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9章 宋国再乱,诸侯参与混战 (鲁昭公二十二年,前521年,春秋第二百零三年)
鲁昭公二十二年,前52年5月4日(丙申),也就是华貙准备流亡的日子了,他带下来到大司马府,想见父亲最后一面,算是最后的告别,心情十分的沉重和压抑,从此之后,他们也许就天涯各方,何时相见还不知道呢。
你,此时华貙能好到那里去。
此时原本就是一个告别,临时决定的事情,不料好事多磨,华貙正碰上二弟华多僚为父亲驾着车准备上朝。
华多僚看着哥哥的样子,又加上人得志,难免眉飞色舞,言语张狂,在旁边华貙的大将张匄实在忍无可忍,于是与主人华貙以及同事臼任、郑翩一起动,当场血光迸溅,杀死了华多僚,算是除了一口恶气。
但事到如今,华貙再也没有回头的会了,一不做,二不休,干脆劫持父亲一道起事叛乱算了,同时他派人去招那些流亡在外的华氏家族之人。这倒好,原来是平定叛乱的一帮,有了这个内应,被扑灭的火焰,又开始燃烧了,宋国再次开始造反了。
20日(壬寅),去年叛乱的华亥、华定、向宁率领党羽返回国内。两股力量里应外合,宋国都城及周遍地区立刻陷入一片混战之中。
宋元公后悔也来不及了,赶紧命令新任执政乐大心与丰愆、华牼率军抵御,在都城郊区的横城拦截叛军。华氏势力很快攻占都城郊外的卢门,以南里作为根据地继续进攻。乐大心与丰愆、华牼带领的宋军节节后退,6月9日,政府军修缮旧墉城和桑林的大门就地坚守,勉力支撑危局。
这次,宋国真的陷入战乱了。
宋国的内战,从盛夏持续到初冬,战局丝毫不见有明朗的趋势。
鲁昭公二十一年的冬天,十月,流亡吴国的华费遂的老三华登,也回来了,他搬来吴军支援华氏直接向都城攻来,而宋国朝廷也迎来了自己的援军:齐国大夫乌枝鸣领着齐军助战来了。
吴军早以善战著称,此次来势汹汹。
宋国的厨邑大夫濮,提出建议:
“军志上:先发制人可以摧毁对方的意志和士气,后发制人要等待敌人的疲惫和衰弱(左传记载:先人有夺人之心,后人有待其衰)。我们何不先发制人,趁对方长途劳累,还没有站稳脚跟的时,就主动出击?
如果放任他们进来站稳,华氏的力量就更强大了,到时候后悔也就晚了。”
宋、齐联军采纳这个建议,冬0月日(丙寅),齐、宋联军迎头痛击,吴军大败,吴国派来的将领公子苦雂和偃州员,也做了俘虏。
但是,华登所率领其余的部队咬牙坚持战斗,又将宋、齐联军打得大败,出现了先败后胜的局面。
宋元公一看联军都打不垮华登,而且他们还是在败了之后获胜的,简直太厉害了,就准备弃城逃跑。厨邑大夫濮连忙拉住国君的衣袖:
“臣是个人,只知道为您卖命,没本事送您出亡,请您稍微等一下。“
随即,他在军中巡行鼓动:
“愿意为国君战斗的,把军旗高高挥舞起来!誓死保卫国家“
众人受到感染,纷纷高举军旗呐喊,士气一下子提升起来了。这下宋元公也来了精神,在杨门召见士卒,并亲自走下来巡视部队,高声鼓励:
“国家亡了,国君死了,也将是诸位的羞耻啊,难道只是我一个人的罪?“
齐国的乌枝鸣将军也斗志昂扬起来,建议道:
“以寡敌众,莫如大家一起拼命;要让大家一起拼命,莫如撤消防备。眼下正是敌众我寡的时候,让我们丢掉长兵器,一起用短剑去格斗吧!“
