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八章 杨大郎

A+A-

    以往他们吃的汤饼都是擀好了面皮和面片下进汤里,呼噜呼噜便吃了。像这样切成细长条的“鸡蛋面”还是二娘子教的。二娘子还了许多汤饼、面条的做法,有汤面、炒面、拌面、红烧牛肉面、葱爆羊肉面、肥肠面、热干面、肉酱面、葱油面、打卤面、阳春面、川渝那边的面还有刀削面、拉面、龙须面、bngbng面、猫耳朵面哦,二娘子过,猫耳朵就类似常吃的汤饼,擀好的面片用指一按,便是一个的猫耳朵便做成了,又简单又精致好看。

    二娘子很喜欢吃自家做的面食,只是麦粉要磨得细细的,不能有麸子才好,不然自家娘子、郎年纪这般,嗓子眼也细,定是吞不下去的。除了这些汤饼“面条”,还有元宝扁食和各色蒸饼、点心二娘子自家不太会做,但每次都有好多的好主意、好点子,指点着自家做起来,却是非常美味好吃呢!

    关键是,这宣城大大的食肆里,这些口味的面食都是独一份呢!

    如果,如果,真的开一间食肆卖各种的汤饼“面条”和扁食、蒸饼,会不会有生意呢?

    王娘子掸着面的缓下来,不由得有点点的畅想,但马上就摇摇头把这个妄想甩在脑后,自嘲地叹着气,一个奴仆,又在乱想着些什么?不好好服侍主家,难不成异想天开地要让主家给自己开食肆?

    她偷眼看了看杨大郎,生怕这点心思被夫郎看出来又发了怒。

    但也不知为了什么,杨大郎还在那里一边揉面,一边翻着眼睛想着什么,根本没有注意到自家娘子在干什么,连月娘拎了满桶的水泼泼洒洒地走来,喊着“阿耶,阿耶”让他帮忙把水桶里的水倒进缸里,杨大郎都不曾听见。

    王娘子轻轻叹了一口气,赶紧在围裙上擦了擦,去帮着月娘拎了桶,将水倒进了缸里。

    “帮娘亲把菘菜洗好,掐下内芯里最嫩的那几片嫩叶子,给二娘子、三娘子做个‘上汤娃娃菜’。”王娘子推着女儿着。

    月娘嘟着嘴、扭着身子还想撒娇,却又胆怯地看了两眼阿耶,闭了嘴,赶紧拿了菜盆舀了一瓢水跑到一边,依着阿娘的话洗菘菜。

    杨大郎回了神,看着娘子和女儿都心翼翼的,倒是没再什么。他把里揉了半天的面团用簸箕盖起来醒着,坐到了一边。

    “大郎,可又在想什么?”王娘子一边做着活,一边又带着稍稍的胆怯关切地问道。

    “倒是没什么。”杨大郎警觉地瞟了一眼厨房虚掩着的门,随口敷衍道。

    胡管家过了,要管住自家的嘴,无论是送两位娘子和郎去长安还是伊州,都不得跟女眷透露,主要是怕二娘子那般的聪慧,一下子猜到了,生出各种罅隙来。

    郎将自家一家和门房柳三、厮王五留下来,便是要好好保护两位娘子和郎,一直到沿途安全了,再前往长安府邸。但刚刚接到阿郎的密令--有着阿郎印鉴的密令,却是让他们尽快将两位娘子和郎送往伊州北庭都护府。

    现在这个局势,前有突厥后有土蕃,战事乱成一团,这般的危险,谁都能知道若真尊了阿郎的令一行人去往伊州,那十有八九是送了命。

    阿郎到底是为了什么要下这样的令呢?

    二娘子救了郎的命,阿郎这不是要送了二娘子的命吗?可若真的是要二娘子她们的命,派几个暗卫来做一番脚不就行了?一屋子都是幼儿,哪里会抵抗得了?

    百思不得其解。

    杨大郎平生第一次对自家阿郎的命令产生了怀疑和动摇。

    当然,他们三个私下里也都在嘀咕,这个令很有可能是跟在阿郎身边的九郎,假托了阿郎的,拿了阿郎的印鉴偷偷传的令,就是为了乱郎的心神。

    可这个话谁都不敢出来,也不敢去问郎是否知道这个消息。

    他们都是陇西秦氏从很早很早便暗暗在各地扶植的力量,宣城内外他们这类人很多,但郎只挑了他们几个来保护自家的救命恩人,这明了什么?明郎是非常非常看重和信任他们,将三个幼无助的救命恩人的身家性命都托付给了他们来保卫和照顾。

    但现在的问题是,胡管家到底是要遵守这个危险的命令冒险将人送走,还是等到郎得知此事之后再?

    他们都琢磨不出来胡庆胡二郎这个狡猾的人的意思,也因为级别不同,不敢去琢磨他的意思。

    正愁着呢,忽然,月娘刚才的话如霹雳一般,咔嚓地劈了杨大郎浑沌的脑子一下。

    对啊,我们的身契已经不是秦家的了,我们的身契已经在二娘子中,我们已经是程家的人了啊!

    谁都能看得出郎对二娘子的重视和感恩,若选择站在二娘子这一边,那其实也就是站在郎这一边,这不算背叛郎、不算背叛秦氏吧?

    杨大郎心里忽然明朗起来。

    之后的几天,杨大郎时时刻刻都在暗暗观察胡管家的动静。他不知柳三和王五的想法,不敢跟他们串联,又怕早早告诉了二娘子,二娘子孩家家的,再聪慧也难免沉不住气,露了馅儿让胡管家觉察出来就不好了。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