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章草莓大棚

A+A-

    悉尼奥运会成为了接下来持续半个月的最热话题。

    阿燕吃店里,每天都有家爱上书屋生们讨论最新赛事。

    舒燕告诉舒晏,“我们班的黑板报上画了一个奖牌榜,班主任每天都写上最新的奖牌数呢。”

    中国在悉尼奥运会上的表现很不错。

    乒乓球自然不必了,羽毛球和女子举重也厉害得很!

    阿燕吃店里的家长们最不满意的是跳水,“今年跳水失误很多啊。”

    “是啊,跳水是我们的强项啊,结果到现在为止一个金牌没拿到,全都是银牌。”

    复出的伏明霞拿到金牌的时候,顾客们都很激动,“还是老将稳啊!”

    “老将出马,一个顶俩!”

    奥运会开幕一周后,二十二号,中国一天就拿下了六块金牌!

    一时间,所有人都非常激动。舒燕对姑姑道,“今天早上班主任把黑板报上的金牌数擦掉,写上新的之后,同学们都在鼓掌呢!”

    舒晏忍俊不禁,“真的呀?是谁带头鼓掌的?”

    舒燕想了想,“没注意,应该是班爱上书屋习委员。”

    舒晏在心中默默想到,这个朋友以后肯定是干大事的人!

    阿燕吃店里的员工们都要工作,几乎没时间看赛事直播,但是这并不影响大家关注赛事。店里几个员工每天轮流从旁边报刊亭里买报纸,今天你掏钱,明天我掏钱。

    工作闲下来的时候,大家就在店里看报纸,都抢着看体育块。

    好在奥运会期间体育块的页数最多,你一张我一张完全够分。

    舒晏看到后,直接自己掏钱给店里订了一份报纸。

    从十月份开始订,先按月订十、十一、十二这三个月的。然后她就可以订明年一整年的了,整年订阅可以打九五折。

    现在没、没络,店员们了解世界的窗口就只有电视和报纸了,电视又没时间看,舒晏觉得大家多看看报纸挺好的。

    就连舒晏自己,她也觉得自己多看报纸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舒晏疼爱孩子,附近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报刊亭的老板在舒晏订报纸时,顺便问道,“要不要给你家孩订杂志?”

    果然,舒晏感兴趣地询问,“有适合二年级孩的杂志?都有什么啊?”

    她时候从来没订过杂志,对这方面完全没有概念。如果不是今天报刊亭老板提到,舒晏自己肯定想不到。

    报刊亭老板拿出来几种杂志,摆在舒晏面前,“这个、这个、这个给孩子订的最多。”

    舒晏打开翻了翻,但是她也做不出决定,“等孩子放学,让她自己挑吧。”

    报刊亭老板笑眯眯地答应,“行。”

    舒燕放学后,听到姑姑要给她订杂志,又期待又紧张,“我自己看杂志吗?”

    “会不会有我不认识的字啊?”

    舒晏道,“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查字典啊,你不是学会查字典了吗?”

    刚过去的暑假里,舒晏给舒燕买了一本巧的新华字典,还买了一个大部头的现代汉语词典。

    新华字典可以装在书包里随身携带,现代汉语词典里面的释义详细,还有组词和例句,舒燕放在家中书桌的抽屉里,需要的时候可以查。

    舒燕想到一大一两本字典,心中安定多了,“那如果碰到我找不到偏旁部首的字,我来问姑姑。”

    舒晏点头,“没问题。”

    舒燕去报刊亭挑杂志时,先是选中了一本少年文艺,然后把漫画大王拿起又放下,放下又拿起,还心翼翼地观察舒晏的表情。

    舒晏一眼就能看出来舒燕在想什么,“想看就订啊!”

    在舒燕心中,课外书就是闲书,漫画书更是闲书中的闲书了。

    “但是我看漫画书对认字没帮助吧”舒燕心翼翼地道。

    不过她喜欢看漫画,姑姑订的报纸上有漫画块,每周五和周六才有,于是舒燕特别期待周五和周六的报纸。

    舒晏,“怎么没帮助?这漫画里不也有很多字吗?”

    “给你订杂志又不是为了提高考试分数,你喜欢看,看的开心就行了。”

    舒燕闻言才下定决心订漫画大王和少年文艺两本。

    舒晏皱眉,“就这两样?是不是有点少?这两个都是月刊。”

    舒燕茫然问道,“什么是月刊?”

    舒晏回答道,“就是每个月出一本。”

    “你订这两样,一个月加起来才有两本。要不然再挑两样?”

