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谒见曹操

A+A-

    想了良久也想不到,刘备这是唱的哪个门派的戏曲,旋即也便不再浪费时间与脑力,在这种他不擅长的领域上面纠结。

    “汝在此等候,吾入帐通禀丞相!”

    “唯喏!”

    将士唱了个肥喏罢后,许褚径直进入曹操营帐。

    帐内一角有上好甲胄一领,墙上悬挂一柄三尺青锋,丈八长槊一条,紧靠诸物立放。

    而桌案摞得数百斤竹简,以及刀、笔、绢帛等书写物品,尽在其上,摆放井然有序。

    营帐右边有一张牛皮,皮上用着简陋的技艺画着,整个长江中下游地域的图画。

    一个身材五短的人,将思绪全部汇聚在墙上地图,未曾注意许褚进帐。

    “明公,刘备使者来见!”许褚进帐,屈身叉一礼。

    曹操闻声这才转过身来,如果是刘玄见到此人面容,恐怕都会要笑出声来。

    这曹操长相,与鲍国安真就有八九分相似,乍一看好似孪生兄弟一般。

    不过这个曹操威严还要重一些,那双苍老的双眼,也比鲍国安更加锐利,且锋芒毕露,让人无法直视。

    也许是曹操久居高位,而且常年发号施令,执掌生杀予夺大权缘故,所以要比演员,更加让人感觉有压迫感吧。

    毕竟演员始终只是演员,虽然好的演员,可以尽可能还原人物,但毕竟生活方面,习惯方面,远远不是匆匆而学,就可到达的境界。

    孟子尽心上有句话叫做:居移气,养移体。便是如此。

    “哦?刘备使者?”曹操转身落座之后,一挑眉毛狐疑问道。

    “然也!”

    许褚的回答,让曹操疑窦丛生:“这便奇怪,刘备此时见孤,是何意?也罢!见见再!”

    苦思一番终究无果,曹操便:“将使者带进来!”

    曹操极其寻常一句话,却内含着极多其他之意。

    “喏!”许褚虽赳赳武夫,然久随曹操身旁,自是能够听懂曹操话中之意。

    应声之后趋步退出营帐!

    “将使者带进来!”

    “喏!”

    将士行叉礼答应之后,即迅速返回营外,见刘玄果如他话一般,屹立在一旁不曾离开半步。

    即上前行

    礼:“刘君!”

    “足下可是通禀过丞相!”

    见到对方回来,刘玄就已经知道事情结果了。

    虽然古代号称两军交战,不斩来使。

    左传也因为晋国杀郑国使者,大骂晋国,败坏礼乐。

    可事实,杀使者的事,也是屡见不鲜。

    如此一来刘玄自然不敢确定,曹操这个神经刀,会不会怨恨刘备,因此给他来一刀。

    如今来看,曹操这起码得度量,大局观还是有的,知道杀他一人,跟整个糜烂的战局,其实也无甚大关系。

    “丞相命我带你谒见!”

    刘玄自矜地点点头:“有劳了!请将玄之礼物一发带上。”

    随后由将士抬着礼物,带着刘玄往帐内走去。

    要不曹操久经沙场呢!

    这营帐布置,那是一板一眼,环环相扣,绝对是个中好。

    大营帐错落有致,前营后军暗藏玄,粮草军械保护妥当。

    如果有人不清楚状况,就敢贸然劫营,绝对吃不了兜着走。

    刘玄在许褚掀开帷幕,礼物却放在帐外之后,趋步进入帐内,屈身作揖:“南乡刘玄,拜见大人!”

    曹操冰冷回应:“刘君入座!”

    “谢丞相!”刘玄也不客气,顺势起身找到一个席坐落座。

    当他起身那一刻,抬头望向曹操:“噗呲”

    突如其来的笑声,让本就悄然无声的营帐,气氛变得有一丝诡异起来。

    曹操对自己长相问题是否在意,这个不好,可世新语记载他让崔琰代替他,见匈奴使者,那就明还是无风不起浪的。

    如今刘玄进来,大家话还没两句,只是看了曹操一眼,他就肆意大笑,这不是在耻笑他曹操,容貌奇丑?

    刘玄笑了一声急忙止住,要不是这张脸太过熟悉,他怎么也不至于这样。

    笑声止住之后,看着曹操阴沉脸色,尴尬道:“玄失仪了!”

    曹操作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丞相,也不好继续追究刘玄耻笑他的容貌,只得面色阴冷的问道:“阁下此行所为何事?”

