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8章 2、
不知从何时开始, 双叉岭临近官路一处年久失修的荒野古庙忽地又冒起了人烟。
每天还不等林子里的雾散去, 那间墙倒屋塌仅剩四面草帘子遮风挡雨的茅舍就传出了阵阵香气。
若是赶上起风的时辰, 不得远在数十里外的人家也能让这股子异香勾去了魂。
这日早起, 宋辞照例收拾好行军床上堆叠的铺盖, 转到临时搭建的灶台跟前生火做饭。
倒水和面鸡蛋,最后再加上一大块必不可少的黄油, 一锅香喷喷油汪汪的黄金馒头就得了。
别看手头存货不少, 她这店里却只供应馒头咸菜, 要是有人嫌弃嘴干也好办, 水缸里有的是山间清泉任君取用。
“世人都晓神仙好……”
就在宋辞哼着曲捡馒头的当口,几只通体赤红透着股机灵劲儿的狐狸探头探脑地从草帘子后头钻出来,上来就抬起前爪直立而起,趴在她的腿上哼哼着讨要吃食。
“精怪,你倒是鼻子尖!”
宋辞俯身在它的毛耳朵上弹了两下,“刚出锅的馒头烫嘴吃不得, 你若是忍不住馋掉了嘴皮,只怕你那老妈妈又要来找我教了!”
狐狸龇牙咧嘴叫唤了几声,到底听劝趴在水缸那块儿不动了, 眼巴巴地盯着道士手里的食物。
自那天在五行山下和孙悟空叙过旧,宋辞就转头来到河州卫西行的必经之路盖了间茅草房, 只等着那位远道而来的大唐高僧上门化缘。
刚开始因为功德金光和仙气的震慑,周边的山野怪全都对这个突然冒出来的道士忌惮不已,更有那道行低微的还以为她是专门来降妖伏魔,慌不迭就抛家舍业离了故居。
日复一日, 待妖们渐渐发现这道士言行举止古怪的很,每日里只呆在灶房蒸馒头偏偏自己还吃得少,大半都舍给了过路的旅人和附近的走兽,看上去又不像个嗜杀狠厉的歹人,这才慢慢壮着胆子贴了上来。
它们又哪里知道,眼前的道长之所以如此平易近人,不仅是碍于这些天生天养的妖怪还没有滋生害人之心,更是因为她也曾吃过不得托生为人的苦楚,所以才不愿赶尽杀绝。
“红子,开饭啦!”
宋辞端着托盘在前面走,脚后跟着一串红艳艳的长尾巴,就这样你推我一下我扑你一巴掌嬉戏逗趣。
知道狐狸吃不得咸瓜酱菜,宋辞格外给它们准备了碟香甜的野蜂蜜沾着,倒让红毛美滋滋地吃得胡子都粘一块儿了。
稍待吃喝妥当,她提起神情懵懂的狐狸崽子,郑重嘱咐道:“近来岭上恐有生人出入,你们还是多陪在母亲身边,少往洞穴外面玩耍,记住了吗?”
等崽子们点头应下了,宋辞又拿包袱装了大半锅馒头和一袋蜜枣系在它们的身上,“好了,家去吧。别忘记把我的话转告给大狐狸。”
目送着狐狸们一步三回头的去了,宋辞才重新回到灶间,为即将登门的贵客准备斋饭。
正所谓无巧不成书,还不等店的第二锅馒头出笼,弯弯曲曲的崎岖路尽头就转出来一匹清瘦的白马,鞍上驮着一个唇红齿白、面如皎月的俊俏和尚。
山风如刀,吹得和尚东倒西歪几乎栽下马去,连红润润的嘴皮也裂开了纹路。
负重而行的马儿心里苦,初受磨难的和尚心里也好不到哪去。
离开长安的一路虽然险恶难行,可好歹在府城周边尚有驿馆寺庙招待歇脚,他还从没试过餐风露宿的滋味。
“往常世人都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如今贫僧倒觉得这西去之路更甚于此。”
眼见天色逐渐阴沉,唯恐风雪阻隔受困此地的和尚正不知是该走该停,亦或寻个僻静处暂避一夜的时候,斜刺里突然随风飘来一股香气,惹得他那饥肠辘辘的五脏庙愈发闹腾起来。
“阿弥陀佛,善哉善哉!”
