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五章 建国

A+A-

    一日时间,楚江阔飞掠过锦州内所有的乡村镇县,所有百姓都已知晓了他吩咐逃命的宣告。

    在他亲自现身宣告之后,各地百姓顿时都纷纷慌乱起来。

    他派出到各地的使者,有许多都被当地官府当做妖言惑众的叛贼抓捕了起来,从风光的使者沦为了阶下囚。

    但在他本人现身宣告之后,百姓们都知道了那些使者所已经改朝换代之事确实是真的,又都大闹起了羁押各使者的官府。

    一些官府敌不过沸腾的民怨,只能释放出了楚江阔派出的使者。

    被释放出的使者们赶紧按照楚江阔吩咐组织百姓逃往避难之地。

    当然,亦有许多官府死守忠君之节,便是衙门前堵满了闹事的百姓,他们也不愿释放出“窃国贼楚江阔”派来的使者。

    同时,在得知楚江阔已经独自立国的事之后,民间也立即出现了许多反抗楚江阔的群体。

    那些群体基本是由当初反对伏江会的人组织而成,因此就算是临时组建起来的群体亦有不弱的影响力。

    在那些死守忠君之节的官府和反抗楚江阔的民间组织阻挠之下,真正能撤离逃往避难地的百姓其实并不是很多。

    锦州内的百姓共有四十余万,但最终真正开始听从楚江阔吩咐逃离的百姓只有近二十万,其中大部分还都是镇江城中的百姓。

    楚江阔也知道就算他亲自出面宣告了也不可能动所有人,但他也没办法了,他又不能操纵所有人的思想,且现在时间紧迫,他只能争取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做到最好。

