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青年神童

A+A-

    秦晨上辈子低调够了,归根到底那是因为没有炫耀的资本。

    再世为人,那便心性比同龄人多了一份成熟稳重。

    他想带给这个世界除了文化,还有对于生活的态度。

    既然老天都给自己这么一次会,那自己何不将之前都未完成的心愿都统统完成。

    路上周教授还是忍不住惊诧的赞叹道。

    “你子我真是看你了,这么短的时间能够搞出来这种级别的论文了,我这辈子还没有见过。你是唯一一个!”

    “都是您老教导的好,要不是每天和您去考古发掘现场,我哪里有会面对面和这些文物接触啊!”

    “不管怎么样,你这篇论文带给考古界的冲击不会,就是数十年如一日研究秦代城池文化的老张,恐怕也达不到这个水平。”

    “每日开车回来都会听到您老关于这废丘古城遗址的判断,您这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我只不过是将您的东西总结,整理出来。”

    “你不必自谦,我自己什么水平我清楚,你也不用给我戴高帽。”

    “都是您教导的好。”

    “我只告诫你一句话:不卑不亢,做好自己。”

    “谢谢教授。”

    秦晨和周教授正在去会场的路上。

    省考古研究所会议室。

    中型会议室内足足坐了有二十多个人,一眼扫过去,大都是年岁过半百的老人。

    在座的人一份都是秦晨的论文废丘古城遗址研究。

    有几位教授戴着老花镜专心致志的研读,时而点头,时而疑惑,时而眼中又散发出异样的光芒。

    省市两级的文物局、考古研究所的诸位专家也悉数到场,原因很简单,会议发起人是周经纶。

    周教授在西京市的名望德高望重,其父曾是省文物局第一任局长,因自幼家庭文化熏陶。

    所以他这便选择了考古事业,多年来一直专注于研究秦汉史,在考古方面是力能扛鼎的人物,所以任谁也都会给几分薄面。

    周经纶一进门,省考古研究所的所长便激动地起身握着他的。

    “老周,真是没想到啊,这短短的几天竟然能够有如此见解,真是了不起啊!看来今年省里的考古先进人才又非你莫属了!”

    几位老者也起身,纷纷对着周经纶道,仿佛他获得了什么世界级的大奖似的。

    “周老啊!真是汗颜,那件陶罐上的文字我也曾往废丘上联想,但还是晚了一步啊!还是知识浅薄啊!”

    “也就只有您能够在如此短时间做出惊为天人的事情了。”

    众人都将秦晨当做是周教授的助理,而他也是毕恭毕敬的站在距离周经纶身后的一米多的位置。

    “大家先坐!”

    周经纶招呼大家落座,所有人都落座之后,竟然没有秦晨的位置。

    对于这些秦晨并不在乎,毕竟自己只是一个二十多岁的学生。

    周教授连忙对着工作人员道:“麻烦搬一张椅子!”

    众人都疑惑不解,椅子放在了周教授的座位旁边。

    “秦晨,来,坐在我旁边。”

    秦晨也没有客气,在座的一些人疑惑不解,不知道周经纶的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

    “这是我的学生秦晨,你们中所看到的内容就是他的毕业论文。”

    此话一出,在场之人皆是一片哗然。

    没有人相信看起来如此年轻的秦晨,竟然会完成如此浩瀚工程量繁大的工作。

    饶是周经纶完成,在座的多数人也不愿意相信。

    所谓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

    光是这片论文当中的引用古籍就多达一百多本,而且还有一些书他们听都没有听过。

    别是十天完成了,就是半年他们也难以接受。

    但事情确确实实的发生了,地铁五号线的古城遗迹挖掘顶多一个多月,周经纶介入最多半个月。

    诸位在座的也都是饱学之士,博古通今的人,其中也不乏几位认死理的老学究。

    “老周,这就有点离谱了,你自己做出来的论文,非要是你学生做出来的,你这是换个法的羞辱我们啊!”

    话的是一位研究夏商周断代工程的老者,名叫王青松。

    他研究夏商周断代史已经有五十多年,但这么多年鲜有论文著作问世,郁郁不得志,所以人有点激愤。

    但在学术造诣上肯定是能算得上夏商周研究的顶尖人物,去年还成为了夏商周断代工程的总负责人。

    老头除了脾气有点古怪,其他也没有什么毛病。

    “老王啊!你啊!就是不服输,这个论文我实话给我一年半载我兴许能够写出来,但要在短短十几天之内,你们也太看得起我了。我接触挖掘现场也才十几天,整天都在挖掘现场待着,你们又不是没有看到。”

    “那这么,这论文还真的是你这位学生写的。实话,我不信,如此论文,需博览群书,还得有自己的见解,系统的分析。此论文逻辑丝毫不差,引用举例皆是一针见血。在我毕生所读论文当中足以排进前三甲。这般年龄,怎可能”

    “青松,你忘了那秦甘罗十二岁便为宰相,王勃十四岁便作滕王阁寻,吴周瑜七岁学文,九岁习武,一十三岁官拜水军都督,执掌六郡八十一州之兵权。这些少年神童古代尚有,现代怎么就不能有青年神童呢?”

    青年神童!

    这仿佛是一个合理的解释,给了众人一个心理安慰的借口!

    不然的话,在座的都得汗颜至极!

    “下边就让秦晨给我们作为主讲人,我们有什么疑问可以当场问,就当做是他毕业论文答辩。”

    “好的,周教授!”

    “要是下边的人把你问住了,你这论文答辩我可不能给你过啊!”

    周教授幽默诙谐的话语让在场的气氛多了一份欢快。

    秦晨明白这是周教授给他缓解紧张的办法。

    秦晨将自己的电脑连接到投影仪上,打开d盘的论文子目录下边,有两个论文文件夹分别是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另外的则是今天的头部内容废丘古城遗址研究。

    一位眼尖的教授看着秦晨的文件名道:“秦晨,我看你的那个文件夹是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怎么样,有什么新的发现没有。”

    在座的二十多位,除了几位领导,多大半都是学术研究者,遇见和自己学术研究相关的内容,总是颇为感兴趣,喜欢多问几句。

    好比厨子交流厨艺,作家探讨文学,老师探讨教育是一样的。

    当然除了哲学家,坐在一起那一定打成一锅粥。

    有一句话得好:一个房间内不可能存在两个同时话的哲学家,如果能,那另外一个肯定不是哲学家!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