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1章 田氏齐国夺权( 鲁哀公六年,公元前489年,春秋第二百三十四年)

A+A-

    田僖子,就是陈僖子,叫做陈乞,是陈桓子陈(田)无宇的儿子,田武子田开的弟弟。齐景公在位时,田乞开始进入官场,担任大夫之职。

    时间过得很快,越来越接近现在的阶段了。

    鲁昭公三年,公元前539年期间,距今49年之前。

    齐国的晏婴到晋国出差,为晋平公办理订婚的事情的时候,出访了晋国,晋国的大臣叔向问晏子现在齐国的情况,晏子当场回答:

    “已经是末世了,我不知道什么时候齐国将属于陈氏,田氏虽然没有大功德,但却用公家的量器收私贷,对百姓有恩德,所以百姓爱戴他。”

    这就是:

    田乞征收百姓的赋税时用斗收进,贷给百姓粮食时用大斗贷出,对百姓施行阴德,而齐景公却不制止他。因此田氏家族深得齐国民心,宗族势力日益强大,百姓思念田氏。

    你看,这个陈桓子的儿子也很厉害,很会收买人心。他继承了爸爸的光荣传统,继续收买齐国的人心,晏子已经预见到了这个结局,但是已经是尾大不掉,很难撼动陈氏了。

    其实,现在晋国的范氏和中行氏反叛晋国,齐国之所以掺和进来,支援这个家族,也是陈乞倒的鬼,至于渊源,前面已经分析了,这里就不多了,他劝齐景公:

    “范氏、中行氏多次对齐国有恩德,齐国不能不援救他们。”

    齐景公才开始为了这两个家族与晋国互掐起来。

    直到,齐景公死亡以后,根据齐景公的临终遗言和安排,上卿国惠子国夏与高昭子高张,拥立了齐景公庶出的儿子齐晏孺子为国君,这就是现在发生的事情了。

    田乞对齐晏孺子继位之事很不高兴。

    他想拥立齐景公的另一个儿子公子阳生为国君。因为公子阳生一向与田乞相交甚欢。

    鲁哀公六年,公元前49年,春天。

    齐晏孺子被拥立上台后,田乞开始低调做人,假装讨好托孤大臣,也就是按照齐景公指示拥立国君的高昭子、国惠子。

    高昭子、国惠子能够得到田乞的支持,当然很是高兴,毕竟田氏势力很大,口碑很好,田乞每次上朝都随侍在他们的车上,假装混个关系好,相互称兄道弟,这就是近水楼台先得月。

    但是,每次田乞跟着进朝都会,在车上向二人起大臣们的事情时候,他开始挑拨离间了,他:

    “大臣们都很骄傲,都人人自危,想策划动乱。一点也不把你们放在眼里,不会听从你们的命令的,他们都:您们二人担任国相,得宠于君主,必然会逼迫他们的,为何不趁除掉他们。二位大人要早作准备,及早的考虑对策,要干,就全部消灭,斩草除根,犹豫不决就是最大的祸害”

    谎话,一千遍就是真理,高昭子、国惠子也慢慢的存下了这个心思,逐渐和其他大臣疏远了关系,只不过引而不发罢了。

    等到了朝堂上以后。

    陈乞(田乞)就开始走到在其他的大臣中间,并悄悄的对大臣们:

    “二位相国都是虎狼啊,他们要是看到我和你们交好,一定会杀死我的,但是我不怕,要不现在我就站到大夫们的行列中。”

    然后就站到大夫们的行列中。

    其实,他本身就应该站在这个行列中,但是被他一忽悠,好像是他坚贞不屈,勇于和权臣作斗争的样子,一下子,就成了大臣们的模范一样。

    开完了朝会后,他就和大臣们私下:

    “这两个人要作乱了,他们依仗着国君的宠信,要谋害你们啊,国家之所以多难,就是因为个别的大夫们,受到特别的宠爱,而他们为了保持这种宠爱,必定会谋害不听从他们话的大臣,只有把他们全部的除掉,才能的到安全。

    而且那个高昭子太可怕,趁他还未发难前,要抢先动,等着犹豫不决行动晚了,就后悔也来不及了”

    这样的话,重复一千遍,同样也是真理。

    所以,中间瞎叨叨的人,是很可怕的,那些处在两头的人可能并没有什么,但是被中间人一忽悠,事情就变了样,都变成没有道德的人了,关键是事情不要道听途,要自己亲身的去感受,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

    大夫们早晚被陈乞忽悠糊涂了,就听从了田乞的话。

    鲁哀公六年,六月,田乞、鲍牧与大夫们带兵进入齐晏孺子的宫中,准备挟持国君,高昭子闻讯后,与国惠子前往营救齐晏孺子。于是双方在齐国的一条叫做“庄街”的大街上,进行战斗,最后,高昭子、国惠子二人被彻底的打败了,总归是大臣们人多势众。

    田乞的部众追击他们,国惠子投奔莒国,高昭子等人逃亡了鲁国。

    同年八月,田乞击败国、高二相的势力后,他反而成了齐君的新权臣,但是这毕竟不是他拥立的国君,一旦在出现一个反复,恐怕他也会是流亡的局面,还是要找一个自己能控制的国君,才是最安全的结局。

