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章 读心公主
当夜朱景帝便醒了, 也许是之前施了针, 稍微好了些, 醒来的也比众人预计的要早。
无论是沈信和周怀都松了口气, 陛下无恙, 才是最好的结果。
朱景帝醒来后见殿内的人,就已猜到了大致情况, 望着锦荣的目光透着欣慰, “辛苦你了。”
锦荣摇了摇头, 她还真没做什么事,不过了几句话,安排了几件事,也不需要她自己亲自去做。
她还交还了执金令,朱景帝却摆了摆手, “先由你继续拿着吧。”
沈信心中一惊, 低下头不敢多言, 听着九公主极其淡定的话, “那好吧,我就替父皇暂且保管着。”
他忽然有些看不懂朱景帝和九公主了, 应该不愧是父女吗?对待执金令都是这般轻描淡写, 这可是只有历代大盛帝王或是太子才能掌管的东西。
锦荣却不在意, 就算没有执金令,金督卫也会听朱景帝的命令。
朱景帝虽然醒了, 但还是精神不大好, 服了药汤后又歇下了, 而锦荣则回了永宁宫就寝,父皇已醒,其他事也与她无关了。
然第二日却没那么轻松。
宫门一开,昨日傍晚过后的事自然无人不知,众皇子才知道原来他们在宫中的人都被金督卫给抓了,而下令给金督卫的人竟是九公主。
六皇子以拜见母妃的名义来了永宁宫,找到锦荣,又惊又怒,“九,你胆子居然这么大。”
锦荣微一挑眉,又慢条斯理道,“我只是按父皇的旨意行事而已。”
六皇子虽有些犹疑,却也信了大半,
【九的话也对,毕竟九也不可能发现宫中那么的探子,除了父皇,谁还有这样通天的能力。】
【看来父皇没事。】
锦荣在心里默默加了一句,骗你的。
六皇子目光又恢复了往日的温和,带着些许苦笑无奈道,“九,你知不知道你这次的事,闹得有多大,大哥他们难免会记恨于你。”
他心中也稍微平衡了一把,损失的也不只有他的人,还有大皇子,三皇子,四皇子五皇子他们,甚至他们损失的比他还要多,毕竟他的人还大多是在外围,折了也不可惜。
“你可知道那些宫人现在在哪?”六皇子试探着问道,
锦荣注视着他的眼,笑了笑,“都在金督卫那。”
六皇子微皱了皱眉,有些担心自己的那些探子,进了金督卫,不知道会不会攀扯出他来。想到这,六皇子也没空在锦荣这里待了,了几句话后便离开了。
为了避免麻烦,锦荣果断选择了把锅推给朱景帝,而朱景帝也的确默认下了抓捕宫人的事,也算为锦荣胆大包天的行为遮掩了一番。
章仪殿里,弥漫着淡淡的药香,
朱景帝眼眸微垂,淡淡道,“他们该多谢九才对。”
和左相结为姻亲的大皇子,私通宫中禁军将领的四皇子……呵,还有不知什么时候,让宁国公府暗中站队算推动一把渔翁得利的七皇子。
他记得七皇子妃赵氏只是宁国公家一个庶出的女儿吧。
也许他们只是想探一下他的病情,但见识多了皇家腥风血雨的朱景帝知道,永远也不知道会有什么样的发展。
当势力混杂并争锋相对到了一定程度时,很容易就失控了,随之,也会有人为此牺牲。
在别人看来,九这次行为过于冲动了些,但朱景帝知道,她利用了最好的时机稳定局面,将一场可能发生的宫变掐灭于萌芽中。
若真发生了那样的事,即便是他愿意宽恕这些儿子,宗室和朝臣也不会容忍,所以朱景帝才会,这些皇子们应该感谢九才对。
然而朱景帝不知道的是,锦荣只是嫌麻烦而已。
周怀低下头去,不敢插嘴这攸关皇子的事。金督卫抓了那么多人,他也是知道的,令人意外的是朱景帝并没有多生气,反而更在意九公主的行为处置。
他想,众位皇子们怕是真的令陛下失望了。
老实,他也替陛下心寒,但在这天底下最尊贵的地方,确实再常见不过了,陛下才那么看的开吧,至少事情没有真的走到那一步。
