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3章 鱼肠剑,专诸刺王僚(鲁昭公二十七年,公元前515年,春秋第二百零八年)

A+A-

    吴王僚做好了一切的警卫工作后,就准备到公子光家里吃鱼,这可是吴王僚最喜欢的食品。

    想到了大鱼,吴王僚的口水都留了出来。

    吴王僚非常高兴的带着一番人马,吹吹打打的来到了公子光的家里后,公子光盛装迎接,鞍前马后,亲自引路,登上大堂,安排吴王僚上座,招呼周围的近臣纷纷两列就坐,公子光摆了一个侧着,在吴王僚旁边作陪。

    寒暄之后,公子光一声令下。

    于是,音乐顿起,参加宴会的歌舞美女成群登堂,音乐委婉动人,美女们又是布酒,又是歌舞,娇媚动人,莺声燕舞,一派温柔窝的样子。

    参加宴会的人们都喝的非常高兴,开始拘谨都放松了。转眼间,就是几轮敬酒下来了,人们的酒意顿浓,面色红润,精神兴奋起来了,尤其是吴王僚更非常的兴奋,哈哈大笑,开始的一点疑惑和警惕,全部烟消云散了。

    公子光看着大伙喝酒喝到畅快的时候,知道时到了,于是公子光假装在敬酒的时候,一个踉跄,崴了脚,然后就连忙告罪:死罪,死罪啊,就喝多,站不稳了,竟然在大王面前崴了脚,失了态,死罪啊!

    吴王僚一看哈哈大笑,赶快让公子光到后面找点虎骨酒擦擦,然后再回来陪伴一起喝酒,公子光就连忙感谢,躬身施礼告退,吴王僚摆让公子光离开的酒席,此时,公子光对外面大喊:

    “快给吴王上鱼,请大王率先品尝。”

    传侍人员马上将公子光的命令传达下去。

    其实,上鱼,就是一个行动的暗号。此时,公子光假装歪着脚,一瘸一拐的离开前堂后,转过后堂,就快速的进入地下室躲藏起来了,他知道,一旦行动开始,无论是否成功,都是一场血腥的厮杀,没有人能够独善其身,只有杀戮平静下来,才是他大显身的时候。

    专诸此时带着厨师的帽子,以厨师长的身份,亲端着烹饪的鱼鲜,把那名叫“鱼肠剑”的高级匕首放到烤鱼的肚子里,端了上来。

    这个鱼肠剑可是绝世好剑,其实应该是绝世好匕首,很短,很锋利,不过后人对他的认识还是有分歧的。比如梦溪笔谈中记载:鱼肠即今蟠钢剑也,又谓之松文。取诸鱼燔熟,褫去胁,视见其肠,正如今之蟠钢剑文也。这个意思就是,之所以叫“鱼肠剑”,是因为剑上花纹,类似鱼肠的纹路和样子,故名鱼肠剑。

    但是吴越春秋王僚使公子光传中记载:“使专诸置鱼肠剑炙鱼中进之。”他的意思就是谓极之匕首,可藏置于鱼腹中,故称为:鱼肠剑。

    江湖上还有另外的一种法,这就是淮南子修务训的记载:夫纯钩,鱼肠之始下型,击之不能断,刺之不能入。按照这个法,鱼肠剑应该是一个钩子一样的形状。

    无论怎样,此时的鱼肠剑都是一个杀人的凶器,只要是专诸用的趁就行,管他什么形状和样子来,我们不是研究刀剑的文章,所以让之知道上面的分歧就行了。

    现在,专诸双亲自端着鱼盘,光明正大的进入宴会餐厅,从已经烹饪摆盘的鱼身上外表,一点也看不出毛病,大鱼非常完整,上面又是浇汁,又是葱花,食材的外相一看就是垂涎欲滴的样子,但谁也没有想到,关竟然在鱼的肚子里。

    高,实在是高!

    吴王的侍卫们很认真的检查了专诸的身体,上下翻了好几遍,什么也没有发现,再看了看摆盘的烹制好的鱼鲜,也没有什么问题了,甚至吴王旁边跟着尝菜的侍臣,用筷子夹起一块鱼肉尝了尝,都没有发现什么异样,于是吴王僚的卫队长,摆摆,就直接让专诸进入大堂。

    专诸心的端着鱼,十分冷静的进献上去

    吴王僚一看上菜了,而且是自己最爱吃的生鲜,眼睛顿时放光了,瞪着眼睛看着专诸,大厅此时也安静了下来,都知道这是大菜,所以气氛很凝重。

    专诸心理素质简直太好了,不愧是大丈夫,他心里头虽然也很激动,波澜壮阔,但是从面子上一点也看不出来,气不长出,不发抖,这就是刺客的素质,基本功十分的过硬,心理素质更是十分的过硬。