    于是,田乞私下便派人到鲁国偷偷的迎接公子阳生回来。公子阳生此时是一个流亡的公子,受到田乞这样权臣的安排,自然很明白这里面的深意,便回到了齐国,并被私藏在田乞的家中,田乞暂时让自己的妾伺候阳生,可见田乞为了自己的政治阴谋,什么都不顾了。

    等安排好了这一切后。

    十月二十四日,田乞邀请诸大夫到自己的家里面喝酒,大家都不知道这里面的阴谋,现在的田乞可谓是如日中天,既然他请大家喝酒,谁敢不去?于是众人纷纷前来。

    俗话:一旦有阴谋存在,就是酒无好酒,宴无好宴。

    正当大家喝的尽兴的时候,突然,田乞提出来准备拥立公子阳生为国君,要求大夫们一起盟誓,共同拥立公子阳生为国君。此时,另一个鲍氏的宗主鲍牧,参加这次宴会,是已经在家里喝醉了酒后,前来参加宴席的,没想到会发生这个变故,但是已经不能随便的离开田乞的宴会厅了,等这个消息传出来后,跟着鲍牧前来的管家鲍点就进来问道:

    “这是谁的主意和命令?”

    田乞当着众位大夫们:“这是受命于鲍牧的命令。”

    鲍牧此时才发现事情的严重性,发怒:

    “大夫们忘记齐景公的遗命了吗?现在却要违背先君的命令吗”

    大夫们面面相觑想要反悔,公子阳生马上出来了,上前叩头:

    “我是秉承道义而行事的人,要是我可以当国君,就不要让一个大夫死了,如果我不可以当国君,则不要杀我,按照道义执行就罢了,可以立则立,不可立则罢。千万不要为了我而引起祸乱,这就是我的愿望了——”完就向鲍牧磕头。

    鲍牧此时酒已经完全醒了,局面已经是这样了,如果他不答应这个事情,恐怕自己难以离开田乞家,如果自己生命都没有了,还谈什么君君臣臣的愚忠道理,他多聪明,也是政治上的老运动员,他担心自己招致灾祸,便顺水推舟的:

    “都是齐景公的儿子,有何不可呢?”

    于是,大伙在田乞家中一起盟誓,拥立公子阳生为国君。

    安排好这一切后,田乞马上借着这个会,向齐君报告:大臣们在田乞家里面欢乐的聚会喝酒,一起商讨如何辅佐国君治理齐国的国事,众人们不敢自己享用美好的精美食物,独乐乐不如众乐乐,所以,派人送一些精美食物给国君享用,接着让阳生跟着给现在齐君送食物的佣人一起,偷偷的进入了齐王宫里面居住,然后,第二天,上朝的时候,众人在田乞的带领下,一举政变成功。

    这就是后来的:齐悼公。

    齐晏孺子稀里糊涂的上台,又稀里糊涂的下台,关键就是因为辅佐自己的顾命大臣势力的消灭,他没有更深的政治根源。上台后的齐悼公,连忙派人将齐晏孺子放迁到赖地,并驱逐了齐晏孺子的母亲鬻娰。

    公子阳生上台完全是靠着田乞的拥立。

    但是,这个新上任的齐国国君,完全明白政治斗争的残酷性,他算是夺位上台,如果有一天再出现一股势力,将被赶下台的国君拥立回来,他能否坐稳江山,也是未可知的事情。

    于是,齐悼公继位后,派人告诉田乞:“没有你,我就不会有今天,但是国君和器具不一样,然而国家的君位不能有两个,器具有两个就不会匮乏,但是国君有两个就有麻烦,国君我很谨慎的向你提出这个问题。”

    这是什么意思?

    田乞完全明白这是什么意思了,这就是,现在我对放逐到赖地的齐晏孺子很不放心,今天你拥立我,我很感动,如果有一天你再去拥立他,就很难了,你怎么办吧!

    田乞听完就放声大哭,他很油滑,这次事件明明就是他搞的鬼,他完全应该预料到这个结局,但是他却放声大哭,在表面上表现出杀害前国君并不是他的意思,而是新国君的意思,这就是政治上的假面具。

    田乞哭着:

    “国君难道对臣下不放心吗,因为齐国有了困难,还有战争,年幼的国君无法请示,才寻访了年长的国君,当时就考虑这个国君,可能会对群臣加以容忍吧,不然的话,晏孺子有什么过错呢,能不能留他一条性命。”

    传话的人,回复了陈乞的这番意思后,齐悼公有些后悔了,自己是不是太着急了,他也害怕目前田乞出现什么变故,千万别弄巧成拙,所以就想要收回成命,但是这个传话的人很聪明,就:

    “国君遇到大事就向陈悼子咨询,这样的事就交给我去办好了。”

    这个人就亲自前往流放齐晏孺子的赖地,国君准备要把他再次的迁到骀地,途中,将他杀死在野外的帐幕里。到底这个人是谁?左传没有记载,所以只能用“传话人”来代替了。

    从此,田乞仗着自己拥立新君的巨大功劳,担任了齐国的国相,专擅齐国国政。

    陈氏,完成了代齐的关键一步。

    之后,一切都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这就是“陈氏代齐”或者“田氏代齐”的形成。

    四年后——

    鲁哀公十年,公元前45年,阴谋家田乞去世,谥号厘子,其子田常取代他的职位,是为田成子。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