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8章 齐鲁和平的转机:阳虎之乱(鲁定公九年,前501年,春秋第二百二十二年)
鲁国城内发生的这一切变化,引起了很大的动静。
在城外听到动静的孟氏家臣公敛处父,一听真的出事了,和自己的判断一样,阳虎叛乱了,于是就带着自己的部队从东门进城,穿插过都城,两军相遇,与阳虎的卫队在南门内开始交战。
但是,阳虎的卫队是正规军(鲁国的国防军),而孟氏的军队是家丁(家兵家将),虽然现在公敛处父人数多,而且有准备,但是,双方在城门洞子里面拼杀,受到了场地的局面,什么包围,穿插等战术,都不好使了,全靠的是战斗精神和武艺,而不是人数决定胜负了。所以一交战,公敛处父带的兵丁就失败了,公敛处父很有战斗经验,眼看着这样打下去吃亏,就指挥孟氏家将开始撤出城门洞子,引着阳虎的部队到了城内开阔的棘下街口作战,这样一来,人数众多的孟氏就占了优势,那些包围、穿插,三打一群殴等战术,全都用上了,一下子把阳虎给击败了。
阳虎一看失败了,自己就等于是光杆司令了。
阳虎就脱下了皮甲跑到了鲁王宫内,抢了鲁王室的宝弓和宝玉跑了,并带着自己的卫队驻扎在五父之衢这个地方,开始休息和做饭。
阳虎的下开始疑虑的:“我们弑杀千乘之主季孙氏没有成功,现在又退到了这个荒郊野岭的地方,这样能够成功吗?”
阳虎:
“季孙儿仅能够把持一下朝政,对于我这样的大丈夫又能怎样?”着就拍着胸膛,骄傲的站在那里。其他的士兵一看阳虎这个样子,就指着远方喊道:“大人,有动静,鲁国的追兵恐怕马上就要到了。”
阳虎吓得连忙:“快,快套车,公敛处父来了。”
其实,公敛处父并没有来,阳虎已经是惊弓之鸟了,开始公敛处父想要追击阳虎,但是孟懿子没有允许,过来一问事情的经过,原来阳虎是针对季桓子,让季桓子这一跑,变成了孟氏和阳虎的战斗了,这让公敛处父一个气,原来自己忙活了半天,全是为季孙氏做了嫁衣,就想当场杀死季桓子,交给阳虎。
但是孟懿子还是害怕了,这样一来就更换乱了,不如将错就错,稀里糊涂吧。于是就把季桓子送回了家里面。
季寤,已经在季孙氏的祖庙里面等着好消息了,就等季桓子一死,马上就告祭祖先继位为季孙氏的宗主,可是听到事情失败后,只能向老祖宗告祭保佑,逃跑了。
阳虎返回了阳关,开始正式的叛乱了。
阳虎本来是是想杀死季桓子而自立,充其量就是一个内乱,鲁国大臣之间的争斗,从某种意义上来,鲁君也是非常的愤恨“三桓”的专权,如果能够有一个人将“三桓”实力打乱,也未必不是一件好事。因此,鲁君总是睁一眼闭一只眼,设身于事外,现在倒好,情节大反转了,阳虎的计划没有成功,反而成了叛臣,这就是国家和叛臣之间的矛盾了。
阳虎当然知道这里面的问题,于是就主动的将自己从鲁王宫拿走的宝玉和宝弓,主动的送回到了鲁君那里,企图求取鲁君的原谅和理解。但是此时鲁君也不好什么了,在“三桓”的主张下,必须要征伐这个叛臣。
鲁定公六月,鲁军攻打阳虎所在的阳关。
阳虎一看这个城根本就守不住,于是采取了自焚逃跑的办法,放火烧了阳关的莱门,熊熊的大火突然烧起,让前来围困的鲁军措不及,纷纷的避让,趁此,阳虎突围而出,直奔齐国而去。
到了齐国,阳虎就向齐君要求:“给我兵将,我最多攻打三次,必然会攻占鲁国。”
齐君一听,很高兴,就想答应阳虎。
但是,齐国的七十多岁的老臣鲍文子:
“我曾经就是鲁国施氏的家臣,后来被齐国召唤才到了齐国从政,我知道鲁国是不能攻取的,他们现在上下和睦,百姓安居乐业,能够忠心的侍奉他们的国君,鲁国也能够低三下四的侍奉晋国,而且鲁国也没有天灾人祸的情况,怎么能够攻取,这就是天方夜谭,千万别听阳虎的忽悠。
阳虎现在只是想劳烦齐军,一旦齐军征战疲劳,又得不到胜利,齐国大臣们自然就很多死亡和怨言。
这样,阳虎就可以趁祸害我们齐国了,阳虎在季孙氏那里得到宠信,反而要杀了季孙氏,不利于鲁国。现在来讨好我们,以取得齐国的庇护,这就是为富不仁,国君哪能重用这样的人,齐国比季孙氏富有,比鲁国还要大,这正是为富不仁的人想要得到的,鲁国现在已经免除了他的祸害,我们齐国却收留他,这不是养虎为患吗。”
一般来,乱臣没有好下场,谁都不敢招惹。
齐景公一听,太对了,齐国要想打鲁国,有的是人,怎么非要用一个鲁国的叛臣,就马上抓捕的阳虎,准备把他送到齐国的东方看押。
阳虎一看齐国不能容他,而且还要押送到齐国的东方关押,实际上就是靠近大海的地方,这不是要困死自己吗。
阳虎的脑子也很快,当场就主动表示很高兴到东方,可以钓鱼,可以游山玩水,很快乐,其实这就是阳虎的计策,因为他看到齐国不能收留他,就想跑到晋国去,晋国在齐国的西边,所以故意的表示很愿意到东方,齐国果然上当了,你愿意去的地方,肯定有利于你,所以就临时改到西边地区看押,这中了正阳虎的下怀。
阳虎很聪明,在齐国看押期间,故意和看押他的人搞好关系,找个会借了看押人的车子,然后把车子的车轴给磨细了,再在车轱辘里面塞上麻布,他知道如果自己逃跑的时候,看押人肯定会驾驶着这个车子追赶他,这样做了脚,车子跑不了多远就断轴了,而且塞了麻布的车轱辘也不灵活,一切准备就绪就,他趁着一个会就乘坐着装载衣服的工程车辆逃跑。
但是,毕竟那时候的交通工具太落后了,齐国距离晋国又太远了,现在坐火车也要很长的时间,即便是阳虎做了脚,也是无用的,通缉令一下,对这样的叛臣,肯定是群起而追之,阳虎最终还是没跑了,又被抓回了齐国的首都看押。
象阳虎这样的人,脑子一旦用在逃跑上,肯定的大材用了,他吸取了上次逃跑的教训,决定暂时不向西边的晋国跑,这样意图太明显了,还是想南方跑,齐国因为鲁国在南方,所以分析阳虎不敢向南方跑,所以警戒就差了很多,往往最危险的地方,可能就是最安全的地方。
所以,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长期的准备,阳虎还是在一个月光皎洁的深夜,脱离了牢笼,跑到了宋国,然后辗转到了晋国。并投靠了赵氏家族。
孔子对此有个预测:恐怕以后赵氏就会有祸乱了吧!
我们再次的在阳虎的章节中,提到了孔子,于是就让我们让我们来看看孔子的故事吧。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