和尚勒住马儿,仰头朝着风起处张望着,惊喜交加道:“莫非佛祖显灵,为我指了一条明路?”
顺着香味驱马向前,没多远,他就看见一堆碎石烂瓦中立着一间不不甚宽敞的茅草屋,门帘里隐隐透着暖暖的火光。
此时林间风声渐长,就连和尚座下的马匹都骑不得了,唯独那间茅屋照旧不歪不扭全然无碍地杵在原地。
和尚见状,也只能拉着缰绳一步一步地走到茅舍门前的石阶上,提声呼唤道:“施主有礼。贫僧乃是唐王陛下差往西天拜佛求经的和尚,今日路遇宝地特来求宿,还望施主成全。”
他唤了几声无人问答,还以为主人家不肯招待生客,正当叹息转走,忽见门帘里露出一张同样俊俏白嫩的脸,上头还挂着几道面粉印子。
“原来是唐王尊使驾到,恕罪,恕罪!”
宋辞连忙招呼和尚进门,“不想这样巧,圣僧叫门的时候王正在后面灶间摆弄吃食呢。”
一走进热烘烘香喷喷的屋子,唐僧的身体立时就做出了最真诚的反应,敲锣鼓般地唱起了曲。
当着主人家闹出这么大动静,和尚的脸蛋唰地抹上了一层胭脂,“施主莫怪,贫僧失礼了。”
“诶,不妨事,不妨事!”
宋辞极为理解地摆摆手,“出门在外,哪能事事周全。”
她拉着形容窘迫的和尚坐在行军床上,“圣僧稍候,容我去弄些斋饭来。”
这回宋辞可没像糊弄别人那样应付了事,连连使出十八般武艺,把斋戒僧人能入口的各类青菜瓜果,不管是大唐原有的还是她自己传经时带入中土各国的舶来品全都来上一份,统共弄了九道色香味俱全的好菜。
“这,施主厚情,贫僧实在愧不敢当。”
和尚有些不好意思地看着满满一桌子饭菜,“贫僧只要有口馒头凉水就够了。”
宋辞强行把人摁在座位上,“圣僧有所不知,今日你我能够相逢也是天赐机缘,又怎可怠慢呢!”
见和尚面露疑色,宋辞连忙掏出怀里的通关文牒,将自己是如何历经艰险朝贺中土上国,并在沿路治病救人推行粮种的经过了出来,末了还拍着胸口笑道:“长老,你我都是西行之人,这岂不是天大的造化!”
唐僧闻言不由地施礼道:“阿弥陀佛,施主果然是心存仁厚的善士!”
“善士倒是不敢当。”
宋辞一面劝菜一面道:“王自幼向往汉家威仪,犹记得有一位流落到真知国的汉人先生曾经教导过王一句话,‘勿以善而不为,勿以恶而为之。’着实发人深省。”
“太子仁心仁德,实乃万民之幸。”
唐和尚学着主人家那样用馒头片夹了点香菇辣酱,须臾间就被直窜脑门的辛辣滋味刺激得红了眼眶,“不知太子这一路走来,可曾遇见哪些为难之事,也好出来为贫僧日后出行稍作排解。”
宋辞忍笑摇头叹息道:“强徒盗匪、贪官酷吏不一而足,更别提山林猛兽精怪是如何凶悍骇人了。幸而长老乃是大唐高僧又有神明庇佑,自当化险为夷。”
两人又了许多沿途的见闻,直到和尚再也拿不动筷子了,宋辞才把那一桌沾染了圣僧仙涎的剩菜拿到后厨用专门的保鲜盒藏好。
她在后头忙活,前面疲累了一天的唐僧已经困倦的只差没在原地盹了。
“大师,喝杯热茶解解乏。”
宋辞端着一杯加料的茶碗送过去,“王这就为你收拾住处。”
亲眼看着唐和尚喝下了杯中之物,宋辞转身拿出堆在边角的另一架行军床,铺了厚厚一层棉被上去。
“有劳太子,贫僧……”
唐僧只觉得眼皮子沉得山一样,几步走来就倒在床铺上人事不知。
“唐长老?圣僧?”
