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三章 你们换个监国吧]

A+A-

    “启禀陛下,臣有话要。”

    正待朱棣刚刚开口,已经许久没有开口话的朱瞻基,再次出声。

    瞬间,他仅凭一人之力,再次尽收朝堂上所有的关注。

    朱棣默默点头。

    他决定给孙子最后一个会,看这子还能出什么来,还能为自己在交趾实实在在杀了上万已经投降之敌的事情,做出何种解释。

    朱瞻基沉声正气:“臣自认自去岁以来,所做行为有失偏驳,臣请陛下革去臣一身职务,责令臣圈禁应天,安心研学。”

    去职圈禁!

    这是从去岁,朝野内外,清流们一直以来想要达成的事情。

    在他们看来,如今的皇太孙尚且年轻,正是多多学习儒家典籍的时候,就该安下心来好好读书,多去了解圣人对仁义道德的解释。

    而不是舞刀弄枪,天南海北的到处乱窜。

    然后去了一趟南疆,便是血流成河,南疆藩属宣慰司离心离德。

    吕震等人纷纷抬起头,期待他们的皇帝陛下,点头同意似乎是已经幡然醒悟了的皇太孙的请求。

    毕竟,他们从一开始也没有想着,就要真的将皇太孙给定成大不敬、大逆的罪行。

    为的不过是要皇太孙守规矩。

    至于遵守什么样的的规矩。

    那自然是教育皇太孙的师傅们的事情了。

    他们是在争夺皇室继承人的教育权!

    如同当年,教育允炆一般。

    至于为何圈禁于应天,而不是东宫。

    在吕震等人的心中,所想的大抵是,皇太孙终究年轻,不可能一直安心待在东宫。

    想着不在朝堂折腾的时候,还能在应天周边游玩。

    于是,吕震等人也就没有在多加限制和反对。

    按着他们的设想,皇太孙自此不理朝政,安安心心的跟着他们做学问,等到三五十年后,已经老成稳重的皇太孙。

    将会是大明朝,最为贤明的帝王。

    于是,他们罕见的,统一附和起朱瞻基的言论。

    “臣等无异议。”

    “太孙能迷途知返,便是回头是岸,为时未晚。”

    “太孙终究年轻,南疆初临乱贼,一心为国,做出些许偏驳之事,也在情理之中。”

    “陛下,臣等谏言,是否可以为太孙甄选数位贤达大儒,常在太孙身边教习。”

    “谁年轻时都会犯错,既然太孙杀的都是些该死之人,便也不算罪。”

    “至于南疆宣慰司臣听闻,南疆穷困,想来也不定,他们真的是一时糊涂,起了贪财之心”

    “想来广西都指挥使鄂宏大出兵,已经吓住了南疆藩属,此时将其召回。一来免了朝廷大举用兵,所带来的耗费。二来,也起到警告的作用。”

    一时间,这些先前还在搜肠刮肚,要给朱瞻基定罪的清流大臣们,竟然变得格外的大度。

    朱棣想了想。

    这一想才发现,去年应天城中好几样大事,都是自己这个宝贝孙子折腾出来的。

    孩子还。

    还是该多读书才是。

    朱棣点头开口:“人非圣贤,能知错就改,便是好事。自然你要去了职缺,便安心待在应天读书吧。”

    朱瞻基当即叩拜谢恩。

    加下来,群臣就该再次附和赞许皇太孙的品性,是个知错就改的好孩子。

    然后在皇帝面前,针对刚刚提到的教习皇太孙,先抛出几位早就准备好的名单。

    皇帝这个时候,大抵也是勉为其难的答应下来。

    然后

    日积月累之下,想必皇太孙会真正成为大明朝优秀的继承人。

    可是,刚刚叩谢完的朱瞻基,却是再次开口。

    “陛下,臣还有话要。”

    满朝愕然。

    纷纷猜测。

    这孩子,不会是又要提出什么要求和条件吧?

    想了想,无数道眼神交流之后,他们觉得除了不能出应天,就是将整个秦淮河搬进东宫,他们觉得也不是不可以!

    “臣启奏,太子有话要,太子觉得自己有失教导,疏于管教,方才致使臣放纵,做出诸般错事。

    太子以为,自己理应承担部分责任。为朝廷做出表率,宗室与庶民同罪,太子自请交出监国之权柄,闭门思过。”

    眼看今日朝堂上诸事安定,太子爷再次昏昏欲睡的时候。

    徒然听闻此言,顿时一个激灵。

    他目瞪口呆的看着身边的儿子。

    老子可没有过这样的话!

    老子还能再敢一万年的监国!

    你子,怎么就给老子的职位弄没了!

    你子受罚,莫要拉老子下水啊!

    可是在这朝堂上,出去的话,就是泼出去的水。

    文官们同样是一脸震惊。

    上一次朝会,朝廷已经做好了皇帝北巡后的安排。

    依旧是太子爷留守应天,监国军政要务。

    怎么现在,太子爷就撂挑子了?

