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号 鬼屋

A+A-

    白露:初候,鸿雁来;自北而南也。一曰:大曰鸿,曰雁。

    亲爱的美奈女士:

    如果你要问一个人,这世上到底有没有鬼?我想你会很自然的得到两个答案,一个是有,一个是没有。那么鬼到底是有还是没有呢?有鬼的人,实际上从来没有见过鬼。没有鬼的人,实际上也没有办法,保证一定没有鬼。你没看见的东西并不表示它不存在,比如有一种东西叫信号,它无色无味,你能认为它不存在吗?如果这世界上的确存在鬼,那么我们所生活的这个世界就是一个大型的鬼屋。不断的有人出声,不断的有人离去,离去之后的人都变成了鬼,古往今来、世事变幻。多少活生生的人变成了一个一个看不见摸不着的鬼魂,如果这个世界上真的存在鬼的话,那么鬼的数量要比人多太多了。还有一节特别重要,人一旦离开之后变成了鬼,他是永远作为鬼存在,还是要到别的地方去呢?根据轮回转世之,一个人在地府其实不会滞留太长的时间,一般履行完了续就会被安排去投胎。

    昨天我们那个社群里非常的热闹,为了让这个群热闹起来,我还是费了一番心血。其实这是一个极好的现象,我希望大家都有兴趣在里边发表意见。即使观点不同,也可以在里边争论,维持在一种理性的状态。昨天王先生对自己的观点有了一次清晰的表露,这样的表露是从前没有发生过的。我希望大家的观点能够越来越清晰,这样在话的时候彼此都会有所顾忌。我也会想方设法的创造一些能够凝聚共识的话题,如果可能的话,我或许会考虑撰写一些关于美食的文章,因为这玩意儿比较能够引起大家的共同的兴趣。原来我计划撰写一篇关于中医的文章,到目前为止这篇文章并没有出现,但大致的想法我已经有。就是希望能够推动中医的现代化和科学化,对于现存的各种药方,应进行搜集和整理,对这些药方所专供的病症要进行相关的实验。

    在中医的时间里很多都是模糊的,有一些药方能够治好一些病,这些病是现代医学没有办法攻破的。可这些中医的药方也没有办法明自己到底因为什么把这些疾病给攻破了,比如何先生学习中医,它在陈述过程中经常使用,据可能这样的词语。培养合格的中医,在今天也是一个非常大的难题,我觉得应该想办法攻破这一难题。关于中医必须进行系统性的研究,并且在原来的基础上要有进一步的发展。我的感觉至少从很大程度上,中医是在吃老本,很多人没有把那些过去留下的东西好好的用起来。我不得不承认,在相关的表述上,至少在这里我是存在一些瑕疵的,毕竟我没有做过相关的调查研究,我只是根据自己所掌握的那一点可怜的常识,在做这样的论述。但我有一个基本的认知,就是中医不能把自己搞成传统文化,不能动不动就聊国学或者哲学。应该更多的专注于对病理的论述,以及对各种治疗方法的研究。

    如果上天让我成了一名医生,我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医生呢?中医对世界的认识与现代人对世界的认知有着不同。在中医看来,世界是一个有的生命体,他们看待世界万物是感性的,是有温度的。而现代人更喜欢用理性的视角去观察自己所生活的世界,我曾经过,在省城是一个理性社会。相对于北方,南方是理性社会,相对于乡村城市是理性社会,相对于城镇,大都市是理性社会。一般来熟人之间就会有一丝温情,而陌生人之间只有冰冷的理性。理性的最重要的特征就是不给别人添麻烦,言下之意就是我不给别人添麻烦,别人也不能给我添麻烦。什么样的社会到底是好的?什么样的社会到底是不尽如人意的?

