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章 郯子谈鸟事,孔子访郯 (鲁昭公十七年,前525年,春秋第一百九十八年)
这个话题,还要从鲁宣公四年,公元前605年,距今八十年前起。
当年,郯国在现在的山东省临沂市郯城一带,和邻居莒国(现山东省的莒县)不知道因为什么事争执起来,这历史上没有记载,估计都是些两个国之间鸡毛蒜皮的事情,弟们打架,大哥自然就要出面了,本地区的大哥自然是以齐鲁为主,所以齐国和鲁国就出面劝架。
大哥出面,自然要给面子。
开始,郯国很识相地住了,但是莒国却还想动,似乎是打红眼的样子,结果被鲁国狠狠的教训了一顿,征伐了莒国,而且还占领了莒国的“向地”。因此,鲁国也得罪了莒国,莒国完全站到了齐国大哥一边。这也可能是鲁国和莒国关系一直不好的原因之一吧。
在这段时期内,鲁国和郯国关系就非常好,郯国也真心的拿鲁国当靠山,所以鲁国还把公主嫁给了郯君,结成了姻亲的国家,大哥加上老丈人,亲上加亲。
鲁宣公十六年,公元前593年,郯国国君不知道出于什么原因,竟然休了鲁国的公主,郯君直接把老婆郯伯姬赶回;鲁国娘家了。
郯国和鲁国的关系一度恶化。
鲁襄公七年,公元前566年,郯国的国君郯子到鲁国朝拜,算是重新交好,从此后开始,郯国有了朝拜鲁国的传统,郯国也真正的成为鲁国的附庸诸侯。
时间慢慢的进展,鲁国的国力慢慢的开始衰退,在中原地区已经没有原先的雄风,夹在大国之间的诸侯们,心惊胆战,只能寻找新的靠山,以维护生存的地位。
随着吴国在南方的兴起,郯国又一度归附了吴国,这样一来,中原诸侯们感到很是别扭,为了争取郯国,晋国出面了,于是,在鲁国联合晋国、邾国的情况下,巨大的政治压力让郯国开始清醒起来,终于又被中原诸侯争了回去。
鲁昭公十六年,前526年,二月十四日,齐国南下降伏徐、莒、郯,三个诸侯国国君,一起到“蒲隧”与齐景公会见,并且正式结盟。
郯国却始终脚踩两只船。
鲁昭公十七年,秋天,郯子又来朝见鲁国,准备修复与中原大国的关系。
此时的郯子,据很有学问,而且很贤德,他就是中国二十四孝“鹿乳奉亲“故事主人公,郯国是远古时代少昊后裔,春秋时期郯国在今天的山东省临沂市的郯城县。
“鹿乳奉亲”的故事大致是讲:
现在的郯子还是太子的时候,父母年老患眼病,药引子非常特别,居然是鹿奶。
于是,郯太子亲自为父母去采集鹿乳,取鹿乳肯定要从生了鹿的母鹿身上取,但他生性善良,不忍心猎杀鹿,于是想了个办法,准备化妆打入鹿群中,鹿是动物,生性警觉,人很难靠近,所以他披着鹿皮,先慢慢和鹿混熟,然后趁挤奶。
单纯化妆偷鹿奶还好,但是他化装成鹿,猎人不知道啊,所以有一次还差点被猎人当鹿射死,吓得赶紧变回了原形,从而留下了“鹿乳奉亲“的美名。
鲁昭公十七年(公元前525年),郯子代表郯国第二次朝鲁时,鲁昭公盛宴款待。
席间,鲁大夫叔孙昭子一看大学问家的国君来了,赶快抓紧时间求教,问问自己一直不明白的“鸟事”,于是问郯子:
“少皞氏当年用“鸟”做官员的官名,这到底是什么缘故啊?”
