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一、热潮

A+A-

    元清帝觉得人的适应能力真的是可怕的强大, 皇叔想亲,他心中已经全无惊讶,毫无波动,甚至还有点想笑。

    顶着严肃正直的脸,心里却想着这种事,这样的反差,实在是叫他觉得有趣。

    想着, 脸上的笑意便一直没有降下去,倒是将肃王笑得有些莫名其妙,还低头看了下自己, 以为身上沾了什么。

    “我只是想起了一件趣事。”元清帝一边憋笑一边摇摇头,转移话题道,“近来大营改制如何?”

    肃王摸不着头脑,只能先将疑惑放到一边, 道:“改制已经初步完成,只是还需磨合训练, 尤其特种部队,神机营也日渐趋向正规,火铳鸟铳暂时对半来用,邵岩和兵仗司对黑/火/药进行了改良, 火炮和炸/药还在研究中……”

    又挑了些改制中遇到的重点一一汇报。

    元清帝听着,渐渐认真起来。

    他近来心中有个念头,算在元日大朝会,在各国使臣来贺时, 举行穿越者们所的阅兵仪式,震慑诸国。

    虽然与匈奴的战事平定,但大魏边防并不算完全消停,尤其辽国虎视眈眈,若非其内部纠纷不断,只怕早匈奴一步与大魏开战,还有吐蕃云贵各部,虽名义上归顺大魏,但因地势风俗,实际还是由那些部族首领掌控。

    不论是攘外还是安内,阅兵式都是要举行的,而且定要起到百分百的震慑效果,他必须为大魏百姓争取到五年的发展休养期,他希望日后不论是边关的百姓,或是远走行商的商者,大魏能成为他们坚实的后盾,日后它国之人提起,便不敢造次,挥手放行。

    这个念头暂时不能与别人听,他只能给皇叔:“……所以,还需劳烦皇叔再辛苦几月,此事交给别人我不放心,我只信皇叔。”

    虽然有些卑鄙,但却不得不承认,他眼下最信任的,只有皇叔,便是太傅也得靠后。

    也正因此,他不愿戳破皇叔的心思,哪怕所有人都看出来了,他也要假装看不出来,情爱会导致的变数太多,不如维持现状,至少对他而言,现在的情形是最好的,虽然对不住皇叔,但作为帝王,这是最正确的选择。

    或许因着这一点,他才不计较皇叔对他有所冒犯的心声,毕竟先起了利用之心的人是他。

    元清帝是这么认为的,至少当下是这么认为的。

    肃王根本不知道他的心思早就已经暴露,反而因为元清帝的这番话心中一震,面露动容:“你放心,只管交给我便是。”

    【得元元如此信任,死而无憾了。】

    元清帝低头饮茶,避开他的目光不敢看他,心中长叹了口气,了声抱歉。

    肃王毫无所觉,转而提起了另一桩事:“中秋过后,匈奴公主便要入京,不知陛下可想好如何安排?”

    元清帝听不到他问这句话的心声,拿捏不准他问这件事是什么意思,怕刺激到他,含混道:“自是安排入宫,交给太后和皇后就是。”

    他其实十分怀疑这位公主也是穿越者,就算现在不是,等入了宫,不定也会是。

    肃王表情有一瞬间的古怪,似乎在犹豫,片刻后,道:“若我猜得没错,此次送来的,会是乌维的十六女,是刚上位的呼征的胞妹,这位十六公主……”他顿了下,似乎不知道该怎么形容,“性子暴躁桀骜,只怕不是会安顺之人。”

    元清帝挑了下眉:“皇叔与这位十六公主相熟?”

    肃王忙道:“只是见过一两次,这位公主扮作平民混入过雁城。”

    【以她的性格,怕是要委屈元元了。】

    元清帝扶额,心中嘀咕,只怕在你心里没人能配得上我吧,换谁都能挑出一堆毛病来,无奈道:“我怀疑她或许也跟皇后他们一样是穿越者,若是如此,皇叔不必担心,她若愿意投诚,便待她像梁才人夏婵一般,若不愿,便叫邵岩送她离开。”

    只是后续要麻烦些,若她跟皇后几人一样是在原身死后才穿来的,驱逐了她,原身便也死了,公主刚来便出事,不好向匈奴交代,不过事情还没到那个地步,不急,等具体见了人再。

    肃王似乎对这个答案并不是非常满意,但也没有出什么反对的话,轻轻颔了颔首:“也罢。”

