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号盒子〈三〉天体的运行

A+A-

    这种生物结构,是我们从来不曾见过的,甚至在自然界中,都很难找到相同的结构。

    如果是图腾的话,如此符合生物学结构,是很没有必要。

    而且,谁会将图腾,作为主要的记载对象呢?

    对于石板的研究,使我越来越疑惑,我们常常无法解释石板中记载的是什么。

    我渐渐地集中自己的所有精力,去研究石板。

    当时的我,也只有这一件事情可以做了,我完全抛开了外界的一切。

    政府想要从古代遗迹中得到新的技术,他们曾经或许成功过。

    但是,我对于这种事情,并不感兴趣,我常常研究那些被认为没有价值的石板。

    我们曾花费了三十多年,来思考一个问题,我们的宇宙是什么样的呢?

    我们所在的这个空间,所经历的时间本质是什么?

    我和她,曾在数千个夜晚之下,观察星星的轨迹,记载他们一次又一次的轮回,我们记录,整理,推测。

    我们在星空下许愿,拥抱与注视。

    她提出本轮,均轮的学。

    我们一起加以完善,星星围绕着均轮运转,同时在本轮上自身运动。

    这种学,确实解释了当时极大多数的星星运转规律。

    但这个学太过于复杂了,或者,它不美。

    而且,在我们对于星体进一步更加精确的观察,开始使用更加先进的技术进行定位时,我们的学,产生了较大的误差。

    我们必须对本轮与均轮,进行不断地修改。

    一个星体所拥有的本轮与均轮的数量不断增加,这个学变得十分生硬。

    于是,我放弃了这个学,放弃了我们一同创造的三十来年的学。

    在我研究石板时,我发现了这样一幅画。

    它由十个球组成,大各不一样,中心的球体是最大的。

    然后,其它的所有球,以这个大球为中心旋转。

    除中心球外,其它的球,都有一个以中心大球为圆心的圆圈。

    我初看第一眼,就将它与我们的本轮均轮学联系到了一起。

    中间的是我们的世界。

    其它的星体,围绕着我们的世界,做圆周运动。

    但我很快的发现了不同。

    除了在第三个轨道上的一个星体之外,所有的星体,似乎只有本轮,而没有均轮。

    这样,完全无法解释星体的“留”和“逆行”。

    但我依旧从中得到了灵感。

    因为,如果这真的是宇宙模型的话,那么它便肯定了我们的世界是个球体,我们生活在球体之上。

    这个念头,从我的脑袋中一闪而过。

    如果世界是一个球体,那么,世界就是没有界的。

    这就是为什么,经过如此多的岁月,依旧没有发现边界的原因。

    如果世界是球体,这就是为什么,世界会呈现一定弧度的原因。

    那么推论呢?

    如何证明呢?

    如果我们朝着一个方向前进,我们就可以回到原地。

    我还记得在你上学的时候,对于老师,对于书本是多么排斥。

    你已经习惯了在家里陪着我,第一次将你送往一个没有我的地方,你十分害怕,你哭着拉着我,不想让我走。

    我知道,那一天对你来,是难熬的。

    可是我也明白,你必须离开我。

    没有谁可以一直陪在我的身边,也没有谁可以一直陪在你的身边。

    这一切,似乎都是注定的。

    随着你的长大,你对我的依恋,变得越来越淡了,我们在一起也没有了什么言语。

    直到你将一个一等人带回来,你要与他在一起,我似乎发觉了,你的另一段旅程就要开始了。

    在世界里,和与离,就像是夜空中轮回的星星。

    从这一处到那一处。

    我微笑地看着你,祝愿你们幸福。

    我走向一扇门,想从这扇门中出去。

    我走向这扇门,我心中这样对自己,我要从这扇门中出去。

    我要怎么出去?

    我走向这扇门,我真的走向了这扇门了吗?

    如果,只有我和这扇门,我走向这扇门,可我怎么确定,是我在走向这扇门。

    如果是这扇门走向我呢?

    为什么不可以是这扇门走向我?

    我要怎么出去?

    我感觉这扇门在走向我!

    当我明白这个道理后,我才终于理解了,我们是怎样的一个世界。

    为什么是星辰在运动呢?为什么不会是我们在运动呢?

    为什么是太阳东升西落,而不是我们西升东落呢?

    到底是谁在运动呢?

