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第99章

A+A-

    原因还是出太子和太子妃身上。

    因为吴氏做了鲜花饼,亲自给太子妃送了好些,毓庆宫里的妾室、格格们也都得了,上上下下赞不绝口。

    宁容尝过后专门留了吴氏话,就连太子也赐了东西下来。

    本来看似平静如水,其实暗波涌动的后院,突然滴入一滴滚水,整个儿都沸腾起来。

    又隔了几日,太子妃那儿赐了人下来,专门到吴氏的院子里,要给吴氏准备厨房。

    还要张罗出一个神奇的烤炉出来,是可以烤甜点。

    后院的格格们,都来了吴氏的院子瞧热闹。

    厨房她们也想要啊,她们吃的东西都是御膳房那边送来的。

    就算做的再精致、摆盘再美,为了怕食物冷,御膳房的太监常常把膳食放在大蒸笼上蒸着。

    滋味儿再美的东西,时间一久,都要失了味道。

    是夏天还好,最惨的是到了冬日,菜上面的油凝固起来,结了厚厚一层。

    光是瞧着就觉得没胃口,更别吃了。

    想吃点热乎的、新鲜的,也行啊,银子给的足足的,要什么样的都可以。

    但谁家也不是有金山银山,一个月偶尔改善几次倒没什么,日日点菜也不现实。

    如此,厨房的重要性就凸显出来了。

    都是没宠的侧室,眼看太子那儿是没戏了,要想得到厨房,唯一发法子就是——博得太子妃的青眼!

    程氏原本都要放弃了,在这种大环境下,不得不把眼睛盯着吴氏。

    搭厨房的这一日,她人没过来,隔了一道院墙,却也在瞧热闹呢!

    亲眼见那些没名分的格格,对着吴氏赔笑,把人家从头夸到了脚,首饰头面,到了布料衣裳。

    偏偏吴氏为了表示对太子妃的敬意,身上穿的、戴的,就是太子妃赐下来那些。

    一身浅粉色的罗衫,也不知到底是什么料子,在阳光底下泛着波光,走动起来身姿摇曳。

    那珍珠头面更不用了,吴氏只斜插两支步摇,随着耳铛轻轻晃动。

    如指甲盖大的珠子,想让人不注意都难。

    程氏算是家底好的了,压箱底的也只这么一套,还是逢年过节,才拿出来充场面的。

    几千两银子的东西,偏偏吴氏就这么随随便便穿了穿戴出来。

    更可气的是,明明她在后院里最出众的一个!

    吴氏同她比容貌,她都不稀得比。

    以往那些格格们,奉承的最多的也是她,可如今一下子转了风向!

    这个,“庶福晋,您这衣裳可真好看,咱们宫里,可找不出几个比您更鲜亮的。”

    听墙角的程氏:

    意思就是她穿的是破衣烂衫,不值一提呗!

    那个点头附和,“可不是,这样好的头面,这样出众的料子,咱们一辈子都没戴过、穿过。”

    话的是位官之女,确实没怎么见过世面。

    也是宁容给的东西实在好,就算拿去珍宝阁里卖,没有几千两银子,够都够不着。

    就算这样,程氏也不觉得如何,她们穿不上不代表她穿不上啊!

    吴氏并不摆架子,得了恩宠也很平常心看待,很高兴地给格格们展示自己的新衣裳、新头面。

    一张圆脸笑吟吟的,眼角眉梢透着喜气,“我也喜欢的紧,这都是太子妃厚待咱们。”

    前儿她送糕点给太子妃,太子妃问她,是在宫里好,还是出宫嫁人好。

    吴氏很坦然地,在宫里好。

    她在毓庆宫中,地位虽然不高,但吃穿不愁,不用烦恼柴米油盐。

    底下人很懂规矩,捧高踩低或许有,从没有严重到闹出什么事来。

    太子妃为人公正,且宽和,在毓庆宫中,比闺中的日子还好些。

    吴氏见过额娘围着男人转的情景,见过她忍着疲累,还要和后院的女人争斗不休。

    这样的正妻,其实日子还没有她来的悠闲,更没有她来的体面。

    退一万步,太子殿下就算真的放她们出宫嫁人,就一定能碰到好人了?

    万一遇上了渣男,再遇上一个狠心的婆母

    吴氏想想还是不要了,她不觉得如今的日子过得差,就这样吃吃喝喝一辈子不也挺好。

    程氏不想要吃吃喝喝,她要锦衣华服,没有太子的恩宠,太子妃的也行啊!