宋辞拍拍俏和尚的脸蛋,见这人真是没顶住药效昏睡过去才笑了笑,“咱们即是如此有缘,不如就让我来成全你这第一难吧。”
话音方落,她就从随身的荷包里找出了一个拇指长短、银光闪闪的尖锐利器。
“咔,咔,咔……”
万籁俱静,密林深处灯光昏暗的茅草屋里突然传出了一阵古怪至极的声音,听得让人禁不住心里发毛脊背发寒。
不慌不忙地吹了口气,宋辞仔细检查着圣僧那双和脸蛋同款的白嫩玉手,想要看看有没有没修理干净的指甲盖,还挑着不太显眼的倒刺剃了两处。
用药瓶把这二十来块唐僧肉装好,她又就着烛火写下了一封道别信。
大意为只顾着招待圣僧却忘了照看马儿,害得长老的坐骑被野兽吞食实在心中有愧、不忍相见。
待主人离去后,屋内各样物品任由圣僧取用,他朝若是有缘相见,再续离别之情。
随手把这份情真意切的信件压在唐和尚的两担子行李上,宋辞出门牵走窝在灶台取暖的马儿,“上天有好生之德,你还是跟着我逃命去吧。”
这白马也不知是听懂了人话还是怎地,慢慢站起身踱步出来,还低头冲着慈眉善目的道长轻吁了一声。
披上厚厚的斗篷,宋辞驾着马儿溜溜达达地走出了双叉岭,顺着一条早就观摩过的近路拐到了乌斯藏国界。
乌斯藏虽是境外国却多得盛唐教化,风土人情相较中土并无太大差异,满街满眼的行人也多是汉人装扮。
宋辞也不急着投宿,先找一家似模似样的酒馆好好犒劳了一番五脏庙,趁着在大堂吃席的间隙听了一耳朵坊间趣味。
翌日,她将那匹侥幸逃得性命的白马托付给旅店二照看,孤身一人背着玄铁剑往下属村落去了。
辗转走了几里路,宋辞停在溪口一户人家,朝正带着孙子晒太阳的老婆婆拱手招呼道:“老寿星好,道途经此地,问您讨碗水喝。”
老婆婆眯着眼一看,见来人不仅言谈举止彬彬有礼面相也讨喜,遂起身拉扯着孙子往屋里走,“你这后生哪来的啊?”
宋辞笑道:“道从东土大唐而来。”
“啊?唐朝来的?”
老婆婆一听更稀罕了,端着水碗颤巍巍地道:“无缘无故的,你怎么上这来了呢?”
宋辞又笑,“只因道年幼时曾立志周游各国探访奇闻异事,如今长成自然呆不住了。”
“唉,年纪轻轻的,家里倒也舍得。”
摩挲着孙子的身板,老婆婆好心劝告道:“你喝完这碗水就快些远着去吧。不瞒你,早些年我们这来了个头大如斗、尖牙锯齿的妖精,不光闹得村里不得安生,还霸占了一个如花似玉的大闺女呢!”
“哦?”
宋辞从荷包里摸了个晶莹剔透的玻璃弹珠,递给那个怯生生地躲在奶奶身后的男孩,“好端端的,这山野精怪怎么都跑到市井人家来了?”
“要也是孽缘啊!”
老婆婆痛心疾首道:“只怪那眼盲心瞎的高老汉把个力大无穷的妖怪当做好汉聘做了上门女婿,人家自是不肯舍下媳妇独自离开了!”
宋辞听完笑了,“照您老这么一,那妖怪本性倒是不坏,也不曾出手伤人。”
“那又如何?”
老婆婆指着屋里道:“我们高老庄家家户户都连着亲,只我眼前这幺孙就是高老汉大女儿的骨肉,按理也该叫他一声外祖父!可如今谁又敢登他高家的门,这亲就和断了没两样!”
