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章 副使未必就比正使差,关键得看谁来担任这个副使

A+A-

    武则在心中快速的权衡过后,出言道:“嗯,通进银台司的邸报,确实,无论是从内容上,还是出报时间上,已经远远不能与你们文选司报相比了!

    合并就合并吧!

    但是,这个通进银台司不能撤销啊!

    除了邸报,银台司还掌管着内外章奏和臣民申诉之事,这可是当年朕的耳目呀!

    银台使霍润东,确实是老了呀!

    这么着吧?你就再兼任一个银台副使吧!

    别的事务也不用你操心,把朝廷的这个邸报办好就成了!”

    丁昊目的达成,自然是,忙不迭的谢恩不提。

    话,丁昊现如今已经是正四品的部文选司郎中了,干嘛还非要对这个从四品的通进银台司副使,如此感兴趣?

    官阶与官职,其实是两码事!

    官阶高,并不意味着中的权利就大!官职紧要,或者兼任职位多,这才意味着中掌握的权力大!

    就像大辫子朝的大贪官和绅,一人身兼二三十个职位,权力大!

    放眼朝中,有许多官员,官阶确实很高,名头也很大,但中具体掌管着的职务,有的没有含金量!有的甚至于连具体的职务都没有!

    徒有虚名,空有其表!下太平也还罢了!如果是遇到改朝换代,或是宫闱政变,那可真就成了空中楼阁了!

    其实,丁昊原本是冲着那个正四品的通进银台使去的。

    可惜,武则只给了一个副使!

    副使就副使吧!就当是退而求其次了!有了这个跳板,正使日后有会再谋,也能算得上是水到渠成。

    因此,这也算得上是一种收获。

    故而,丁昊内心之中也是欣喜的。

    武则也了,这个通进银台司,当年那可是她的耳目!

    确实如此,当年武则登基之初,所兴起的告密制度,就是由这个银台司掌管。

    可以,这个银台司,当年为她坐稳这个皇帝位,那也是立下过汗马功劳的。

    只不过,随着武则的地位一步一步稳固,周兴、来俊臣、万通等一大批酷吏,失去了它们的用处,相继退出历史舞台之后,这个通进银台司也就没落了下来。

    现如今的银台使霍润东,年事已高即将致仕,那更是毫无进取之心可言,银台司便显得有些无关紧要。

    眼下的朝堂之上,各方势力你争我夺,二张,太平公主,武三思,张柬之,魏元忠,李昭德等等,这帮人早就已经各成派系,将重要的权利瓜分殆尽了。

    丁昊现如今,表面上看着很是光鲜,实则也是夹缝之中求生存。

    部文选司郎中一职,那还是缘巧合之下,当年狄仁杰与张柬之考虑到自身利益,共同作用的结果。

    狄仁杰去世之后,丁昊的这个职位就险些不保啊!

    若不是苏味道很快就倒台的话,可以,丁昊在部文选司是站不住脚的!

    苏味道若是不倒台,假以时日,他必定会被赶出文选司。

    所幸,又是缘巧合之下,误打误撞间,武则一言九鼎,将他推向了现在这个位置。

    不得不,之前一直是他狗屎运爆棚!

    但是现在,想要有所寸进,已经很难了!

    以他现如今的官阶,再往上走,那可就能够登堂入室、位列宰辅了!

    可是,他今年才二十二岁,无论是年龄,还是那许多的各方势力,短期之内,绝对不可能允许他到达那一步!

    这一点,丁昊自己是清楚的。

    自身的地位无法寸进,眼看着武则又已经到了风烛残年,而神龙政变的脚步也越来越近了。

    身上背着武则面首,这么一个尴尬的身份,丁昊不能不未雨绸缪啊!

    武则倒台之后,仅仅只依靠张谏之吗?

    丁昊可是清楚的记的,神龙政变之后,张谏之虽然也曾辉煌了一阵子,但是好景不长啊!很快他就被打落凡尘,郁郁寡欢而亡!

    朝局错综复杂,各方势力犬牙交错,稍有不慎便会万劫不复!

    连张谏之这样的一方大佬,都是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丁昊不能一点准备都不做,就这样昏昏噩噩度日呀!

    朝堂之上至关重要的权利,无外乎就是兵权,财权,人事权。

    丁昊自己是个文臣,之前也没有过带兵打仗的经历,这个兵权,自然是想都不用想了!

    财权嘛!他也并非是户部出身,即便是能去户部,那肯定必须得放弃中现有的人事权!

    那不是得不偿失吗?

    再,他现如今中所掌握着的人事权吧!

    部文选司,确实也属于要害部门,可是,毕竟他还只是一个郎中,并非一部之主。

    若是自身没有危存在,按部就班的熬一熬资历,日后登堂拜相,那是早晚的事。

    可是,时不我待,丁昊已经不能按部就班的来了呀!

    三年,最多只有三年时间,武则就要倒台了!

    届时,他这个尴尬的面首,将如何自处?

    为今之计只有一条路,那就是尽快的赚取到足够的权利。

    有了权利就可以培植自己的势力,有了强大的势力,方才可能在这你方唱罢我登场的复杂朝局之中,屹立不倒。

    江湖实力论嘛!在这朝堂之上,依旧适用!

    既然人事权与财权无法叠加,丁昊便瞄上了这个通进银台司。

    如今这个银台司没落了,那几方大佬似乎也忽略了这个无关紧要之地。

    可是,来自于后世丁昊知道,这个银台司所掌管着的舆主导论权,若是发挥的好,亦不容视。

    这个权利,完全可以和他中现在所掌管着的人事权相叠加。

    譬如,他现在,部文选司郎中兼任通进银台司副使,妥妥的已经人事权与舆论主导权相叠加了。

    因此,丁昊才喜不自胜。

    副使就副使呗!其实也没有什么好遗憾的!副使未必就比正使差!

    关键得看由谁来当!以副欺主的事,又不是没有!

    还有,武则既然一直将这个通进银台司定位为她的“耳目”,丁昊便打算,上任之后,一定要充分发挥出这个耳目的作用来。

    一个部门到底厉害不厉害?关键还得看,掌管这个部门的人!

    就像是明朝的锦衣卫与东厂一样,大多数时候是东厂一直压制着锦衣卫,可是,也有锦衣卫死死压制住东厂的时候。

    这就是,关键取决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