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 战败之后
京都,乃木希典战败的消息传来,引起了国内巨大的震动。
国会会场,一群穿着西式燕尾服的议员们大声争论着。
“乃木希典应该切腹自尽,他应该对这次的失利负责!”
“对,乃木希典指挥僵硬,丝毫不怜惜将士们的生命,他应该被革职查办。”
“诸君,请安静!”一个留着两撇西式胡子的男子站在高处,慷慨激昂的人群安静了下来。
胡子慷慨激昂道:“帝国已经投入了所有精力进行这场战争,战争断然不能就此终止,如此,我们将失去预定的战略意图。我们不能够这么半途而废,应该继续进攻!”
“继续进攻!继续作战!我们不该局限于此。”有人跟着高声道。
“对,这是帝国国运之战,我们不能因为简单的失利就懈怠。”人群渐渐安静下来。
胡子双压了压沸腾的人群,继续道:“我们继续进攻,但我们进攻的目标不应该局限于宁州和辽东,应当直捣黄龙,威胁金帝国高层,逼迫他们签约。”
“逼迫他们签约,继续向金国宣战!”人群再次沸腾。
天皇皇宫,御前会议正在召开。
第一排是一干陆海军高级将领,胡子伊藤等内阁成员退居第二排,所有人都低下头,跪坐在那里,天皇坐在一层纱布后面的宝座上。
按照觐见的规定,大臣和将领们不能直视天皇,他们需要看着天皇胸口处才能话。这一层纱布也是为了隔绝他们的目光。
“前线的战事,真的就如此了吗?”天皇问道。
陆军大臣道:“回陛下,目前宁州守军负隅顽抗,乃木希典之军遭受巨大损失。短时间内,暂无兵力再发动一场大规模的进攻。”
“陛下,乃木希典上书请求切腹以谢国人。这是他的血书。”陆军大臣又递上来一份乃木希典送来的血书。
呈递到天荒面前,天皇翻看了一下,便道:“胜败并非一人所能决定。乃木先前也曾立下战功,听他的儿子都战死在了前线,让他继续修整,图谋大计吧。”
陆军大臣感动涕零:“陛下宅心仁厚,圣恩浩荡。”
天皇问道:“接下来,你们是如何打算?”
外相陆宗道:“禀陛下,英吉利和斯拉夫等国的公使已前来交涉,金国希望能够与我们进行谈判。”
首相伊藤道:“陛下,不能谈判,经此一役,我国损耗巨大,但金国地大物博,很快就能恢复,我们必须将其彻底击垮。”
天皇那边是一阵沉默,众人都双扶腿,低头面向天皇。
天皇款款道:“众卿所言皆有道理,和谈不能在此时进行。战争必须继续。”
首相伊藤继续道:“禀陛下,臣以为下一步进攻重点不该放在宁州,而应该直取敌人心脏。”
天皇琢磨了一下这话:“卿的意思是进攻他们的首都?”
首相伊藤继续道:“回陛下,是的。我军应当在敌人心脏部位登陆,目前我军已经掌握制海权,登陆应该不是问题。”
海军大臣点点头:“禀陛下,海军的确已占据敌人附近制海权,但运送兵力需要从本土调拨,这些尚需时日。”
首相伊藤笑道:“陛下,臣可以先同敌人进行谈判,拖延时间,本土之兵则立刻启动程序调拨,如此,时日以待便可进攻。”
天皇听后不住的点头,似乎他对这条计策很是满意。
“此计甚好,但陆军方面有无可选良将?”天皇又问。
陆军大臣思索了一下后道:“大岛家的长子大岛义昌可以胜任。”
天皇略微点头:“那就拟定吧。”
宁州大捷的消息传到了京城,也传遍了整个京城。
官员们额首称庆,百姓们也都议论纷纷。
京城,裕泰茶馆,一帮长袍马褂的老少爷们吃完豆汁油条来到这里,沏一壶盖碗茶,讨论着国家大事。
一个马褂老者将画眉鸟笼朝着边上一放,四处打听道:“我听宁州大捷,一仗打死了几万的鬼子?这下可让东洋鬼子知道咱们厉害了!不是,几位可听过带兵的是谁?”
