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章 西洋珍妮车【下】
千秋拓就赶紧拉一把刘进,刘进也错过了容铮那一刻的笑容,否则,他直接会寒毛竖立。
之后散朝后,六部早就聚集下人去联系各地的商人,然后各地的商人听公家允许分三成利给他们弄纺纱车,商人们还以为朝廷在打他们什么鬼主意。
毕竟眼下除了陛下还在意点他们商人,其他官员都是看见商人就恨不得当头肥猪宰。
这就算了,不定直接会人倾家荡产,好在有陛下在他们现在还不用担心。
而雷云已经出海去了,他的家人很快收到黄禹的授意,雷家人顿时行动起来,他们在各地的商号都发了十台纺纱车。
并且海城候雷云的名号在民间已经是响当当的了,因为他是第一位不用上战场却获得侯爷爵位的人,自然民间对他个人传颂也非常的传奇。
尤其是他商人出身更是号召了大燕的商人一起为纺纱车织布做出贡献,而且雷家出大方,直接分了四成给商人们。
于是原本六部的三成,瞬间输给了雷家的四成利益,所有的商人都跑到雷家那里去了。
六部十分愤怒想暗地搞雷家,结果黄禹私底下对六部的人一个个进行登门拜访,明摆是带着陛下的旨意要保海城候的家里人。
而雷云知道自己的长子和妻子都被陛下庇护着,他也可以继续放心在海外巡航了。
很快半个月过去了,通过雷家号召的商人的发展下,造出了二万台纺纱车,而五部只造出八千台。
而这二万八千台的纺纱车在经过挑选女工,签约新的雇佣合同后,开始投入了生产。
这一次出布量直接达到了一千万匹。
这些布运往南镜,南海关,镇口城,江淮地区,然后通过河间府辗转直接运到北方的边境。一千万匹布瞬间被市场吞没了,虽然还没达到饱和的状态。
但是在以上几个地区的织布价格已经低了六成了。
这些地区的百姓们没想到除了盐可以低价后,衣服也可以低价了,并且官府还宣传这是朝廷新设计的纺纱车制造的布,每人每家限购三匹。
并且三匹还不到半两银子,这让很多长年穿不上几件好衣服的穷苦人家都纷纷有了扯布做衣服的念头。
很快成衣铺的生意就红火了起来,由于布太多了,成衣铺也是随着市场一家又一家地开起来,甚至是擅长做衣服的农家也在自家开起了衣铺,这些农家也有不少邻居,乡里过来定制衣服。
等拉了布,做了衣服穿了衣服,然后换洗衣服,又有人开了洗衣店,一条龙下来,织布的市场和产业也在因为需求而诞生出不同的门类行业。
现在一片繁荣的景象,很快就传到两林地区去了,两林地区走动的贩通过低价购买的布,再提价三成卖给自己人。
自己人还觉得质量这么好的衣服还卖便宜了。
于是很多人来光顾贩,等后来去过镇口城的江林人们,注意到这个商后,大家纷纷都前往河间府开始购买成品布。
尤其是受益地区的百姓,他们现在除了柴米油盐,又多了一件衣服可以享受。
百姓们肉眼可见地看到生活在一步步变好起来。尤其是河间府百姓,去年大家都在担惊受怕饿死,而今年他们河间府不但米价低,盐价低,甚至衣服半价都能买到三件,从前一年到头穿两件衣服都算富裕的人,现在普通的人都能一年换三件衣服了。
而穷苦的人从捡人家衣服穿,到现在购置一人一身衣服。
总之所有人的生活都在随着陛下的带动下,变得更有盼头起来。尤其是镇口城的人,现在只要一上马路,有人喝茶时都会问一句:“你家扯了几匹布?”
“我们家每人两套,这在从前都是想都不敢想的。”
“哈哈哈,自从陛下登基后,我那几件舍不得扔的补丁也给当抹布了。”
“盐也是不要钱地腌萝卜,各种泡菜,还有腌腊肉。”
“岂止是这点,我们镇口城的糖也是不要钱似的,你知道外面的人都叫我们镇口城的人什么吗?”
“什么?”
“都我们镇口城都是富人的生活了,我乡下几个穷亲戚来我家住了几天后,他回到村子不知道宣传了多少回。现在我们家在乡下也算是大户了。”
“谁不是呢!半年前我们还在啃粗面馒头,半年后,我们已经是米饭不愁了。”
“岂止米饭不愁,我都胖了好几斤了。”
镇口城的百姓们其乐融融,对生活的向往也更多了几分期待。两林地区修轨道的年轻人们,他们在今天特地被允许放假休息一天,然后拿着官府发的布票去领半匹布给自己做衣服。
年轻人们拿着布票排队的时候,他们都领到了半匹布,摸着里的布滑润,质量也不错,大家都感到不可思议,这可是上品布,官府居然也舍得发给他们?