    于是,一场单方面的较量,就这么悄悄展开了。

    *

    程氏和吴氏最近大概在别苗头,宁容就算关注地不多,感觉也挺明显的。

    程氏借着新搭好的炉子,每每烤出什么吃食来,定要往正殿送一份。

    不论吴氏送了什么,程氏定会紧跟在她后面,送一件绣品过来。

    她倒也知道宁容不是太子,拿诗词那些换不来实质的好处。

    于是就在刺绣上,下了苦功夫。

    头几日送来的帕,绣的还有些歪歪扭扭。

    十日一过,再送来的东西就很能看,还特地给弘昭缝了个大老虎娃娃,有半个弘昭那么大。

    可把弘昭高兴坏了,时常抱在怀里玩,许久都不肯撒。

    为着这个,宁容夸了程氏一回,也送了厚赏下去。

    让程氏在后院里一下子露了头,可能一下感觉到了侧室该有的尊荣。

    她这头领了厚赏,那头对刺绣的兴趣越发浓厚。

    什么兔子、马、狗绣了一堆,越绣越发栩栩如生。

    弘昭这孩子这儿,都能开个型动物园了。

    胤礽回来见了一次就笑,还揶揄宁容。

    “想不到孤的太子妃也是个足智多谋的,如此后院也该彻底安定下来了。”

    太子把宁容的心思猜的准准的,但也不阻止。

    不识情爱的时候,他从不觉得后院的女人有什么区别。

    有了宁容以后,就再也容不下旁人。

    皇阿玛不是没明里暗里同他过此事,他只提了一回皇额娘,就叫他什么话也不出来。

    某种程度上,皇阿玛其实也和他一样深情。

    只不过他进入地快,等失去了,退出来也快,没了皇额娘,他还是可以有许许多多的人。

    宁容故意拿话堵他,“殿下若是现在后悔”

    话才起了个头,人就被太子一把拉过去,紧抱在怀里。

    灼热的吻,铺天盖地地落下来,叫她连半个字都再不出来。

    弘昭被杜嬷嬷一把抱过去,背过了身,这孩子却觉得好奇,不许他看,还企图“越狱”探个究竟。

    宁容瞥了那边一眼,咳一声,脸色臊红,“殿下,弘昭还在呢!”

    听到了自己的名字,弘昭在杜嬷嬷怀里拱了拱,发出“呀”的声音。

    胤礽也觉得有些孟浪了,至少要避着孩子。

    他红了耳廓,清清嗓子,“孤、孤还有政务,等会儿再过来。”

    完这句,太子落荒而逃。

    杜嬷嬷抱着孩子转过来,见宁容嘴角带着笑意,心里也跟着开心。

    “殿下和娘娘感情这样好,想来二阿哥也不远了。”

    “嬷嬷!”

    宁容嗔她一眼,伸了去抱弘昭。

    弘昭在额娘怀里蹭蹭,胖拽着她脖子上的珍珠项链玩儿。

    “有了程侧福晋这个带头的,后院的风气应该会大好。”

    杜嬷嬷觉得宁容段高明,都不怎么需要出,就断了后院女人的念想。

    长此以往,后院的格格们,恐怕只知太子妃,而不知太子。

    到底也是太子宠爱太子妃的缘故。

    宁容摇摇头,眼神慈爱地看着弘昭玩。

    “不够的,争宠不是长久之计,要她们发自内心在这件事中获得快乐才行。”

    杜嬷嬷一时犯了难,“老奴从没听过这种法,而且侧室们呆在宫里,要怎么样才能发自内心的快乐?”

    “那就要找到比太子更招人喜爱的。”

    “啊”

    杜嬷嬷一下想歪了,难道娘娘还要给侧福晋、格格们找个男人不成?

    这、这不是给殿下戴绿帽?

    就算殿下仁厚大度,这也欺人太甚了些。

    便是陛下也绝对不会允许。

    宁容瞥她一眼,见她面色不好,“噗嗤”一下笑了。

    “嬷嬷想哪儿去了?太子再好,却比不过银子。有了银子就能吃香喝辣,就算在宫中也能过得极好。后院那些格格们,有哪个不缺银子?”

    那肯定人人都缺啊。

    宫中就是个大型消费场所,动不动就要花钱。

    就算宫外娘家家底丰厚,月月送进来,扔到水里都听不见个响。

    这些还得是有名有姓的侧室才行,一般的格格,谁家家底丰厚到,能月月贴补不受宠的女儿?

    “可难道,让娘娘私库里出银子贴补她们?”杜嬷嬷想想都觉得划不来。

    宁容浅笑着摇头,“那肯定是不可能的,不光侧室们喜欢银子,我也很喜欢,有钱不如捐给将士们,给后院的侧室送去,算怎么回事?”

    “我的,是让她们自食其力,自己获得银钱。我记得我在京城有两个嫁妆铺子还空着?”

    杜嬷嬷想了想,点头道。

    “是呢,来离皇宫不远,位置还挺好的。只不知道卖什么好,如今赁出去了,收些租金罢了。”

    “改明儿就不用租了,开两个铺子正好。一个铺子卖糕点吃食,一个铺子就卖绣品香囊。吴氏和程氏艺不错,每日一大早送去,隔十日同她们结一回账。”

    杜嬷嬷眼睛一下子亮起来,就凭两位侧妃的艺,赚点零花银子还不是到擒来?

    *

    三月一过,各式各样的花都开了起来。

    宁容上辈子是土生土长的江南人,到了春日还怪想念柳絮纷飞的江南美景的。

    可惜太子人在京中,轻易不能离开,不江南了,宁容连出宫的日子都极少。

    弘昭也觉得在毓庆宫里关得憋闷,又没个伙伴,时常吵着要出去。

    也是巧,还真给他逮到了一个好时——五公主的公主府落成,邀他们一块儿去公主府玩儿。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