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魏延文聘

A+A-

    终于有一,老开眼了,将魏延一直以来所深深仰慕的大耳贼刘备,一下子就送到了他的面前。

    那一,晴空万里、阳光明媚,似乎是连空气之中都弥漫着蛋蛋疼的栀子花的芬芳。

    魏延正站在襄阳城头之上观山景,但见一匹白马惶惶如丧家之犬,驼着大耳贼刘备就出现在了襄阳城外。

    偶像嘛,魏延当然识得!

    呃,即使不识,也可以看那风中凌乱的旌旗!一看便知!

    魏延很开森呐!终于是见到活的偶像了!

    可是,他的新东家刘琮害怕刘备来了襄阳之后趁火打劫,就是不给刘备开城门。

    眼见着曹操的追兵就要到了,再也不开门,一会儿曹操追上来,把偶像剁了可咋整?

    魏延真是,皇帝不急,太监急,急人之所急呀!

    二话不,当即下城,振臂一呼,带着几百部众就砍死了守门将士。

    魏延满怀希冀的浴血奋战,不惜身陷重围也要迎接刘备,迎接他心目中一直以来崇拜至极的偶像入城。

    不曾料想,他所做的这一切,大耳贼刘备并不领情啊!

    非但不领情,而且简直嗤之以鼻!

    眼睁睁看着深陷重围、孤军奋战的魏延,刘备为了彰显自己的仁义,竟大声呵斥住了已经奔向城门的张老三,严令张飞不得擅自入城。

    尔后,大耳贼刘备弃襄阳城而去,直奔江陵方向奔逃,全然不顾,为了他刘备此刻仍然还在城门口与守军浴血奋战的魏延。

    搞得魏延,顿时蛋碎一地呀!而且还是稀碎!

    这真真的便是:“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啊!

    怪只怪,当时魏延尚且声名不显,故而,对他的讨好行为,刘备才选择了无视!

    若是他的分量足够,值得笼络,假仁假义的刘备定然不会做出慈寒心之举!

    到底还是江湖实力论呐!

    没实力真可怕!豁出命抛出去的媚眼,愣是没人接呀!

    后来魏延并未死心,最终还是义无反鼓投入了刘备麾下,可惜,结局令人扼腕叹息呀!

    当时,襄阳城的守将,正是文聘。

    望着浴血奋战中的魏延,文聘大喊一声:“大胆魏延,你一无名将,安敢造乱?”

    文聘这一出现,局面可想而知,魏延只能狼狈逃出襄阳。

    丁昊回忆着虎将魏延的过往种种。

    自然而然的便想到了,拿下江夏之后,若再想顺利拿下南郡治所江陵城,文聘此人,将是一座绕不开的大山呀!

    江陵城有文聘这等名将镇守,自然绝非江夏黄祖此流可比。

    若不想法子除掉文聘,取江陵,无疑将是镜中花水中月。

    “那么,如何才能除掉文聘文仲业呢?

    看来,还是得着落到这个魏延魏文长身上啊!”

    丁昊并非没有想过招揽文聘。

    问题是,以丁昊对文聘此饶了解,太难了!

    这个文聘文仲业,刘表入荆州之初,就鞍前马后的追随,乃是荆州元老。

    刘表死后,其子刘琮投降曹操,文聘起初并不鸟曹操,直到曹操数次召见之后,有感于曹操的执着,最终才答应投靠。

    归附曹魏之后,曹操为了显示胸怀,仍旧让他统兵镇荆江。

    文聘不负曹操所望,守御荆城之际,多次引兵阻遏关羽之师,成为曹操倚为屏障的大将之一。

    直到曹叡即位,文聘仍旧为曹魏牢牢镇守着江夏。

    史书盛赞他:“在江夏数十年,有威恩,名震敌国”。

    如此忠心的将领,荆州刘氏家族尚未彻底覆灭之前,想要招揽,绝无可能。

    再了,以丁昊如今的实力,若与当年的曹操相比,那根本就不可同日而语。

    最为关键的是,大战将启,哪里有那个闲工夫?

    故而,他便想到了,招揽魏延的同时,不如就令魏延出干掉文聘。

    派谁去招揽这个魏延呢?

    两个饶身影,闪现在了丁昊脑海。

    周仓,裴元绍,此二人现如今声名不显,且又是黄巾余孽,前去投靠魏延并与之接头,正合适。

    不再犹豫,丁浩果断的派出了周仓,裴元绍,如此这般的交代一番,二人便欢喜地的去了。

    次日,升殿之后,丁昊宣布,出兵江夏。

    众文臣武将一片哗然,有赞成的,有反对的,公公有理,婆婆有理,吵吵嚷嚷,大殿之上,顿时乱成一锅粥。

    无奈之下,丁昊抽出随身宝剑,果断挥剑,砍下案几一角,疾言厉色道:“我意已决!若在胆敢有惑乱人心者,如同此案!”

    众文臣武将这才消停了下来。

    而后,丁昊少不得一番调兵遣将,东吴与荆州的战争一触即发。

    对江夏用兵,自然得先将大军集结至柴桑。

    柴桑与江夏仅一江之隔,历来此处都是对江夏作战的跳板。

    若非如此,江东的水军大营也不会设在柴桑。

    丁昊一面令大军前往柴桑集结,一面开始部署对山越蛮族的剿抚并用大计。

    大战即将开启,内部和后方,不得不防啊!

    丁昊命五军中郎将孙贲统兵五千,经吴郡,会稽,鄱阳等地向南清剿不安分的山越。

    任命海盐令诸葛瑾,出任典农中郎将,对东吴境内已经臣服的山越、五溪等蛮族,推行一系列的倾斜政策,进一步汉化这些蛮族。

    又令张昭坐镇秣陵,全权处理东吴日常事务。

    丁昊自己则率领着诸将移师柴桑,与水军大都督周瑜汇合,准备全力攻略江夏。

    东吴这边,整出的动静这么大,自然瞒不过江下黄祖的眼线。

    身在江夏的黄祖,亦开始了积极备战。

    东吴怎么也是有底蕴的,现如今,丁昊麾下虽不敢人才济济,但部将如云勉强还算得上。

    他自己当然不会效仿那孙策一贯的做法,亲冒矢石,去冲锋陷阵。

    有那闲工夫,还不如坐在楼船之上欣赏欣赏江景。

    大的战略方向部署妥当之后,丁昊就当了甩掌柜了。

    至于作战的细节嘛!不是有水军大都督周瑜吗?

    其实,即便是他亲自部署,估计绝对也不会比周瑜高明多少!

    历史上真实的周瑜,可并非三国演义里所的那么心胸狭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