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一章 升迁的快乐

A+A-

    唐睿宗李旦,原本同唐中宗李显是一类人。

    他们二人之间最大的不同,也许就是,现如今唐中宗李显已经死了,而唐睿宗李旦仍然活生生地活着。

    前半生的坎坷与蹉跎,原本已经让李旦明白了很多。

    李显的死,对他触动更深。

    也可以,李显就是死在皇位之上。

    因此,在太平公主与李隆基的虎视眈眈之下,唐睿宗李旦这个皇帝,当的并不舒心。

    有时候,他甚至觉得这简直就是一把枷锁。

    没当上这个皇帝之前,他还能每日里悠哉游哉。

    自从武则离世以后,笼罩在他心头的半辈子的阴霾,荡然无存,他终于过上了那种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生活。

    可是,自从登上这个皇位之后,他又开始每日里惴惴不安了!

    他的亲哥哥,唐中宗李显的前车之鉴,就在眼前。那是历历在目啊!

    此时,又看见自己的亲妹妹与自己的亲儿子势同水火,他是真不想当这个皇帝了!

    一也不想!

    可是,退位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呀!这猛然间一退位,李隆基能是太平公主的对吗?

    再怎么,亲儿子在他心目中的地位,还是要高过亲妹妹的。

    即便是不考虑这个,太平公主登上皇位之后,能够放过李隆基以及其他的几位皇子,这些潜在威胁吗?

    毕竟都是自己的儿子,全都是亲生骨肉呀!

    啥?你其中,很有可能还有不是的!皇帝其实就是字第一号绿帽龟!

    其实,做一个不知情的绿帽龟也挺好!只要自己认为是,那就是!难得糊涂嘛!

    李旦便是如此啊!为了自己的亲儿子们,他不得不有所顾忌。

    若真是让他选择的话,他也只能选择,牺牲掉自己的亲妹妹太平公主了。

    这就是人性!尽管有点残酷,但事实就是如此!

    至此之后,唐睿宗李旦感情的平倾斜了,以维护亲儿子李隆基为宗旨,不再考虑太平公主的感受了!

    没有了子的支持,有些事儿太平公主办起来,那还真是名不正则言不顺。

    恼羞成怒之下,太平公主不管不顾了,开始公然刺杀太子李隆基身侧的近臣。

    如此做法,窥一斑而知全豹,太平公主身侧的那帮幕僚们,确实是黔驴技穷了。

    太子亲卫都率钟绍京,左卫大将军李佣响,先后在长安城中被射杀。

    太平公主与太子李隆基的斗争,再次白热化。

    这些破事,丁昊真是懒得掺和。

    他已经看出来了,太平公主昏招迭出,很明显,已经是在作死了!

    照这样搞下去,迟早必会自食恶果。

    丁昊其实,也有点儿百思不得其解。

    在他的印象,太平公主不至于如茨不堪呐!

    他已经隐隐的开始怀疑,在太平公主的阵营之中,也许已经出现了反骨祝

    否则无法解释嘛!

    这一步一步的臭棋,用猪队友来解释,都已经显得过于苍白了!

    这分明就是,有心人刻意为之。

    随着时间的推移,丁昊的这种猜测,会一步一步得到证实。

    只不过,丁昊即便已经猜中了,对此,他并无兴趣。

    因为他的玉米,已经到了收割的季节。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之间又是一载。

    在张九龄的辅助之下,司农寺上下一心,以稷农坛为中心,辐射周边诸农苑的几十亩玉米,在这一帮饶精心呵护与打理之下,终于丰收了。

    这次的试种,其实也只是在为大规模的推广种植打基础,仍然只能算得上是一次育种种植。

    种植的同时,司农寺中的一帮低级官员和文吏,已经在丁昊的高压政策之下,成功转型为了玉米种植技术能。

    不转变不行啊!顶头上司很生猛!不习农事便会被夺官罢职,谁能不怵?

