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的精怪
海的精怪
也许因为我自就喜欢水,也许因为我曾当过海军,对海洋一直情有独钟。接受文学的诱惑后,钦羡两个人:聚鲸洋的作者王家斌,九级风暴的作者陆俊超。差不多有五年的时间,我天天趴在图板上绘制海洋、港湾、岛屿,却从未感受到他们所认识的那种海洋、海洋人、海洋性格一神奇多变,曼妙多姿,既温驯轻柔又雄肆暴烈,既浩瀚富饶又诡谲险绝
以后见到王家斌,让我愣怔了半天,原来他比我大不了一两岁,可谓“少年成名”!
——聚鲸洋是在北京修改定稿的,中国文坛巨擘、当时人民文学的正副主编张天翼和李季,一次次跟他促膝交谈。中国作家协会的负责人刘白羽请他到家里做客,为一句话、一个标点符号跟他反复推敲一发表立刻轰动,四面八方的赞誉声,如聚鲸洋的大潮向王家斌轰来,天津市委书记传达了周扬的指示:“不要让王家斌离开海,离开船。”―当时上上下下都认为,对作家最好的爱护、最大的支持就是不让他离开生活。直至“文化大革命”渐入高潮,周扬自身难保,他的话不仅对造反派没有丝毫约束力,反而给王家斌又添了一条罪状,他被渔船上的民兵押下了船。
王家斌被迫离开了海。其原因并不都是由于文学,更主要的是因为他的出身:他的家族史,就是一部中国的海洋捕捞史,是他的父亲引进了中国第一条外国造的动捕鱼船。这样一个复杂的大家族,里面有共产党,也有国民党,当初投了共产党的,在“文革”中已经不清楚了,投了国民党的倒实实在在地牵累了王家斌。比如他的叔叔就是和蒋介石同一条船,从大陆去的台湾,而且驾驶那条船的轮长还是他堂哥当时的渔船上都是民兵建制,配备一定数量的武器,王家斌在船上时就曾用步枪对着低飞的美国侦察开过火。人家自然会多想,有着像他这样的经历和家庭背景的人,如果拿着步枪瞄准的不是美国侦察,而是“革命造反派”那该怎么办呢?
难,逼急了的王家斌会做出什么事,谁也没有把握。
他是个倔头!性格里海的成份很重,你恭维他,他不一定领情,你批评他,他不一定在乎。唯一让他敬重而又迷恋的似乎只有海。海对他的回报也很丰厚,他离开津水6号轮不久,那条船就在大海里沉没了是海因失去他而愤怒了?
“文革”结束后,李季为王家斌能够重回海洋亲自写报告,向有关领导部门呼吁,使他终于又登上了远洋货轮,围着东半个地球转了一圈又一圈。
他本来是学大地测量的,959年也曾以考察队员的身份进入离海最远的西藏,偏巧又赶上叛乱,忙脚乱地打了几仗,险些没有把命丢在雪原上。不知是遗传,是命运,还是性格在起作用,最后还是把他推给了海洋。
也许海洋收留他是为了再把他交给文学。继聚鲸洋之后,王家斌写了三部反映海洋生活的长篇和大量中短篇以及散文、报告文学等等,产生过广泛的影响,获得过多种文学奖,专家有定评,时间和读者给予了他足够的尊敬但是,熟悉他的人都有一种感觉:这一切不过是一种准备,为他最后的一部或几部长篇做准备。
他自己也憋足一股劲,“玩儿了命也要写写自己的老本儿!”这就是以前他还没有动用自己的老本儿,现在该拿出他看家的东西了。
——这就是在中国作家996年5月刊载的长篇百年海狼。
一个只有王家斌才能讲述得出来的故事。好故事永远都是i?鲜的,在文学缺少好故事的时候,他向人们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故事。凝重劲健,诡秘恣纵,许多对他来有形无形的束缚和限制终于突破,个性自由张扬,情趣得以舒放。
我所能接触到的海洋界的朋友们,看了百年海狼感到满足和振奋,他们,从来还没有看到过海洋意识这么强烈的。中国海洋报将用个月的时间全文连载完这部,王家斌那条已经上岸的“海狼”,终于完成心愿,让他的读者们认识了中国的海狼群
996年2月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