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A+A-

    邬双樨跟着关宁铁骑返回辽东,邬湘留在京城,他们父子甚至没见上一面。丹阳将军带着少年得志的传奇和无数幽怨闺思离开,茶馆里的书又有了新篇。以前时兴的是才子佳人,现在是白马英俊少年将军驰骋路过姑娘的绣楼,一枪挑了徐徐坠落的熏香四溢的帕子。

    没办法,被建州女真差点进京城了,还是当兵的有点安全感。

    李在德抱着壶茶乐呵呵地跟着听。他实在看不清人,很少去看戏,偶尔听书。书先生摆了个骑马的姿势,在李在德模糊的视野里忽然就成了邬双樨骑马而来。书先生形容那个将军的样子,脸怎么样,眼睛怎么样,鼻子怎么样,嘴怎么样。李在德越听越乐,形容来形容去,哪有丹阳将军真人好看。

    邬双樨跟他过,在辽东一般不刮胡子,胡子拉碴的反而能保护面部,辽东的冬天的风是刀子。

    李在德美滋滋喝了口茶,想象一贯讲究的邬将军现在是个什么样子。他没见过邬双樨留胡子,自己边想边乐。

    邬双樨正在和女真人苦战。

    有些太的战役一般也不上报朝廷,但边关的人实实地用血肉搏杀。辽东苦寒,这几年尤其冷,即使到了二月也呵气成冰。邬双樨长枪上有血,冻得滑,他往雪地里狠狠蹭手。

    方建杀了皮岛总兵,皮岛失守。本来是掐在黄台吉脖子上的要地,被黄台吉趁乱收去,几乎算是开了通往关内的大门。阳继祖现在的计划是,收回皮岛,重新驻军。

    辽东营寨被高第以坚壁清野为由拆得七七八八,阳继祖一来就着手重建。山海关依旧雄峻,但所有人都很明智地并不提它。邬湘与祖康旧部不得重用,邬双樨军职被压了两级,与祖康“听用”。原本前程辉煌的少年将军如今什么都不是,这落差足够摔死人。邬双樨梗着一口气不倒,今天是他回辽东的第一战,他必须把父亲丢掉的圣眷与邬家的荣耀找回来,哪怕用命也在所不惜。

    皮岛虽然是咽喉,本身却寸草不生,以前皮岛总兵为了镇守皮岛夺取物资,自己跟建州奴也没差多少。建州虽然占了皮岛,但是自己沈阳饥荒严重,无力支持前方粮草。女真并没有类似大晏王朝的粮草支持,抢也抢不了多少,所以皮岛成了个鸡肋。

    邬双樨任先锋率兵突袭,女真且战且退。酷寒之下雪地都冻硬了,邬双樨拖着枪铁靴踏破厚厚的雪层,一脸一身的黑血,像一头穷途末路不要命的兽。

    阿獾远远看了,忽然问了一句:

    那是谁。

    旁边的人答,邬双樨。

    阿獾点点头。

    邬双樨并不知道自己进入了别人的眼,杀疯了。

    阿獾在高处看了半天,一扬手:撤兵!

    阿獾是努尔哈济最爱的儿子,可惜大位没争过黄台吉。黄台吉发配他来守皮岛,粮饷也不给。阿獾到底不是傻子,跟晏兵没什么好拼的,他必须保存实力,黄台吉虎视眈眈他的旗兵已经很久。

    血战一天晏兵登上皮岛,女真后退,邬双樨终于杀开一条生路让后继辎重部队将大炮运上了皮岛。血透重甲又结了冰,邬双樨全身麻木,甚至开始火辣辣地疼。腿部膝盖下面已经没了知觉,也许脚趾要冻掉了。

