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6章 吴国的华丽“鸡父之战” (鲁昭公二十三年,前519年,春秋第二零四年)
鲁昭公二十三年,吴王僚八年,公元前59年,吴国从伍子胥来到吴国后,又准备了三年后,由吴王僚率公子光等一番重臣,再次兴兵进攻楚国在淮河流域战略要地新修筑的州来城邑(今安徽凤台)。
楚平王闻讯后,即下令司马薳越统率楚、顿(今河南商城南)、胡(今安徽阜阳西北)、沈(今河南沈邱)、蔡(今河南新蔡)、陈(今河南睢阳)、许(今河南叶县)七国联军前往救援州来,并令令尹阳匄带病督师。
吴军统帅部见楚联军力量强盛,来势凶猛,遂迅速撤去对州来的包围,将部队移驻于钟离地区(今安徽凤阳东临淮关),暂避敌锋,伺行动。
然而,就在这时,进军途中的楚军,发生了一个不大不的变故,这就是带病出征的楚令尹阳匄(即子暇)因病体沉重,死于军中。楚军失去主帅,士气顿时沮丧低落。
司马薳越见状,被迫回师鸡父,准备拟稍事休整后再决定下一步的行动。
吴公子光听楚军统帅阳匄已身亡,楚联军不战而退,认定这正是吴军把握战,击破敌人的良,便向吴王僚建议率军尾随,捕捉会,一举歼敌。
公子光这样:
“随从楚国的诸侯虽多,但均是些国,而且都系为楚国所胁迫而来。况且这些国也有各自的弱点。具体地,胡、沈两国国君年幼骄狂,陈国帅师的大夫夏齧强硬但却固执,顿、许、蔡等国则一直憎恨楚国的压迫,它们同楚国之间不是一条心,这一点可以乘加以利用。
至于楚军内部,情况也很糟糕。主帅病死,司马薳越资历低浅,不能集中指挥,楚军士气低落,政令不一,貌似强大,实则虚弱。”
公子光继续:
“我们可以采取这样的作战方式:先分兵攻击胡、沈、陈三国部队,只要是击垮了这三个国家的部队,他们必然率先逃跑,这样就会给诸侯军队造成军心混乱,诸侯军心混乱,楚军必定会大败的,请吴王先让我们的先头部队收敛进攻的态势,等后续部队加强军阵做好准备后,一起发动最后的决战。”
公子光的分析入情合理,吴王僚欣然采纳。
根据公子光的建议,吴军迅速向楚联军逼近,定于在到达“鸡父”战场后的次日,即率先发起攻击,利用当天“晦日”的特殊条件,乘敌不备,以奇袭取胜。
什么是“晦日”?
晦日是古老的中国传统节日。指夏历(农历,阴历)每月的最后一天,即大月三十日、月二十九日,正月晦日作为一年的第一晦日即“初晦“,受到古人的重视,寄托了古代中国劳动人民一种祛邪、避灾、祈福的美好愿望。
也就是,在古代,这个日子是一个节日,需要庆祝一下,所以军队就放松了警惕,都去喝酒庆祝了。因此,吴军趁攻打,就算是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的意思了。
公子光在兵力部署上,先以一部兵力攻击胡、沈、陈的军队,战而胜之;然后打乱其他诸侯国军,再集中兵力攻击楚军本身。并决定在作战中,采取先示敌以“去备薄威”,后以“敦阵整族猛攻之”的灵活战法。
“去备薄威”,就是向敌人显示自己的不整齐而引诱敌人的意思。“敦阵整族猛攻之”的意思就是:用厚实的阵营攻击敌人。
这两句话连起来的意思就是:首先使用诱敌深入的计策,将敌人引诱之我们的埋伏中,然后用坚实的阵营一举击垮敌人。
吴国准备采取公子光的这个计策。
鲁昭公二十三年,七月二十九日,吴军突然出现在鸡父战场。此举完全出乎楚司马薳越的意料,一看吴军连晦日都不过,就发动了进攻,仓猝之中,他让胡、沈、陈、顿、蔡、许六国军队列为前阵,以掩护楚军。
吴王以自己所帅的中军,公子光所帅的右军,掩余所帅的左军等主力预作埋伏,而以不习战阵的3000囚徒为诱兵攻打胡、沈、陈诸军,这就是“去备薄威”的战法。
双方接战不久,果然那些未受过军事训练的吴国刑徒,本身就是一群乌合之众,在刺刀的逼迫下,列列阵,排排队,喊喊口号,还算可以,但是真的肉搏厮杀,就完全不行了,所以接战后即散乱退却。
胡、沈、陈军见状,遂贸然追击,满战场上捕捉战俘,一来二去,纷纷进入了吴军主力的预定伏击圈中,这就是到了“敦阵整族猛攻之”的时了。
这时,吴三军,当立断,从三面突然出击,很快战胜了胡、沈、陈三国军队,并俘杀胡、沈国君和陈国大夫夏齧。
尔后,吴军又纵所俘的三国士卒逃回本阵。
这些士卒侥幸逃得性命,便纷纷狂奔,口中还叫嚷不已:“我们的国君死了,我们的大夫死了,我勒个去,逃命吧。”
许、蔡、顿三国军队见状,顿时军心动摇,阵势不稳。这时吴军遂乘胜擂鼓呐喊冲杀向前,直扑三国之师。
三国之师的阵势本已动摇,又见吴军蜂拥而来,哪里还有作战的勇气,于是纷纷不战而溃,乱作一团。楚军未及列阵,即被许、蔡等诸侯军之退却所扰乱,已无回天之力,迅速陷于溃败。至此,吴军终于大获全胜,并乘胜攻占了州来。
这就是吴楚著名的“鸡父之战”。
这场战斗起来似乎很简单,用现在的话:不就是一场诱敌深入,聚而歼之,趁势反击的战法吗?有什么了不起的?