    宣告完“江国”境内的各地居民,他就回到了镇江城中,亲自监督起他吩咐运往各处避难地的粮食衣被。

    最后三日时间,大批百姓和运送物资的车辆已经开始浩浩荡荡奔赴了楚江阔指定的避难地。

    避难地建造在锦州往南的高坦地势之上,那处地势占据整个锦州约四分之一的区域,其上多是树林草地,没有居民。

    近二十万百姓聚集于此倒也不会显得太过拥挤。

    就在所有听从楚江阔宣告逃往此地避难的百姓都完全来到此地之后,三日时间已经过去。

    当夜,伴随着天边传来一声“轰隆”的巨响,隔开锦州与岷州的那一节横山山脉猛然一震,而后大地开始龟裂,整座山如同一堆流沙似的开始往下滑坡。

    从龟裂出的山体裂纹之中,大量水流喷发而出,滑动的山体也混合着许多山洪形成泥石流冲垮了山腰处许家的庄园和山脚下的许家庄。

    随着山体滑坡到了岷州境内泛滥的洪水水平线之下,岷州内的洪水也向着锦州开始倾泻。

    有过二三日时间,洪水接连淹过了一座座乡镇。

    那些原本不听从楚江阔劝告的人面临袭来的洪水,此刻才纷纷后悔,但现在大祸临头,他们就算后悔也无计可施了。

    随着洪水在锦州内的漫延,楚江阔感受到自己的民心之力开始以极快的速度下降。

    虽然未归附于他的百姓是无法给他供给民心之力的。

    但那些没有听从他宣告逃难的百姓,也未必是因为不曾归附于他才不听他劝告的。

    其中很大一部分没有逃难的人,还是因为忠于蜀国的官府和那些反对伏江会的组织阻挠。

    已经逃到了避难地的众多百姓立于高地之上,看着下方逐渐被洪水淹没的地带,一片凄然。

    如今他们也像是岷州洪灾爆发之后那些流离失所的灾民一样了。

    但在凄然过后,众多百姓又纷纷发自内心的感激起了楚江阔。

    楚江阔所一切都是真的,并非散播恐慌。

    多亏楚江阔极力向他们宣告逃离之事,甚至不惜为此直接夺下了岷州主城,自立为王,否则他们都早已经葬身在滔天洪水之中了。

    此时,在众多百姓心目中,已经认定楚江阔反叛朝廷并非是因为自己的野心,而是为了黎民苍生。

    民心之力不仅来自于拥戴者的数量,也与拥戴者的热情相关。

    楚江阔的力量因洪水吞没百姓而下降了一段之后,又开始因为这些活下来的百姓的热情而开始猛烈上升。

    活下来的这二十万百姓,基本上都已经成为了他的忠实拥趸。

    当然,楚江阔没有闲心为自身力量的下降和上升而惆怅或兴奋。

    因为此时他还要忙于安置百姓。

    若不把已经救下的百姓给安置好,那么他此刻上升的力量也无法维持太久。

    毕竟民心是会变动的。

    若不安置好百姓,他此刻获得的力量用不了多久便会散去。

    安置近二十万百姓。

    这可是一个非常不的工程。

    避难所的高地上有一座高山名为仰度山,楚江阔使用御土棋的功效直接在仰度山上拔地建起了一座土堡。

    而后飞上高空向下方漫山遍野密密麻麻形同蚁群的百姓告知那处土堡便是他的办公之地。

    带领百姓逃难而来的使者们来到土堡之中向他汇报了各自带来的百姓人数。

    计算统计之后,命使者们将各自带来的百姓分开管理,各使者为区长,往下再细分营长组长队长,每千人为一营、每百人为一组、每十人为一队,一层层细化管理。

    从原本锦州府衙中带来的官僚都聚集在仰度土堡内,有这些人的辅佐,尚且还能维持一个统治系统的正常运转。

    同时,楚江阔又让各区长去收缴治下百姓带来的物资,以便和他早前就吩咐人运送来的大量物资集中在一起按照计划分配。

    最开始,百姓基本都是不愿将自己上物资交出来集中管理的。

    楚江阔只能再次飞上高空,不断向所有百姓明此时的严峻形势,只有大家一起同心协力度过眼前的难关,才能重建家园。

    虽然许多百姓都无法理解楚江阔这些从一个先进时代中带来的思想。

    但因为楚江阔刚从洪水中救下了他们的命,所以有许多百姓还是愿意听从楚江阔吩咐的。

    这么游了一日之后,便有一些百姓开始将自己上的物资交了出来。

    而楚江阔也开始给那些愿意交出物资的人按照计划分配资源,完全饿不到他们,并利用御土棋的效用给那些人建造起了简陋但完全能御寒的土屋。

    眼看交出自己的物资也不会被饿到,且还能得到足以御寒的居所,越来越多的人便都愿意将中物资交出来了。

    逃亡百姓数量实在太多,就算楚江阔随就能拔地建起一座土堡,但也不可能每人都建一座,至多只能按照容纳一营千人的容纳标准建造。

    且建造起来的土堡都没有任何床炕,百姓只能在地上铺上被褥就地而眠。

    但就算是这样的住所,对百姓也有极大的吸引力。

    毕竟大家都是灾民,这种遮风挡雨、躲避野外毒虫的居所,重要性与食物完全是一个程度的。

    而且此时正值深冬,倘若露天的话,就算有再厚的衣被也有可能被冻死,但只要有个居所就能避免这种结果了。

    所有物资汇集到一起,只要按照计划稳定分配,使每个人每日都能吃够恰好能维系生命的食物,但谁也不多吃,那么是足够让所有人都熬过这个寒冬的。

    当然,为了防止那些负责分配物资的管理层中会有人中饱私囊,楚江阔也在严查,一旦发现蛀虫,就立即严惩,扶持新人上位。

    反正别的资源不多,人的资源随一抓就是大把。

    如此治理,渐渐的也就没人敢做贪墨之事了,为官者廉洁、为民者守序。

    一切都在朝着良好的方向发展。

    等入了春,一边打猎采集获取食物一边开垦荒地种植,那么就可以彻底稳定住了。

    而在“江国”一切都在朝着良好方向发展的同时,另一边,蜀国也在朝着有序的方向稳定进行。

    岷州内的情况经过望帝和丞相开明的有序治理,也开始按照两人的计划开凿引水河道,只要凿好河道再将洪水一引,洪水便可慢慢退去。

    但一切虽在有序进行中,望帝却并不是很高兴。

    此时的望帝精神愈发萎靡,看着眼前新呈上的奏折,望帝气得浑身颤抖、双目睚眦:

    “楚霸王真是一个好名号啊!”

    罢,他“啪”的一声便将奏折摔到了地上。

    下方,岷州知府和山城县知县等各类大官员吓得浑身一震,只有丞相开明还显稳重,急忙问道:

    “此张奏折所奏之事为何会让陛下如此动怒?”

    “你自己看!”望帝怒喝一声,都忘了吩咐身旁看太监去传阅奏折,老太监也不敢动,开明只能自己走上前方拾起奏折阅览,看后顿时也是面色大变:

    “楚江阔那反贼趁我蜀国灾难频发,竟干出此等忤逆不道之事,简直天地不容!”

    但忽的一下,开明又装作是意识到什么事似的,看向望帝假意道:

    “陛下,奏折上楚江阔在锦州纠集叛党散播有惊世大妖撞塌横山的流言,如今横山确实崩塌,在那些渎江洪水之下,莫非真的有什么妖邪存在?”

    “假的!一切都是假的!无疑是楚江阔那恶贼编造出来的谣言,崩塌的横山定是他动弄塌的,为的就是笼络民心!”

    盛怒之下,望帝全然不做思考,一口否定。

    开明听罢暗暗与一旁的岷州知府交换了一个眼色。

    曾经猎犬王等人早已向岷州知府汇报过金虎峡底有一只蛇妖的事,但早已被岷州知府瞒了下来。

    因为岷州知府同样是开明的人。

    迅速写了一道谕,望帝又对开明道:

    “丞相,你持寡人谕,到宫内调集七大高、并带领一八千禁军,赴锦州平叛!”

    其实现在望帝的实力仍然要比楚江阔强得多,楚江阔绝不可能是他的一招之敌。

    但他并不能亲自去抓捕楚江阔。

    原因有二:

    一是身负民心之力者,一旦闯入其他具有民心之力的人的领地之中,会受到归属他人的民心的反向削弱。

    二是身为一国之君,本就有诸多事务缠身,若抛下中事务抽身去做其他事情的话,亦会导致归属于自己的民心变动。

    所以,望帝还需在岷州好好治洪,平叛之事只能交由丞相去做。

    开明心中阴谋一笑,拱应下:

    “微臣遵旨。”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