君臣上下几番鼓动,这支原本已经战败的残兵,居然又变为一支敢死队。
敢死队,立即掉头向敌人扑去,吴军刚刚得胜,也正是斗志昂扬的时候,双方展开了第三次、也是最惨烈的肉搏战。最终还是齐、宋联军的拼命打法占了上风,吴军退却,联军追击,厨邑大夫濮,用战裙裹起一颗人头奔走呼叫:
“华登被杀了!!“
听到这个喊声,吴军斗志顿时崩溃,在新里(也在都城附近)被杀得大败,翟偻是驻扎在新里的大将,开始被华登挟持战斗,一看局面出现翻转,也马上就投降了宋君,在公里驻扎的华妵(t)也跟着投降了。华登只得收拾残兵进入南里,与华亥会合。
“新里之战”的胜利,基本扭转了政府军的颓势。
鲁昭公二十一年,十一月,初四(癸未),前年逃亡到晋国的宋国公子城搬来了晋国的救兵,这对于宋国来真是天大的好消息,战局开始明朗化了,统帅这支援宋国的晋军主将是晋国中军佐荀吴,还有齐国的将领苑何忌,曹国的大将翰胡、卫国的公子朝,这是以晋国大哥为首的四国联军。
这样一来,宋元公信心大增,立即催动大军攻打叛军的老巢“南里”。
鲁昭公二十一年,十一月,初七(丙戌),双方在南里附近的赭丘开战。
华氏一党的大将郑翩,希望摆出鹳阵出战,估计这个鹳阵就好像是飞翔的鹳鹤一样,盘旋流动,动作战的阵法。可是郑翩驾驶战车的御者,希望摆一个鹅阵迎敌,鹅阵是成列排序,稳固的进攻,属于固定阵型作战,步步为营。
到底华氏摆的什么阵型,历史没有就记载,但是明他们的将领之间的意见不合。
宋国联军这一边,向宜为公子城驾车,庄堇担任车右保镖。
华氏叛军这边,干犨为吕邑的华豹驾驶战车,张匄担任车右保镖。混战之中,吕邑长官华豹正好碰上公子城,公子城败退,华豹大喊一声:
“城,有种的站住!“
公子城大怒,掉转战车杀回来,正要搭箭上弦,看见华豹已经将弓拉满瞄准了自己。公子城来不及拉弓,只好祷告:
“平公(公子城之父)啊,您的在天之灵保佑我吧!“
华豹弓弦一响,箭从公子城和车右向宜之间飞过,华豹的箭法太臭了。
公子城大喜,刚要回射,没想到华豹箭法虽然臭,但是拉弓的动作却很快,华豹那边又已经拉开弓了。
公子城大骂:“不让还,真不要脸!“
华豹一听,脸有些红了,古时候的人在战场上很讲究规矩,一来一往,才是正道,所以华豹果然把箭取下,等候公子城射他。
公子城随即一箭射去,华豹登时毙命。
华豹的车右张匄,立刻从车上抽出殳(一种类似于长柄大椎的长兵器,长二丈,一般都插在战车的边上),跳下战车扑了过来,公子城又是一箭,将张匄大腿射断,张匄趴在地上,一殳将公子城的战车横木砸折,公子城赶紧再补一箭,张匄这才毙命。
华豹车夫干犨请公子城也给自己一箭,公子城:“我会在国君面前为你求情“。
干犨谢绝:“不和同车将领一起牺牲,就是最严重的违反军纪。违反军纪跟随你,国君会用这样的人吗?您还是快点吧!“公子城无奈,只好再将干犨射死。
这一战,华氏的军力本来就是弱势,战略思想又不统一,比如:刚布阵时,郑翩本来想想摆成灵活动的鹳阵,他的御者却想摆成严谨规矩的鹅阵。这样一来,就更无胜算了。赭丘之战,华氏大败,最后的大本营南里,被联军团团围住。
这下,轮到叛军首领华亥绝望了,他想起当年晋国的栾盈,因为不甘心被驱逐,潜回国内发难,最终还是被晋国人歼灭了。越想越难受,来见华貙,华亥捶着胸口大喊:
