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韩思云吃过午饭就离开了,走时告诉萧清韫,他可能很长时间不会来了,让她好好照顾他干儿子。
萧清韫好笑,这干爹是他自己封的吧。不过看着他清瘦许多的背影,心中也是感慨万千。虽然韩思云什么也没,但萧清韫知道过程肯定不容易。
电影学院今年5月份就开始招生了,萧清韫记得当时同学们还讨论过这事。因为电影学院有个跟其他高校很不一样的地方,就是它对学生年龄作了规定,上限是22岁。
而韩思云,今年刚好23岁。虽然才超过一岁,但对于现在严格按条规办事的人们来,超了就是超了。所以韩思云才他争取的是“破格录取”,这并不仅仅是时间问题,不然韩思云完全可以明年再考。要知道电影学院很多专业是不需要考数学的。
想来今年夏季的高考,韩思云在数学、英语两科交白卷,也是存了一心想要进电影学院的心思,高考不过是应付一下家里吧。
以前见到韩思云拍的照片时,萧清韫就觉得他在这方面特别有天赋。进入杂志部后,韩思云更是虚心向前辈们请教学习,现在拍出来的照片不但很有灵气,也十分专业了。
现在放弃工作跑到燕京来,在一些人眼中可能冲动、不成熟。但在萧清韫看来,他反而有担当了。
她看到了他的决心。或许他已经碰了很多次壁,但他没有放弃,也没有诉苦,还在默默努力争取着。想来也正是这份坚持和他的才华,才让那位老前辈愿意帮助他。
......
过了两天,杨幼功来了,风尘仆仆的,显然并没回学校就直接来了。
见到慢慢,很是惊喜地道:“你也生了啊?也对,按时间也确实该生了。不过什么时候生的?怎么没收到消息?”完,很是熟练地把家伙抱起来。
萧清韫听到“也”字,立刻就知道张英应该是生了,就道:“20号凌出生的,不过23号才给你们寄了信,你应该是信还没到就来燕京了。英是不是也生了?什么时候生的?”
杨幼功脸上顿时露出又高兴又遗憾的纠结表情,“英是21号下午生的,就比你晚一天,母子平安。取名杨涵,名涵涵。想着我要来燕京了,就没写信给你。哎,起来你别笑话,照顾了涵涵几天我真不想来上学了,不知道下次放假回去他还认不认识我。”
萧清韫嘴角抽抽,得好像他现在认识你似的。原来一孕傻三年的不只孕妇妈妈,还有孩子爸爸。
不过萧清韫还是很为张英高兴的,这下子张英心里应该没压力了吧。虽然不想承认,但这个时候的女人,生个儿子给她们的安全感远比丈夫更强。
九月初,是燕京各大高校开学的日子,也是新生报到的日子。萧清韫的室友邓芳芳和雍静参加了迎新工作,也都提前回来了。
唐欣比萧清韫早生产两个多月,上学期连期末考试都没参加,现在要补考,不过这次开学倒是不需要请假了。
三人也都结伴来看望了萧清韫,而且表示会每周末送一次笔记过来。萧清韫十分感激,不然她还真担心一个月后跟不上呢。
等三人走后,萧清韫捏捏穆慢慢的爪子,“都是你这个东西。”滑滑嫩嫩的,萧清韫忍不住用嘴唇轻轻咬了一口,恩,奶香奶香的,再咬一口......
“哇......”
“......”明明就没使劲......
别人怎么逗都没事,自己一弄就哇哇大哭,还能不能好了?
