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1章 刺客专诸 (鲁昭公二十七年,公元前515年,春秋第二百零八年)

A+A-

    刺客专诸,这可是中国历史上非常有名的一个刺客。

    司马迁史记和吴越春秋书中,都对他进行了详细记载,而左传记载的比较简单。所以,我们既然提到的专诸,我们还是按照这些资料的记载,汇总一下,来讲讲这个故事,也让我们对他有个初步的认识。

    汉赵晔吴越春秋王僚使公子光传:专诸者,堂邑人也。也就是这个专诸,是吴国堂邑人。堂邑,春秋楚地,本名棠,左传曾记载:“子囊师于棠,以伐吴。”后属吴,称堂邑,据考证,这个地区大约就是现今南京市六合区西北地带。

    所以按照这个法:专诸,是现在南京市六合区的人。

    那么,这个江苏六合的人,是怎么与一个楚国流亡的人认识的,也就是专诸和伍子胥是怎么认识的呢?

    话,又回到了当年伍子胥亡楚,前往吴国的时候,当时的伍子胥可谓是一路坎坷,波折重重,历尽万难。为了描述这段逃难的路程太艰难,竟然被后人编纂出了“伍子胥过昭关,一夜愁白了头”的故事,可见为了增添伍子胥的艰辛,后人运用了各种的形容和比喻,也明了伍子胥逃往吴国的艰辛程度。

    不过,据一夜白头的事情,还真不是杜撰,在医学上似乎有这样的极端病情发生,不过可不是一夜愁白了头,而是新生的头发白了头,任何人不可能让已经存在的黑发,因为自然的生理原因而白了头,除非他开始就是秃子,导致后来的新生长的头发,因为氨基酸的确失而白了头,不过秃子又怎能再长头发的呢,所以,一夜间顿时白头,肯定是杜撰,缺少了渐进的生理过程。

    好了,不去研究白头的事情了,还是回到正题上。

    当伍子胥进入吴国的时候,一路乞讨前往吴国的首都,途中在一个村庄的村口就遇到了专诸。

    开始,这次偶遇并没有引起伍子胥的重视,因为此时专诸正在和别人,不知道为了什么事情在激烈的打斗,这样事情,在农村田野村口都是很常见的事情,开始并未引起伍子胥的注意,只是感到好玩。这个专诸身高力大,看样子马上就要打败对方了,因为他已经骑在人家的身上,举起了碗口大拳头,看他的样子,似乎有万人莫敌的气概,根本挡不住了,这就引起了伍子胥的注意,正在观看后续的结局的时候——

    也恰好就在眼看着倒在地上的一方就要吃大亏了的时候,突然间,村子里出来一个女人,向着专诸大喊一声,好似晴空打一个霹雷:

    “野汉子,你给我回家——”。

    令伍子胥感到诧异的一幕发生了,这个骑在别人身上的大汉,马上放下拳头,就像是斗败的鹌鹑,卸了盔甲鸡一样,丢盔卸甲,一下子跳了起来,然后一溜烟的跑回了家里去了。

    只剩下村口场院地上,躺着那个已经被打败的人了。

    周围围观的村民们,都放声哈哈大笑,纷纷上前拉起了躺在地上的那个人,指着大汉逃跑的背影:

    “好了,你们别打了,幸亏专诸的老婆出来了,否则,你就被打残废了,快回家吧。”

    伍子胥非常的奇怪,这个事情他是头一次看到,那个年代里面,妇女的地位很低,一般来,大老爷们绝对是家里面的主力,为什么这样一个大汉,竟然畏妻如虎?