    或许都在运动。

    只是我们固有的感觉,欺骗了我们,让我们觉得自己总是不动的。

    我自大的认为,我们是宇宙中心,万物围绕在我们周围。

    但这样的运动不简洁,不美,它太复杂了。

    我在这一刻,才从自己的内心中,完全舍弃掉了本轮均轮学。

    我一遍遍地尝试着,将我所观测的数据,与日心相结合。

    从石板的画入,开始一遍遍推导这个宇宙的面貌。

    我成功了。

    我终于在石板的帮助下,得到了一个简单美丽的模型,这个模型是自恰的。

    它的运动简洁且有规律。

    我找到了在石板的画中,我们星球的位置。

    但画中,我们的星球外围,还有一颗天体,它围绕着我们运动。

    可奇怪的是,我们并没有发现这颗天体。

    如果真的在地球周围有着这样一颗天体,应该是十分容易发现的。

    在夜晚,它将会取代金星成为最亮的一颗星,也会是一个最大的星

    我兴奋不已,迫不及待地想要告诉你的母亲,告诉她,我已经找到了世界的面貌。

    或者,我们更接近世界的真实面貌了。

    我开始向他们打听战争的结果,向他们打听,战事已经进展到什么程度了。

    他们没有告诉我任何消息,我依旧被囚禁着。

    我迫不及待。

    我完成了我的最高理想,这份喜悦,让我在被囚禁的日子里疯狂。

    我好想和她一同分享这份喜悦,我好想看着她跳动的双眼,我好想她。

    还在继续。

    我竟然必须在这里呆着。

    我被压抑着,我不甘,没人能理解我,我不可能将这份收获分享给这里的任何人。

    他们一定会杀了我,这样,才能保全他们的球壳宇宙模型。

    我想要逃离这里。

    我第一次感觉,这里是那么让人透不过气。

    内心的躁动,和可怕的压抑,让如同身处烈火一般的煎熬。

    终于,长达三十五年的内战,终于结束了,双方一致承认,人生而平等,无贵贱之分。

    她想要的那个世界,渐渐形成了雏形。

    虽然,这世间最难以摆脱的,便是思想的枷锁,但总归是可以改变的。

    因为双方达成和解,百废俱兴,我自然也被无罪释放了。

    我兴奋地离开这个地方,我要去找她,这是我们的约定。

    当我找回她时,我便会告诉她,我们的群星,是多么的妙不可言。

    我一遍遍地想起星空下的我们,想起观察星空时的我们,那璀璨的星芒,是迸发于黑暗之中的宇宙宝石。

    一等人的官员又找到了我。

    我居住在一个破烂的旅社中。

    看着进来的人,他们早已没有了那种高高在上的威严,保持着一种无神的冷漠。

    “先生,我对于战时的情况,对你表示歉意,如果有什么可以帮到你的话,我想我们可以做到。”

    他坐在我的对面,腰间有着一种我从未见过得武器。

    我仔细打量着他,战争的结果,对于他们来,是无法接受的。

    “战争是所有人的灾难,我理解你们的做法,不用道歉。”我需要心翼翼地接触他们。

    他神情严肃,只是点点头:“先生,这里有一样东西,请您过目,您是天地学上公认的集大成着。这是三等人在天文学上最新的成就。”

    我接过资料,随口道:“这次又想让我写些什么吗?”

    “不,您误会了,我们只想请您,以最严谨的学术研究的态度,给这次的宇宙模型进行一次分析,或者给出新的看法。”

    他接着,“以一个一等人的身份。”

    他们依旧尽力去维护着作为一个一等人的脸面。

    我将资料打开,是一篇长达一百多页的论文。

    而作者,就是你的母亲,也只有你的母亲一个。

    这份论文或者书名是——论地球不变论下天体的运行

    我借助石板,终于将太阳固定下来,让地球围绕着太阳运动,以此得到了一个简洁而又精确的宇宙模型。

    而她固定了地球,让万千星辰都绕着我们运动,位于宇宙中央。

    她用严谨的数学方法,推导出了星辰运动规律,将所有的本轮与均轮,用一个简单的数学方程解决。

    将本来复杂的系统简单化,更是自己创造出了一种新的数学工具,用于辅助计算。

    在对于空间的解释上,引用一个新的空间扭曲常数,添加一个方程,以此来解释,本轮以及均轮的变化,这是多么天才的想法。

    我敢肯定,在已知的宝物中,没有任何相关于这方面的记载。

    她只靠着她一个人的努力,就将地球固定下来了,甚至于在她的方程中,暗含着更多的秘密。

    这是用数学推导得出必要的公式,但对于它们的物理意义,却不明白。

    我震惊于她的工作。

    在战争期间,她也从来不曾停止过思考。

    行星的运动,在她的解释下,划出一道道精致的曲线,在三维的空间中,做着让人眼花缭乱的舞蹈。

    但是却怎么也逃不出她的语言,她如同神明一般,端坐于宇宙中央,指挥着万物运转。

    我由最初的震惊变为激动,再由激动变为震惊。

    我在房间中来回踱步,抓耳挠腮。

    我一遍遍地思索,一次次的感叹,她完成了我觉得不可能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