但过后,年轻人们听是陛下特地为两林地区发下的福利,年轻人们顿时激动不已,现在他们只要听到是陛下的恩惠,大家都对未来的生活多了几分希望。
于是领了布的年轻人们在修建铁轨的时候就更卖力了。
而所有人都不知道这些布,还在快速被生产当中,相信再过不久,大燕八千万人都能穿上珍妮纺纱车的衣服。
到时候衣食住行,起码穿着可以解决了。
同时所有的百姓在买到布的时候都在对容铮的功绩感恩戴德,庆幸着自己活着的时候遇到了圣君,甚至有人已经私底下立了长生碑,为大燕的女帝祈福。
而容铮在深夜的时候,她将衣食住行的衣和住已经解决了八城,温饱还在进行建设当中,这还是她立下的脱贫目标的第一步。
第二步则是尽快提高百姓人口各方面的素质,她只希望培育出的这颗树中,能有一颗长成参天大树,可以为大燕续上后世的工业革命,而不是错过工业革命!!
而第三步,正是她最后的目标。
容铮在书案上不断描绘着自己宏伟的计划,而床上枕着臂的千秋燕,她温柔地盯着勤奋的帝王在那部署着自己的千秋霸业。
忽然一个念头从她脑海中诞生。
如果能为这个人留下一个子嗣,那该多好?她们的子嗣一定会非常的优秀,或许孩子也有可能只继承容铮的优点。
千秋燕在想到缩的容铮站在自己面前,喊她阿娘的情景,她的内心便充满了愉悦。
也就是在这一刻,千秋燕的在抚向自己的腹部时,她心里的遗憾越发深重起来。
千秋燕从未想过,早就打算孤独终身的自己,也会在这一天中为自己和她的子嗣产生了抱憾终身的执念。
而容铮却一直在补充自己继续壮大燕朝国力,富裕大燕民生的计划。
次日早朝,容铮先千秋燕一步起床,她亲了下还在睡熟当中的千秋燕,然后便穿上龙袍去御正殿了。
等她走了,一夜未睡的千秋燕,她睁开眼眸时,血丝在眼球扩散着,她的心情也因为昨晚变得低落起来。
千秋燕没有容忍这种负面情绪继续下去,她起床后便拿起金麟剑开始锻炼自己,分散自己的注意力。
旁边的春桃看见姐心不在焉的样子,她忍不住声问道:“大姐,也许您应该听夫人的话,有什么困难去找她解决。”
此话一出,千秋燕的剑刃一收几乎差点刺到了身边的人。
容铮这时还在和司农部和六部的人开起了一年一度民生会议,她来御正殿后就宣布众人去议政殿开始谈论民生。
百官们这时想起了陛下颁布的一年民生会议,三年计划,五年大计划,十年基建计划的一系列政策。
很多人也勉强跟上了容铮的速度。
于是凰皋一年,百官们在新时代迎接了新制度,并且他们也逐渐在容铮有意识的推动下,一步步将本职绑在民生上,不再像之前那般空中阁楼对底层一无所知了。
百官们也学精明了,如果他们当中谁没跟上陛下,以后朝廷当中就没有人再见到他们的身影,这对很多官员来是多么可悲的事情。
现在一年一度的会议,陛下有意提到发展民生经济,扩充农作物,提高农作物产量,以第一年振兴农业为基题,开始预定第二年的发展道路。
这时百官们在抄写笔录的时候发现的凰皋时代一个标准发展的特色,那就是量产,量产,再提高生产,加快效率,解放过多低效的劳动力。
将低效引领到高效劳动力。
并且这一天,容铮将织布,国盐所,商会里面的商税,合同,月薪标准给定了下来,甚至还给沈立林的部门增加了一个劳动务农司,让他们监管商人拖薪欠薪的行举,最后规范化劳动素质,分配出一套高效的管理方式。
百官们听的晕头转向,但不乏身边有人听懂了,他们就可以去请教。很快一场会议下来,听懂的人有七成,剩下的人没听懂也只能回家慢慢磨了。
最后大燕的第一届民生会议由此开始,未来这些民生会议将持续一个半世纪引领当今世界,等开到了一百六十一届现世的到来,盛燕史将成为了后人引以为傲并且效仿的一笔青云史。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