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9章 流浪的国王:尴尬生存(鲁昭公二十七年,前515年,春秋第二百零八年)

A+A-

    去年,齐国帮助鲁昭公回国的战争,潦草的结束了,双方骂了几阵,最终也没有任何的结果,算是打了平吧,所以鲁昭公只能还是住在鲁国的边邑城镇郓邑上,地位十分的尴尬和无奈。

    鲁昭公二十七年,鲁昭公来往于齐国和郓邑之间,轮流居住,过着隐居的生活,不过只要是鲁昭公从齐国回到鲁国,就直接住在了郓邑,因为,目前鲁昭公在鲁国只有这一个城邑还属于他,其他的地盘都掌握在仍在朝廷中掌权的季孙氏中,所以,鲁昭公仍然处在流浪状态。

    鲁君的这汇总尴尬状态,为何其他的诸侯国不管?

    其实,不是诸侯国们不管,而是在这个时间阶段里面,周天子的家里也闹事了,这就是发生在鲁昭公二十二年的“王子朝之乱”,一直到了,鲁昭公二十六年,也就是去年,诸侯们的精力都放在周天子身上,诸侯们也实在是看不下去了,就一起派兵讨伐了王子朝一党,帮助周敬王树立了天子的核心位置。

    你,这个期间,谁还去瞎操心鲁国的事情。

    于是,今年的秋天(鲁昭公二十七年),晋国的士鞅、宋国的乐祁犁、卫国的北宫喜、曹国、邾国、滕国等中原诸侯们,为了防止周王室的内乱问题,在“扈地”举行的会盟,商量如何为周王室派安全部队戌守的问题。

    为什么要提到这个会议?

    因为,在这个会议上,同时商量了另一个额外的话题,就是商量一下“如何送鲁昭公回国”的事情。

    这才涉及到了鲁国的事情。

    宋国和卫国,一直是鲁国的友好盟邦,在涉及到宋鲁昭公回国的事情上,自然是非常的积极,尤其是宋元公还死在了为鲁昭公到晋国求情的路上。

    但是,晋国很是不高兴,也很不积极。

    因为,在鲁昭公流亡这件事情发生后,鲁昭公并没有第一时间的向晋国这个大哥汇报这个事件,而是依靠了老二齐国,这对于晋国来,是很没有面子的一件事情,尤其是这次参加大会的晋国范献子士鞅,早已经接受了季平子的礼物,人家季平子的“银弹攻势”非常犀利,所以晋国的士鞅就不阴不阳的:

    “这件事情也要讲道理:

    第一,到目前为止,鲁国的季平子并不知道有什么罪过,你鲁君征伐人家,总要个理由吧;

    第二,季平子自己要求囚禁、逃亡,都没有获得鲁昭公的同意,后来是鲁昭公自己没有战胜人家,这样怨谁?是鲁君自己逃走的,季平子并没有赶他走;

    第三,季平子在这件事情中是没有防备的,但是鲁君却失败并逃走了,这就是明鲁君不得人心;

    第四,季平子能够从这样的危险中复位,明是老天爷都在帮助季平子,现在三桓已经联合在一起,天意难违;

    第五,鲁君从逃亡到现在,都在依靠齐国,忙活三年了都没有成功,现在又来找我们,我看也很难办。

    既然,二位诸侯的大臣们都是为鲁君着想的人,我士鞅也很想送鲁君回国,要不就这样,我愿意跟随二位一起去包围鲁国,要是不能成功的话,我们就一起死在哪里,绝不回来,你看怎么样。”

    宋国乐祁犁和卫国北宫喜一听,就知道晋国是不愿意帮助鲁国了,谁愿意为别的国家的国君无辜战死,这明明就是抬杠的话,而且士鞅上来咔咔咔就是五条,全是鲁君的过错,这不就是明摆着不想帮助鲁君了吗。

    二位一看这样,也就不话了,沉默了下来,其他国家,其实都是打酱油的,一看局面是这样,自然也就跟着晋国打了哈哈。

    士鞅辞别了诸侯,回国就以鲁国的事情很难办的理由,回复了晋顷公,潦草的交了差。

    鲁昭公失去了大国的帮助,流亡生活更艰难了。

    这年,为了配合政治上的优势,鲁国的季平子继续的发回军事上的优势,派了孟懿子和家臣阳虎,攻击了鲁昭公常年居住的郓邑,并且在郓邑的附近,打败了鲁昭公的流亡杂牌军。

    鲁昭公没有地方去了,只能是再次跑到齐国。

    事情发展到现在,已经是秃子头上的虱子,明摆着的事情了,鲁君复国的大业,还需要很长的艰难历程。齐国开始想辅佐鲁君的想法,根本无法实现,于是齐国对待鲁昭公的态度,也发生变化了。

    俗话:寄人篱下啊。

    齐景公这次接待失败回来的鲁昭公,就很是冷淡,表面上准备用接待诸侯的享礼规格,来招待再次失败逃亡来的鲁昭公,这就很明了这里面的问题了,跟着一起流亡的子家懿伯,就很明白这里面的道理,按照道理来,齐国和鲁国都是平等级别的诸侯国,是对等的关系,他们在参拜周天子的时候,才能被按照诸侯的礼节招待,现在,齐国准备用接待诸侯的规格来招待鲁昭公,就是鲁国国君已经低了一等,对于齐国来,你鲁君就是诸侯国的地位了,这就是外交的规格不对等了。

    但是,现在鲁昭公的状态就是这样,地位很尴尬,没有了国家,没有了城邑,犹如丧家狗一样,面对齐国这样降格的接待,也不能拒绝,面对这样降级的酒宴也不能拒绝,毕竟是寄人篱下吗,否则,连这样的饭都吃不了。

    还是子家懿伯聪明,一看他们已经沦落到这这个样子,干脆,不破不立,打破一切,不要什么规矩了,所以他就干脆的:

    “我们整天在齐国混吃混喝的,还搞什么规格,喝酒,就是喝酒,不讲规格了。”

    齐景公哈哈大笑,在招待的酒席上,齐景公派了家臣向鲁昭公敬酒,而且在酒宴的半道,齐君就告辞回去休息了,这就等于已经把鲁昭公当成臣子看待了。

    齐、鲁大地的喝酒,有很多的规矩,按照当时的礼节,诸侯接待诸侯,若是同等级别的干部,都是要自己亲自敬酒的。如果是君王招待臣子,就可以安排自己的家臣向其敬酒,这就是规矩。

    比如:你在山东喝酒,如果主人亲自为你敬酒,这就是一种和你平等的视角接待你,如果让下的人,代替他向客人敬酒,虽然都是一样的酒,但是意味确有很大的不同。

    鲁昭公这样子浑浑噩噩的过日子,肯定不行,最终还是想起了大哥,远在西方的晋国,目前也只有江湖老大能帮助他了。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