旁边一个茶客凑过来道:“可不是吗?这下东洋鬼子知道肉疼了。不过我您老这消息可滞后了。我听这带兵的叫陆文铭,是一白面书生模样,却是力大无穷、武器高强。”
“几位,都白活什么呢?”一个衣着体面的肥胖男子,挑着一个鸟笼踱着步子走了进来。
茶馆赶紧上前沏茶,认识他的人也都站了起来,请安问候。
“正着宁州大捷呐。”一个人凑过来道。
胖子撩开长袍摆裙一坐道:“宁州是打了大捷,不过这还是靠着咱圣上和太后英明。我跟诸位件事儿,这扶桑国的公使已经来咱们京城了,是要跟咱们求和,只是咱现在连让他进门都不让。”
“就是,就不该让他进来。”
“现在想起来求饶来了,早干嘛去了?”
众人嘀咕起来,谈笑风生之间,一盏茶下了肚。
楼外,喧闹的大街上,几个不大岁数的孩子拉着一辆马车嚷嚷道:“给点钱吧,给点钱吧。”
赶马车的男子一鞭子过去,将几个乞丐抽倒,然后怒气冲冲赶着马车向前奔去。
马车碾压着路上的各种人畜粪便,一阵风飘过,骚臭味弥漫整街。这个时期京城虽然繁华,但政府的卫生管理却跟不上,导致卫生条件却堪忧,公厕几乎不见,当街大便的比比皆是,再加上城市道路多用牲畜,粪便在街道上随处乱拉,也没人清理,久而久之自然便造成粪便堆积的局面。
车内,扶桑国公使村寿太郎拿着巾捂着鼻子,厌恶地道:“真是一个臭烘烘的地方。”
“但为了帝国的胜利,先生还是要在这里居住下去。”一旁的翻译对他道。
村寿太郎微笑道:“等我们占领了这里,一定要将这里的人赶出去,重新建造这座城市。”
津门,总督府。
章桐坐在后庭院的躺椅上晒着太阳,人高马大的亲兵马彪在一旁站着。
章桐里捏着一本线装的史记,慢悠悠地读着。一会,幕僚孙杏走了过来,将一份刚译好的电报纸递了过来。
孙杏道:“中堂,陆文铭打了胜仗,可其他海陆皆都是一路溃败,现在有人建议,将陆文铭调回来。”
“调回来?调到哪?”章桐翻着里的书。
“是调去拱卫京师。”孙杏道。
章桐还未话,一旁的亲兵马彪生气反问道:“山东半岛驻扎了朝廷的几十个营的兵马,为什么一个都不调动?这江山单单是中堂一家的吗?”
听了这话,章桐猛的一下将书摔在桌子上,指着马彪道:“再胡心你的脑袋!”
马彪低下头道:“中堂,的知错了。”
见马彪诚恳认错,章桐叹了口气:“我这个位置,明枪暗箭都的防着,我这一生也都是如履薄冰。可千万不能因为一两句话惹下大麻烦。对了,孙杏,你且来是什么事吧?”
孙杏跟马彪也算熟悉,示意马彪暂时离开不要惹中堂生气,马彪识趣,便走开了。
“陆文铭发来电报,宁州现在人吃马嚼的马上快没钱了。”孙杏道。
“贼娘!没钱就知道跟我要?”章桐余气未消。
孙杏宽慰道:“陆文铭也是新拉起的队伍,再宁州那边早就被庆禄搜刮干净,一万多人人吃马嚼,是一笔不的数字,再他又算是中堂您老人家底下的人,自己孩子缺钱,跟您老人家张口也是在常理之中。”
章桐细细一想也是这么回事,到底要不是陆文铭在宁州打了几场胜仗,自己的位置恐怕还不知道能坐到什么时候。
他便问道:“原先户部拨来的军费还有多少?”
“还剩下不到十万两。”孙杏道。
“这样吧,我写个令,你去支给陆文铭五万两。”章桐道。
孙杏记下来后又继续道:“陆文铭还给您送来了一把缴获的战刀,是乃木希典佩戴的。”
章桐表面不动声色,心里却一阵温暖:“这个子也算是有心,知道老夫出身行伍。回头把这刀带来,我就不留着了,给圣上呈上去。”
“是。”孙杏又低声道:“中堂大人,太后的万寿庆典要到了,咱们准备什么礼物可好?”
章桐一拍脑门:“怎么把这么重要的事情给忘记了?对了,陆文铭的钱先给他一万两,剩下的钱想办法筹措礼物。”
扶桑国,京港,数艘军舰和运兵船停泊在港口,远处,军用油布搭建而成的临时雨棚里,大岛义昌少将铁青着脸,听着下属们一个个的报到。
下属们排成一排,身上的雨衣也都滴着水。
“报告!名山支队已集结完成。”
“报告!十五联队已经集结完成。”
“报告!十七联队已集结完成!”
远处的巨轮发出汽笛声,大岛抬看表,冷着脸道:“登船,出发!”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