    舒燕摇头,“够啦,先订这两样吧,我每天还有报纸可以看呢。”

    舒晏发现舒燕在一切“额外的享受”上,态度都很谨慎。

    舒燕心中仿佛有一杆秤,时时刻刻都给自己拥有的东西划分为“刚需”和“改善”。

    猪肉和鸡腿是刚需,贵一点的大虾和螃蟹就是改善。

    每个季节两身换洗衣服是刚需,再多出来的新衣服就是改善。

    辅导书练习册是刚需,订阅的杂志就是改善。

    刚需内的东西,舒燕现在已经能坦然接受了,如果缺什么也会直接告诉舒晏。

    但是被她划到“改善”范围内的东西,舒燕别自己主动开口要了,就是舒晏主动给她买,舒燕也总是推拒。

    收下时虽然欢喜,但也心翼翼。

    舒晏心中默默叹气,不知道舒燕这毛病什么时候才能被她改过来。

    舒晏想尽量对时候的自己好一点,把时候没吃过的、没穿过的、没见识过的,都给舒燕补上。

    但是她也真的没有奢侈无度过。除了刚穿越过来时以为自己在做梦,想着梦里的钱不花白不花,住了一晚上五星级酒店之外,舒晏的开销都是量入为出的。

    一本杂志订阅一整年才几十块钱,舒晏觉得舒燕实在不必如此心翼翼。

    想要让舒燕再大方一点,看来还需要她天长日久地努力。

    除了奥运会开幕式当天田盼娣给自己放了一天假,接下来田盼娣又天天都往梦湖跑。

    现在阿燕吃店和田盼娣住的房子都属于南城,梦湖还属于宜城,两地之间跨着城呢。

    不像二十年后换乘地铁就能到,现在田盼娣每天往返都要去汽车站买大巴车票。

    下了大巴车后,还要再坐公交。

    这样单程就要两个多时,田盼娣每天花在路上的时间就有四个多时,舒晏看着都辛苦。

    舒晏让田盼娣下大巴之后打车,田盼娣死活不肯,她是给老板娘打工的,每天打车像什么样子?

    坐公交时间是长,但是她早起一点、晚回一点,就能把打车钱省下来了。

    舒晏看着田盼娣每天来回通勤这么辛苦,心中盼着梦湖那片地早点拆迁。

    不过等田盼娣带着舒晏从附近新招来的人们,把梦湖边上收拾得像模像样后,舒晏看到又舍不得拆了。

    自从田盼娣负责梦湖边上这块地后,她十分认真地研究了一番种什么好、种什么赚钱。

    然后向舒晏申请,搭两个草莓大棚。

    “老板娘,我打听过了,都草莓种好的话挺赚的。”

    “有些水果我们这里种出来不好吃,草莓不存在这个问题,种好了又大又甜。”

    舒晏印象中十几年后附近郊区是有不少草莓园,有向批发商供货的,也有让顾客们自己进去的采摘园。

    舒晏虽然没有了解过这一行,但是既然这么多人做,那生意应该还不错。

    不过如果不是田盼娣提起来,舒晏还真没想到搭大棚、种草莓。

    舒晏惊讶道,“什么赚钱你都能打听出来?人家做草莓种植的肯定不愿意告诉你一年能赚多少钱吧?”

    田盼娣笑了,“这怎么打听不出来。直接打听肯定不行,绕个圈子从亲戚邻居嘴里,总能打听出来个大概的。”

    舒晏当然批准了。

    舒晏给田盼娣拿了几沓钱。

    田盼娣连忙道,“用不了这么多。”

    舒晏道,“没事,剩下的你给我拿回来就行。”

    田盼娣的人品她还是信得过的,无论是上辈子还是这辈子,凡是涉及到钱,田盼娣的账目都一笔笔记得很清楚。

    现在正是种草莓的季节,大棚搭好之后,田盼娣的草莓苗也买好了。

    田盼娣压力很大,大棚里种草莓她也是头一回!

    能不能种活、能活多少、结不结果、结果甜不甜田盼娣心里一点谱都没有!

    舒晏买了不少大棚技术和草莓种植的书,每天有空就对着书钻研。

    舒晏还想招聘两个有草莓种植经验的员工,但是一时间也招不到合适的人。

    于是她一咬牙,就自己和田盼娣上了!

    反正她在梦湖边上承包土地也不是为了搞种植赚钱,只要能把承包土地的钱赚回本,舒晏就心满意足了。

    赔了也不要紧,以舒晏的现在存款和月收入,草莓种植的成本全都赔了,她也能赔得起。

    等她熬到拆迁,瞬间回血。

    舒晏对田盼娣道,“放心大胆地干吧!”

    “赔了全都算我的!”

    “赚了我们三七开,你三我七。”

    田盼娣现在每天起早贪黑地工作,整个人瘦了一大圈,晒黑了好几个色号,比在阿燕吃店里工作的员工辛苦太多了。

    舒晏给田盼娣涨了一次工资,但她觉得分成也不能少。

    田盼娣受宠若惊,“老板娘,这会不会太多了?我一分本钱没有出,就是打工出力,领工资就够了。”

    舒晏笑道,“不多,今年总共就搭两个草莓棚,就算能赚钱,你以为能赚多少?”

    “三成利润是你该得的辛苦钱,多买点肉吃,你瘦了这么多。”

    田盼娣重重点头,“谢谢老板娘!我一定好好干!”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