“现在咱们成了栾氏啦!“
华貙倒是镇定得多:
“你别在这儿危言耸听!再顶一下,实在不行,逃亡还是有把握的!“随即派华登到楚国搬兵,华貙亲帅十五乘战车、七十名步兵闯出重围,兄弟两人在睢水边吃了一顿告别饭,华貙洒泪送弟弟南下,自己又回头杀入南里。
华登到了楚国,楚平王一听,楚国的死对头宋国发生动乱,而且是叛军要求楚国的支援,如果一旦成功,宋国就是楚国的弟了,马上立即同意援助,派薳越率楚军迎接华氏。大宰犯劝阻:
“诸侯之中,只有宋国人还在事奉自己的国君,现在又发生了权臣争国的叛乱。您还要舍弃君主而资助叛乱的臣子,这不大妥当吧?“
楚平王回答:“你晚了,我已经答应他们了。“
此次宋国的内战,确确实实是达到了搅动天下的地步,当时天下兵力最强的晋、楚、齐、吴四国,居然都牵扯近来,尤其滑稽的,是吴、楚两个多年来势不两立的仇敌,居然都站在支持华氏的同一条战壕里,去对抗晋国所支持的宋国政府一方。
如果在没有外力干预的情况下,宋国君臣双方也就是打了个难解难分,不分上下。现在各自的援军又是势均力敌,真动起来,胜败权且不论,宋国经得起这样的灾难吗?
宋国自然经不起天下雄兵在自己的领土上斯杀,而此时天下精兵也不愿意为一个宋国去殊死搏斗了。
鲁昭公二十二年,公元前520年,春天了。
楚国的薳越提出一个折中方案,派人与宋元公商量:
“寡君听您的叛臣让您忧心,这岂不是贵国宗庙的羞耻?希望您能把他们交过来,寡君替您惩罚他们。“
宋元公眼看胜利在即,自然不甘心功亏一篑:
“我无能,不能取悦于自己的父兄,还让君(楚平王)替我们担忧,前来传达命令。但敝国现在君臣争斗不止,如果君一定要:'我就是要帮助臣子',我们也只得遵命。人们常:'莫从乱家门前过(唯乱门之无过)'。如果真要赐恩保护敝国,那就请不要为奸人撑腰,以鼓励那些叛臣,这是我由衷的期望。希望君再认真考虑一下!“
宋元公的辞令理直气壮,楚国方面也深感为难。
但晋、齐、曹、卫联军的首领们一商议,大家一致认为:
“如果华氏看到没有出路而拼死挣扎,楚国人恼羞成怒而奋力作战,对我们大家都没什么好处。不如把华氏交出去,让楚国人有点成就感,那样他们也就不会为难宋国了。为解救宋国而来,这样做又等于为宋国除了害,我们也算功德圆满了。“
于是联军代表找到宋元公,坚决请求放走华氏。
面对这种情况,就是一万个不愿意,元公也不敢再强硬下去了,只得答应。
鲁昭公二十二年,二月二十一日(己巳),华亥、向宁、华定、华貙、华登、皇奄、伤省、臧士平等一干臣子出奔楚国。
晋、楚、齐、吴、曹、卫六国随即撤军。
一场为期三年,牵动天下的宋国内战终于宣告平息。
三年的内战,宋国总算挤走了一帮世卿,宋元公得以重新安排六卿人选:公孙忌为大司马,边卬为大司徒,乐祁为司马,仲几为左师,乐大心为右师,乐挽为大司寇。
其中公孙忌、边卬是宋平公的堂兄弟和兄弟,乐祁、仲几、乐大心、乐挽是传统世卿。这样一个新旧贵族结合型的班底,基本平衡了双方的利益,宋元公的初始目的也算部分得以实现,尽管代价是如此的惨重。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