    血进了眼,他看什么都是红色的。白茫茫的大地被踩成了泥泞,成为血的沼泽。后继部队上来他的力气就尽了,拄着枪一动不动。

    他看到远处有只呆愣愣的狍子,睁着迷茫无辜的眼睛看着这一场厮杀。

    邬双樨做了个口形:快跑。

    他昏了过去。

    阳继祖夺回皮岛,面不见喜色。辽东问题比他预料得还要严重。派系林立暂且不提,方建被抓,关宁铁骑士气全无,十分消极。按照道理,辽东装备远胜关内,阳继祖检阅一番,火炮十之三四竟然是哑的。能夺回皮岛,多半也是吃准女真人不想要皮岛了。阳继祖无法,只好上奏工部请求派人来辽东检修火炮。

    天亮前王修总算让李奉恕去眯一会儿。李奉恕脾气其实不,老李家从太祖起就全是暴烈脾气。只是李奉恕特别能忍,不迁怒别人,就只能自己折自己。李奉恕挺听王修的,平静地闭着眼躺床上,也不知道睡没睡着。

    起床吃早饭,王修发现李奉恕拿不了筷子了。

    李奉恕右手拖拖拉拉总算是长齐全,拿筷子拿笔没什么问题,就是有些抖,到底没当回事,他又不绣花。结果早上李奉恕一拿筷子就掉一次,手指抽筋似的。

    李奉恕一摔筷子。王修连哄带逼让他喝了一碗白粥,一面派人去请鹿大夫。李奉恕蹙眉:“我不看他那个苦瓜脸。”

    “那就换鹿大夫来。”

    李奉恕不烦鹿大夫,由着王修去请。他命人把那棵翡翠葱翻出来摆上,让大承奉把无聊去厨房帮厨的翡翠师傅叫来和颜悦色表扬一番,勉励他继续勤奋雕琢,不要浪费自己的好天分。

    白天李奉恕没去上朝,晚上何首辅来了。

    摄政王在书房里见他,泡上最好的茶。

    李奉恕缺个谋臣。王修能当个谋士但他当不了谋臣。合格的文臣都得是从底层奋斗上来,见惯了人心叵测尔虞我诈,心都是黑的脏的狠戾的,才能玩得起政治。

    可以信手玩弄人心的高手,为了自卫,自己是没心的。

    也许某一天李奉恕也能蜕化到如此大杀四方的地步,那时候他会是个很合格的王,总领朝纲,摄政主事。

    王修站在书房外面低头想了一会儿,走开了。

    书房内何首辅从茶聊到南方的气候作物。李奉恕也不算是井底之蛙,和他聊得很愉快。他们很巧妙地绕过福建,了蚕丝水稻,又谈到广东市舶司。何首辅道:“当年郑公下西洋何等壮举,如今再也看不到了。”

    李奉恕道:“郑公倒是过,国家富强,不能不顾海洋。财富来自海上,危险也来自海上。然而一旦他国之君夺得海洋,大晏危矣。”

    何首辅笑着朝李奉恕拱拱手:“下官告个罪,当初谮越逾礼,多得殿下宽容仁让。然而下官却是字字出自肺腑。”

    李奉恕道:“首辅为国为民,言重了。”

    何首辅倒真像个慈祥长者,笑呵呵地跟李奉恕推心置腹:“殿下自是看我们这帮老骨头不知变通固步自封。却不知道老臣们夙夜忧心,不过就是‘太平’二字。郑公七下西洋,宣了国威是不错,可惜出多进少,七次下来拖得国库空虚,民怨四起。大晏如今生存多赖耕种,农为国之本。当年越来越多的青壮出去‘讨海’,耕地多有荒芜。然而讨海所得多靠运气,一批一批的人出去讨海杳无音信,要么倾家荡产。朝廷体恤,才下了禁海令,以安民心。现在大晏灾害频发,本就缺粮,如果再来一次,田地无人耕种乃至荒芜,人心溃散,怕是……”

    李奉恕叹息:“孤何尝不知。如今国内金银皆缺,连铜币都要不够。孤夜读唐史,唐代铜钱带出境都是死罪,效果如何?安史之乱前便是钱荒,读得孤汗流浃背,一夜辗转,无法入睡。大晏贫银贫铜,节流不用,不若开源?”