    儿子有罪,老子受罚?

    太子爷您当晚可不是这样和我们的啊。

    怎么现在,是要给咱们换个监国?

    朱棣的目光,已经很不好看的锁住了自家老大。

    朱高炽被看得又是一个激灵,正要起身解释,却是被不孝子的膝盖,不知什么时候开始,将自己的衣袍死死的压住。

    竟然是动弹不得。

    他正想要直接开口解释。

    却又被不孝子插嘴打断:“陛下,子不教父之过,今日入宫之前,父亲已经训斥多次,方才有我今日幡然悔悟。

    父亲更,这一次的过错,他亦有责任。此等情况之下,再做监国,有失偏驳,有损朝廷颜面,万望陛下答应太子此番请辞。”

    完美的解释。

    你们是不是还在想,我今天为什么这么直接就认罪了?

    告诉你们吧,都是被我老子骂的。

    我老爹都要辞去监国了,我总不能还在朝廷里办差吧,那也只要跟着一起圈禁应天咯。

    合不合理?

    合理!

    朱高炽如坐针毡。

    他觉得老爷子的眼神,几乎已经从自己身上挂下去百十斤的肉。

    “你就这么不想干监国的事情?”朱棣的声音幽幽的发出,目光一片阴沉:“还是觉得,你儿子做的事情没有做,要以此来要挟朕?”

    身为皇帝,朱棣此刻用最大的恶意,却猜想自家老大的行为,是怎样的意图。

    朱高炽慌了。

    吕震等儒教清流大臣们,也慌了。

    “陛下,太子断无此意,太孙忠心耿耿,监国有度,任劳任怨,绝无以此要挟陛下之意啊。”

    “还请陛下宽恕,太子必然是过于自责,方才有此言论,万望陛下莫要当真。”

    “太子,您快于陛下解释清楚呀”

    “陛下,您即将北巡,京师断不能没有太子监国,大明军国大事,需要有人盯着啊。”

    “”

    朱瞻基自从完了话,就在宽大的衣袖遮挡下,拉住老父亲的,他则是一直低着头。

    听到身后,以吕震为首的清流大臣们的言论,嘴角不由露出一抹讥讽。

    这些人此刻,就像是精神分裂一般。

    方才是那般打压自己,此刻却是这般发自肺腑的为老爹求情。

    朱棣却是被彻底的激怒了。

    “大胆!”

    “你们是觉得大明朝没了朱高炽,就要亡了吗!”

    这话太过严重了。

    吕震等人再不敢开口求情。

    朱棣满脸阴沉,阴云密布。

    他不给任何人开口的会,直接圣裁:“太子有失教导,夺去监国,于东宫闭门思过。朕北巡之后,应天交由汉王朱高煦监国,署理一应军国政务。”

    在场大臣们,还想要做最后的劝。

    然而,皇帝陛下已经愤然起身,甩着衣袖,扬长而去。

    皇帝走了。

    不顾所有人的想法,似乎是带着惊天的愤怒离去。

    然而,殿内却没有人急着离开。

    无论文武,派系。

    所有人的目光,都在静静的盯着上方,离着皇帝御座不远位置的东宫两父子。

    对于文官集团中的部分人来,他们不过是希望,通过这一次夺回皇太孙的教育权,主导皇太孙的治国理念。

    他们很自信。

    只要皇太孙能安静下来,老老实实的待在应天,他们有信心用儒家的道德仁义,感化对方。

    可他们没有想要,将仁爱、宽厚,完全恪守儒家教育的皇太子给弄没了。

    从靖难开始算起,皆是皇太子监国。

    如今,不再这样。

    这是一个很不好的开端。

    内阁里的几位,是翰林,是大学士,亦负有教导太子的责任。

    他们想开口,最后却在首辅胡广的暗示下,按下心中的急切和烦躁。

    所有人都很清楚。

    皇帝出口的话,断无再收回去的道理。

    此次皇帝北巡,汉王监国,已成定局。

    朱高炽长叹一声,无奈的看了一眼身边的儿子。

    若不是因为这是自己家的崽,太子爷当场就要将其打杀了事。

    “太孙方回,宫中盼归。各部衙门诸事繁杂,诸位需速归。”

    太子面对着文武大臣们,言简意赅的劝了一番。

    他就垂着双,眼帘微微下垂合上。

    大臣们眼看太子爷一副不愿意多的样子,纵使心中安生懊恼,却也无可奈何。

    最终,也只得是行了礼,默默的三五成群聚在一起,从殿中退了出去。

    他们要去商议,接下来太子不监国,会对朝政带来怎样的影响。

    等到人去楼空,殿内只余下东宫两父子。

    朱瞻基提着心吊着胆,默默的开始想要挪动脚步。

    “站住!”