    于是,伍子胥的好奇心上来了,一定要搞个明白,所以伍子胥就没有离开,而是待在那里静静的等候,过了好一阵子时间,看着村里面的大家都散伙了,刚才那个大汉才慢慢的从家里面溜达出来了,此时伍子胥就故意上去找这个大汉聊天:

    伍子胥插施礼:

    “这位好汉,刚才看到你和别人打架盛怒的样子,真是个大丈夫,为什么听到一个弱女子的呵斥,你就跑回家了,这里面有什么道理吗?请指教。”

    专诸嘿嘿一笑,:

    “这位老兄,你看到我刚才的样子,是不是象是一个愚人?不要什么好不好的,我宁可委屈在一个妇人之下,必然将来就会伸张在万人之上。

    刚才的那个女子是我老婆,老婆的话一定要听,这不等于我有什么可以羞辱的,大丈夫应该做那些顶天立地的事情才对,至于老婆就不要和她发威,老老实实的听她的话,不是更好吗?”

    伍子胥非常的惊奇,暗暗点头,此人的一番话语,也算是前所未闻,开创了“怕老婆”的古风,好,好。

    伍子胥这会儿就开始认真的观察这个大汉的形象了,他发现:此人“碓顙而深目,虎膺而熊背,透出一股迎着困难,解决问题的坚毅戾气!”

    伍子胥有相人之术,就知道这是个非等闲之辈,是个难得的勇士,于是就主动的要和他交朋友,于是两人就相互认识了,互通姓名。

    之后,伍子胥因为吴王不采纳自己伐楚的意见,也知道是公子光倒的鬼,从此就开始到乡下隐居起来了。

    从此以后,伍子胥就经常的找专诸谈心、喝酒、练武,慢慢的两人就成为了知己,人道是:莫道异乡无知己,只是未曾用心时啊。

    伍子胥有自己大业要做,所以暗暗结交这样的异常勇士,他知道总是会有用得着他的时候,谁也不知道,天上的哪块云彩会下雨啊。

    自从伍子胥知道了公子光有篡夺吴国王位的志向后,就转投入了公子光的门下,成为了公子光的幕僚和门客,只不过这个伍子胥门客,不同于其他的普通门客,不是一味的居住在公子光家里吃吃喝喝,伍子胥平常没事,就自己耕田种地,研究兵策,一副“逍遥翁”的样子,也给别人造成了一种“胸无大志”的表现。

    不过,一旦有事,伍子胥就和公子光秘密的在一起,谈论国家兴衰大事,千古风流,侠客轶事,这样一来,伍子胥也慢慢的得到了公子光的信任,成为知己,一切都是那样的顺理成章,一切都是那样的自然发展,在一个似乎是不经意的时间里,伍子胥将专诸介绍给了公子光。

    开始,公子光看着伍子胥的面子和推荐,公子光也以很优厚的待遇收专诸为门客,但是他心里面并不知道这个专诸到底有什么能力,既然能够得到了伍子胥的青睐,恐怕是不会有错的,于是公子光一直对专诸是礼遇有加罢了。

    有一天,公子光单独的和专诸聊天,两人的话题慢慢的就带到了现在时局的正题上了。

    公子光:

    “是老天爷让专诸你,来辅助我这个失去了根基的人啊!”

    这可能是公子光触景生情的人生感叹,一时控制不住,就不由得在此了出来。

    专诸一听,他知道公子光的慨叹在哪里,就:

    “我们的前面吴王餘昧死了后,他的儿子僚已经继承的他爸爸的王位,公子你为什么想要陷害他?”

    公子光一听专诸的这个问话,直奔主题,而且没有废话,直接抓住了问题的要害,不由得另眼看着专诸,于是就非常诚恳的:

    “之前,我们吴国的吴王梦寿,有四个儿子,老大叫做诸樊,这就是我的父亲;老二叫做馀祭,这是我的二叔;老三叫做餘昧,这是我的三叔;老四叫做季礼,这就是我的四叔。

    我四叔是最贤良的,所以在我爷爷梦寿死的时候,就要求按照他们四个的排位,按照顺序轮流继承王位,一直将吴王的王位从老大开始,一直传到四叔那里。”

    其实,公子光的也是不对,一开始的吴王梦寿,当时就是想将王位直接传给老四季礼,只不过因为老四拒不接受,估计理由就是上面有那么多的哥哥,自己不好越位,于是吴王梦寿才让老大诸樊继承了王位,这个事情让老大很是感动,为了最终能够将王位转到老四的中,也是为了报答四弟,于是大哥诸樊才坚持“兄死弟及”的继位方式执行,一直轮到四弟季礼那里,也算是给四弟的一个报答,这才是真正的历史原因,根本不是老吴王安排这样做的。

