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第62章

A+A-

    石咏正望着面前一片帛纱残片发呆, 忽然听见门上轻轻驳啄两声,石大娘的声音响起:“咏哥儿?这是起了?”

    原来石大娘觉轻, 见东厢的灯亮得早, 就披衣起来, 过来石咏这边看看。

    石咏一抬头, 这才见到窗户纸已经透着朗朗的清光,天已经亮了。

    他一伸手,将面前的帛纱残片往书桌上一只装工具的木匣里一塞, 合上匣子的那一瞬, 石咏听见帛纱的声音尖锐而冷厉,毫不客气地斥道:“你……”

    “啪”的一声, 匣子一合。

    下一瞬, 石大娘就将东厢的门推开,柔声问:“咏哥儿?”

    石咏再顾不上那幅纱了, 赶紧迎上去招呼:“娘, 这么早?”

    石大娘想不到其他, 只见石咏已经起来,便:“娘去给你将早点去热一热,正好昨儿你二婶蒸了点儿细面花卷, 就粥正好。”

    二婶王氏做的细面花卷上撒着细细的葱花儿, 咸香可口,配上一碗稀粥,再加上两块“六必居”的酱瓜,石咏吃得饱饱的, 作别石大娘,自己上衙。

    待到他再回来的时候,石咏已经将修复那幅云纹帛纱的法子彻底想通,并且从养心殿造办处借了工具回来。只是到了晚间,石咏坐到桌前,面对他用来盛放工具的那只匣子,心里有点儿鼓:

    早上他把那位“西施”还是“郑旦”关了黑匣子,听那位的口气,显然是气得不行。这会儿再开匣子的时候,会不会又被劈头盖脸地训一顿哟!

    可是石咏是那种一往无前的直性子,下定决心要做到的事儿,就算是挨骂,他也不在意的。当下石咏吸了口气,伸手开工具匣。

    “你终于回来了!”

    声音软糯而甜美,语气里透出的那种发自内心的欣喜则无法掩饰。

    这是?……

    石咏挠挠头,忍不住问:“对不住,您是哪位?”

    他已经在想,是不是面前这幅巴掌大的云纹帛纱上,附着的,根本就是两个灵魂。

    “范郎,我是夷光啊!”

    帛纱上的灵魂急急而呼,生怕情郎已经不再认得自己,惶急之下,声音微微发颤。

    石咏脑后有汗,连忙澄清:“真对不住,我不姓范,我姓石……”

    他伸手,心翼翼地将那幅云纹帛纱从匣子中取出来,放在他从造办处带回来的工具旁边。

    对方则低低地一声轻呼,柔声道:“不是范郎啊……”

    那声音美极柔极,偏生难掩失望之情,叫人听了忍不住地揪心。石咏笨嘴拙舌,不懂怎生安慰,翻来覆去就只有那几个字:“真对不住!”

    “石郎……”

    帛纱盈盈地改了称呼,这声音的诱惑力太大,石咏忍不住一下子涨红了脸,支支吾吾地:“别,别……她们,她们都叫我‘咏哥儿’。”

    “咏哥儿?”

    “嗯!”

    石咏心里登时觉得舒畅多了,以前武皇卫后杨玉环她们,都是管他叫“咏哥儿”的,与家里那些长辈们一样。而石咏也真心将她们当亲长一样尊敬。一想到西施这样的绝代佳人,像唤“范郎”一样称呼自己“石郎”,石咏就浑身不得劲儿。换成“咏哥儿”,似乎就好多了。

    “是了,咏哥儿,妾身要多谢你,费了这许多功夫,帮妾身重见天日。”帛纱柔柔地。

    石咏连“不必客气”,心里则想:其实这还没完呢,他得先将眼前这片帛纱修补完整,然后再做成一件易于保存和欣赏的物事,才能算真正完成这项工作。

    岂料下一句,对方就柔柔地问:“咏哥儿,你见到我范郎了吗?”

    石咏挠头:这都是哪儿跟哪儿啊?难不成,这位西施姐姐,到现在还在寻找范郎不成?

    然而对方问得急,石咏只能挠挠头,问:“……夷光姐,您是什么时候与‘范郎’失散的?”

    他犹豫了半天,不知该用什么称呼才好,直接叫名字吧,好像有失恭敬,但是称呼“夫人”什么的,又好像怪怪的。石咏一急,管人家叫“姐”。

    “什么时候失散的……”

    西施却陷入沉思,喃喃地道,“当初在苎萝相见,他对我一见倾心,我们在浣纱溪畔订的终身。后来再见,他已经成了越国的大夫,告诉我国难当头,必须以身报国……他灭吴之日,便是我们重聚之时……”

    “那……后来,你在吴宫之中,见过范蠡吗?”