    一声惊呵,从太子爷的嘴里发出。

    朱瞻基立马停下了动作,身子挺拔如松。

    “回来!”

    太子又呵斥了一声,双叉腰,满脸的怒火待发。

    朱瞻基无奈的憋着嘴,眼神求饶的看着老父亲:“爹,您听我解释”

    “住嘴!”朱高炽抬起,就冲着不孝子的脑门,猛的一击:“吧,你到底想干什么?”

    老父亲真的是被气糊涂了。

    朱瞻基心惊胆战的看着四周,连忙拉住老父亲的,眼神飕飕的瞟向周围。

    这可是在宫里头,谁知道什么地方会藏着个人,将这里发生的事情,统统都告诉了老爷子。

    但也显然,正是因为太子爷被气糊涂了,才会在这个时候丢了往日里的谨慎心。

    等到不孝子提醒之后,赶忙收起脸上的不满,他怕等下被自家老爹知道了,会觉得他是在埋怨老爷子。

    “走!回家看我怎么收拾你!”

    朱高炽低低的骂了一句,一个反转,已经是拉着不孝子,就往宫外走。

    皇城西。

    占据整条街的奢华府邸,行人少见,府门紧闭。

    这是汉王府。

    里面住着,大明朝最最尊贵的男人之一。

    应天城里的消息,从来都不会留过夜。

    朝堂上的消息,每每都像是刮大风一样,顷刻之间就传遍了整座城。

    王府外,独属于汉王府的一条街上。

    忽的传来阵阵马蹄声。

    很是急促。

    表明了其主人心中的迫切。

    把守汉王府府门的护卫,连忙掌搭在腰间刀柄上,目光冷凝,盯着马蹄声传来的街口。

    “开门!”

    “本王找王兄有要事商议!”

    大明朝赵王,朱高燧殿下,一身劲服,单单领着四名护卫,已经是趋马到了汉王府门前。

    未等身下战马停稳,朱高燧已经直接跳了下来。

    中的马鞭,直接丢给了汉王府的门口护卫。

    他也不等府门彻底打开,直接推门而入。

    一路上,长驱直入。

    赵王殿下突然大驾光临,汉王府上下一片惶恐,不知道这位三爷是不是要找自家二爷麻烦。

    而朱高燧,却好似知道老二在什么地方。

    不多时,便进了一座院,径直推开一扇房门。

    屋子里的窗是合着的。

    原本光线昏暗。

    随着朱高燧推开房门,屋内一片放亮。

    汉王朱高煦正坐在正中的茶几后,在他面前另有两只茶杯。

    皆是半杯茶水,却还冒着热气。

    显然,不久之前,刚有两位客人离去。

    听到门口传来的嘈杂,朱高煦皱眉抬头,不满的看向门口。

    屋外的阳光有些刺眼,让朱高煦不得不微微眯眼。

    他依旧是皱着眉:“老三?你怎么来了?”

    朱高燧也不管老二,反身实实的关上了门,直接走到老二面前,臂竖放在茶几上,向旁边一推。

    两只未知客人用过的茶杯,就被推到了茶几边缘。

    “二哥,你是监国。”

    朱高燧的嗓音很是低沉,却难以掩饰他心中那不知名的情绪。

    有激动。

    有不解。

    有迷惑。

    有怀疑。

    当然,还有一些别的,朱高煦不知道的情绪。

    朱高煦静静的看着老三:“老三,你相信天上会掉馅饼吗?”

    监国啊!

    这可真是一个天大的馅饼!

    谁会傻到不要?

    朱高燧目光一凝,声音压得更低:“你是这是老大的计谋?”

    自靖难开始,老大就是留在北平全权负责后方事宜的人。

    等他们家到了应天城,每每到了皇帝出巡,亦或是北征,同样是老大留守监国。

    他们两,从来就没有想到,会有一天,监国的位置上不是老大。

    虽然有想过,但没有想到。

    朱高煦从一旁取了干净的茶杯,为老三倒上一杯茶,推到对方面前:“按理,这一次瞻基在南疆,属实是立了功劳的。不论他是不是无令统军,还是分离南疆诸宣慰司。这份军功却是实实在在的。”

    朱高燧摇摇头:“但今日在朝堂上,老爷子并没有封赏。”

    朱高煦苦笑一声:“所以,这才是我最想不明白的地方。最近,鄂宏大在南疆的消息,不时的送到应天。他在做什么?”

    还没等老三回答,朱高煦已经自顾自的接上了话。

    “他在为大明开疆拓土!”朱高煦目露精光:“他是在朱瞻基的命令下,再为大明开疆拓土。老爷子是好面子的,此等文治武功,就算有朝臣攻讦,也不会没了这份功劳。”

    朱高燧安静下来,皱着眉深思沉吟:“还是二哥你看得明白。”

    他低低的了一声,然后默默的抬起头,目光平静的注视着,已经被加了监国权责的老二。

    nlk=&p;qt;&p;q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