    但是,公子光故意的改变了法,也是为了让自己爸爸继位,变得更加正统有理而已。

    公子光继续:

    “规矩已经订好了,我父亲传到了二叔里,二叔又传到了三叔里,可是在三叔餘昧死的时候,正好四叔季礼在诸侯国做友好访问活动没有回来,国家的王位就应该虚位以待。

    但是此时有人就:不能让国家一日无君,老四不在,就应该立现在吴王的嫡长为君,但是如果真的论起嫡长来,我爸爸是四个弟兄中的老大,当然也是我爷爷老吴王梦寿的嫡长子,我是爸爸的嫡长儿子,也就是长子长孙,所以,如果立“嫡长”,也应该拥立我来继承王位。

    可是,大臣们为了献媚当时的在位的三叔,却拥立我三叔的嫡长儿子僚,当了吴王,这就是现在的吴王僚。

    他吴王僚,凭什么以嫡长的身份当吴王?

    这真是让我感到愤怒,但是我势力太弱,又没有帮助我的人,要想做成这件事情,如果没有勇士帮助,我怎么能够实现我的目标和志向。

    如果有一天,我真的有幸暂时的当了吴王,一定要让四叔季礼来当这个国王,这才是不废除先君们的要求。”

    公子光洋洋洒洒的巧妙的讲述了这段历史,让专诸听的非常的动容,一般来,勇士比较粗鲁,粗鲁的人性格就比较的直率,直率了就容易受到自己耳朵的欺骗,专诸就是这样的人。

    于是,专诸:

    “我明白了公子的志向,为什么不让吴王的近臣们向现在的吴王这番道理,当面明你的意见,告诉他应该怎么做,让我们国家真正的归属于应该归属的人呢?

    你何必私下豢养我们这些剑客和勇士,欲想通过我们或暴力来实现先王们的德行。”

    看问题到了要点上,公子光愤然的:

    “吴王僚非常的贪心,而且又有现在的政治势力强大保护,他完全知道继续这样维持,一定会给他后代带来好处,而不去考虑退让和谦虚的道德。

    我之所以这样豢养勇士,就是为了寻求有共同志向的人才,一起合力来实现这个目标,这可不是什么用夫子教,所能够实现的事情啊,这就是‘革命’的暴力夺权。”

    专诸:

    “公子能够这样把要命的,而且是私人之间掏心窝子的话,给我,我很感动,你想怎样干?”

    公子光:

    “错,不是这样的,这是不是私人的事情,而是涉及到国家社稷的大事,如果我不能这样做,也只有听天由命了。”人家公子光纠正了专诸的法,一下子把这个事情的高度给提了上去,这是为了国家,而不是为了个人,这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你看看,感觉马上就不一样了。

    完,公子光就流下了眼泪。

    专诸一看,热血沸腾,站起来对公子光:

    “我愿意听从公子的命令。”

    公子光摇摇:

    “感谢有你这样的热血勇士,我的事情已经成功了,但是现在时还没有到,只能等待时啊。”

    专诸:

    “凡是要杀人,必须要事先了解被杀人的爱好是什么,吴王有什么爱好?”

    公子光一听,马上就:“吴王嘴馋,特爱好吃喝。”

    专诸问:“爱好吃什么东西?”

    公子光:“他最喜欢吃烹饪的鲜美的鱼。”

    专诸一听,就明白了,于是告别了公子光后,转身离开了,独自一人前往太湖上去跟着渔民打鱼,并且学习各种精美的烹调鱼鲜的艺,转眼间,三个月过去了,专诸基本上成了特级的专业做鱼的烹饪大师,吴国第一烹调高,一个正宗的高级厨师。

    然后,回来找到了公子光,亲烹饪,让公子光品尝自己的艺,公子光赞不绝口,于是专诸就安心的在公子光的家里,等待着时了。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