    石咏听过西施的传,自然知道她口中的“范郎”就是指的范蠡。他也知道西施后来结局成迷,有人她被越王勾践沉江,有人她自杀殉了吴王夫差的,也有人灭吴之后为范蠡所救,两人一道泛舟太湖的。可如今这么一听,这最后一种结局,应当是后人怜惜这绝代佳人,凭空想象出来美满故事罢了。

    谁知石咏一开口,西施却兴奋地:“原来你知道我范郎的名讳……吴宫之中,我自然见过他,他嘱咐我,他只嘱咐我……”

    到这里,西施突然声音发颤,余下的话似乎很难出口。

    石咏知道,范蠡去吴宫见西施,怕是也只有劝她好生承宠吴王,或是私下传递消息,将吴国的军政机密透露给越国。个人情感与复国大计相比,似乎太微不足道了。

    石咏这么想着,不由自主地又问了一句:“那灭吴之后,你可曾再见到他?”

    谁料到这话一问,对方当即“嘤嘤”地哭起来,石咏拍着后脑大悔——他这才是哪壶不开提哪壶。西施既然寻范蠡一直寻到现在,明显是灭吴之后两人再没相见。

    可是他却将新认下的“夷光姐”给惹哭了。

    西施这一哭,似乎无休无止,虽然只是吞声饮泣,可听得出其中蕴着无限伤心,随历经千年,却分毫未减,更因为有石咏这样一个倾听者在旁,她便更不再控制,而是尽情宣泄。

    这下子石咏更是手足无措,要安慰也不知该如何安慰起,只能在一旁期期艾艾地:“夷光姐……”

    他站在西施这一边,心里自然对范蠡十分不爽:复国就复国,复国还非得拉着旁人,关键这个“旁人”还是自己的恋人——这些古代的男人啊,一点儿都不懂得珍惜这么珍贵的感情……

    可这时候西施像是猜透了石咏的心思,轻轻抽噎着道:“不怪他,不怪范郎……”

    “……又能怪谁?”

    西施的话音未落,声音忽然转为冷厉尖锐,甚至能听出一点点苍凉,与刚才那样天真而痴情的“西施”,几乎判若两人。

    “夷光姐?”

    石咏惊讶地问。

    “‘夷光’这字也是你能叫得的?”那个声音毫不客气,直接了当地斥道。

    石咏讪讪地伸手摸了摸后脑,他知道现在面对的是谁了。

    虽然昨天西施自陈,西施郑旦原本是一个人,可是这一个人,竟具备明显的两种人格。

    “郑……郑旦姐!”石咏连忙改口,他心里大致有数,管凶的这个人格叫“郑旦”,柔的这个人格叫“夷光”。

    “你这子,还真是自来熟,见人都叫‘姐’!”郑旦毫不客气地斥道,“算了,不和你多计较,看在你费心帮我的份儿上,让你叫声‘姐’算了。”

    “那……范蠡之事,您还问么?”石咏声地问。

    “范大夫关我什么事?”郑旦寒声缓缓回答,“那个人,心中只有复国二字,将越国上下都当做他手里的工具。只可惜,身在局中,他也看不清,其实他自己,何尝不是勾践手中的一柄刀而已?”

    “原来如此……”

    石咏暗暗地想:这话得好生犀利,原来郑旦竟是这样一副敏锐冷厉的心性,又看得透彻,难怪身在敌国王宫之中,能够周旋数年,游刃有余。像西施那样天真温柔,男人们自然都爱;可只有像郑旦这样顽强而清醒,才能自保。

    “你呢?”石咏话音刚落,郑旦再次咄咄逼人地开口,“你怎么看待那些事?难道……你也认为我是红颜祸水,惑乱君心,是以色灭国之人,合该沉江么?”

    “不不不……”

    石咏听着郑旦的话,心内有些沉痛:西施结局成迷,但听郑旦这么,十之有九,是后来被迫沉江了。

    绝代美人,忍辱负重,入吴宫承欢,最后却被责为“红颜祸水”,功成之后却被沉江。这何其不公?

    想到这儿,石咏心中生出义愤,他记起时候背过的一首唐诗:“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

    如果西施是吴国灭亡的罪魁祸首,那后来,又是谁让越国亡了的呢?

    对面郑旦听了石咏这首诗,却突然兴奋起来,对石咏颇有些另眼相看:“你这子,竟然也有几分见识,知道些好歹!”