    何首辅道:“殿下所虑深远。然而臣不得不,以往朝贡‘通商’,只出不进。要‘万国来朝’,那时候朝廷为了凑够属国王公的金币,不得已在湖广开矿。动用五十五万民夫,死者不计其数,殿下可知获金多少?三十五两。”

    李奉恕抿了口茶。

    “臣深知忠言逆耳,也多得殿下深明大义,臣才敢在殿下面前妄言,论先帝们的是非。这些国不过是为利益计,名为‘进贡’,实为吸血。大晏为了宣扬国威,动辄赏赐,不多计较,购买物产也是厚彼薄己。可是殿下,这些流出去的金银,可都是民脂民膏,民生民血啊!”

    李奉恕似是被何畹一番慷慨激昂镇住,看着他。

    何首辅叹道:“臣失态。只是殿下要重开海禁,还要三思而行。再来朝贡贸易,恕臣直言,大晏只怕更艰难。”

    他到底上年纪了,得脸上微微发红,为了掩饰窘态,只好端起茶杯喝茶。

    李奉恕微微一笑:“何首辅所虑极是。我也想得偏了,眼下时局不安,禁海令仍然需要商榷。郑公也,海防安稳,国才安稳。”

    何首辅道:“若殿下真的对海防有兴趣,不妨听听福建官兵如何,这比锦绣文章实用。臣举贤不避亲,可举宁一麟京。”

    李奉恕面有感动:“何首辅想得远。再朝贡海禁,孤现在顾不得。现在燃眉之急,便是西北的赈灾粮。户部演算,山西往陕西运是最便宜的,山西又要整治河防,粮食竟然运不过去。眼看饿殍一日多过一日,百姓可怜,孤心急如焚……”

    何首辅肃然:“殿下体恤百姓,臣等当然要为殿下分忧,义不容辞。山西或可有转圜余地,不如借晋商商会的粮道?”

    李奉恕眉头一跳。

    何首辅叹息:“殿下所虑臣都知道,臣斗胆这样提出,无非也是想起法太祖的‘开中法’。晋商辗转西北,用他们的名义将官粮运往陕西,或可一试。”

    李奉恕似笑非笑:“就怕晋商转脸就把官粮卖了。”

    何首辅点头:“殿下忧心的有道理,自古商不可靠,所以只借他们的名义和粮道,官府自己出人出粮。”

    李奉恕道:“这是个办法,明天着人御前廷议此事。”

    何畹聊了许久才走,王修这才出来,袖着手看何畹离开的背影。李奉恕还在书房里坐着,王修伸头看看,他并无要发怒的迹象。

    李奉恕道:“鬼鬼祟祟干嘛呢。进来。”

    王修站得挺远,眨巴眼睛看他。

    李奉恕疲惫至极:“告诉陈驸马,开中帐,不用查了。”

    “老李……鹿大夫今天还你不能再生气了。”

    李奉恕忽然就笑了。王修一恍惚,心想灯下观老李……更英俊了。

    “好,我不生气。过来。”

    王修贼头贼脑觉得李奉恕的确没有不开心,只好蹭过来。何首辅居然没气着李奉恕?

    “海防一事,何首辅举荐福建福建都司断事司断事宁一麟上京来。我想着,听听也无妨。”

    王修飞快想这是个什么官职。六品?六品能上京?

    “宁一麟是何首辅女婿。”

    王修有点吃惊。

    李奉恕仰脸看王修:“我又不是笨蛋。我知道你的意思。我的确需要一个得力帮手,比如何畹,用利益绑也得把他跟我绑在一起。一根绳上的蚂蚱,只有同心协力了。”

    老李你……真是简单粗暴地开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