    【十六公主虽性情不善,容貌却极盛,若元元被她迷惑可该如何是好,不行,我得多提醒着些……】

    元清帝无言,他到底哪里给皇叔错觉让他觉得他喜爱美色了?他明明,明明……

    算了,处男这个并不是什么光荣的事,还是不提了,他如今都怕被皇叔不慎探脉了,皇叔当初跟松真人学得功夫还真不是白练的。

    两人接着又就近来发生的事聊了一会儿,酒最终没有喝成,肃王以还要回大营训练挡了,他是将军需以身作则。

    等肃王离去,元清帝坐在亭中久久没有起身,面对皇叔他看似淡然,其实心里并不平静,尤其皇叔越为他着想,他心中的愧疚就越多,还有不出的躁郁烦闷,对自己也对皇叔。

    一时觉得自己如果什么都不知道该多好,一时又觉得不知道的话对皇叔太不公平。

    一时为自己委屈,是皇叔自己什么都不甘愿这样做的,他只是为了不暴露听心之术才不戳破而已,怪不得他,也算不上是利用,一时又为皇叔委屈,做了这么多却从不邀功,而且是为了不给他带来烦恼才不,还被他自私利诱,而且是他自己通过心声发现的,更怪不得皇叔。

    思绪纷纷,越想越乱,最后烦躁地端起茶一饮而尽。

    ·

    报纸的事发酵的很快,从七月底到八月初,民间关于时报的讨论越来越热烈。

    上了报纸的官员,尤其工部尚书,走起路来都轻快了许多,瞧得其他各部尚书心中忿忿,暗下决心也要做出些事来扬名。

    展示学识的版块更是受欢迎,那些被选中印上去的诗词文章,很快在文人圈中闻名,连带作者一起被全国所知,这些人有像伍学正这般考举不得志的,也有翰林院中碌碌蹉跎的,报纸的出现仿佛给他们开了一个展示才能的新途径。

    没有上报的自然长吁短叹,自负才能不输的立刻就按着上面所述来投稿了,一时翰林学士案头堆满了来投的稿件。

    因为是第一期,所以并没有放出太超前的知识,只提了几个简单的常识,等慢慢慢慢加深了人们的信任,等他们对报纸上科普的学识深信不疑时,再逐一放出来。

    而黄大的例子,更是引得不少百姓眼红,明明都是一同卖力气求生的,一夜之间暴富不,还得到了圣人的亲笔奖赏,在圣人面前挂了名号,光宗耀祖,叫人如何不羡慕不嫉妒。

    一时间民间兴起了一股发明创造热潮,毕竟这种事堪比中彩票,不得哪日造出什么圣人看得上的东西来,便能一夜暴富了。

    报纸第一期的火爆,让元清帝加紧了对记者们的约束,对培养起去各省驻扎的记者要求也更严格了几分。

    这期间,唯一能与报纸热度抗衡的,便是八月八在芙蓉园演出的白蛇传了。

    因着前期宣传,到了表演那日,简直人山人海,几乎全长安城有空闲的百姓都来了。

    幸好宋杰早早做好了准备,修建出来的新戏台借鉴角斗场,修成了阶梯状,呈弧形围绕着舞台,坐的紧密一些,能容纳万人。

    这还是因为时间关系,只修了四阶,之后等有空闲,还能再修缮。

    宋杰编撰出来的白蛇传,借鉴他看过的电视剧,台词便如正常话,并不晦涩,连唱出来的词,也都一听便懂,有些他不记得的,便由这些梨园艺人按照他描述的情节填词作曲,填补了所有空缺,对里头的一些称呼,也都改成了符合大魏的。

    这种简单的唱词,毫无难度的唱腔,是个百姓都能哼唱几句,顿时火遍了整个长安城。

    到了街上,几乎随处都能听到白蛇传中的唱词,甚至有些聪明的店家,直接给自家的商品改了名字,什么白娘子炊饼,法海雄黄酒……或者直接借用里头的唱词来用。

    瓦舍酒楼里的艺人们,也给那些错过演出的,唱起了白蛇传的故事,勾栏中更不必细,直接叫女妓们仿演了起来。

    百姓们不像上层还要矜持身份只学妆容,女子直接学起了白娘子或青的发式装扮来,如今走在街上,时不时便能看到穿着霜色或青色裙衫的女子。

    饰演白素贞与青的两位梨园艺人一时成了贵族少年们追捧的对象。

    白蛇传只免费公演一次,之后每七日一演,而若再要看,便得买票,宋杰和夏婵一合计,故意将售票点设在了芙蓉园内,也就是,若想看表演,需得先买了公园门票,再购买一次剧票。

    好在公园门票并不贵,平民百姓看一次还是消费的起的。

    而随着白蛇传的火热,还有一件有趣的事,尽管宋杰改了法海的设定,将他变得年轻,但还是看了百姓们对剧情的沉迷,尤其等白蛇传流传到全国,金山寺这个寺名并不算稀奇,全国大型的便有五六座,有些村镇中的更多,尽管白蛇传中明确了在西湖,百姓们却认定自家所在的金山寺就是。

    一时金山寺香火旺盛,人人都好奇去瞧,到了便听有没有一个叫法海的师傅,叫和尚们哭笑不得。

    不过从此很长一段时间,法海这个法号在僧人中绝迹。

    作者有话要:  估摸着大家都忘了还有一个匈奴公主要嫁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