    在某个大都市存在一些从胡同搬进楼房的人,胡同里邻里之间是存在一丝温情的。当有一天他们终于住进了水泥大厦所组成的丛林,曾经在胡同居住的时光,就成了他们温暖的回忆。其实居住在胡同的时候,各方面的条件是比较差的。大家不得不相互依赖,庄子曾经过,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在胡同居住的时候是相濡以沫在水泥大厦所组成的丛林居住的时候就成了相忘于江湖。有时候我在无意间对一段时光的描述,其实可以让别人产生一种所谓的归属感,我记得我曾经描述过所谓竹林七贤的故事,来寓意我们曾经在南山的那段时光。后来朋友重逢的时候,他曾经给我提到了这件事,我觉得如果自己在这方面有所加强。或许能够让大家产生更深的归属感,这就是文学的力量。时光一旦泛黄变旧,它就具有了一种感性的温情。就如同我前几年特别喜欢看九十年代留下的电视剧,让人感到遗憾的是这样的电视剧,现在没办法看了,因为都有了权限制。

    我不得不承认,我对旧时光许多美好的感觉都源自于在我的潜意识里对过去的一次又一次的剪辑所制造的幻觉。我也曾经许愿,希望从我底下里出来的东西能够具有一种人情味和烟火气,而我这个人在这方面其实是非常欠缺的。相信同样在这方面存在问题的人有很多,很多人可能会觉得钱重要,朋友不重要。可随着时间的流逝,一个人每天都在金钱的世界里遨游。每天都在相互算计,这会让人产生一种极深的孤独感和无助的感觉。我们需要来自神灵的保佑,我希望永远有一个神在无形中支撑着我。我知道这个星期我又可能要面对很多事情,希望我在这些事情当中进退自如,表现得当,希望在这期间产生的问题都能够得到很好的解决。我知道我的这一想法几乎是一种妄想,但我还是要坚持这样祈祷。

    昨天何先生指出了学习中医的一条路径,第一是读周易,第二是读道德经,第三是读华严经(也有可能是法华经)。记得在念大专的时候,曾经与何先生有过一段辩论,当时我有一种法,传统中国所有的学都源自于周易。或者传统中国对世间万物的认知建立了易的基础上,当时我的表述的确存在瑕疵。易和周易不是同一个概念,大概是前天上有人问对郭先生的看法,那个老头反应很激烈,皓首匹夫、苍髯老贼。他竟然对着镜头对郭先生一通抨击,可见这厮不是啥好玩意儿。何先生指出的那条学习中医的路径,我觉得是有问题的,王先生也指出这近乎玄学了。我觉得中医的确是一座大型的宝藏,具有极高的科研价值。对中医不能够稀里糊涂的,人命关天的医学一定要扎扎实实的去研究,把它搞明白。

    像曾先生的那样,治好一个病,医生也不清楚因为什么。医生稀里糊涂的治,病人稀里糊涂的接受治疗。如此大而化之,在古代也是没办法获得认可的,我相信古代那些名医。也是把医术当作是一门非常细致的科学来研究的,今天我们可以看到不少先人留下的不朽著作,我也希望更多的科研工作者能够从中找到研究的灵感和方向,从而解决一些历史性的难题。那些否定中医的人士。也不是从科学角度出发的,因为他们并不懂得中医是怎么一回事,在你没有经过调查研究的情况下就否定一项事物,是轻率而且不负责任的。我希望随着年纪的增长自己能够越来越会写东西,即使没有办法从中赚到钱也无所谓。其实如果有会,我愿意成为一个对中医很有研究的人。在中医界流传着很多故事,我希望这些故事能够被如实记录,留下真实可信的记载。

    而不是像一些流言蜚语一样飘飘乎乎的,所有学习中医的人应该具有一种使命感和责任感,推动中医的现代化,又让中医往前发展,但我知道这是比较困难的,很多人用尽一生的精力都没有办法把中医搞明白,更不要推动其向前发展了。我相信传统的武术风水中医都具有相当的科学性,他们之所以会走向不同的道路,是因为武术变成了一种单纯的表演项目,之前的那些功能很自然的就丧失了。风水除了解决一些科学的问题,其实很大程度上也是在解决人们的心理问题,比如当风水不合适的时候,就买一个泰山石敢当下去。这能多大程度上改变风水,我觉得不好,但可以肯定的是,他一定能够解决人的心理问题。很多人在中医的时候,提到一个词叫做心理暗示。如果能够结合物理治疗与心理暗示向疾病发起攻击,这样的做法也是符合科学的。再次祈求神灵的保佑,同时我也要对自己的生活习惯有所调整,希望能够更加科学符合规律的过日子。