郯子一听,点了点头:
“少皞氏是我的祖先,所以我就知道。
话还得从头起——
最早的黄帝氏执掌自己部落的政权时,是用云彩记事,所以各部门的长官都是用云彩来命名的,比如:春官首脑叫做“青云”、夏官的首脑叫做“缙云”、秋官的首脑叫做“白云”、冬官的首脑叫做“黑云”,中官的首脑叫做“黄云”。
到了炎帝氏的时候,就改了,改用火来命名。比如:春官首脑叫做“大火”、夏官的首脑叫做“鹑火”、秋官的首脑叫做“西火”、冬官的首脑叫做“北火”,中官的首脑叫做“中火”。
传到共工氏的时候,又变了,共工氏崇拜水,于是各部门的长官都是用水来命名了。比如:春官首脑叫做“东水”、夏官的首脑叫做“南水”、秋官的首脑叫做“西水”、冬官的首脑叫做“北水”,中官的首脑叫做“中水”。
到了大皞氏的时候,他们氏族崇拜的是龙,因为就开始用龙威各个部门的长官开始命名了。比如:春官首脑叫做“青龙氏”、夏官的首脑叫做“赤龙氏”、秋官的首脑叫做“白龙氏”、冬官的首脑叫做“黑龙氏”,中官的首脑叫做“黄龙氏”。
这样子你就大概明白了,因为——
我的祖先少皞氏“挚”初立位时,恰好有凤凰飞来,这被当成吉祥的征兆,因此就拜鸟为师,以鸟名来称呼各种官职。
例如:如凤鸟氏掌管历法。
所凤鸟氏,就是历正。凤凰是吉祥的神鸟,它一出现天下就和平安定,它是知道天时的。历正是主管历数正天时的官,故叫凤鸟氏;
玄鸟氏掌管春分、秋分。
玄鸟即燕子,它们春分飞来,秋分离去,故名掌管春分和秋分的官为玄鸟氏;
伯赵氏掌管夏至、冬至。
伯赵就是伯劳鸟,它夏至开始鸣叫,冬至停止,该官职以它命名。
青鸟氏掌管立春、立夏。
青鸟就是鸽鸬,它在立春开始鸣叫,立夏停止,故这个官职以它命名。
丹鸟氏掌管立秋、立冬。
丹鸟即雉,它立秋来,立冬离去,故以它命名。
以上这四种鸟都是凤鸟氏的属官。
祝鸠氏就是司徒。祝鸠非常孝顺,故以它命名主管教育。
雎鸠氏就是司马。雎鸠凶猛之禽鸟,所以用它主管军事。
鸤鸠氏就是司空。这个鸟养育自己的孩子,早上从鸟巢的上面进入,晚上从鸟巢的下面进入,始终如一,而且谷雨开始鸣叫,夏至后就停止了,就是我们所的布谷鸟,所以用它主管法律。
鷞鸠氏就是司寇。其实他就是鹰,所以用它主管盗贼事务。
鶻鸠氏就是司事。其实他就是雕,春来冬去,所以让他主管农事。
这就是五鸠,是聚集百姓的官员。
还有五雉,是管理五种工艺的官,扶着改善生活用具之类的工作,统一度量衡,让百姓平均交易等等。
还有九扈,就是管理九项农事的官员,制约百姓按时耕作,不能放纵,耽误农时。
从颛顼之后,因为无法记录远古时代的事情,就从近古时代开始记录。作为管理百姓的官职,就只能以百姓的事情来命名,而不像从前那样以龙、鸟命名了。”
你看看这个郯子多么有学问,当时那个学习条件,光这些文字记录下来,估计也要几筐子的竹简,所以能够获得这样的学问,真是不容易啊!
这一年,孔子二十七岁,在鲁国做个官,他听了郯子这番话之后,就前去拜见郯子求教,历史记载孔子“见于郯子而学之“。
后来孔子告诉别人:
“我听:天子的百官失职,学问就保存在四方边远的国了,这样看来,真是对的啊!”
郯国是个绝对的四方国,在春秋中,也是寥寥数笔,凤毛麟角而已,在此我们借着孔夫子的光,再一下郯国的结局:
当后来吴国成为南方霸主之后,就开始北上与齐、晋争雄,郯国也自然再次降服了吴国。
鲁哀公十年,公元前45年,郯国与鲁国、邾国会合吴军伐齐。齐人为了让联军撤退,杀死挑起战争的齐悼公以解释。
进入战国时期,公元前44年,郯国为越王朱勾所灭,国君郯子鸪被擒。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