萧清韫报喜的信开始陆陆续续收到回信了。
朋友们都很为她高兴,也都或多或少寄来了一些营养品或是孩子的衣物。
老家的来信是穆卫民写的,里面穆达山知道自己有个孙子了,高兴地拉着几个老朋友大喝了一场。然后天天看着家里的鸡琢磨,要不是萧清韫现在只能吃新鲜的,他真恨不得把家里的鸡全杀了寄过来。
除此之外,信里也了其他的一些事情,比如杨美丽跟张涛这次依然没考上,杨美丽已经老老实实到公社教书去了。而张涛也不算再考,准备冬季就入伍当兵。
最令萧清韫意外的是,穆卫民和赵雨竟然给慢慢寄来一只精致的银锁和一副银镯,这是他们当二爸二妈的一点心意。
萧清韫挑眉,看来这大半年穆卫民又挣了不少啊。投桃报李,萧清韫觉最多再过半年,她就可以去信让穆卫民光明正大的摆摊做生意了。
1978年12月的三中全会上就会实行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政策。
对内改革先从农村开始。这个世界跟前世高度相似,没有意外的话,也会是萧斌所任职的江淮省最开始实行大包干,从而拉开国家对内改革的大幕。
按照历史轨迹,今年11月江淮省就会实行改革。现在已经9月了,不知道萧斌的工作进行地怎么样?
其实前世时,当时的安徽省革委会主任从1月便开始支持、推广“包干到户”的做法,但直到11月才真正开始实行。
而这个世界,萧斌4月底才到江淮省任职,想要推动全省农业管理体制变革,遇到的阻碍可想而知。
萧清韫有些担心,正想着是不是要写一封信旁敲侧击问一下,萧斌的信也到了。一起到的还有两大包给萧清韫补身体的营养品和给慢慢的婴幼儿用品。
萧清韫很是无奈,在此之前萧斌已经寄来很多了,她写信还专门让萧斌不要寄这些东西了,但显然萧斌并没听进去。现在又寄来这么多,她和家伙根本用不完。
不过萧清韫最在意的还是萧斌的信。这次萧斌的信里,终于提到他马上将在江淮省农村试点推行“包产到户”。这是一项利国利民的改革措施,即使有一些反对的声音,但大势所趋,肯定能成功。所以她若是听到什么消息,不要为他担心。
萧清韫心中既感动又复杂,都这个时候了,萧斌竟然还考虑她的感受。
萧清韫知道历史的轨迹,当然不会担心萧斌不成功。为了让萧斌没有顾忌,萧清韫在回信里,首先表示了对这个举措的肯定。她并没有大段大段的理论分析,只举了一些穆家坪偷懒的人的例子。然后如果包产到户,这些人有了动力,就不会再得过且过,浑水摸鱼了。
然后就是对萧斌本人的支持。萧清韫表示,她支持他的工作,不会在意别人的言论,因为她相信他一定会成功的。
最后便是让萧斌不要担心她和孩子,她会好好照顾自己和孩子的。只希望慢慢能早点见到外公。
将回信寄出去,萧清韫的心放下一半。而另一半提着的,则是因为穆卫军。目前为止,萧清韫还没收到穆卫军的回信。
萧清韫看着一旁呼呼大睡的慢慢,拿起他胖嘟嘟的脚丫亲了一口,叹气道:“东西,一天到晚就知道睡,你你爸爸什么时候才能有消息呢?就算不能来看我们,寄一封信来也是好的啊。”
而被萧清韫惦记的穆卫军,此时在休息的空档也正惦记着萧清韫和孩子。
“冬练‘三九’,夏练‘三伏’”,是部队从严训练的传统。利用“三伏”酷热的特点,部队经过两月左右的艰苦训练,从“吃、住、走、”四个方面,摸索出一整套在炎热条件下提高部队生存能力、耐热能力、适应能力、战斗能力的经验。同时,对存在的问题也及时提出解决办法,为在湿热条件下全面提高部队战斗力作出贡献。
十三军素有山中猛虎之称,近两年没有经历大的战役,上面怕再不训练训练,猛虎就变成病猫了。而地处西南地区的十三军,不利用利用高温湿热的“三伏”,简直不过去。
于是,领导一声令下,十三军全军几个师被分到不同的省份丛林进行大拉练。穆卫军所在的37师就被拉到了滇南省,而109团直接被师长和政委踹到了气温条件最湿热,蛇虫鼠蚁最多,条件最艰苦的山林。