    今天在工作当中还是出了一些状况,现在我不知道这个问题能不能得到妥善的解决。愿上天保佑一切顺利,愿佛陀能够。提供给我源源不断的,可以用来解决问题的智慧。今天下午跟朋友讨论的时候,聊到了一个话题,在一个辽阔的北方国度,在那一片横跨中西的广袤的土地上,从他们的历史来看,走出蒙昧时代主要是从一个了不起的君王开始的,与此同时还有一个闪耀着光芒的人物,这个人是一位著名的诗人。君王创造了一种文明,而诗人让这种文明熠熠生辉。我没有去过这个地方,如果有会去这个地方与当地的人进行交流,我想一定会很有感触。一个真正的文学家,如果他足够幸运的话,他可以到处远行。

    这让我又想起了那位意外陨落的络明星,此人出身草根,为了圆一个远行的梦,踏上了旅程。我没有办法向这位女士请教,如果人生可以重来一次,她会不会放弃远行?如果是我自己的话,我的答案是不会。那个群变得越来越热闹了,我希望能够维持这个热度。只有这个热度能够维持下去,只有大家经常性的参与里边各种话题的讨论。一种叫做友情的东西才能够延续,即便如此,友情也会不可避免的,随着时光流逝而逐渐变淡。我记得自己曾经过,友情建立在互相需要的基础上。若二人互不需要,他们就不会有想要了解对方的冲动,在互不了解的基础上,人与人是不会成为朋友的。我至今记得初到省城时,大家都是陌生人。那个时候大家都带着想要与同学进行交流的愿望,那真的是一段美好的时光。人一般在初次相识的时候会有不错的表现,随着时间的流逝会出现边际递减效应。

    当然也会有例外,有的人初次见面的时候互相没有什么好感,甚至会发生冲突。上天对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安排,两个人会在互相冲突的过程当中不断的了解彼此,最终成了彼此间最了解对方的人。这世上有很多恶缘,也有很多美好的缘分。比如郭先生和于先生,郭先生在之前三分之一的时光过得非常的辛苦,后来在许多人的帮助之下,特别是张老先生。在郭先生的生命中余先生无疑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人,从我知道郭先生第一天起,他就已经和于先生是搭档了。而人一起为观众奉献了很多优秀的作品,至于将来会不会有好的作品,那就不好了。前面我提到边际递减效应,繁花落尽必将归于沉寂。不过人做到郭先生这一步已经很不容易了,我希望郭先生所创立的班社能够不断发展,给社会创造更多的惊喜,我也希望未来文艺界能够出现更多优秀的演员和作品。

    几年前我对岛国有了兴趣,特别是看了几部产自岛国的电视剧和电影之后。通过这些影视剧我了解了当地的风土人情,了解了当时当地人们的想法和状态。我曾经过岛国是理性社会,在较为熟悉的环境,他们习惯了过自律的生活。一旦他们离开了熟悉的环境,来到了一个陌生的地方。如果这地方没有一种外在的压力要求,他们必须自律。他们就会开始放纵自己,而且有这样一个问题,一些人在他们所属的群体内部普遍的存在强者欺凌弱者的现象。久而久之这种强弱的关系变成了一种惯例,读过鲁迅作品的人都知道,阿q被更厉害的人欺负之后,他不会一天二十四时都选择忍气吞声,而是找一个更弱的人去欺凌,比如尼姑。阿q这个人所表现出来的人格特征,是典型的弱者人格。

    我曾经过,一个非常弱的人没有条件成为一个好人,好人的特征是可为而有所不为。一个人如果想成为一个好人,必须先要做一个强者,要做一个强者必先挑战强者。一个喜欢欺凌弱的人,绝对不可能成为好人。挑战强者不仅需要勇气,更需要智慧,与人斗争要讲究策略。这种策略是在实践当中不断磨练出来的,我曾经有过这样一个法,根据武侠的记载,很多时候一个人在深山老林里练几年出来之后就变成了绝顶高。实际上这种可能性极低,一位真正的高是在跟对不断较量的过程当中产生的,如果你只是每天站一站梅花桩扎几个马步就成了武林高,那是不可能的。当然在这方面我必须特别声明我没有什么发言权,因为我没什么格斗的经验。假如上天让我有一个儿子,我会非常认真的考虑让他去学习综合格斗。这可以让一个人变得更加强大,成为强者是成为好人的前提。