可是,在当年古代的战场上,这些话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远不像现在的作战一样,有司令部,有指挥中心,有动态地图,有步话,有系统的临时指挥。古时候作战,一旦在战前制定了计划后,在战场上基本就是看各个将领的发挥和配合了,充其量在发动进攻的时候,擂擂战鼓,挥挥旗子,一旦混战到一起,基本上就看军队的素质了。
另外,吴国现在的战斗能力,已经日渐成熟,远非吴楚对抗的开始那样,是文化人和野蛮人的战斗,现在已经是有高潮的阵战和计策了,这就是明了吴国已经开始强大了,面对强楚,当年的晋国也是一胜一负一平的局面,现在,吴国却能利用节日,和计策一举将楚国大败,所以这次战斗的意义非常的深远。
吴国这次出战还有一个目的,就是营救楚国元太子建的母亲,因为此时太子建的儿子公孙胜已经出奔到了吴国,吴国中有了这张王牌,是以后完全可以在“吴、楚争锋”中利用的棋子,而此时公孙胜的奶奶,也就是在太子建的母亲已经失去了楚王的宠爱的情况下,如果能够将太子建的母亲接到吴国,等于是为以后,如果存在树立公孙胜而埋伏下一个伏笔。
这就是“春秋争霸”的政治内涵。
所以,吴军在取得了“鸡父之战”的胜利后,马不停蹄,前往了太子建母亲居住的郹(j)城,现在河南新蔡地区,属于蔡国的城邑地区去迎接她。
鲁昭公二十三年,冬天,十月十六日,吴公子光带领着部队到了郹(j)城,太子建的母亲安排人打开了城门,吴军进入,将楚王的夫人和她的所有家眷财产宝贝等,一起带着回吴国了,安置在居巢地区居住。
楚国的司马蒍越真是惊呆了,前面的“鸡父之战”已经失败了,这已经是大罪一件了。没想到,吴军接着长驱直入,又将楚王的夫人给劫持走了,这可是罪上加罪。
于是,司马蒍越赶快带着楚军营救,但是等到了郹(j)城后,吴军已经带着夫人安全的撤退了,这真是春秋的“赔了夫人又折兵”,蒍越下的将士们也知道惹了大祸,就建议直接攻打吴国,蒍越知道这是不可能实现的,于是就:
“打了败仗已经是罪过了,再次的让夫人丢失,更是罪过,我是活不了了,不如以死谢罪,留的你们的性命。”
于是,蒍越就上吊自杀了。
楚国令尹死在了军中,司马也自杀了,楚国任命囊瓦(子常)担任楚国新的令尹。
囊瓦一上任,就开始在楚国的国都郢修筑城墙,准备防御吴国的进攻,楚国的大臣们:“这个令尹不靠谱,如果吴军达到了楚国的首都,那我们出国岂不是就等于灭亡了吗,不去考虑如何守卫边疆,结好诸侯,忙着修理首都真是糊涂啊。”
鲁昭公二十四年,公元前5年,楚平王亲自组织水军前往吴国征伐,但是走到一半的时候,楚平王身体出现了问题,就回了楚都,楚军又是被吴军一顿的痛扁,丢失了巢和钟离。
鲁昭公二十六年,九月,楚平王去世了。
此时的令尹囊瓦子常想拥立楚平王的庶弟子西为楚王,理由就是:因为现在太子壬太年幼了,而且太子壬的妈妈,原来是应该嫁给原来太子建的秦国媳妇,后来被楚平王霸占了,现在的子西年龄大,而且很贤良,所以应该立子西为楚王。
让囊瓦没想到的是,这个子西真的很贤良,知道这个事情后,非常的生气:
“这就是国家开始混乱的开始,君王的继承人是嫡出的儿子,这是常理,如果打乱了这个规矩,我是要受到国人谴责的,就是国人用钱财来收买我这样干也不行,我一定要杀了令尹。”
囊瓦真的害怕了,原本就是为了子西好,既然他不愿意,就按照规矩办,于是最终还是拥立了太子壬当了楚王,这既是历史上的楚昭王。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