楚国雍子父兄构陷雍子,使他逃亡晋国,晋国封赏了一块地方给他居住,用他做参谋,在‘靡角之战’中,晋军本打算逃跑,但是雍子建议整顿精锐的部队,全军公开备战,拉开决心决一死战的架势,故意的放走楚军的俘虏,传话到楚军,又使楚军宵遁,晋国大胜。

    楚国的子反和申公巫臣争夺夏姬,巫臣逃亡晋国,晋国又是封地又是封官,让他当参谋,于是巫臣建议晋国与吴国交好,帮助吴国建立军队,修正内政,背叛楚国,使楚国忙于奔命,成为了现在楚国的祸患,这都是巫臣的功劳。

    楚国‘若敖之乱’的时候,伯贲的儿子贲皇逃亡晋国。清晨楚军直逼晋军大营摆开阵势,晋军准备逃走,是苗贲皇建议晋军在营中列阵,填平水井和炉灶,让栾氏、士粲等诱敌,晋军四面包围楚军,楚军果然大败,楚共王眼睛受伤,楚国大败,郑国降晋,这也都是苗贲皇的功劳啊。”

    子木听后不断的点头:

    “确实是这样啊。”

    声子又:

    “现在还有更比上面更厉害的事情发生了,伍举娶了申公子牟的女儿,子牟因为罪行逃跑了,国君和大夫们都是伍举帮助逃跑的。现在伍举因为害怕获罪,就跑到了郑国,但是还在仰着头仰望着南方的楚国,:希望楚君能够赦免我。

    可是,楚国并没有把这个,当成一件很重要的事情而放在心上,伍举一看没有希望,已经跑到了晋国,晋国准备给他封地,而且和当年对待叔向一样的待遇,如果他要是为晋国出谋划策,岂不是危害楚国的祸害吗?”

    屈建听完后,十分的害怕,就马上和楚康王商量,增加了伍举的爵禄,并让伍举返回楚国官复原职,声子派椒鸣到晋国接回来了伍举。

    声子这个朋友真厉害,并不因为朋友落难而瞧伍举,而是努力的服楚国,终于达到了自己的诺言,这真是到做到。哪像现在的有些人,朋友之间,背后下刀子,真是令人感慨啊。

    声子采用了循序渐进的方式,敦敦教导子木,道理讲的通俗易懂,有理有据,马上就获得了子木的认可,这就是谈话的艺术,伍举终于回到了楚国,继续担任楚国的卿士。也就有了,后续伍家后人一连串的故事。

    这就是“楚材晋用”的精彩故事。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