宋辞望着溪流深处坐落有序的宅院,“不知这高老汉家在何处,道还真想去见识一下那个愿意给人家当上门女婿的妖精呢!”
“他家?”
老婆婆撇撇嘴,“你都不用问,顺着溪水往里走,哪家周围的房舍最为荒凉破败就是了。自从他家刮起了妖风,附近的人家全都吓得搬走了。”
谢过老人家,宋辞照她的话往下游找,果然在村尾看见了一栋孤零零的大宅院。
那院子四周多是些拆散的院,就连能用的砖瓦都不见几块,看上去实在不像样子。
宋辞上前叩门,等了许久才有一个没精采的厮探出头来,狐疑地量着来客,“你找谁?”
宋辞依然笑着拱拱手,“过路的,想要叨扰贵府借宿一宿。”
厮连回禀主家都懒得去,劈头盖脸呵斥道:“不借!”
“唉!别急着关门啊,兄弟!”
抬手抵住门板,宋辞笑呵呵地道:“与人方便自己方便,兄弟何不行个方便,向主家通报一声?”
“你这人到底怎么回事,光天化日之下难道还想强行破门不成?!”
厮瞪眼挥拳地吆喝道:“你一过路的住哪不能凑合一宿,实在不行隔壁不还有那么多破屋吗,随便找个能遮风挡雨的将就将就得了!”
“偏不凑巧,我这人生平最不爱将就。”
宋辞指尖稍一用力,那厮就一轱辘滚进了院子里,“劳烦兄弟,替我好好通报一声。”
这时,一位穿戴富贵的老翁从内门抬脚迈了出来,“高才!吵吵闹闹成何体统!不晓得你家夫人才刚刚喝了安神茶睡下吗?!”
“太公来得正好!”
被唤作高才的厮揉着酸痛的腰腿叫屈道:“不知哪来了个蛮人,非要上咱家借宿,我不借还动手伤人!”
“这位道长……”
高老汉初见来人还觉得平平无奇,待得看见那厚重木门上硬生生嵌入的掌纹时才颤声道:“敢问道长仙乡何处啊?”
“一时情急误伤了家仆,还望足下莫要怪罪。”
宋辞大大方方地走进门里,“道乃是从东土大唐而来,本想在贵府叨扰一夜,不料这位兄弟怎么也不肯通融。”
“都是这不肯带眼识人的家奴不守规矩!”
乍闻是唐朝来的高人,高老汉连忙拱手相让,“道长,请随我来!”
等二人在堂厅坐定,方才那跌了一跤的厮又慌忙奉上茶水,低眉顺眼地站在主人身后不言语。
“道长切勿多心。”
高老汉长叹一声,“我这奴才不肯收你也是好意。只怪家门不幸遭了瘟神,这才带累得左邻右舍不得安宁。”
“不瞒老太公,先前在村头讨水喝的时候,在下已经从一位老妇人口中得知了您家中的旧事。”
宋辞朝后院女眷处望了一眼,“故以才有此行。”
“这么,您是特意来化解我家的危难来的?”
高老汉又惊又喜,连连作揖道:“道长若是能救得老儿阖家于水火,老儿愿世世代代为您供奉长生牌位,以报大恩!”
“虽不中亦不远矣!”
宋辞负手立于堂中,徐徐道:“那妖怪虽然痴了些却并无害人之心。道也不过是怕老太公一家过于烦忧以生祸患,这才特来相告。至多半年,便会有一位得道高僧来为您消灾解难了。”
“啊?还要半年?!”
高老汉不禁踉跄悲愤道:“可我那老妻想闺女想得都病了,实在不知还有没有命等到道长口中的期限!”
宋辞闻言轻轻一笑,“老太公莫要忧心。道另有妙方,必定药到病除。”
作者有话要:
宋辞:白骨夫人的遗愿咱替她达成了。_(:з」∠)_
另,在这个世界,唯一吃过唐僧肉还没遭雷劈的只有唐和尚他老娘啊~~
玉净瓶,么么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