从这一天起,上到团长李明忠、政委顾云峰、副团长穆卫军,下到每一个士兵,都迎来了他们水深火热的日子。
拉练,主要围绕“吃、住、走、”四个字进行,重点检验部队在夏季高温条件下的生存能力、耐热能力、适应能力、作战能力。
按常规要求,步兵执行战备任务时,单兵自带的食品是“三生一熟”:“三生”即三天的生食,以大米为主;“一熟”即一天的熟食,以馒头为主。拉练的第一天,每人携带的“一熟”是两斤馒头、两斤水。
夏季高温,馒头也只能当天吃完,不能存,不然就馊了。而水,显然也是不够的,三十□□甚至四十度的高温下,不动都是一身汗,更别每天还要负重行军几十里。还好南方山里多溪流,山泉清澈,直接饮用也是可以的。
同样的,这样的高温湿热丛林中,在野外露营,保暖不是问题,最大的问题是如何避免被丛林里的蛇虫鼠蚁咬伤。除了有限的药粉,最重要的是学会辨识利用山林里一些能驱毒驱虫的草艾。
俗话兵贵神速。走,是步兵的基本功。走,既要走得动,又要走得快,更要走得通。要在没有路的山林野地达到“动、快、通”的要求,训练难度可想而知。
步兵行军,全靠两条腿,这既是对体力、耐力的考验,更是对脚力的考验。夏季拉练,不但负荷重,路难行,汗水更是水泼似的往下流。高温一蒸发,整个人都头昏眼花,极易中暑和虚脱。
穆卫军也很久没经历过这样的训练了,就连脚板都磨出了血泡,走起来更是钻心的疼。他知道很多战士们也一样,不过没有一个人叫过苦,大家心中都有一个共同信念:平时多吃苦,战时少流血。仗时要是退缩了,被收容了,那才是奇耻大辱。
而且,现在已经好多了。因为苏家药丸已经正式投入生产,每个战士都能分到一瓶。虽然不能让伤口立刻恢复,但在这样高强度的训练下,却能让伤口不继续恶化,甚至在慢慢恢复。这对战士们来,简直就是“神药”。
拉练的最后一项,也是最终目的,就是“”了。
“宁可千日不,不可一日不备。”,是部队训练的出发点,也是落脚点,是军人的天职。部队战斗力的高低,既有人的主观因素,也有武器装备优劣的客观因素。
如果暂时不能改进武器装备,那么对人的训练就更显重要。实战演练,不但能检验一下武器装备,更能锻炼军官的指挥能力,战士的作战能力。
现在拉练已经进行到尾声,稍作歇息,再进行最后一次实战演练,这次的大拉练就结束了。
穆卫军看着日历出神,今天已经是9月5号了,媳妇儿应该早就生了,不知道是男子汉还是姑娘?还有几天就能回部队了,希望能请到假,哪怕几天也好,他真的很想媳妇儿了。
醒过神来,穆卫军拿出信纸和笔,开始写信。虽然现在信根本寄不出去,但他只要有空就把一些能的趣事写下来,也把自己的思念写下来,想要将来拿给媳妇儿看。
怀孕时不能陪着,孩子出生也不能第一时间给她鼓励和勇气。穆卫军心中愧疚难当,也只能以这样的方式稍稍高速她:媳妇儿,我一直都在的。
一周之后,这次拉练圆满结束,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终于能回部队了,现在才知道,部队的训练真特么温柔啊。
穆卫军一回到部队,就收到了萧清韫陆续寄来的近十封信。迫不及待地拆开最近的一封,快速浏览下来,穆卫军的嘴角咧到了耳根,“哈哈哈哈........”
隔壁的顾云峰听到声音,连忙跑过来,“你疯了!还是傻了?”特么的整个营地都听到了!
穆卫军根本不理会,满是兴奋地道:“顾云峰,你知道吗?我有儿子了,我儿子叫慢慢。慢慢,多可爱的名字啊,是潇潇取的,多好听啊。还这是名,我觉得大名叫穆慢慢也完全可以。你觉得呢?慢慢,慢慢......”完就把顾云峰仍在一边,嘴里反复念叨着“媳妇儿,慢慢,慢慢,媳妇儿......”,又再次拿着信反复看起来。
想要声恭喜的顾云峰一口气堵在了喉咙里,许久,“哼”了一声,转身就出了办公室。妈的,老子现在也要回去看我老婆儿子了,报告是什么?,谁管啊?