    我曾经对自己写的东西有过一次反思,觉得自己写东西太有学究气,没有烟火气和人情味,我觉得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长期过着独居生活。没怎么跟人建立一种相对密切的关系,所以在我的生活当中,与人相处的时候大多都是以礼相待而已。不过实在的,我所受的教育并没有让我变成一个礼数非常周到的人。上星期我喝了不少啤酒,这个星期我有新的考虑。也许我应该买一点白酒,再准备一点下酒菜。然后就可以度过一个非常美丽的夜晚了,对于一个单身汉来,酒是一种好东西,就可以让人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但人不应该太过于迷恋酒,在大多数的情况下人应该保持清醒,只有在清醒的状态下才能够做事情。我曾经尝试在喝醉的状态下写作,结果非常的失败。可见在喝了点酒之后变得才华横溢似乎不大可能在我身上发生,现在我祈祷着自己在工作上能够解决掉遇到的各种问题。在生活中能够让那个群保持一定的热度,能够让我在工作之外有一个可以关注的点,不要让工作吞噬掉我所有的注意力。

    郭先生谈到一个话题,让我觉得非常的有趣。一个纺织女工可能觉得自己非常的热爱纺织,正所谓干一行爱一行嘛。那么如果下班了,她会在家里准备一个纺车继续在那里纺吗?一个人可能非常的喜欢炼钢,因为他是个炼钢工人。有可能在下班之后在不给钱的情况下,他在那炼钢吗?我并非财务出身,而我现在从事的工作跟财务有关,我有可能在下班之后继续弄几个表来在那折腾吗?这些都是不可能的,而郭先生就幸运太多了,他是一个相声演员。无论是不是正权,他都会在那钻研相声。幸运的是他可以凭借自己的爱好养活自己,不仅养活自己还能够出人头地。

    我希望佛祖能够保佑我拥有这样一种能力,不管多么复杂的问题到我的里,三下五除二就能处理的非常干净。我不是为了给单位做什么贡献,而是单位安排给我的工作,让我非常的头疼。如果我能够把这些问题轻轻松松的解决掉,我就有大把的时间去做其他的事情了。如果我有时间,更多的从事文学作品的创作,甚至去画一点画或者唱歌唱戏什么的。记得方才我的一位大专同学想要跟我通话,而我因为正在写作选择没有接听。我没有办法判断他找我到底是什么事情,但我觉得跟他之间进行一定程度的交流是很有必要的。也许我应该思考给这个群设计一些话题,让大家尽可能多的参与进来,让这个群维持相当的热度,这样大家的关系就会逐渐热络起来,以至于有想要见一面的冲动。我不想这个象征大家关系的群变成了一个冰箱一样的存在,我希望它像是烤箱。

    之前我设想要撰写一篇有关于中医的文章,现在我又想撰写一篇有关于陕北饮食的文章。我这个人好像具备了一种能力,不管是懂的不懂的都能够一嘴。人可能就是如此有表达的愿望,没有倾听的耐心。如果可以从倾听当中找到一种乐趣,其实也是非常令人愉快的,这样可以让人变得更有知识,更加的聪明。如果只顾着在那里表达,而你实在又不出什么有意思的东西来,大家对你就会不耐烦。有一副对联是这么:头重脚轻根底浅,嘴尖皮厚腹中空。我不希望自己成为这样的人,但我希望自己是一个话能够表现这种魅力的人,是可以吸引的人的人。是我出一些东西,大家有兴趣参与讨论的人。我倒不一定希望大家多么在意我的真知灼见,只希望能够做点燃大家兴趣的那个东西。我对友情自认为是重视的,但是我以为的重视与事实上的重视可能有差距。

    此致

    敬礼

    你的朋友陶唐

    新丰九年八月初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