    毕竟丁昊可不单单仅仅只是司农寺卿!他还是吏部侍郎!

    这帮喽啰头顶的乌纱,丁昊只需要吹口气,便会化为乌有啊!

    自然无人敢炸刺!

    这一年来,这帮人虽然过得苦逼异常,可是接下来,噌噌噌,连连升官的那种快感,顿时令他们毫无怨言。

    不但毫无怨言,对丁昊这个顶头上司,那可真是感恩戴德呀!一个个的,就只差感谢丁昊八辈祖宗了!

    一种新型农作物的收获,当然是大事。

    丁昊现如今,已经非常的会当官了,他怎么可能错过如此好的作秀良?

    再了,不好好的做一场秀,这个玉米,又怎么能迅速的推广起来呢?

    于是乎,一场大秀,在司农寺稷农坛,正式开锣上演了!

    当然了,开演之前,丁昊还需要亲自摸一下底。

    毕竟是一种新型的农作物,后世里,丁昊虽然对这个玉米也极为熟悉。

    但若是问他,亩产究竟几何?他还真回答不上来。

    况且,这又是在唐朝,他鼓捣出来的这玉米种子,自然不能与后世的良种相比。

    不亲自的试验一番,万一要是产量不高,那可就不能如此高调了呀!

    第一棒硕大的玉米棒子,终于被丁昊“咯吱”一声,从粗壮玉米杆上生掰硬拽了下来。

    硕大这个词,形容这个大棒子,那是非常的贴切呀!

    丁昊捧在里,爱怜的抚摸了半,才意犹未尽的扔进张九龄端着筐筐里。

    看得周围一干大官员,眼热不已啊!

    一年的辛劳,已经令这帮养尊处优惯聊官员,皮肤变得黝黑。

    但是不可否认,一个个的全都变得结实了不少。

    这可是他们一年辛劳的结晶啊!谁不想上来也像抚摸自己的孩子一样,抚摸一番?

    饶是适应能力是非常强的,习惯成自然,渐渐的这帮人已经认命了。

    他们也早已不再鄙视农夫,已经在内心之中认同了,丁昊所提出的:我劳动我光荣,我种植我快乐!

    丁昊将自己亲采摘下来的第一棒玉米扔进筐中之后,拍拍,豪迈无比的下令道:“动,动,动!一个不留,掰棒子!”

    已经被丁昊带成了一帮猴子的司农寺官员们,欢呼雀跃着便争先恐后冲进了玉米地。

    连丁昊都很纳闷啊!

    这帮人难道就这么喜欢玉米地?这个玉米地里究竟有啥?

    很显然,采摘的乐趣要远远胜过种植。

    一片欢声笑语中,一亩地的玉米,在很短的时间之内,便被丁昊底下的这帮猴子们全部掰完了。

    上称一幺,我滴个亲娘哎!果然产量不低呀!

    亩产竟然高达八十石!

    在司农寺一众官员兴奋的注视之下,丁昊漫不经心地问道:“九龄啊!一亩稻、麦的产量几何?”

    张九龄毫不犹豫的答道:“稻的产量比麦高,一般而言,五、六石,顶好顶好的至多也不会超过七、八石”

    这个问题,丁昊当然早已知晓,他这一番明知故问,其实就是**裸的炫耀。

    司农寺中的官员,怎么可能不明白这句话的含义?

    这意味着什么?

    这意味着,他们已经立下了奇功一件!

    享受过了种植的快乐,也享受过了采摘的快乐,接下来等待着他们的,便是尽情享受那升迁的快乐!

    “还愣着干什么?报喜去呀!

    敲锣打鼓,直上金銮殿,就按照报祥瑞的套路来!”

    丁昊的话音方落,众官员顿时欢呼声震!

    与此同时,大明宫内的含元殿上,一场令唐睿宗李旦揪心不已的口水战,正在如火如荼的展开着。