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一章 欲言又止
在认认真真的跟饶老师一起,看了儿子排练的成果后,董晴再不出让董珂回去的话。
她不傻,这剧本如果董珂不接,换成其他生,谁都会当成宝。虽然心里有点遗憾这本子出自赵晓月之,但对其写剧本的功力,董晴也算是心服口服了。当然,就凭这个赵晓月是大编剧肯定不现实,至少得有两三个她出品的本子卖出票房,或者得了奖,这“大编剧”三个字才能稳稳当当戴她头上。
董晴以协助儿子的名义,见天儿的往学校这边跑,引起了剧院不少人的好奇。这本来就不是什么保密事情,没两天,大部分人都知道了董珂在跟b大文学院的当红女作家合作,实践跟理论相结合的在探讨各戏种之间的联系这个论题。
“听那位还给他写了个剧本,虽然只有一出戏的本子,听我同学的女儿,这本子质量很高,他们戏曲学院的好几个教授都参与进去了,从舞台编排到唱词,配乐,编曲,都是行家在操作。”
“董珂这子运气可真好,也是他生得好,不然怎么轮到他跟那位编剧合作。”
“你这话得有点酸了哈。”
“呵呵,我就酸几句咋了。我听,还有人去交举报信了,董副院长利用职权给她儿子铺路。”
“真的假的?”
“骗你做啥。你看着吧,肯定就这两天,上面领导就要找董副院长谈话了。”
长道短的这几人还不知道,根本没用等几天,他们在谈论这事儿的时候,纪委的同志,还有剧院的正院长跟党委书记就找到了董晴了解情况。
“我儿子是在排练新剧本,但这事儿跟我是一点关系没有。你们可以去调查。我最多也就在舞台表演方面,给他们提出了点建议。这个本子的事儿,是由戏曲学院那边的饶老师在承头做的,具体情况你们问她就知道了。”
董晴半点不带虚火。别她这事儿根本没有插过,就算她请了人来指导儿子,排演新剧本而已,算得上什么以权谋私?还不行当妈的帮儿子提高工作技能了?
相较于事务繁多,平时疏于和戏曲学院老师联系的正院长,书记老寇对这事儿还略有耳闻。
他跟着调查组来找董晴谈话是必须的流程,可这不代表他就认为董晴所作所为不对。听到她提到饶老师,老寇就适时插了一句嘴。
“我跟饶老师也算是同门师兄妹了,早年我们俩都跟着燕老师学戏,后来饶老师倒了嗓,唱不好之后就改当作曲编曲,顺带教教学生。要不我当着大家的面,打个电话过去问问?”
本来纪委的同志在初步调查之后,也没发现有违纪的情况,再找饶老师了解情况也是一条途径,就点头答应了。
老寇直接开了免提,把放桌上,大着嗓门跟饶老师寒暄了两句,而后直入正题。
“新剧本啊?这不正在磨呢。几个孩子都挺好的,我们这些老骨头可没他们能熬,昨晚他们几个听熬到三四点才回去休息,这会儿应该还在睡觉。等等,好像他们已经到排练室去了。我得过去看看进度。寇师兄你要是有兴趣,就来我们这里指点指点孩子们。”
挂断电话,寇书记挑眉:“捡日不如撞日,要不我们现在过去看看。听饶老师的好几个孩子在弄这个,得我都心痒难耐了。”
纪委的同志商量了两句,跟着一起去了戏曲学院。
其实这事儿差不多已经清楚了,肯定是有人眼红举报的,不可否认,董珂上新剧本是沾了他妈妈的光,但人家也是凭借个人实力占的位置,从哪个方面来都无可指摘。
等到了戏曲学校的排练室,外面围了很多学生,都在看室内学长学姐们排练。
董珂没有上妆,他“唱念做打”基本功那叫一个扎实,随便站在那里唱一段,听在旁边人耳朵里都是一种享受。
“珂这孩子的功力又有长进了。”
在门边听了一耳朵,老寇毫不在意的跟院长感叹:“这孩子天生就是吃这碗饭的,长得俊俏,功夫又好,老严真的是后继有人啊。”
“是啊,老严也是运气不好,怎么就”院长着摇头,感念了一句。
旁边纪委的两位同志找到饶老师,低声询问了下情况。
“这个啊,还真跟董副院长没有关系。”饶老师起先有点吃惊,后来听了对方的话之后,笑着解释,“你们应该有听过前段时间很火的那个音乐剧吧?那出音乐剧的编剧,也就是这个剧本的编剧。之前董珂帮了对方一个忙,好像是救场替唱什么来着,然后俩年轻人就有了联系。之后郑老先生提议他俩可以合作研究一下戏曲跟戏剧之间的联系,俩孩子就寻思着用现代戏剧的某些演绎方式去改编旧时的剧本。然后就有了这个本子。你们也知道的,改编从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而且戏曲改编涉及到的东西更多。我这人脸皮厚,仗着跟赵晓月的导师江教授有点交情,就把这件好事儿划拉到我们戏曲学院来了。董副院长是奇怪她儿子好长时间不回家,担心他在外面跟人瞎混,才找过来的,然后知道了这事儿,当妈的不可能一点不上心对吧,就顺带帮了些忙。要是这都算以权谋私的话,这干脆就别让孩子在戏曲界打拼了,不然绕不过去啊。”
“我们这不是专程来找饶老师了解情况嘛。”
两位同志对视一眼,突然把话题转到了京剧院创新业务的周边开发上,问她听过这事儿没有。
“周边?这词儿我好熟悉。你们等会儿,我想一想。”饶老师曲指敲了敲自己额头,猛的抬头,“我想起来了,你们等会儿,我给你们看点东西你们就明白了。”
饶老师他们这会儿本来就是在她办公室谈话,也没出门,直接打开了靠墙的柜子,从抽屉里取出好几样东西放到桌上。
“这个就是周边。之前俩孩子还跟我解释过。”
她把扇子打开,指着上面的图案和文字:“这个图案,晓月就是她们店的什么lg,然后这个是艺术字体的店名,也注册了图案商标的。还有这些,暖袋啊,雨伞啊,书签什么的,都有她们店的名字,她这就是周边,可以用来做广告,也可以作为商品出售。”
其中年纪比较大的那位同志认真的把每件东西都仔细看过,之后问她这是谁想出来的。
“是晓月。”饶老师也没藏着掖着,“她之前跟江教授去脚盆那边交流学习,她那边的周边文化很盛行,特别是艺术类的周边产品,既可以当做广告,又能增加营业收入,回来之后她就给设计了这些出来。”
饶老师一边,年轻的那位同志不停的写。在听到跟脚盆有关,那位同志皱眉,扭头看了年长的同事一眼,欲言又止。
早些年,文化输入是个比较敏感的问题。在两千年后,这就不是什么值得奇怪的东西了。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