朱景帝在章仪殿接见了一些朝臣,安了不少人的心,而皇子们却不免担心他们被金督卫抓了的宫人,万一吐露半点,一个窥伺帝踪的罪名是跑不了了,就看朱景帝愿不愿意责罚了。
没两天,就得知朱景帝放大批宫人回乡,他到底不至于要了那么多人的性命,只是一旦出了宫,对皇子们也就没有利用价值了,而这些宫人的底,他们也心知肚明,不敢私下收回府内,只能暗暗肉疼,这些年在后宫布置的人都全军覆没了。
除此之外,朱景帝也就那账簿一事在朝堂上狠狠惩处了几位皇子,连向来看似游离在外的七皇子也没避过去。
一时,众皇子们都安分了不少,朝中也一片风平浪静,因为账簿一事被革职的官员可多着呢,而且还是皇子们身边依附势力的人。
这次朱景帝丝毫没有手软,但也暗中撇去了锦荣与此事的牵扯,无论他是否决定脑海中的那个念头,此时都不是将九推到台前的时机。
大皇子却在助力折损而恼怒不已,“父皇一句话,就让钱大学士告老还乡了,他难道真不想把那个位子给我吗?明明无嫡子,我是长子才最有资格。”
谁不知道,钱大学士一直支持他,讲究立太子当立嫡立长。
“殿下息怒,这不过是陛下给您一个教训而已,其他皇子也一样。”谢侧妃理智沉静道,
大皇子敢在谢侧妃面前这些话,足见他对谢妙音的信任。
“拔了我在宫里的所有钉子还不够吗?”大皇子面色阴沉,隐含着怒意。
谢妙音眼眸微闪道,“那件事也许未必是陛下做的,而是……”
大皇子立刻断了这个猜想,“怎么可能?她不过一个公主而已。”
若是普通的公主,陛下会将那么重要的执金令交给九公主吗?但谢妙音没有去反驳大皇子,毕竟她也要倚赖于大皇子的宠爱。
……
朱景帝虽然病已好了,但江太医还是劝他不要过多劳累。
批改奏折时,朱景帝揉了揉眉角,忽然道,“九,你来帮父皇批吧。”
锦荣微微一愣,后又缓下声音道,“好,父皇。”
一开始还是锦荣念奏折,朱景帝什么,她就写什么。后她也开始适时地提出建议,朱景帝精神不济。后面渐渐变成了锦荣自己批改,再念给他听。
这一年多来,锦荣也有改变过原来的书法习惯,模仿朱景帝的字迹对她而言也是轻而易举。
所以无论是朝臣还有皇子们都未发现换了一个人批改奏折,而朱景帝身边唯一知情的人周怀,更是闭紧了嘴,只是对九公主愈发恭谨了,或许也是察觉到了什么。
在批阅奏折期间,锦荣也熟悉了朝政,渐渐更加得心应手。
……
江南发了大水,长江一带河堤屡被冲毁,洪水蔓延数州,祸害了几十万黎民百姓。
朱景帝眉头紧锁,难得调养了一段时间,又开始日夜不休和朝臣商议如何解决洪水决堤,以及赈灾安抚灾民的事宜。
最后采取堵不如疏的做法,在兰山,玉龙,凤台三州开辟河道,分流平洪。
至于其他,“臣以为,应先派一位钦差前往最合宜。”这是陆阁老的提议,其他朝臣也附议,于是又变成了挑谁去。
众位皇子皆推荐了自己一脉的人,江南那地方,要是被查到什么东西就不好了。而且赈灾之事落到别人手里,若是立功也是对自己不利。
“此事过后再议。”朱景帝一句话便结束朝政。
锦荣也听了江南大水一事,甚至也研究过地图上的洪水之势,朝堂之上也不缺治洪的能人,否则那些官员也没什么用了。
只是没想到朱景帝忽然对她道,“九,你可愿意担任钦差一职?”
锦荣眨了眨眼,已明白了他的意思,“父皇之命,儿臣自然愿意。”
朱景帝宣布命九公主为前往江南的钦差,震惊了朝野,但不少反对的意见最后也被朱景帝压了下去,钦差一职轻松不轻松,难也不难。
不少人听陛下派了九公主前往江南任钦差,都松了口气,既然是陛下最宠爱的九公主,那应该只是去走个过场,并不大重视此次江南之行。
宫中的容贵妃也多有奇怪,觉得不妥,但圣旨一下,她也不好什么。只得听朱景帝的吩咐为锦荣收拾行李,安排随行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