    刘玄正了正身子:“玄此行有二,一乃受刘使君所托,送一物与丞相。

    二乃提前凭吊曹公,公不久将葬身于此地,有感宗庙不幸,倾颓之际又失伊、霍!”

    古代客嘛!

    讲究的便是一个,语不惊人死不休!

    的越恐怖,越吓人越好!

    别管对方会不会信。

    需要的只是把事情能夸张到什么程度,就成什么程度。

    刘玄完,曹操也不见愤怒,反而慢条斯理,整理案上书卷道:“刘备便是遣尔竖子,在此胡言不成?”

    刘玄自是更不在意:“伏望丞相明鉴,玄是否胡言,并不重要,重要便是此刻,公无力征讨孙、刘联军!”

    “哼,孤八十万大军,齐聚南乡,众旅投鞭,江水足可为之不流,何言无力征讨?”

    刘玄摇摇头道:“丞相此言欺骗中国三岁儿尚可,亦能于江左夸言?”

    “在下楚人,素知江南,而且也曾看过兵书,于计算将士,还是了然于心。”

    “今军营铺天盖地,旌旗招展,看似足有近百万,然其中营帐多为空虚,不过是掩人耳目的段而已。

    且以在下看来,北方生民,恐不足以让明公供养百万大军,在此虚度光阴。”

    “在下窃以为,明公将士恐怕不足四十万吧?其中还未清算,因水土不适者、民夫之类。

    能战之士,能达二十万,便是在下给的最高之数,或有出入,然并不多,不知明公以为然否?”

    这是刘玄经过反复推算。

    按照宋朝宝元年间记载,魏有943423户,虽然没有记载那一朝,但是三国会要记载,加平定蜀之后人口是942423户。

    按照正常一户五口计算,也就是差不多四百多万人,里面不排除老弱、妇孺、残疾等。

    即使建安十三年的时候,绝对也不会比这个数字高上太多,甚至有少的。

    但是刘玄还是按照400万计算,然后抛除官吏、老弱、残疾等,还剩两百万。

    再按照宋、明、清,十个百姓养一个士兵,充其量也不过二十多万大军而已。

    以东汉时期的生产能力,能做到十个百姓养一个士兵?

    这哪怕是在宋、明、清这种,生产力已经到远胜西元三世纪的时代,都可以算是穷兵黩武了。

    如果真的有八十万脱产将士,曹操的后院早就在造反了。

    算上荀彧、屯田的加成,给曹操算的多点,他也不过就二十五万将士,这是穷兵黩武,爆兵模式开启。

    二十

    多万将士,减去感染了瘴气发病的,减去民夫,再减去因为荆州新降士卒,还没有和曹操大军进行好好磨合,能战之士能有多少?

    所以所谓的八十万大军,也就是给百姓听听,和一些投降党听听罢了。

    真正有识之士,不用看营帐,就算下桓帝时期人口数量,再减去近年来北人背井离乡四处离散,就能算出个大概人数。

    在荆州投降曹操那一刻,周瑜就能猜个曹军大概出来。

    整个南方比周瑜强的人不是没有,如法正、张松、鲁肃、诸葛亮、刘备等人,都可能心里大概有个数。

    南乡书生

    汉代的“大人”称呼,表示的意思有:指在高位者,如王公贵族;对宫闱近侍(太监)的尊称;指世家豪右;指德行高尚、志趣高远的人;对老者、长者的敬称;指成年人;身材长大的人;周代占梦之官;古代北方部族首领之称;对父母叔伯等长辈的敬称。

    左传成公九年栾书伐郑,郑人使伯蠲行成,晋人杀之,非礼也。兵交,使在其间可也。楚子重侵陈以救郑。

    晋侯观于军府,见钟仪,问之曰:南冠而絷者,谁也?有司对曰:郑人所献楚囚也。使税之,召而吊之。再拜稽首。问其族,对曰:泠人也。公曰:能乐乎?对曰:先父之职官也,敢有二事?使与之琴,操南音。公曰:君王何如?对曰:非人之所得知也。固问之,对曰:其为大子也,师保奉之,以朝于婴齐而夕于侧也。不知其他。公语范文子,文子曰:楚囚,君子也。言称先职,不背本也。乐操土风,不忘旧也。称大子,抑无私也。名其二卿,尊君也。不背本,仁也。不忘旧,信也。无私,忠也。尊君。敏也。仁以接事,信以守之,忠以成之,敏以行之。事虽大,必济。君盍归之,使合晋、楚之成。公从之,重为之礼,使归求成。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