    这郑旦,虽快人快语,话一针见血,不留情面,可胜在性子爽快,倒是与武皇的脾气稍许有那么一点儿相像。

    石咏一面与郑旦偶尔闲聊上几句,一面取出他从造办处带回的工具,准备将这一片巴掌大的云纹帛纱继续修复。

    他从造办处带回的工具,类似绣花用的竹绷子,呈长方形,大可以随意调整,用途则是将布幅固定,便于操作。

    石咏此前将这幅轻纱之中后人织补的部分完全去除,只余最古老的一部分。这一部分保存完好,织品坚韧,但美中不足的地方则是边缘都是裂口与线头,另外云纹最下部有一处的破损。

    结合在现代了解到的古代纺织品修补技术,石咏最终还是决定,用丝线衔接绣补法将破损与开裂部分补全。选用这种技术的同时,石咏依旧选用同类织物衬在底面进行衬补。毕竟前辈过,法无定法,一切视文物的具体情况而定。

    然而石咏从来没有体验过这样的文物修复过程,他一面修复,“文物”还一面开口给他指点,告诉他织物的经线纬线都是什么线,是怎么织的,何处当密,何处当疏……

    郑旦还真是个健谈之“人”,不仅指点石咏如何修复“自己”,还将过往经历一一告诉石咏。

    原来,郑旦的这个人格,在吴国灭亡之后,便一直附在她曾经浣过的轻纱上,数千年来世事变幻,沉沉浮浮,而这轻纱则缝缝补补,辗转流传,她却一直心中有数,见识了人间各种世情冷暖,心性早已磨砺得十分坚韧冷硬。

    石咏听了便暗自想,大约西施的那个人格不常出现,或是一出现便会四处寻找她的“范郎”,心中存了最美最好的梦,而对世间百态便不那么留心。

    这两种人格,可能早先在春秋末年的时候,差别还不是那么明显,身边人不易察觉,然而千年以降,到了石咏现在身处的这个年代,两个人格早已南辕北辙,差距明显,连石咏这样并不算敏感的人,都可以轻易区分出来。

    “对了,郑旦姐,我将你这一幅帛纱修整好之后,该做成什么好?”

    石咏想:总之被面是肯定不成了,他只要一想到,有绝代佳人的魂魄附在他的被子上……他干脆就没法儿睡觉了。那么,他是该将这的一幅帛纱裱起来?挂在墙上?还是做个什么随身的物件儿能戴在身上,可以出去看看,不用成日闷在家里?

    “咏哥儿,你刚才什么?”

    声音一转,陡然变得娇媚柔软,石咏一愣:“夷光姐?”

    “嗯,是我!咏哥儿,你什么,夷光没听清!”

    石咏伸手去捏捏眉心,心想,两个人格切换得太快,令他有些猝不及防。

    “夷光姐,下次您出来的时候,可不可以……先个招呼?”石咏低声请求。

    “我……招呼了呀!”西施的嗓音软软糯糯的,似是透着几分委屈。

    石咏一想,这不结了?两个人格,西施管他叫“咏哥儿”,而郑旦则总是直来直去地管他叫“石咏”,总算能区分了。

    石咏心下一宽,便与西施商量起来……

    不久,石咏便敲定了,算用修复的这一片帛纱做一个荷包。这样他出门的时候可以佩在身上。西施自是乐得随石咏出去见见世面,石咏同样征求了郑旦的意见,郑旦没有反对的意思。

    石咏便大胆地去做了。他先将整片帛纱修复完成,补上所有破损与裂口,并将旧有帛纱密密地固定在衬里上,然后再尝试去缝制一个荷包。

    没想到这缝荷包的工程刚开始,就被石大娘接了过去。

    石大娘责怪石咏,这种活计为什么要自己动手,却不找她这个当娘的;她又教训石咏,这是女人家该做的活计,他一个成丁的男子,亲手做这种事,传出去莫不是要被人笑死;再者石咏是全家唯一一个在外头当差的,自当专心当差,内务什么的,都交给母亲和二婶儿就好……

    石咏无话可,只能挠头:他在后世习惯了男女平等,至少在他们研究院里,性别差异在不同工种之间其实并不算明显。想当初,可是整个纺织品修复处都盼着他这个男生能留下来的。然而到了三百年前,他一个大男人,又是在外头当差的,亲手做些件针黹活计,传出去了,被人嘲笑太娘气不,连带的,石大娘也容易被人在背后指指戳戳。

