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5他章 皇帝给他撑腰

A+A-

    两个孩子吃饱后不肯睡了,就交给四喜和六顺抱着在院子里走走,晒晒太阳。

    柳如霜去原来的正院厨房里做糕点,太子妃也会些厨艺,在一旁帮忙。

    书房是林天良原来六皇子府的正院,离现在的正院并不远,他们坐在敞轩里谈论如何管理户部,如何推行造福百姓的计划。

    提高粮产、改造农事,如何度饥荒、如何应对灾年钱粮问题、如何改善荒山贫田投入耕作赚钱、如何改革兵粮

    很多问题,从去年涝旱时户部的应对和朝廷赈灾出现的问题,此时谈到这些,身为太子的凌天昊自是感同身受的。

    作为深入灾地、共同治疫的储君,对民情的感受尤其深刻。

    而林天良结合了柳如霜以前的那些想法和已经实施的结果。

    出他要推行的计划,以及在这计划中储君要做的事情。

    储君不只是对君王朝廷,也是对百姓。

    如何让百姓从储君身上看到希望,如何获得民心爱戴,于低调中巩固自己的王权。

    柳如霜和太子妃亲自来送点心。

    还有几样下酒菜,都是柳如霜在做点心的空档亲自下厨做出来的。

    一壶葡萄酒、一壶石榴酒,兄弟俩边喝边谈。

    这时候长史匆匆来报,今天收到两百多份贺礼和拜帖,还有十几家王府没有拜帖但也搁了话。

    这些王府都是林天良的亲族,不是叔父就是叔爷、堂兄弟,自然还有自家兄弟们。

    长辈和比他辈份高的兄长们,不会送拜帖,只会让人传话,让他们过府一聚。

    林天良今天哪儿也没去直奔太师府,也是皇帝当朝发了话的,没人敢与太师府争头家了。

    林天良出门前搁了话,有礼就收着,记好。

    没想到才半天就有两百多家。

    明他风头正盛,人人都想示好。

    当年他被贬被赶时,却无人出来为他话。

    因此,林天良传话给秦大总管,按礼册给每家送份回礼去。

    最轻的是一斤葡萄酒和两包点心,重些的多送两斤再加点他们家的果脯。

    这也是给自家生意做推广。

    看着礼轻,实则最少也要一百多两银子。

    两百多家不等送出去也得要几万两银子。

    至于拜帖、一聚什么的,一律以最近私事繁忙婉拒了。

    别人拒绝推脱都找公务缠事、公事繁忙为由。

    他到好,直接私事繁忙,也是别具一格了。

    赶在年之前,林天良的户部改革与推广计划折子,由他亲自送到了御书房皇帝的龙案上。

    父子随便了几句,他就出来带着妻儿直奔中宫。

    在中宫留到吃中饭时,皇帝也跑来了,看脸色是很高兴。

    “臭子,你这折子里的计划,怕不是有你媳妇一份功劳?”

    因为折子里附带的演示图、器械图纸、注意事项、操作方法,全部简单了明又细致深刻,外行人也看得懂。

    可不正是神医的风格?

    “父皇英明。”林天良坦然承认了。

    便起当初他在田庄时,他媳妇用来验证的稻田养鱼法,不但粮产增加了,还得了许多鱼。

    今年在他所有田庄全部无保留地用上了。

    除了个别地方操作不当或环境土壤问题,稍有减产,其他八成以上都亩产增加了五十到一百余斤。

    别看了这点粮。

    按一亩增加一百斤来算,一百亩就是一万斤,一百万亩就是一百万斤,可是七千多石粮。

    一年前他拿出五万石粮也是七百万斤粮。

    若整个大夏王朝广泛推广起来得增加多少万石粮?又得增加多少鱼产?

    而且对于贫地,可用来种红薯、黄豆等粗粮。

    一边肥田一边通过他的田庄将这些粗粮比行价略高地回收,做成干货、点心等放卖。

    获利再与国库分红。

    一边充实国库、一边给贫寒人家和流离失所无家可归的人予以赠粮、施粥的援助。

    另外将大量闲置的山地种植果树、茶叶、养鸡,将贫地种荷、养泥鳅。

    物尽其用,改善土壤贫乏弱点,增设农产会。

    同时改善农工、丰富农事、管理商铺税收、增加无产者务工会。

    让农商和作坊者皆可更好的经营致富。

    光从计划来看,确实雄心壮志且有备而来,皇帝听得很满意。

    就算不让端王插,光是这一份详细计划,也能为朝廷增加一条光明大道了。

    不过,皇帝看着端王夫妇,是越看越满意,一脸地感慨。

    “这些年你受苦了,但你能有此成就,还不计前嫌回来帮扶朝廷,为父很高兴,为你自豪。”

    “你想在户部做的事尽管放去做,国库现状摆在这里,只要不比这差,为父都不会责罚你,若比这好,为父在朝上也面上有光。”

    “但你自己要明白,户部是为父去掉张家交给你的,你得罪了陈王和张家是无可避免的,这朝堂上下必然也会猜测观望,甚至站队。”

    “你有心干大事,也要脚踏实地走得稳些,莫摔倒了让为父来扶你,为父对其他皇子也不好交代。”

    一个皇帝能将问题摆在桌上摊开来,提醒自己的其中一个儿子要注意什么,也是为人父者的苦心了。

    “多谢父皇给会,不过儿子此举优先获利的是民间百姓,朝廷上不会太明显,但假以时日定能看出优势。”

    “只希望父皇不要被别有用心只看眼前利的人挑唆了,以为儿子只会、不会做。”

    “这就好比粮产增加,瞧着一亩两亩不顶事,但若一县田地、天下田地加起来,就不是数目了。”

    “在民间,一天工钱给个三十文,会让做工的人满心欢喜,一文钱在村里能买到两个鸡蛋,在镇上摊只能买到一个。”

    “农家人成亲办酒,送添妆的有一只木梳、一块布、一方帕子、几文钱,礼册上十文以上,送到一百文的都是嫡亲,给到一两的都是富亲。”

    “这就是民间,是穷家人的生活日常。”

    “一百斤粮于有钱人家不算什么,于农家就是能养活人的口粮。”

    林天良话诚恳朴实,比代天巡视民生的钦差们回报的话更真实可信。

    皇帝很满意他的表现,又松了口,要给他撑腰不让他受别人掣肘。

    父子难得地相谈甚欢。

    只不过帝后想多问几句儿子这八年里的具体生活,去过哪里,则都是被敷衍过去了。

    当他们下意识看向媳妇时,就发现她的眼中竟流露出心疼之意。

    帝后虽不解,但也猜得差不离了。

    想来这些年六子的日子并不好过,不想拿出来。

    之后就再也没问过了。

    只不过在端王夫妇离开时,又赏了许多东西。

    还有如朕亲临的盘龙玉佩,用于接管户部有便宜行事之权。

    年过后,天气比之前几天冷了不少,端王府却终于大办赏花宴。

    几天来陆续收到的礼已超五百家,全都收到了请柬。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