穆卫军回到部队的第一天,一晚都没有睡觉,把那些信翻来覆去地看,特别是关于萧清韫自己和宝宝的部分,更是一字一句读了不下百遍。
第二天,穆卫军到营地的第一件事,就是去政治部问能不能请假。他现在心里就像长了草一样,恨不得立刻生出一双翅膀来,飞到老婆儿子身边。
还好,现在他虽然已经算是不再享有探望父母假和配偶假的“高级军官”了,但他每年还是有一次20天的休假。而且今年还有两周的产假,加起来就有34天的假期。
之前他已经请假20天,现在还剩下两周。政治部的人告诉他,顾政委了,他将手里的工作处理了,也就是交了这次拉链的总结报告,就可以休假了。
虽然除去路上的时间,最多只能陪媳妇儿和孩子一周,但穆卫军已经很满足了。在此之前,他一直以为这假批不了的,毕竟拉练刚结束,还有很多后续工作要开展。看来他要去谢谢顾云峰了。
穆卫军去感谢顾云峰时,顾政委非常大气的表示,你放心去看我干儿子吧,最多我累一些,这也是当干爹的该做的不是。
穆卫军真想,你这“干爹”是自封的吧?不过为了能去看媳妇儿儿子,还是先忍了。不得不,在对待孩子“干爹”这一点上,穆卫军和萧清韫真是十分的心有灵犀。
穆卫军心情很好地回到办公室,然后开始奋笔疾书。他决定先不给萧清韫回信,这样能给她一个惊喜。
穆卫军几乎是日夜赶工,但就算这样,他也花了三天时间才把总结报告写好。交上去后,怀着迫切的心情,一刻不耽搁地赶紧向上面交了请假条。
想着明天就能批下来,穆卫军心情那个激动啊,当晚回到家里后赶紧拿了包先把衣服装起来,这样假条一批下来就能走了。
穆卫军兴奋地睡不着,又起来把萧清韫寄来的信件拿出来反复看,好不容易终于熬到起床号响起。
照例出操、吃早饭、训练。等到中午时,穆卫军想,假条应该批下来了吧,吃过饭就去问问。
没想到,穆卫军刚吃完饭出了食堂,一位战士找到了他,是罗师长有事要找他。
穆卫军心里咯噔一下,罗师长找他会有什么事?若是平时也就罢了,但现在,他真怕假期泡汤了。
穆卫军有些心神不宁地跟着战士到了罗大成的办公室。战士敲了敲门,让穆卫军进去后,又将门关上,自己在外面站着。
......
大约过了一个时,穆卫军从罗大成办公室出来了,心事重重地回到自己办公室。坐在椅子上,耳边不断回响起罗师长最后的话,“你知道我把你当侄子,不会害你的。这次是个机会,你要把握住了,不但能在履历上添上漂亮的一笔,还能争取到国防大学研究生院进行两年半学习的机会。我知道你心急去看你老婆孩子,但就算你不为前途考虑,只拿现在短短两周的假期跟以后两年半的时间相比,谁轻谁重,相信你自己心中也明白。回去好好考虑,最晚明天给我答复。”
半晌,穆卫军终于动了,只见他拿出信纸和笔,许久才在纸上写下“吾爱清韫”四个字。
......