    专诸慢步走到了吴王僚跟前,轻轻的将烹制的鱼鲜,放到吴王僚面前的桌子上,此时,吴王僚的注意力被吸引到了烧鱼身上,看着烹制精美的湖鱼,闻着香气四溢的气味,吴王僚完全放松了警惕,双眼注意力全盯在鱼鲜上。

    时迟,那时快——

    专诸顺掰开鱼肚,趁势将藏在鱼肚子里面的“鱼肠剑”拿出,该匕首不愧是利刃,虽然沾上一些鱼肉和葱花,但依然隐藏不住它内在的寒气和杀气,锋利,在热气中依然如故,吴王愣住了。

    噗——,鱼肠剑刺入了吴王僚的胸膛之中,貫甲達背,吴王僚大叫一声,口吐鲜血,马上探起身子,用双狠狠的掐住专诸的脖子,吴王僚的这个下意识的动作,将他和专诸近距离的固定在了一起,专诸就势又连续刺了了吴王僚几刀,这样一来,吴王僚受不住了,嘴里咕嘟了几声,当场毙命。

    此时,吴王僚的侍卫们一看,出现紧急状态,大惊失色,谁也没有想到这个厨师,竟然刺杀了吴王,于是纷纷抽出利刃,砍向了专诸,专诸被吴王僚掐住脖子不能动,又是背后迎接砍杀,顿时专诸被乱刃分尸,转眼间就成了肉酱。

    卫士们杀红眼了,看着吴王已经殒命,他们做卫士的基本上也已经死定了,最高首长死了,保镖们绝对没有好下场,所以,卫士们都红眼了,大开杀戒。

    此时大堂上一片混乱,有的楞在哪里,有的乱喊大叫,有的血灌瞳仁,有的浑身发抖,有的准备逃跑,真是混乱不堪,大堂上一片鼎沸之声。

    埋伏在地下室的公子光已经大约知道事情成功了。

    于是,公子光趁放出埋伏的武士,这些武士们早已经埋伏了很久,心里面的紧张情绪已经平复,厮杀的战斗热情,随着专诸的刺杀成功,一下子就调动起来了,他们知道,革命路上已经成功一半,只要他们齐心协力,杀光这些卫士,他们就是开国的工程,荣华富贵不可限量,于是听到公子光的命令后,甲士们马上嚎叫着冲了出来。

    也开始玩命了。

    这些有准备的武士和惊慌失措的武士对杀到一起,一阵激烈的搏斗,血肉横飞,断臂残首,变成了人体器官飞溅的盛宴,不一会儿,跟着吴王僚前来的贴身卫士们,全部被诛杀殆尽。

    厅堂地上的鲜血,已经厚的象浆糊一样,尸体横七竖八。

    吴王僚死了,死在嘴馋上。

    公子光自立为国君,这就是吴王阖闾。

    等到四叔季礼回来后,吴国的政变已经是生米做成熟饭了,闔閭向四叔季礼哭诉了自己的满腹委屈,然后非要将自己夺来的王位让给季礼,表示他并非是想要王位,而是不服这个道理。

    四叔季札是多聪明的人,这个吴国的王位,他要是想要,在公子光还没有生出来的时候,他就可以轻而易举的拿到了,现在从血淋淋的公子光中接过,是不是很有些不同的意味。

    本身季礼就是对权利非常淡漠之人,要想当吴王,何必等到现在,当初就是他的,到了现在更不能什么了,于是长叹一声:

    “当年的先君都没有废弃我,并准备把社稷奉送给我,但是我是君子,没有要,现在我还能再去埋怨谁?我现在只剩下哀悼死去的人,苟延残喘的活着罢了。

    这不是我所做的叛乱,当然我不能继承国君,而且在我没有回来的之前,既然已经拥立的新君,我们就听从他吧,不要让鲜血再流淌了,这也是先辈们的做人的道理。”

    然后,季礼就亲自到了吴王的墓上哭祭,这也是他的亲侄子啊,没想到亲侄子让亲侄子给活活的弄死了,这都是欲望惹的祸,作为已经垂暮之年的季礼又能些什么呢?

    祭祀完毕后,季礼依然返回了自己的采邑延州,復位而待,很少在参与吴国朝政的事情,颐养天年,这就是“延州季子”的称呼来由。

    阖闾,为了报答专诸,就封专诸的儿子为客卿。

    阖闾登基,预示着伍子胥的重用,预示着楚国的灭亡,真是一部惊心动魄的故事啊。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