    总之,缝荷包这件事,石大娘好像是真的生了气,又像是自责不已,两三天之内,就完成了那个云纹帛纱荷包,送到石咏手里。

    石咏从母亲手接过那只云纹帛纱荷包,只见母亲心思颇为巧妙,顺着原本那一幅云纹的形状,做了一个桃形的荷包,表面就是那幅古朴而素雅的云纹,底下系着络子。整个荷包看着颜色素净淡雅,底下却垂着的络子却是鲜明的石青色,络子里夹着正红色的丝线,于肃穆之中,透出一点爽利的鲜艳。

    “真好,好极了!”石咏真心感激:这造型,这配色,真是绝了。

    石大娘却瞪了石咏一眼:“现下信得过你娘了?你娘手艺不算出众,跟南方那些织造局里的绣娘相比自然比不过,可是你娘连这么一点儿活计也做不成么?”

    石咏连忙笑着给石大娘捶肩顺气,柔声道歉,将母亲好好哄了一番这才作罢。

    “咏哥儿!”

    荷包一到手,西施先开了口,“明儿你出门,也会带我们一道去吗?”

    “那自然!”无论是西施还是郑旦,石咏这时都已经熟稔了不少。听能出门看看当今这世上的景致与人情,西施雀跃不已,听起来她心情很好。

    “我当差的地方,是在京城的皇宫里,辟了一块院子出来,给工匠们用的……”石咏向西施解释,详述了他所在的造办处是做什么的。

    “哦——”

    结果竟是郑旦不咸不淡地回应,似乎在表达:怎么又是皇宫?没兴趣!

    好在石咏与这两种人格相处了一段时日,对她们这样几乎“无缝”的切换也有了些心理准备。而且处得久了,石咏隐隐觉得,也许这世上的每个人,每个女人,性格中都有这两面:一面是单纯,一面是精明;一面是温柔,一面是倔强。

    男人们恐怕都更喜欢单纯而温柔的那一面,可要在这个世上稳稳地立足,女性自身的精明与倔强,恐怕也是少不了;身处环境越艰苦越恶劣,后者便会渐渐从性格中突显出来。

    第二日石咏履行承诺,佩着这个荷包去造办处。

    他所处的这个时空,男子出门佩戴荷包极为普遍,造办处除了石咏,几乎人人都是每日佩戴,用于装一些随身的物件儿。像唐英等人大多佩着普通的织锦荷包,然而像那些喜爱炫耀的,如同他们的同僚察尔汉,身上佩的那个荷包则是用金银线织的,摘下来往桌上一扔就是沉重的一声。他那个荷包本身就值不少银子,石咏有时候会想,看来察尔汉真是在造办处撞上个肥差,捞了个盆满钵满。

    只不过石咏自己对察尔汉并不羡慕,若是他与察尔汉易地而处,至少他不会这样高调炫耀。

    唐英和石咏是一个心思。不过石咏是后来的,而唐英和察尔汉是同一天进的造办处,两人私交算是不错。听唐英也私下劝过,然而察尔汉却听不进去,反而劝唐英舍了那画工处的差事,到他那边一起与广储司对接。

    唐英见劝之无用,渐渐地便也不再劝。

    如今万寿节既过,造办处的书吏和笔帖式们忙过一阵终于空闲下来。唐英和石咏却都因为手上有活儿,依旧忙个不休。待到了饭点,其余画工们都去吃饭去了,唐英才起身活动活动,见石咏还在伏案忙碌,唐英便出声招呼:“石兄,走吃饭去!”

    石咏应了,随唐英一起出去。

    唐英看了看,没见到察尔汉的人影,扭头看见西配殿那边察尔汉占用的那间屋子门正掩着。

    “我们叫上察尔汉一起吧!”石咏随口。察尔汉比较贪,但是人不算坏。

    唐英点头,两人一起朝西配殿的那间屋子走过去。

    “奇怪,怎么他这门从里头反锁着?”唐英推了推门,抱怨一句,随即伸手拍门,“察尔汉,察尔汉……你在里面么?”

    正在这时,石咏忽然听见郑旦的声音在耳边冷然响起:“石咏,快,那里面不大对!”

    石咏一怔,顾不上去向那屋里究竟是怎么个“不对”,反正郑旦一,他就立刻斜过身体,肩膀重重撞在门上。

    唐英一愣,随即也和他一起,两人同时使劲,撞了两下,一起将从内反锁的门撞开。

    他们面前,只见一双脚正悬在空中,幽幽地晃荡着。

    察尔汉……投缳了。

    作者有话要:  争取明天开始每天能给大家多更点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