9月20号,萧清韫终于坐满了一个月的月子,第一件事就是烧了两大锅水,把自己从头到脚狠狠地洗刷了几遍。
洗完后,萧清韫感叹,“终于活过来了,再等几天,我都怕自己馊了。”
李大妹抱着宝贝孙子好笑道:“天天都用热水擦了的,哪有那么脏。”
萧清韫摇摇头,“那不一样。这天气,虽然立秋了,但闷在屋里,稍不注意还是满身汗水,光用热帕子哪能擦干净?”关键是头发,由于李大妹死活不让洗头,萧清韫也只能用热帕子擦擦头皮,可这样根本不管用。一个月下来那头发简直油得不能看,有人来了,萧清韫只能包上一张头巾,勉强遮遮丑。
萧清韫要洗衣服,李大妹不许,赶紧把怀里的慢慢递给萧清韫,“我乖孙饿了,你去喂他去,衣服我来洗。”
孩子都递到手边了,萧清韫也只能接过,不好意思地道:“妈,我都出月子了,衣服你放着我一会儿自己洗。”月子里基本都是李大妹洗衣服和尿布的,那时还可以是特殊时期,但出了月子还让婆婆洗,这就不太好了。
李大妹麻利地把脏衣服和尿布分开收到盆里,就开始洗起来,边洗边道:“没事,有梁帮着煮饭收拾屋子,我天天什么事都没干,洗点衣服算什么。”
李大妹这样一,倒是提醒萧清韫了。梁阿姨主要是来照顾她坐月子的,现在满月了,一会儿找个机会跟李大妹商量一下,这两天就让梁阿姨回罗家吧。毕竟是国家分配下来照顾罗爷爷的,总不能老霸占着人家。
不过等梁阿姨一走,她也要上课,家里就剩下李大妹一个人。又要照顾孩子又要煮饭,肯定忙不过来。恩,是该考虑找个帮忙做家务的阿姨了。不过这事等梁阿姨走了再吧,反正她还有差不多半个月才回学校上课。
“嘶”正想的出神,胸部上传来一阵疼痛。萧清韫低头一看,雪白饱满的胸脯上出现一丝血痕。把家伙放在胸前的爪子握住,一看,好吧,该修剪指甲了。
原来家伙儿吃奶的时候有个习惯,一只爪子非要抱着“奶瓶”,有时还抓抓捏捏的。之前还没觉得,现在家伙儿也有一个月了,长得白白胖胖的,劲儿也不,指甲一长,可不就给划出痕迹了。
萧清韫捏住那肉肉的爪子,“狠狠”咬上一口。混蛋,以后吃奶时就把手给你抓住,非得把你这个“揩油”的“恶习”给扳过来。
第二天,萧清韫跟梁阿姨提了回罗家的事,果然她一提,梁阿姨就表示今天就要回罗家了,她正想跟萧清韫她们告别呢。
送梁阿姨走时,萧清韫想给一些报酬,毕竟这两个多月的时间多亏有她。可梁阿姨死活不要,是她本来就有工资的,来萧清韫这儿也只是换了个地方工作,怎么能领两份工资?
萧清韫没办法,最后只能送了两罐孩子的奶粉给她。这段时间通过聊天萧清韫和李大妹才了解到,看起来只有三四十岁的梁阿姨,实际上已经46岁了,孙子都已经有了两个,不过年纪都不大,只有两三岁。
这些奶粉,多半都是萧斌寄来的国外的东西,不是有钱就能买到的,能拿一罐回去给孙子补补身体,是非常好的。因此梁阿姨没再推辞,很是感激地收下了。
梁阿姨走后,萧清韫就跟李大妹了请人帮忙的事。这段时间李大妹也知道了有人帮忙的好处,况且她也想尽心照顾好孙子,于是没多想就同意了。而且还把找人的事包在了身上。
这大半年李大妹也不是白呆的,可以比萧清韫都还了解情况。不但老早就把周围邻居了解清楚了,而且因为月子里到周边村子去给萧清韫买鸡蛋和母鸡,李大妹也认识了不少人。
她现在就知道有两个家里条件不太好,但人品不错手脚又麻利的年轻媳妇。李大妹相信,她只要把一个月25块钱,还包吃包住的条件一,那两人肯定愿意来帮忙的。她现在要做的就是再考察考察,选出一个最合适的。
萧清韫听李大妹这样一,不禁刮目相看,这交际能力,可比她这个“见过世面的大学生”强多了。于是放心地把找人的事交给了李大妹,她还是很相信李大妹看人的眼光的。
李大妹人还没找好,萧清韫却先收到了穆卫军的来信。信很多,起码有十几封。看到信的瞬间,萧清韫就抑制不住心中的喜悦。将信一一拆开,找出最近日期的,算看看穆卫军的近况。可当她看完信后,却有些怔忪,第一次对自己报考燕大生出了后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