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一章 流水线
流水线
去年在东村院,顾云过完年没几天便赶赴上京。今年在昭通城,两人可以日夜厮守,只不过忙碌的变成了阮恬恬。
原本正月十五前都懒洋洋的木匠们从初二就开始忙碌,而已经造好糖车的三十六户人家也顾不得过年,全家老一齐上阵的山里收甘蔗。
来给顾家送年货的车夫们过了十五便要出发,他们想赶在元宵节前,熬出第一批红糖。
爆竹的声响未散,昭通城里便充满着香甜的味道。
赵昭帮苗女扛来了几根甘蔗,苗女正在整理木柴。院中的锅已经架好了,就等着甘蔗汁入锅。
苗女法娴熟,婆婆却很紧张:“能行吗?”
“能行!”苗女一笑,脆生生道。
熬糖讲究火候,要是火候掌握不好,这一锅糖便废了。哪怕只少一把火,先前的忙碌便全部化为灰烬。
苗女并没有看上去那么镇定,她心里是有些紧张的。
官府中有厨娘有人教他们熬糖,教会之后每人每日都能去练习两锅。苗女去的最勤快,就算没会了,也会在旁观察别人的熬法。
糖车造好后,她也常在家中练习,可就算这样,她成功的次数也才堪堪过半。
赵昭将甘蔗送过来,苗女拍拍,拿着新磨的刀咚咚几声顺着甘蔗结将其砍成三四段。她用上了全身的力气,震得她腕疼。赵昭在一边看,问道:“我帮你?”
苗女一笑:“不用!我要赶紧习惯。”
赵昭便没话。
甘蔗砍好之后,婆婆便把它们拿到糖车旁边。这糖车需要两个人操作,婆婆搬了个矮竹椅坐在糖车旁,往里面塞甘蔗。苗女则转着糖车的外面的把,像是头驴一样绕着圈。她身上的饰品叮叮当当响,这次,赵昭没袖旁观,帮着苗女一起推动糖车。
鸭嘴齿轮被带动,甘蔗在挤压力的作用下榨出汁水。一截甘蔗她榨三遍,直到挤不出一滴汁水才作罢。苗女头上是亮晶晶的汗水,脸上却是甜丝丝的笑。
昭通城里,像苗女这样的有三十多户。那些还没排上糖车的几户,焦急的到处转悠,要不是技术水平不过关,真恨不得亲自动。
如今加上老葛和苟三,昭通城里面能做糖车的已经达到了六人,可速度却好像慢了下来。
没造好糖车的人家忍不住了,纷纷前往府衙旁询问值守的人:“官爷!这造糖车的木匠好几天都不见人了,可是出了什么事?”
“对啊!算着日子,我们家的糖车应该造好了,怎么现在也没人?”
值守的将士看着下面乌泱泱十几个人,大声喊道:“别急别急!咱们匠人好几天都没休息,就是为了给大家赶糖车呢!”
有人拍:“哎呀,光让我们别急有什么用?那隔壁家都开始熬糖了,我们的糖车还没影子呢!”
“就是!”
侍卫才不怕他,哂笑道:“害!那不是人家比你早排队吗?咱们都是按照递交照身帖的顺序来的!”
那人哑口无言,只能干着急。侍卫们和他们也熟,见状道:“哎呀!大家也都别着急,实话告诉大家,现在咱们的糖车做的比之前快多了呢!”
罢,他神秘兮兮眨了眨眼:“咱们的顾夫人呀,想出了个好主意!”
总督衙内,几个木匠两人一组,各自分了院子带着徒弟忙碌着。
前几日,阮恬恬查看了一下糖车进度,提出了“流水线”的概念。糖车并不是什么精细的东西,只要大家大致按照统一的标准,便可以加快速度。分配下去后,老葛和苟三负责最难的鸭嘴打磨,剩下的几人领了简单的活计。你别,每人专攻一项,速度确实提上来了。
现在他们便拼命做配件,大家每日便能做两三组,加在一起,那可是两三台糖车啊!
只等着最后所有配件做完,统一找人安装。
所有得知阮恬恬这个想法的人,都忍不住竖起大拇指。
总督府里面,阮恬恬摇头晃脑嗑瓜子,顾云请的戏子在府里吱吱呀呀唱着。顾公子难得清闲,与她坐在一旁,问:“好听吗?”
这些戏子都是苗族当地的姑娘,穿着亮闪闪的银饰叮叮当当唱着歌。阮恬恬不是很能听懂,但看着她们玲珑身段扭来扭去阮恬恬就觉得好看!
她悄声对顾云道:“听不懂,但真好看。”
顾云愣了一下,哈哈大笑,摇头道:“你呀,你们家有这种吗?”
阮恬恬叹了口气,幽幽道:“我们那里呢,可要比这个厉害多了。”
她噼里啪啦从电影讲到电视,从电视讲到综艺,顾云听得目瞪口呆。到最后,阮恬恬喝了口水润嗓子,总结道:“当然,我们那里也有戏曲之类的,还有话剧呢。”
“话剧又是何物?”
阮恬恬以前挺爱去看话剧的,给顾云解释了一番,顾云似懂非懂点点头,沉吟半晌:“难为我家恬儿了。”
阮恬恬哈哈大笑,眨眨眼:“没事,我有话本。”
虽然繁体字难了点,但是话本的乐趣,谁看谁知道。
顾云摸了摸她的。
戏台上的姑娘们唱完了山歌,每个人的脸蛋都红扑扑的。阮恬恬让白寰都赏了赏钱,叫人领她们下去吃顿饭。然后拍拍上的瓜子屑,看顾云:“去总督衙不?”
顾公子欣然接受:“糖车也差不多好了吧?”
“差不多,这几日能赶出来将近十台。只是下人给我,大家的糖熬得没有预想中的好。”
熬糖这事本来就难,古代添柴加火掌握火候,更是难上加难。阮恬恬也是摸索了好久才摸索到最佳比例,但其余人实践过程中,总有那样这样的错误。
对此,顾云到不在意:“每家能有两三斤,也快百来斤了。”
这次请车队将糖运出去,每个车队顾府会单独给一些赏钱,不问百姓们收取银钱。他们所赚的,都会是纯利益,无论是多是少,大家肯定都是满意的。
“等赵昭探了路后,你要列出个具体章程,不要亏了自己。”
顾云细心嘱咐着阮恬恬。
阮恬恬搞得这个事业,实在的还是为了昭通城的民生。顾云心疼老婆,不想她费力不讨好。
既然帮了人,那么她的恬儿,就要收到应有的酬劳。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