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一章 活着就有希望
许是担心方圆儿多想,刘大夫在药里可是没少加安神药材。
几乎每日里有一大半功夫,方圆儿都在睡觉,清醒时候要吃药,吃饭,又占了大半,能让她胡思乱想,惦记家里的时间就更少了。
但只要清醒,她就尝试进空间。
可惜,后脑的肿包,不知道是不是压迫了哪里的神经,让她的意念出了问题。
无论如何,她也进不去。
从心急如焚,到顺其自然,她用了三天。
而这三天,快马加鞭赶路的众人也几乎都赶到了。
桥安县,方玉站在县衙门前,都等不及进屋就扯开信件细看。
书信是桃红代笔,写的不算太详细,但也足够的清楚。
坠崖受伤,性命无忧,但伤了脑,暂时回不去家。
方玉长长松了一口气,妹妹还活着。
但下一瞬,他的眼圈儿就忍不住红。
力虎看的清楚,他虽然憨直,却不傻。
三爷瘦的燕窝深陷,脸色苍白,显见就是几日没睡觉了。
不必,这是担心姐和家里。
他赶紧道,“三爷,二老爷也赶回东洲去了,算着日子,这会儿也应该到了。
三爷放心。”
方玉扭头迅速抹了一把脸,回身正色道。
“你应该知道,你们姐的身份不好明。
我和家里,这会儿都不能派人过去。
你们姐的安危就要托付给你们了,一定,一定看护好她。”
力虎单膝跪倒在地,双交叉胸前,行了半神族特有的大礼,郑重应下。
“三爷放心,我们誓死护佑姐平安。”
“去吧,带口信儿给你们姐,就,京都这边不用她惦记,她早些好起来,所有人就都好了。”
方玉深吸一口气,扫了周围一眼,又道。
“路上注意身后,必要时候,狠下杀。”
他虽然是个的县令,但京都的几家铺子生意好,人人都眼见着日进斗金。
若不是几家铺子养着济安堂的老弱妇孺,若不是善元堂三两日就义诊一次,舍药舍吃食。
怕是京都早就有人参他一本了。
当然更多是因为宫里那位太疯狂,京都人人自危,没有时间管这点儿事。
但凡事多个防备总没有坏处,这会儿来往百姓很多,眼见力虎同他话,万一有谁的眼线探子,跟上去,就容易发现方家最大的秘密。
力虎听得明白,起身低声应下,两人对视一眼,力虎扭身上马就飞奔走了。
方玉见他走得没了影子,这才进了后院,有差役要上前禀报差事,被迎上前的谢铭赶紧拦下了,然后护着方玉回了后宅。
吴嫂子快步迎上前,眼里都是盼望,声问道。
“三爷,姐”
“没事了,”方玉摆摆,应道,“只是受伤,需要将养。”
吴嫂子当时就掉了眼泪,她和吴岩虽然不常进空间,但隔三差五会回去取些吃食用物。
自然也常见到姐,她是最开始在姐身边伺候的,同姐感情不一般。
突然进不去空间,知道姐出事,她也是日夜惦记。
她还要话,方玉却是身形一晃,她赶紧一把扶住。
“三爷,你这几日都没太吃东西,我这就去端粥。
你可要养好身体,家里还指望您呢。”
方玉点头,也不进屋,就坐在院子里石桌旁边。
“你去端来吧,就在这里吃。”
十月的冷风已经不温柔了,轻易可以吹透夹棉的袄裤。
方玉有抬头望向天空,终于看到了湛蓝的颜色。
活着就好,活着就一切都有希望
千里之外的东州府金河县梨花坳里,方家大院儿门外很是热闹。
原本几日前就该发的工钱,主家一直拖延没有发下来。
要知道,几年了,他们给方家做工,这种情况可是从来没有过。
相处这么久,所有人都摸透了方家的脾气和习惯。
只要大伙儿干活儿别偷懒,多用心一些,方家必定不会亏待。
不工钱年年都会涨一点儿,碰到年节,就是临时来做工的,也会收到细粮,点心或者一条肉之类的吃食。
而签了工契,常年在方家的,更是待遇丰厚的羡慕死个人。
四季衣衫,夏日发瓜果,冬日发鸡蛋猪肉。
端午的粽子,中秋的月饼,过年还有沉甸甸的赏钱。
十里八乡,不,整个县城,不知道多少人盯着方家呢。
有一个差事的空位,都一堆人打破头争抢。
若是某年赶上天灾,方家也会舍粮食,舍棉被,舍药材。
县里有家方家的药堂,常年为穷苦的妇人孩子义诊,舍药。
就是最尖酸刻薄的书生,也不敢把沽名钓誉、假仁假义的词按在方家头上。
因为,方家这几年,没听买任何庄园田地,也没置办铺子。
家里只有几十亩地,一个梨园。
有心人仔细算算,好似所有出息,都舍出去了
这是怎样的善心啊,或者,有些傻透气了。
要知道方家长房两个孙子,二房一个孙子,还有个方三爷能成亲呢。
难道,这些都是做样子。
方三爷这个县令能私下偷偷弄回不少银子?
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
县里县外,关于方家的法可是不少。
但从来没被证实,也没人敢去证实。
因为方家在百姓中口碑太好了,特别是梨花坳附近几个村屯。
跟着方家种西瓜,养鸡,这两年又开始从方家换稻种。
春日浇树要人,秋日熬梨膏要人,都是做工的会。
可以,附近十个后生成亲,八个的聘礼银子来自方家。
每到过年时候,这家半篮子鸡蛋,那家一串干蘑菇,土产山货,方家能收半院子。
也正因为如此,方家这次如此反常,惹得所有人都是好奇,也多关注了几分。
这会儿,杨老爷子带了儿子杨文、姚强、张松等人,护在七斤八斤身后,听着朱盛同众人话。
七斤八斤,今年满七周岁了,平日在家里和空间两边跑,吃的好喝的好,也跟着三叔读书。
他们比之村里普通孩子要长得高大一些,也见过不少市面。
但再如何优秀,他们都是七岁的孩子。
前几日,他们本来同村里孩子一起,跟在村人后边进山采核桃榛子。
下山时候,一个村人受了伤,耽搁了行程。
他们也不好当着众人的面前进空间啊,所以就拖到了半夜才下山。
幸好有杨文、姚强几个陪着,倒也不怕凶险。
结果,到家时候,朱盛就守在院门前,一脸的惊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